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造指纹的指纹测试的控制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4194625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基于人造指纹的指纹测试的控制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人造指纹的指纹测试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指纹是指人的手指末端正面皮肤上凸凹不平产生的纹线。纹线有规律的排列形成不同的纹型。纹线的起点、终点、结合点和分叉点,称为指纹的细节特征点。现有的指纹测试就是基于指纹的细节特征点的特点来实现不同功能,包括对智能设备实现解锁等功能。

现有的指纹测试主要通过人工手动触碰待测设备,然后通过待测设备采集人的手指指纹信息,进而对指纹信息进行识别处理,但是,现有的指纹测试存在测试效率低等问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指纹测试通过人工手动进行,存在测试效率低下的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人造指纹的指纹测试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人造指纹的指纹测试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装置生成控制指令并发送给驱动装置;

所述驱动装置根据所述控制指令驱动人造指纹触碰待测设备的指纹识别区域;

所述待测设备采集所述人造指纹的指纹信息,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指纹信息进行识别处理。

可选地,所述控制装置生成控制指令并发送给驱动装置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检测待测设备的当前测试场景是否需要进行指纹识别,在判断为是时,执行所述控制装置生成控制指令并发送给驱动装置的步骤。

可选地,所述待测设备采集所述人造指纹的指纹信息,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指纹信息进行识别处理的步骤具体包括:

所述待测设备采集所述人造指纹对应的指纹信息;

所述控制装置判断采集的当前的指纹信息与目标指纹信息是否一致,在判断为是时,则确定对所述人造指纹的指纹信息识别成功;

在判断为否时,对采集的当前的指纹信息进行识别校正处理,并通过所述控制装置判断所述识别校正处理的次数是否达到设定阈值时,当达到设定阈值时,则确定对所述人造指纹的指纹信息识别失败;

当未达到设定阈值时,则返回所述控制装置生成控制指令并发送给驱动装置的步骤,直至采集的当前的指纹信息与目标指纹信息一致。

可选地,所述驱动装置根据所述控制指令驱动人造指纹触碰待测设备的指纹识别区域的步骤具体包括:

所述驱动装置根据所述控制指令驱动所述人造指纹在所述待测设备的指纹识别区域进行点击操作和/或滑动操作。

可选地,所述人造指纹的材料为导电硅胶,所述导电硅胶上设有模拟指纹纹路,所述模拟指纹纹路中设有金属丝。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人造指纹的指纹测试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装置、人造指纹和驱动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用于生成控制指令并发送给驱动装置;

所述驱动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指令驱动所述人造指纹触碰待测设备的指纹识别区域;

所述待测设备采集所述人造指纹的指纹信息,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指纹信息进行识别处理。

可选地,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检测待测设备的当前测试场景是否需要进行指纹识别,在判断为是时,所述控制装置生成控制指令并发送给驱动装置。

可选地,所述待测设备用于采集所述人造指纹对应的指纹信息,并发送给所述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判断采集的当前的指纹信息与目标指纹信息是否一致,在判断为是时,则确定对所述人造指纹的指纹信息识别成功;

在判断为否时,对采集的当前的指纹信息进行识别校正处理,并调用所述控制装置判断所述识别校正处理的次数是否达到设定阈值时,当达到设定阈值时,则确定对所述人造指纹的指纹信息识别失败;

当未达到设定阈值时,则生成控制指令并发送给驱动装置,直至采集的当前的指纹信息与目标指纹信息一致。

可选地,所述驱动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指令驱动所述人造指纹在所述待测设备的指纹识别区域进行点击操作和/或滑动操作。

可选地,所述人造指纹的材料为导电硅胶,所述导电硅胶上设有模拟指纹纹路,所述模拟指纹纹路中设有金属丝。

可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步进电机,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单片机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控制装置生成控制指令并发送给驱动装置,驱动装置根据控制指令驱动人造指纹触碰待测设备的指纹识别区域,经由待测设备采集人造指纹的指纹信息,并通过控制装置根据采集的指纹信息进行识别处理,从而实现了自动化指纹测试,提高了指纹测试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基于人造指纹的指纹测试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基于人造指纹的指纹测试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人造指纹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和4的基于人造指纹的指纹测试的控制系统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基于人造指纹的指纹测试的控制系统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基于人造指纹的指纹测试的控制方法包括:

s101、控制装置生成控制指令并发送给驱动装置;

s102、所述驱动装置根据所述控制指令驱动人造指纹触碰待测设备的指纹识别区域;

s103、所述待测设备采集所述人造指纹的指纹信息,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指纹信息进行识别处理。

本实施例通过控制装置生成控制指令并发送给驱动装置,驱动装置根据控制指令驱动人造指纹触碰待测设备的指纹识别区域,经由待测设备采集人造指纹的指纹信息,并通过控制装置根据采集的指纹信息进行识别处理,从而实现了自动化指纹测试,提高了指纹测试效率。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基于人造指纹的指纹测试的控制方法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

步骤s101之前还包括:

s100、检测待测设备的当前测试场景是否需要进行指纹识别,在判断为是时,则执行骤s101。

本实施例提供了步骤s102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所述驱动装置根据所述控制指令驱动所述人造指纹在所述待测设备的指纹识别区域进行点击操作和/或滑动操作。

具体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步进电机,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单片机;

pc端启动单片机,通过rxtx(一种通信协议)协议实现与单片机之间的控制指令交互,来控制步进电机带动人造指纹移动,从而实现所述人造指纹与所述待测设备的指纹识别区域进行点击操作和/或滑动操作。

本实施例提供了步骤s103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s1031、所述待测设备采集所述人造指纹对应的指纹信息;

s1032、所述控制装置判断采集的当前的指纹信息与目标指纹信息是否一致,在判断为是时,则确定对所述人造指纹的指纹信息识别成功;

在判断为否时,对采集的当前的指纹信息进行识别校正处理,并通过所述控制装置判断所述识别校正处理的次数是否达到设定阈值时,当达到设定阈值时,则确定对所述人造指纹的指纹信息识别失败;当未达到设定阈值时,返回步骤101,直至采集的当前的指纹信息与目标指纹信息一致。

具体地,当启动步进电机驱动人造指纹触碰所述待测设备的指纹识别,并采集到所述人造指纹对应的指纹信息后,pc(personalcomputer,个人计算机)端通过单片机对采集的指纹信息与目标指纹信息进行对比,并将对比结果回传至所述待测设备;当采集的当前的指纹信息与目标指纹信息一致时,则确定对所述人造指纹的指纹信息识别成功,所述待测设备可以通过所述人造指纹进行解锁;

当采集的当前的指纹信息与目标指纹信息不一致时,则对采集的当前的指纹信息进行多次识别校正处理,在识别校正处理的次数未达到设定阈值内且采集的当前的指纹信息与目标指纹信息一致时,则确定对所述人造指纹的指纹信息识别成功,所述待测设备可以通过所述人造指纹进行解锁;在识别校正处理的次数达到设定阈值时且采集的当前的指纹信息与目标指纹信息不一致时,则确定对所述人造指纹的指纹信息识别失败。

其中,所述人造指纹的材料为导电硅胶,所述导电硅胶上设有模拟指纹纹路,所述模拟指纹纹路中设有金属丝。

其中,根据电容屏原理:人体是带有微电流的导体,手指触碰待测设备的电容屏后会产生电流效应,从而实现模拟指纹纹路中的金属丝进行导电。这种指纹识别的好处是:能够支持普通的指纹纹路设备和电容屏指纹红外扫描的设备。如图3所示,a表示指纹,b表示为指纹a和指纹a之间的指纹沟;在整个指纹的所有指纹沟中嵌入纤细的金属丝,使得人造指纹的仿真度高。待测设备通过识别模拟指纹的纹路进行区分不同的指纹,进而实现对不同身份信息的区分。普通的指纹接触设备只需要指纹的纹路信息正确就可以对其进行识别;对于超声波屏幕,需要指纹的纹路信息正确,同时需要指纹接触设备按下时,其导电硅胶中带有微电流,触屏识别时才有效。

本实施例中,当检测待测设备的当前测试场景需要进行指纹识别时,通过控制装置生成控制指令并发送给驱动装置,驱动装置根据控制指令驱动人造指纹触碰待测设备的指纹识别区域,经由待测设备采集人造指纹的指纹信息,并通过控制装置根据采集的指纹信息进行识别处理,从而实现了自动化指纹测试,提高了指纹测试效率。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于人造指纹的指纹测试的控制系统包括控制装置1、人造指纹2和驱动装置3。

所述控制装置1用于生成控制指令并发送给驱动装置3;

所述驱动装置3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指令驱动所述人造指纹2触碰待测设备4的指纹识别区域;

所述待测设备4采集所述人造指纹的指纹信息,所述控制装置1根据所述指纹信息进行识别处理。

本实施例通过控制装置1生成控制指令并发送给驱动装置3,驱动装置3根据控制指令驱动人造指纹触碰待测设备4的指纹识别区域,经由待测设备4采集人造指纹2的指纹信息,并通过控制装置根据采集的指纹信息进行识别处理,从而实现了自动化指纹测试,提高了指纹测试效率。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基于人造指纹的指纹测试的控制系统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还包括:

所述控制装置1还用于检测待测设备4的当前测试场景是否需要进行指纹识别,在判断为是时,所述控制装置1生成控制指令并发送给驱动装置3。

具体地,所述驱动装置3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指令驱动所述人造指纹2在所述待测设备4的指纹识别区域进行点击操作和/或滑动操作。

具体地,所述驱动装置3包括步进电机,所述控制装置1包括单片机;

如图5所示,pc端启动单片机,通过rxtx协议实现与单片机之间的控制指令交互,来控制步进电机带动人造指纹2移动,从而实现所述人造指纹2与所述待测设备4的指纹识别区域进行点击操作和/或滑动操作。

所述待测设备4用于采集所述人造指纹对应的指纹信息,并发送给所述控制装置1;

所述控制装置1用于判断采集的当前的指纹信息与目标指纹信息是否一致,在判断为是时,则确定对所述人造指纹2的指纹信息识别成功;

在判断为否时,对采集的当前的指纹信息进行识别校正处理,并调用所述控制装置1判断所述识别校正处理的次数是否达到设定阈值时,当达到设定阈值时,则确定对所述人造指纹2的指纹信息识别失败;

当未达到设定阈值时,则生成控制指令并发送给驱动装置3,直至采集的当前的指纹信息与目标指纹信息一致。

具体地,当启动步进电机驱动人造指纹触碰所述待测设备的指纹识别,采集到所述人造指纹对应的指纹信息后,pc端通过单片机对采集的指纹信息与目标指纹信息进行对比,并将对比结果回传至所述待测设备;当采集的当前的指纹信息与目标指纹信息一致时,则确定对所述人造指纹的指纹信息识别成功,所述待测设备可以通过所述人造指纹进行解锁;

当采集的当前的指纹信息与目标指纹信息不一致时,则对采集的当前的指纹信息进行多次识别校正处理,在识别校正处理的次数未达到设定阈值内且采集的当前的指纹信息与目标指纹信息一致时,则确定对所述人造指纹的指纹信息识别成功,所述待测设备可以通过所述人造指纹进行解锁;在识别校正处理的次数达到设定阈值时且采集的当前的指纹信息与目标指纹信息不一致时,则确定对所述人造指纹的指纹信息识别失败。

其中,所述人造指纹的材料为导电硅胶,所述导电硅胶上设有模拟指纹纹路,所述模拟指纹纹路中设有金属丝。

其中,根据电容屏原理:人体是带有微电流的导体,手指触碰待测设备的电容屏后会产生电流效应,从而实现模拟指纹纹路中的金属丝进行导电。这种指纹识别的好处是:能够支持普通的指纹纹路设备和电容屏指纹红外扫描的设备。如图3所示,a表示指纹,b表示为指纹a和指纹a之间的指纹沟;在整个指纹的所有指纹沟中嵌入纤细的金属丝,使得人造指纹的仿真度高。待测设备通过识别模拟指纹的纹路进行区分不同的指纹,进而实现对不同身份信息的区分。普通的指纹接触设备只需要指纹的纹路信息正确就可以对其进行识别;对于超声波屏幕,需要指纹的纹路信息正确,同时需要指纹接触设备按下时,其导电硅胶中带有微电流,触屏识别时才有效。

其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多个步进电机,在每个步进电机上分别嫁接不同的人造指纹,进行交互式指纹识别。

本实施例的基于人造指纹的指纹测试的控制系统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如下:

场景1

当对高低温箱内的设备进行指纹识别功能测试时,通过单片机驱动步进电机带动人造指纹2触碰设备的指纹识别区域。

场景2

当对设备的屏幕进行水滴压力测试时,通过单片机驱动步进电机带动人造指纹2触碰设备的指纹识别区域。

场景3

当对设备的电池续航能力进行测试时,通过单片机驱动步进电机带动人造2指纹触碰设备的指纹识别区域。

场景4

当对设备进行功耗测试,检测设备中器件的待机电流时,通过单片机驱动步进电机带动人造指纹2触碰设备的指纹识别区域。

场景5

当对软件应用程序进行压力测试时,通过单片机驱动步进电机带动人造指纹2触碰设备的指纹识别区域。

场景6

当对设备进行兼容第三方应用程序的身份验证的应用兼容测试时,通过单片机驱动步进电机带动人造指纹2触碰设备的指纹识别区域。

场景7

当对设备中的器件进行老化测试时,通过单片机驱动步进电机带动人造指纹2触碰设备的指纹识别区域。

场景8

当对设备中各种功能对应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进行测试时,通过单片机驱动步进电机带动人造指纹2触碰设备的指纹识别区域。

本实施例中,当检测待测设备4的当前测试场景需要进行指纹识别时,通过控制装置1生成控制指令并发送给驱动装置3,驱动装置3根据控制指令驱动人造指纹2触碰待测设备4的指纹识别区域,经由待测设备采集人造指纹的指纹信息,并通过控制装置1根据采集的指纹信息进行识别处理,从而实现了自动化指纹测试,提高了指纹测试效率。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