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发装置、分发系统以及分发方法_4

文档序号:9264655阅读:来源:国知局
303获取的基准时刻与本地时刻管理部102所管理的本地时刻之差D (步骤S304)。
[0158]接着,分发装置100的校正部104将通过步骤S304计算出的差D与阈值信息保存部153中保存的阈值S进行比较(步骤S305)。在此,设差D为阈值S以下来进入接下来的处理。
[0159]接着,分发装置100的校正部104将通过步骤S304计算出的差D与校正量信息保存部152中保存的校正量B进行比较(步骤S306)。在此,设差D大于校正量D来进入接下来的处理。
[0160]接着,分发装置100的校正部104在校正量的范围以内对本地时刻进行校正,使得本地时刻接近通过步骤S303获取的基准时刻(步骤S307)。
[0161]接着,分发装置100的时刻信息分发部105检测出通过步骤S307校正后的本地时刻经过了将通过步骤S302存储的时刻与周期相加所得到的时刻,将本地时刻作为时刻信息发送到传感器设备200 (步骤S308)。
[0162]接着,分发装置100的时刻信息分发部105将在步骤S308中分发时刻信息的时刻存储在内部(步骤S309)。
[0163]下面重复同样的处理动作,由此,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分发装置100能够相对于基准时刻逐渐校正本地时刻,并向传感器设备分发该本地时刻。其结果,接收到本地时刻的传感器设备能够以稳定的周期执行规定的处理。
[0164]此外,分发装置100的校正部104也可以在步骤S309之后不再次获取基准时刻,而是进一步对本地时刻进行校正。分发装置100的校正后的本地时刻与基准时刻之差D2是从通过步骤S304计算出的差D减去步骤S307中的本地时刻的校正量而得到的量。因而,校正部104能够在步骤S309之后将该差D2与校正量B进行比较,来决定进一步的本地时刻的校正量。通过重复这种处理,分发装置100的本地时刻最终与基准时刻一致。
[0165]《5.作用效果》
[0166]接着,使用图11-图15和图22来说明通过上述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分发装置100得到的效果。
[0167]图11表不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分发装置100对三个传感器设备分发时刻信息的情形。在此,示出了基准时刻与分发装置100的本地时刻之差D收敛在校正量B的范围内的情况(上述的(I)差DS校正量B的情况)的例子。在该例子中,基准时刻相对于分发装置100的本地时刻提前了固定时间(差D),但是该差为校正量B以下。因而,本地时刻被校正成与基准时刻一致。之后,分发装置100按照校正后的本地时刻来分发时刻信息。因而,在各传感器设备接收到时刻信息后,处理的周期暂时性地缩短差D的量。然而,这种周期的变化满足传感器设备所要求的处理执行间隔的精度。此外,在此示出了基准时刻比分发装置100的本地时刻提前的例子,但是在基准时刻比分发装置100的本地时刻推迟的情况下也是同样的。
[0168]图12示意性地示出由不基于本发明的、以往的分发装置进行的时刻信息的分发。在此,示出了基准时刻与分发装置的本地时刻之差D未收敛在校正量B的范围内的情况((2)校正量B〈差D <阈值S)的例子。不基于本发明的分发装置无论基准时刻与本地时刻之差的大小如何都使本地时刻与基准时刻一致。因而,分发装置100按照校正后的本地时刻来分发时刻信息的结果是,导致由各传感器设备执行的处理的执行周期不满足要求。此夕卜,在此示出了基准时刻比分发装置100的本地时刻提前的例子,但是在基准时刻比分发装置100的本地时刻推迟的情况下也是同样的。
[0169]另一方面,图13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分发装置100对时刻信息的分发。在此,与图12同样地,示出了基准时刻与分发装置的本地时刻之差D未收敛在校正量B的范围内的情况((2)校正量B〈差DS阈值S)的例子。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分发装置100以校正量B为限度,使本地时刻与基准时刻一致。因而,即使例如基准时刻本身的精度不足、或提供基准时刻的服务器300与分发装置100之间产生通信延迟,也能够在保持固定周期的同时对传感器设备分发时刻信息。作为其结果,传感器设备能够以稳定的周期执行测定处理。
[0170]图14表示以下的例子:在图13所示的校正处理之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分发装置100进一步对本地时刻进行校正,由此基准时刻与本地时刻被同步。在图13中,分发装置100将本地时刻校正校正量B以使其接近所获取的基准时刻。之后,分发装置100在再次获取基准时刻前,再次在校正量B的范围以内对本地时刻进行校正。分发装置100重复同样的处理直到本地时刻与基准时刻一致为止。通过这样,分发装置100能够在校正量B的范围以内使本地时刻逐渐与基准时刻一致。其结果,时刻信息的分发周期的变化收敛于固定的范围,传感器设备能够以稳定的周期执行测定处理。
[0171]另一方面,图15表示传感器设备200从外部的服务器300等直接获取基准时刻的以往的例子。根据图可知,传感器设备通过各自的路径从外部的服务器300获取基准时刻。其结果,时间同步的周期、时刻本身会产生误差。
[0172]此外,图22表示分发装置100与传感器设备通过NTP进行时间同步的情况下的时刻分发的情形。在图11的例子中,在分发装置100的本地时刻与基准时间同步之后,向各传感器设备分发本地时刻。另一方面,在图22的例子中,分发装置100在获取到基准时刻之后,从各传感器设备接收时间同步请求,向各传感器设备分发时刻信息。此外,如上所述,分发装置100或传感器设备考虑网络的传播延迟时间等来将时刻信息适当校正后使用。由此,传感器设备能够使用已经普及的NTP来以稳定的周期执行测定处理。
[0173]《6.变形例》
[0174]接着,使用图16、图17来说明本发明的变形例。
[0175]图16表不与图1所不的分发系统I不同的分发系统IA的结构例。分发系统IA与图1的分发系统I不同,分发装置100单独地获取基准时刻。为此,分发装置100具备GPS接收机或电波钟。通过设为这种结构,能够简化分发系统的结构。
[0176]图17表示与图1、图16所示的分发系统不同的分发系统IB的结构例。分发系统IB与图16所示的分发系统IA同样地,分发装置100能够单独地获取基准时刻。另一方面,分发系统IB的分发装置100与传感器设备200通过用于发送同步时钟的信号线以及用于发送与同步时钟对应的数字时刻信息的信号线进行连接。一般来说,在用数字值分发时刻的情况下,易于受到通信延迟时间的偏差的影响,但是当使用同步时钟时,能够不受这种延迟地分发时刻。
[0177]《7.参数的决定方法》
[0178]接着,使用图18-图21来说明决定在分发装置100分发时刻信息时使用的周期T以及在校正本地时刻时使用的校正量B的方法。周期T和校正量B是在设置分发装置100、传感器设备200之前按照以下的方法决定并作为周期信息和校正量信息分别保存在周期信息保存部和校正信息保存部中。
[0179]首先,使用图18、图19来说明基于对传感器设备的时刻所容许的容许误差(或处理的执行周期的容许误差)以及传感器设备的本地时钟的精度来决定周期T和校正量B的方法。此外,在下面的例子中,校正量B被表示为以使本地时刻推迟的方式进行校正的校正量Bl(负的值,单位:秒)以及以使本地时刻提前的方式进行校正的校正量B2(正的值,单位:秒)(|B1| =B2 = B)。但是,一般来说,即使将校正量的范围的最小值设为B1、将最大值设为B2,下面的式子也成立。
[0180]在步骤S301中,当由用户决定了传感器设备200的测定对象(例如,地震对构造物引起的振动程度等)时,对传感器设备的时刻所容许的容许误差(或处理的执行周期的容许误差)被决定。在此,对传感器设备的时刻所容许的容许误差被表示为Al (单位:秒)和A2(单位:秒)。此外,Al是负的值,|A1| =A2(其中,一般来说,如果将容许误差的最小值设为Al、将最大值设为A2,则下面的式子成立)。
[0181]在步骤S302中,以收敛于对传感器设备的时刻所容许的容许误差A1、A2内的方式来选择校正量B1、B2。通过如下的式子来表示Al、A2、B1、B2的关系。
[0182]Al ^ BI ^ A2
[0183]Al ^ B2 ^ A2
[0184]理论上来说,能够以成为Al = B1、A2 = B2的方式来选择B1、B2。但是,由于通信路的延迟、处理的执行负荷等其它原因,可能会加入进一步的误差,因此例如期望的是,以成为BI = A1/5、B2 = A2/5的方式来选择具有某种程度的余裕的值。
[0185]在步骤S303中,选定传感器设备200的本地时钟的精度。根据传感器设备200所搭载的RTC 25的性能来决定传感器设备200的本地时钟的精度。本地时钟的精度被表示为xl (负的值,单位:Ppm、Parts per Mill1n (百万分率))和x2 (正的值,单位:ppm)。此夕卜,在此为了说明而将xl设为负的值、将x2设为正的值,但是xl、x2也可以均为正的值或均为负的值。
[0186]在步骤S304中,决定分发装置100分发时刻信息的周期T。关于周期T,需要以使在该周期T的期间内累积的传感器设备200的本地时钟的误差不超过对传感器设备200的时刻所容许的容许误差的方式来进行选择。因而,以满足下面的式子的方式来选择周期T。
[0187]Al 彡 T.xl/1000000 彡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