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型运动控制盒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14851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教育型运动控制盒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控制盒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教育型运动控制盒子。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自动产品越来越普遍地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业生产中,为了满足人们对电子产品以及日常用品的生产工艺要求,需要进行多环节的处理打磨,为此需要增加多道生产工序,使其质量和功能得到最大保证。运动控制在自动化中对机械多维度控制和算法组合优化的使用,日益变成生产力提高的重要因素。教育型运动控制盒子可以方便教育机构或个人对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培训及学习;由于该运动盒子主要针对教学及个人学习,因此需要对该运动盒子进行非常频繁的接线操作;但是现有的教育型运动盒子的外壳通常呈封闭状,用户需要对盒子内的部件进行接线时,必须需要打开盒子进行操作,因而降低了接线效率,对用户在教学环境或个人学习中的使用带来一定的不便。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教育型运动控制盒子,旨在通过在所述教育型运动控制盒子的外壳上开设过线窗口,以便于用户对盒子内的部件进行接线操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教育型运动控制盒子,包括:外壳;控制板,容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控制板具有用于输出驱动外部电机驱动器工作信号的信号输出端子;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设于所述外壳上,并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所述控制板连接有按键板;电源板,所述电源板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用以对所述控制板供电;所述信号输出端子与外部电机驱动器通过信号连接线连接,所述外壳上设置有供所述信号连接线穿过的第一过线窗口。优选地,所述显示屏为触控屏。优选地,所述信号连接线的一端与所述信号输出端子连接,另一端设有用于与外部电机驱动器插接的连接器。优选地,所述连接器安装于所述第一过线窗口处;所述第一过线窗口包括安装位以及设于所述安装位两侧的固定孔;所述连接器的形状与所述安装位的形状相适配;所述连接器通过所述固定孔固定于所述安装位。优选地,所述控制板上设有运动控制电路,所述运动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输出端子电连接;所述外壳对应所述运动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设有第二过线窗口,所述第二过线窗口处设有端座,所述端座用于电连接所述运动控制的输出端与外部设备。优选地,所述运动控制板采用TC6014运动控制芯片为主控芯片。优选地,所述控制板上设置有编程通讯接口;所述编程通讯接口为USB接口、CAN总线接口、SPI接口、RS485接口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优选地,所述外壳上设有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电源装置;所述电源装置与所述电源板电连接;且所述电源板外包裹有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上设置有散热网孔。优选地,所述外壳包括顶板及底壳,所述底壳为一侧开口的方形盒体,所述顶板与所述底壳铰接,用于盖合或者打开所述开口;所述显示屏和按键板设于所述顶板上;且所述底壳的材质呈透明状。优选地,所述底壳朝向所述顶板的端部设有锁扣件,所述顶板上对应所述锁扣件设有挂钩,所述锁扣件与所述挂钩相适配。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所述外壳上设置供连接所述信号输出端子与外部电机驱动器的信号连接线穿过的第一过线窗口,从而方便用户在不打开外壳的情况下,即可以完成所述信号输出端子与所述外部电机驱动器之间的连接,从而有助于用户快捷地完成接线操作,从而方便教育机构在教学环境中使用以及个人学习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教育型运动控制盒子后侧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教育型运动控制盒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教育型运动控制盒子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教育型运动控制盒子的另一侧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顶板312固定孔11底壳32第二过线窗口21显示屏33第三过线窗口22按键板41锁扣件31第一过线窗口42手提件311安装位50电源装置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教育型运动控制盒子,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运动控制盒子通常与外部电机驱动器连接,所述电机驱动器接收来自所述运动控制盒子的控制信号以控制电机的运动状态、转速、转动方向等相关控制量。所述运动控制盒子包括外壳、控制板(未图示)、以及显示屏21。所述控制板容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控制板具有用于输出驱动外部电机驱动器工作信号的信号输出端子;由于所述信号输出端子需要信号连接线与外部的电机驱动器连接;所述外壳上设置有供所述信号连接线穿过的第一过线窗口31。为了方便用户观察所述运动控制盒子的输出控制量,设置所述运动控制盒子还包括设于所述外壳上的显示屏21,所述显示屏21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所述显示屏21可以为触控屏,以提升所述运动控制盒子的人机交互性能。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板连接有按键板22;所述按键板22用于供用户输入控制信息,所述按键板22优选与所述显示屏21相邻设置,以方便用户操作。所述运动控制盒子还包括电源板,所述电源板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用以对所述控制板供电;所述电源板上设有用于与外部电源相连的输入端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所述外壳上设置供连接所述信号输出端子与外部电机驱动器的信号连接线穿过的第一过线窗口31,从而方便用户在不打开外壳的情况下,即可以完成所述信号输出端子与所述外部电机驱动器之间的连接,从而有助于用户快捷地完成接线操作,提高了所述运动控制盒子的使用方便性,方便教育机构教学使用以及个人学习使用。所述外壳的形状可以有多种,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顶板10及底壳11,所述底壳11为一侧开口的方形盒体,所述顶板10与所述底壳11铰接,用于盖合或者打开所述开口。所述显示屏21和按键板22设于所述顶板10上,以方便用户查看及操作。为了方便所述信号连接线与所述外部电机驱动器进行连接,设置所述信号连接线的一端与所述信号输出端子连接,另一端设有用于与外部电机驱动器插接的连接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为具有25口的连接端子。由于所述信号输出端子可以有多个,以同时与多个外部电机驱动器连接,同时设置每所述信号输出端子对应一第一过线窗口31;优选设置多个所述第一过线窗口31并排设置。具体地,设置所述第一过线窗口31设于所述底壳11的一侧部。进一步地,设置所述连接器安装于所述第一过线窗口31处;这样设置可以将所述连接器固定于所述外壳上,从而方便与所述外部电机驱动器插接,以及消除因连接器不固定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具体地,所述第一过线窗口31包括安装位311以及设于所述安装位311两侧的固定孔312;所述连接器的形状与所述安装位311的形状相适配;所述连接器通过所述固定孔312固定于所述安装位311。于本实施例中,所述25口的连接端子呈长条形,所述安装位311也对应呈长条形。所述25口连接端子的两端部均设有安装孔;所述25口连接端子从所述外壳内侧穿入所述第一过线窗口31,通过在对应所述25口连接端子的两端部处设置一挡片,使所述挡片与所述25口连接端子固定连接,同时使所述挡片与所述固定孔312固定连接,以使所述25口端子固定于所述安装位311。所述控制板上设有运动控制电路,所述运动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输出端子电连接;在此,所述运动控制电路的主控芯片优选为TC6014。所述外壳对应所述运动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设有第二过线窗口32,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过线窗口32对应所述TC6014的输出端口连接。由于所述TC6014的输出端口较小而不便于用户进行连接操作,设置所述第二过线窗口32处设有端座,所述端座用于电连接所述运动控制的输出端与外部设备。所述外部设备可以是继电器、电磁阀、或LED等外围部件,以便于用户扩展相关功能。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过线窗口32设于所述后壳的另一侧部。请参与图1,所述控制板上设置有编程通讯接口,所述编程通讯接口通常用于与电脑连接,以便于用户烧录程序至所述控制板,或者从所述控制板内下载程序。所述编程通讯接口可以是USB接口、CAN总线接口、SPI接口、RS485接口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同时为了方便用户对所述编程通讯接口进行接线操作,设置所述外壳对应所述编程通讯接口设置有第三过线窗口33;外部设备的通讯线可直接穿过所述第三过线窗口33以与所述编程通讯接口通讯连接。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过线窗口33设于所述第一过线窗口31的下侧。请参阅图4,所述外壳上设有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电源装置50;所述电源装置50与所述电源板电连接;由于所述电源板在工作时发热量较大,且为了使所述电源板上产生的电磁不对所述控制板造成干扰,设置所述电源板外包裹有金属外壳,同时所述金属外壳上设置有散热网孔。为了方便所述顶板盖合或者打开所述底壳。具体地,所述底壳11的端部上设有轴孔,所述顶板10的对应所述轴孔设有转轴。为了便于用户在使用所述运动控制盒子的过程中,可以实时看到所述外壳内部件的接线以及各部件的运行状态,设置所述底壳11的材质呈透明状。请参阅图4,由于所述顶板10相对所述底壳11可转动,因此为了在不使用所述运动控制盒子时,所述顶板10可以保持封闭所述底壳11的状态,设置所述底壳11朝向所述顶板10的端部设有锁扣件41,所述顶板10上对应所述锁扣件41设有挂钩,所述锁扣件41与所述挂钩相适配。当然,所述锁扣件41与所述轴孔分别设于所述底壳11端部不同的侧边上。于本实施例中,所述锁扣件41有两个,分别设于所述后壳相对的两侧部。为了提高所述运动控制盒子的便携性,设置所述外壳上设有手提件42。优选地,所述手提件42与所述顶板10和底壳11的铰接处相对设置。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