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及钟表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462632阅读:来源:国知局
件44,因此冲击传递部32也与各第I缓冲部件44对应设置为2个的情况为例进行的说明,但冲击传递部32的数量、配置、形状等并不限定于图示中的例子。另外,冲击传递部32并非本实用新型的必须的构成单元,也可不具备该单元。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将冲击传递部32设置于中框部件3的情况为例进行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冲击传递部32只要能够将模组2承受的冲击向第I缓冲部件44有效传递,就不限定于设置在中框部件3 ο例如,也可将冲击传递部设置在模组2自身。[0061 ]开关装置4如图2所示,设置在钟表100的3点侧。
[0062]开关装置4为与模组2连接,且进行时刻修正等的多功能开关,并具有上条柄轴5、转柄6及筒状部件7。
[006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后述那样,对开关装置4及与其连接的模组2保护来自外部的冲击,因此,设置开关装置的耐冲击结构。
[0064]上条柄轴5为其一端侧安装在模组2且可自由转动的轴部件。
[0065]具体地,上条柄轴5具有轴主体51和与轴主体51连接设置的与后述的转柄6的转柄轴部62连接的转柄连接部52。
[0066]上条柄轴5,为其一端侧的轴主体51的一端部在模组2内可转动,且以可滑动插入的状态卡止于模组2内。
[0067]另外,转柄连接部52的与轴主体51的连接侧设置有相对于转柄连接部52的外径向外侧伸出的突缘部54。
[0068]如图3等所示,突缘部54的外径小于形成为筒状的转柄轴部62的内径,大于形成于转柄轴部62的开口端的朝向内侧的法兰621部分的内径。
[0069]上条柄轴5为其另一端侧的转柄连接部52穿过筒状部件7的小径孔部71a插入转柄轴部62内,从而使突缘部54卡住转柄轴部62的向内侧的法兰621,由此上条柄轴5以不会从转柄轴部62脱落的方式保持。
[0070]转柄6如前所述,为安装在为轴部件的上条柄轴5的另一端侧(S卩,转柄连接部52)的操作部件。
[0071]转柄6具有,有底圆筒状的转柄主体61和位于该转柄主体61的内侧的大致中间部以与转柄主体61大致同轴的方式设置的细筒状的转柄轴部62。
[0072]转柄主体61的外径大于主体壳体I的通孔10(通孔10(7)大径孔部1b)的径,而使转柄主体61进入通孔10内。
[0073]另外,转柄主体61具有与后述的筒状部件7的大径筒部7c的轴向长度大致相同的深度,在转柄主体61内嵌入筒状部件7的大径筒部7c。在转柄主体61嵌入大径筒部7c的状态下,在大径筒部7c的内部形成的大径孔部71b内插入有转柄轴部62。
[0074]在转柄轴部62的外周配置由防水垫片42。防水垫片42在使转柄轴部62插入大径孔部71b时,与大径孔部71b的内周面压接,从而确保转柄轴部62和筒状部件7之间的防水性。
[0075]为转柄主体61的底部63的转柄轴部62的周围配置由滑动部件43,嵌入转柄主体61内的大径筒部7c的嵌入侧端部,隔着该滑动部件43与转柄主体61的底部63弹性连接。滑动部件43例如为圆板状的垫圈,由氟类、聚乙烯类等的表面摩擦阻力小的具有滑动性的合成树脂等形成。
[0076]在转柄轴部62的开口端形成有朝向内侧的法兰621,转柄轴部62的开口部的直径小于上条柄轴5的突缘部54的外径。
[0077]如前所述,在转柄轴部62内插入上条柄轴5的转柄连接部52。转柄轴部62的内径大于转柄连接部52的突缘部54部分的外径,向内的法兰621形成的部分的内径小于转柄连接部52的突缘部54部分的外径,因此,转柄连接部52利用突缘部54向内与法兰621的内侧卡止,从而不会使转柄轴部62从内脱落。
[0078]筒状部件7插入主体壳体I的通孔10,而且为轴部件的上条柄轴5向内部插入,并使上条柄轴5保持自由转动。
[0079]筒状部件7例如由不锈钢(SUS)等的金属材料形成,并将嵌入通孔10的小径孔部10a,且使端部向主体壳体I的内部突出的小径筒部7a、嵌入通孔10的大径孔部1b的中径筒部7b、向主体壳体I的外部突出的大径筒部7c在筒状部件7的延伸方向(上条柄轴5的轴向)
连续设置。
[0080]筒状部件7的小径筒部7a,使与筒状部件7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截面的形状形成为大致的四边形,以使筒状部件7在通孔10内不转动。
[0081 ] 在小径筒部7a的内部,沿轴向形成小径孔部7Ia,在小径孔部7Ia内,插入上条柄轴5的轴主体51。
[0082]另外,中径筒部7b配置于主体壳体I的通孔10的大径孔部1b内。
[0083]在中径筒部7b的外周配置有防水垫片41。防水垫片41在将筒状部件7的中径筒部7b插入主体壳体I的通孔10(本实施方式中为通孔10的大径孔部1b)时,与主体壳体I的通孔10的内周面压接,以确保筒状部件7和主体壳体I之间的防水性。
[0084]在中径筒部7b及大径筒部7c的内部沿轴向形成有大径孔部71b,在大径孔部71b内插入有上条柄轴5的转柄连接部52。
[0085]另外,大径筒部7c如前所述,在内部的大径孔部71b插入转柄6的转柄轴部62的状态下,嵌入转柄主体61的内侧。
[0086]本实施方式中,在向筒状部件7的小径筒部7a的主体壳体I的内部突出的部分,形成有比其他部分径细的卡止用细轴部73。筒状部件7利用将该卡止用细轴部73嵌入防脱落部件8,卡止于防脱落部件8。
[0087]图7是防脱落部件和其周边放大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在图7中,为了表示防脱落部件8的结构,省略对筒状部件7及中框部件3的图示。
[0088]如图6及图7等所示,防脱落部件8配置于主体壳体I和模组2之间,以防止筒状部件7从主体壳体I的通孔10脱落。
[0089]如图4及图6等所示,在与防脱落部件8的主体壳体I对置侧的面与后述的第I缓冲部件44接触,在防脱落部件8的与中框部件3及模组2对置侧的面与中框部件3的冲击传递部32接触。
[0090]本实施方式的防脱落部件8,为例如由硬质的合成树脂或金属材料等形成的板状的部件。在防脱落部件8形成在一端侧具有开口的卡止用切口部81。
[0091]本实施方式中,防脱落部件8与筒状部件7的轴向垂直且从钟表100的背面侧向表面侧,嵌入筒状部件7的卡止用细轴部73,卡止用切口部81在安装时,在配置于钟表100的辨认侧的侧开口。
[0092]防脱落部件8的卡止用切口部81具有比筒状部件7的小径筒部7a的卡止用细轴部73的外径较大的幅度,且比开口部附近卡止用细轴部73的外径较小幅度形成的细腰部81a0
[0093]由此,筒状部件7的卡止用细轴部73—旦跨越细腰部81a嵌入至卡止用切口部81的里部时,使卡止用细轴部73卡止于防脱落部件8而不容易脱落。
[0094]在本实施方式中,筒状部件7在主体壳体I的通孔10内可沿着上条柄轴5的轴线方向滑动。
[0095]S卩,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体壳体I和防脱落部件8之间设置可弹性变形的第I缓冲部件44。
[0096]因此,筒状部件7可在第I缓冲部件44变形的范围内移动,在施加来自外部的冲击时,模组2振动或向上条柄轴5的轴向移动时,跟随该运动与防脱落部件8—起移动。
[0097]第I缓冲部件44例如由聚硅酮或橡胶、聚氨酯树脂等的材料形成。
[0098]第I缓冲部件44可弹性变形,形成第I缓冲部件44的材料并不限定于上述的示例。
[0099]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钟表100的对应3点侧的位置,在通孔10插通的筒状部件7的两侧配置有2个的第I缓冲部件44。
[0100]第I缓冲部件44设置的位置、数量、大小、厚度及形状等并没有特别的限定,可对应于钟表100的大小或形状等进行适当的设定。
[0101]在主体壳体I的与防脱落部件8对置的位置设置有限制第I缓冲部件44的变形量的变形限制部16。
[0102]本实施方式的变形限制部16为在主体壳体I的内侧形成的2个的凸部。
[0103]变形限制部16在对钟表100施加外部冲击,使第I缓冲部件44以近压坏的方式弹性变形的情况下,通过与防脱落部件8冲突限制第I缓冲部件44的变形量,由此限制筒状部件7的移动量。
[0104]利用设置变形限制部16,例如即使第I缓冲部件44使用变形量较大的厚度较厚的部件时,实际上第I缓冲部件44仅变形至该变形限制部16撞击到防脱落部件8的主体壳体I侧的面的位置为止。
[0105]在从外部对钟表100施加较强的冲击时,筒状部件7移动过大时,反而使插入筒状部件7的内部的上条柄轴5或配置于周围的结构部损坏,但通过设置变形限制部16能够在一定范围抑制筒状部件7的移动量,从而能够防止在使筒状部件7移动过量时产生的不利。
[0106]向筒状部件7的模组2侧(即,主体壳体I的内侧)的移动,通过转柄主体61与主体壳体I的外侧侧冲突而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因此通过设置变形限制部16主要限制主体壳体I向外侧的筒状部件7的移动。
[0107]变形限制部16非本实用新型必要的单元。由于第I缓冲部件44的大小或硬度、配置等消耗了大量劳力,因此在能够将第I缓冲部件44的变形量设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时,可不设置变形限制部16。
[0108]另外,在主体壳体I和模组2之间,在设置筒状部件7的位置主体壳体I的点对称位置及其附近位置的至少任意一处配置有,可弹性变形的第2缓冲部件45。
[0109]第2缓冲部件45与第I缓冲部件44相同,由例如聚硅酮或橡胶、聚氨酯树脂等形成。
[0110]图8是将钟表的9点侧的内部放大的、从钟表的背面侧观察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