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个人农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97254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个人农场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个人农场系统,用于远程无线控制个人农场的经营运作,所述系统为个人农场承包人使用移动终端和软件,借助无线物联网云服务平台,远程获取个人农场各项信息,并能对个人农场的工作管理发布命令。
【专利说明】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个人农场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物联网远程控制的个人农场系统。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食品安全暴露很多问题,许多家庭希望自己能承包农场,种植绿色放心的农作物以供食用。
[0003]目前的个人农场系统包括:
[0004]1、农场承包人和农场相距较远,承包人由于工作或其他原因,无法时时刻刻关注农场的情况,自身疏于管理,只能依靠农场主的托管照料农场作物的生长。
[0005]2、个人农场与农场承包人之间缺乏联系和交流,承包人不能及时了解自己承包的农场的情况,导致这种个人农场系统未能实现承包人当初承包的初衷。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远程实时监控的个人农场系统。
[0007]—种个人农场系统,包括:第一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云服务器和农场自动化耕种设备,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和农场自动化耕种设备分别连接到所述云服务器上;
[0008]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用于从所述云服务器接收农场的环境指标,和用于向所述云服务器发送的第一耕种操作指令和/或第二耕种操作指令;
[0009]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用于接收所述云服务器转发的所述第一耕种操作指令;
[0010]所述农场自动化耕种设备用于接收所述云服务器转发的第二耕种操作指令并根据所述第二耕种操作指令进行对应的耕种操作,还用于测量农场的环境指标,并将所述环境指标发送至所述云服务器。
[0011]一种用于个人农场系统中的控制方法,包括:
[0012]云服务器接收农场自动化耕种设备测量得到的农场的环境指标和/或第二移动终端采集到的所述农场内的环境信息或实时照片;
[0013]所述云服务器向第一移动终端发送农场的环境指标和/或所述环境信息或实时照片;
[0014]所述云服务器接收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耕种操作指令和/或第二耕种操作指令;
[0015]所述云服务器向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转发所述第一耕种操作指令,或向所述自动化耕种设备转发所述第二耕种操作指令。
[0016]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
[0017]1、通过无线物联网技术,个人农场主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查询到农场的实时图片和环境信息,即农场主采集农场内的环境信息和实时图片,通过云服务平台发送到农场承包人的终端设备。[0018]2、个人农场承包人使用移动终端,通过云服务平台传递信息,控制农场自动耕种,如浇水、施肥等;若无法实现自动化的指令,则将这些信息传递到农场主的终端设备,由农场主完成这些工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的方法,下面对本发明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地介绍。
[0020]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个人农场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2]请参照图1,本发明的一种个人农场系统,包括:第一移动终端(即图1中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即图1中农场主终端)、云服务器和农场自动化耕种设备(位于图1个人农场中),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和农场自动化耕种设备分别连接到所述云服务器上;
[0023]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用于从所述云服务器接收农场的环境指标,和用于向所述云服务器发送的第一耕种操作指令和/或第二耕种操作指令;
[0024]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用于接收所述云服务器转发的所述第一耕种操作指令;
[0025]所述农场自动化耕种设备用于接收所述云服务器转发的第二耕种操作指令并根据所述第二耕种操作指令进行对应的耕种操作,还用于测量农场的环境指标,并将所述环境指标发送至所述云服务器。
[0026]例如,所述农场自动化耕种设备至少包括监测探头和自动阀门。所述环境指标至少包括农场内的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和光照。
[0027]可选的,所述第二移动终端还用于采集所述农场内的环境信息或实时照片,并将所述环境信息或实时照片发送至所述云服务器;
[0028]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还用于从所述云服务器接收所述环境信息或实时照片。
[0029]本发明基于物联网的个人农场管理方式包括如下步骤:
[0030]个人农场系统的实现方式分为两个部分的,一个部分是个人农场承包人通过移动终端控制自动耕种的各项操作,或是将无法自动耕作的信息传到农场主的终端设备,有农场主完成这些工作;另一个部分是农场主将农场内各项环境指标和实时图片采集后,通过到云服务平台的无线传递,让农场承包人随时随地可以接收这些信息。
[0031]1、个人农场承包人通过移动终端和终端个人农场APP软件与云服务平台联系,其中移动终端APP有自动耕种的操作,如松土、播种、浇水等,也有家庭农场各项环境指标的监测,如农场的实时情况、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光照等。
[0032]2、个人农场承包人的移动终端通过云服务平台连接个人农场的各种监测探头、自动阀门,并和农场主的终端设备组成一个无线网络。
[0033]3、个人农场的环境指标(如农场内的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光照等)和实时照片通过无线网和云服务平台的传输后,个人农场承包人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和移动终端个人农场APP软件,实时查看个人农场的各项环境监测指标和实时情况。[0034]4、个人农场承包人使用移动终端个人农场APP软件,通过无线网和云服务平台,将耕作操作信息发送到农场主的终端设备,由农场主完成各项操作。
[0035]下面对上述实施的实现方式具体进行举例说明:
[0036]农场承包人在承包一片农场后,使用移动终端(也就是自己的智能手机)个人农场APP软件上选择需要种植的农作物,确定后,信息发送至农场主的终端设备,有农场主完成松土和播种工作;
[0037]农场承包人通过选择移动终端个人农场APP软件上浇水、施肥等选项,可以控制农场内自动浇水、施肥系统工作;
[0038]农场主把农场内的环境信息和实时照片采集后通过无线发送到每位农场承包人的移动终端上,以供他们随时查看;
[0039]农场承包人根据实时提供的照片,知晓农作物是否已经成熟,可以在移动终端APP上选择收割与运送选项,这些信息传递到农场主的终端设备,农场主根据这些信息,完成操作。
[0040]在另一个实现方式中,本发明个人农场系统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个人农场承包人和农场主无线网络终端工具,云服务平台的传输和个人农场APP软件。
[0041]1、农场承包人使用移动终端个人农场APP软件发送信息,通过无线和云服务平台的传输,实现控制耕种的功能;无法自动控制的功能信息传到农场主的终端设备,由农场主完成这些工作。
[0042]2、农场内的环境信息,如温湿度、光照等通过传感器采集后,信息汇总在农场主的终端设备,由农场主将这些环境信息发送至农场承包人的移动终端。
[0043]个人农场系统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部分是个人农场承包人通过移动终端控制自动耕种操作;另一个部分是农场主将农场各项环境指标和实时照片采集后发送到云服务平台,个人农场承包人通过无线网络,接收这些实时信息。
[0044]通过上述发明方法,解决了下面的问题:
[0045]1、农场承包人无需到达农场,即可了解到农场的全部信息,较传统农场系统,让个人农场与承包人的窗口更透明,管理更方便。
[0046]2、农场承包人了解并参与种植的农作物的生长过程,让农场承包人和农场作物有更多的接触,获得更多的种植体验。
[0047]3、农场承包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移动终端个人农场APP软件可以查看农场的环境,也可以对农场的自动耕作下达命令,远程监控农场的运作。
【权利要求】
1.一种个人农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云服务器和农场自动化耕种设备,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和农场自动化耕种设备分别连接到所述云服务器上;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用于从所述云服务器接收农场的环境指标,和用于向所述云服务器发送的第一耕种操作指令和/或第二耕种操作指令; 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用于接收所述云服务器转发的所述第一耕种操作指令; 所述农场自动化耕种设备用于接收所述云服务器转发的第二耕种操作指令并根据所述第二耕种操作指令进行对应的耕种操作,还用于测量农场的环境指标,并将所述环境指标发送至所述云服务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个人农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农场自动化耕种设备至少包括监测探头和自动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个人农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指标至少包括农场内的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和光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个人农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移动终端还用于采集所述农场内的环境信息或实时照片,并将所述环境信息或实时照片发送至所述云服务器;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还用于从所述云服务器接收所述环境信息或实时照片。
5.一种用于个人农场系统中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云服务器接收农场自动化耕种设备测量得到的农场的环境指标和/或第二移动终端采集到的所述农场内的环境信息或实时照片; 所述云服务器向第一移动终端发送农场的环境指标和/或所述环境信息或实时照片; 所述云服务器接收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耕种操作指令和/或第二耕种操作指令; 所述云服务器向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转发所述第一耕种操作指令,或向所述自动化耕种设备转发所述第二耕种操作指令。
【文档编号】G05B19/418GK104010020SQ201310525963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31日
【发明者】李志为, 刘宗孺, 姚博 申请人:杭州古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