计时装置和手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34640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计时装置和手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手表、便携电话、便携信息终端等电子设备所使用的计时装置以及具备该计时装置的手表。
【背景技术】
[0002]例如,如在作为日本的专利文献的JP特开2001-289967号文献中记载的那样,公知有下述的结构,即、在设置于合成树脂制的壳体主体上的周状槽中固定金属制的环状部件,在该环状部件的内周面上固定金属制的玻璃固定框体,在该玻璃固定框体和环状部件的上部安装罩部件,由此,形成手表壳体。
[0003]但是,在这样的手表中,在将天线配置于手表壳体内的情况下,由于为了防止电子电路因静电而被破坏,开关钮与金属制的玻璃固定框体导通,金属制的玻璃固定框体处于接地电位,因此对从天线辐射的电场造成影响,天线的增益特性降低,导致天线的接收性能的下降。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提供能够提高天线的接收性能的计时装置以及具备该计时装置的手表。
[0005]本发明是一种计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合成树脂制的壳体主体;合成树脂制的外装壳体,其位于上述壳体主体的上部,并延伸到钟表玻璃上表面的一部分;金属制的增强部件,其埋入上述壳体主体,用于抑制上述钟表玻璃嵌入时的上述壳体主体的变形并确保气密性;以及天线,其配置于上述壳体主体的内部而且上述增强部件的下部,上述增强部件以与接地电位非导通的状态埋入于上述壳体主体。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表示将本发明应用于手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放大主视图。
[0007]图2是图1所示的手表的沿A-A线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0008]图3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手表中,位于壳体主体的3点侧的内部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0009]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手表中的用于使多个开关和背盖导通的连接部件的放大主视图。
[0010]图5是表不图2所不的手表壳体的增强部件的放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以下,参照图1?图5,对将本发明应用于指针式的手表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12]如图1以及图2所不,该手表具备手表壳体I。该手表壳体I具备壳体主体2和外装壳体3,该壳体主体2由硬质的合成树脂形成,该外装壳体3设置于壳体主体2的外周并由软质的合成树脂形成。该情况下,外装壳体3延伸到钟表玻璃5的上表面的一部分。并且,如图2所示,在壳体主体2的上部,通过嵌入成形而埋入有增强部件4,该增强部件4由不锈钢等的金属形成。
[0013]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该手表壳体I的上部开口部,也就是壳体主体2的上部开口部,经由密封件5a而安装有钟表玻璃5。在该手表壳体I的下部,也就是壳体主体2的下部,经由防水环6a而安装有金属制的背盖6。并且,在该手表壳体I的位于12点侧和6点侧的外周部,分别设置有供表带(未图示)安装的带安装部7。
[0014]另外,如图1所示,在该手表壳体I的外周部,设置有作为操作部件的多个开关部
8。这些多个开关部8具有多个开关钮8a和一个表把Sb。多个开关钮8a为用于选择钟表的模式切换等的各种功能的开关,分别设置于手表壳体I的位于2点侧、4点侧以及8点侧的各外周部。表把8b为了修正时刻而使用,设置于手表壳体I的位于3时侧的外周部。
[0015]此外,如图1以及图2所不,在该手表壳体I的内部,设置有钟表模块10。该钟表模块10具备:配置于其上部的字符板11 ;对在该字符板11的上方走针的指针12进行驱动的钟表机芯(未图示);用于控制手表整体的电路基板13;以及接收电波的天线14。天线14搭载于电路基板13,天线14的接地端和电路基板13的接地端连接。
[0016]该情况下,字符板11由合成树脂制的膜形成,成为下述结构,即、形成为大致呈圆形,且在其周缘部上设置有时间字符(未图示)。另外,如图1所示,指针12构成为,具备秒针、分针、时针,并安装于指针轴12a上,该指针轴12a插入到设于字符板11的中心的贯通孔(未图示),指针12通过借助该指针轴12a的旋转而在字符板11的上方走针,来指示时刻。
[0017]如图1所示,驱动指针12的钟表机芯(未图示)设置于钟表模块10的中心部,为了避开它,天线14位于手表壳体I内的从3时经过6点到达9点的区域内,如图2所示,在配置于电路基板13上的状态下,与电路基板13电连接。
[0018]即,该天线14接收GP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1ning System)用的电波(例如,1575.42MHz)。该天线14如图1所示,俯视观察时,呈大致四边形状,配置在与位于字符板11的中心的指针轴12a与字符板11的5点侧的端部之间相对应的部位的钟表模块10的内部。
[0019]该情况下,为了避开设置于钟表模块10的中心部的钟表机芯(未图示),天线14如图1所示,例如位于从手表壳体I内的4点经过6点到达8点的区域内的从4点附近到6点附近之间,以接近壳体主体2的内周面的状态、并且以位于增强部件4的下侧的状态配置。
[0020]另一方面,多个开关部8中的多个开关钮8a全部为相同的结构。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位于图1所示的4点侧的开关钮8a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该开关钮8a具备操作轴部16与操作头部17,该操作轴部16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插入设于手表壳体I的壳体主体2上的贯通孔15内,该操作头部17设置于该操作轴部16的外端部。
[0021 ] 该情况下,壳体主体2的贯通孔15如图2所示,位于手表壳体I的内部侧的内端部形成于内径小的小径孔部15a。在该贯通孔15内,设有与其内周面压接的多个防水环18。该多个防水环18通过压环19而被按压到小径孔部15a。
[0022]开关钮8a的操作轴部16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形成,如图2所示,以比壳体主体2的贯通孔15的轴向的长度长的长度、例如以贯通孔15的长度的大致2倍的长度形成。该操作轴部16构成为,穿过压环19并插入到多个防水环18和小径孔部15a,在该状态下,操作轴部16的外周面以可动的方式压接于多个防水环18的各内周面。
[0023]由此,如图2所示,操作轴部16构成为,在确保防水性的状态下,在壳体主体2的贯通孔15的内部沿其轴向滑动。该情况下,操作轴部16的位于手表壳体I的内部侧的内端部向手表壳体I的内部突出,在该突出的部分,以环状设有槽部16a,在该槽部16a安装有E环等防脱部件20。
[0024]该防脱部件20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形成,如图2所示,其外形形成为比贯通孔15的小径孔部15a大,且构成为与位于该小径孔部15a的外周缘的壳体主体2的内表面以能够接触或分离的方式抵接。由此,操作轴部16构成为,通过防脱部件20与位于该贯通孔15的小径孔部15a的外周缘的壳体主体2的内表面抵接,从而不会向手表壳体I的外部拔出。
[0025]另一方面,开关钮8a的操作头部17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形成,如图2所示,形成为外形比壳体主体2的贯通孔15的内径充分大的大致圆筒状。该操作头部17构成为,在其内部设有安装部17a,该安装部17a安装于向手表壳体I的外部突出的操作轴部16的外端部。
[0026]该情况下,如图2所示,在壳体主体2的贯通孔15内的压环19与操作头部17之间,设有螺旋弹簧21。该螺旋弹簧21构成为,卷绕于操作轴部16的外周,在该状态下,一端部与贯通孔15内的压环19弹性接触,另一端部与安装于操作头部17的安装部17a上的操作轴部16的大径部16b弹性接触,由此,对操作轴部16朝向手表壳体I的外部加力。
[0027]由此,如图2所示,开关钮8a构成为,操作轴部16通过螺旋弹簧21的弹力而朝向手表壳体I的外部被推出,由此在防脱部件20与壳体主体2的内表面抵接的状态下,操作头部17向手表壳体I的外部被推出。
[0028]另外,如图2所示,该开关钮8a构成为,若操作头部17克服螺旋弹簧21的弹力而朝向手表壳体I的内部被压入,则操作轴部16朝向壳体主体2的内部在壳体主体2的贯通孔15内滑动,防脱部件20从壳体主体2的内表面离开,操作轴部16的内端部向壳体主体2内突出,由此进行开关动作。
[0029]此外,如图2以及图3所示,该开关钮8a通过连接部件22而以与壳体主体2的增强部件4非导通的状态,与背盖6导通而电连接。即,该连接部件22为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制的端子板。在该连接部件22的中心部,如图3以及图4所示,以比开关钮8a的操作轴部16的外形大的内径设有供操作轴部16以非接触状态插入的插入孔22a。
[0030]另外,在作为该连接部件22的一端部的下端部,如图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