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情景面板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6614阅读:4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情景面板开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线,特别是一种智能情景面板开关。



背景技术:

在插头插座行业中,开关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芯片的数字编码问题,常常出现触摸反应迟钝,性能不够稳定,有的甚至很严重,而且消耗功率,造价非常的高,反应慢,人们的情绪常常主导自己的行为,插座的使用寿命会比较短,而且使用模式单一,常常会带来不方便,很多插座不能通过移动设备和智能设备控制,给生活造成很大的麻烦,所以生产一种智能情景面板开关,可以及时提醒状态异常,随时查看,减小险情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智能情景面板开关。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情景面板开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表面设有触摸感应按键,所述触摸感应按键下端设有背光指示灯,所述壳体内设有PCB电路板,所述PCB电路板上设有3V辅助电源,所述3V辅助电源上端设智能MCU微电脑控制芯片,所述3V辅助电源下端设有振荡器,所述3V辅助电源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电源电压转换器、数字编码电路芯片,所述数字编码电路芯片下端设有信号发射器,所述数字编码电路芯片分别与触摸感应按键、背光指示灯、PCB电路板、3V辅助电源、智能MCU微电脑控制芯片、信号发射器电性连接。

所述壳体的形状为菱形。

所述振荡器为四组一字排开的半球型振荡器。

所述数字编码电路芯片为双层椭圆形电路芯片。

所述触摸感应按键的数量为三个。

所述信号发射器的工作频率为315MHz。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制作的智能情景面板开关,采用进口触摸芯片和MCU微电脑控制芯片,触摸反应灵敏,同时采用了数字编码调制技术,性能稳定,高可靠性,无方向性,使用寿命长,功耗低,物美价廉等优点,编组码达100万组之多,不会造成相互(邻居)之间的干扰;多种模式随心切换;操作按键时发射RF无线信号,配合本司智能开关、智能插座以及安防系统使用,可实现智能场景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智能情景面板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智能情景面板开关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智电源电压转换器、数字编码电路芯片和信号发射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触摸感应按键;3、背光指示灯;4、PCB电路板;5、3V辅助电源;6、智能MCU微电脑控制芯片;7、振荡器;8、电源电压转换器;9、数字编码电路芯片;10、信号发射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3所示,一种智能情景面板开关,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表面设有触摸感应按键(2),所述触摸感应按键(2)下端设有背光指示灯(3),所述壳体(1)内设有PCB电路板(4),所述PCB电路板(4)上设有3V辅助电源(5),所述3V辅助电源(5)上端设智能MCU微电脑控制芯片(6),所述3V辅助电源(5)下端设有振荡器(7),所述3V辅助电源(5)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电源电压转换器(8)、数字编码电路芯片(9),所述数字编码电路芯片(9)下端设有信号发射器(10),所述数字编码电路芯片(9)分别与触摸感应按键(2)、背光指示灯(3)、PCB电路板(4)、3V辅助电源(5)、智能MCU微电脑控制芯 片(6)、信号发射器(10)电性连接;所述壳体(1)的形状为菱形;所述振荡器(7)为四组一字排开的半球型振荡器;所述数字编码电路芯片(9)为双层椭圆形电路芯片;所述触摸感应按键(2)的数量为三个;所述信号发射器(10)的工作频率为315MHz。

本实施方案的特点为,包括壳体,壳体上表面设有触摸感应按键,触摸感应按键下端设有背光指示灯,壳体内设有PCB电路板,PCB电路板上设有3V辅助电源,3V辅助电源上端设智能MCU微电脑控制芯片,3V辅助电源下端设有振荡器,3V辅助电源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电源电压转换器、数字编码电路芯片,数字编码电路芯片下端设有信号发射器,数字编码电路芯片分别与触摸感应按键、背光指示灯、PCB电路板、3V辅助电源、智能MCU微电脑控制芯片、信号发射器电性连接,采用进口触摸芯片和MCU微电脑控制芯片,触摸反应灵敏,同时采用了数字编码调制技术,性能稳定,高可靠性,无方向性,使用寿命长,功耗低,物美价廉等优点。编组码达100万组之多,不会造成相互(邻居)之间的干扰,多种模式随心切换;操作按键时发射RF无线信号,配合本司智能开关、智能插座以及安防系统使用,可实现智能场景控制。

在本实施方案中,AC交流220V电源经过隔离电源降压电路变换成DC12V电源,在经过3V辅助电源电路降压到3V作为电路的辅助电源,当人手感应到触摸感应点时会产生电容信号经由专用的触摸感应芯片处理后输出出发信号给数字编码电路芯片进行编码,信号发射电路在接收到数字编码电路的信号后进行发送。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