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房智能管理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64709发布日期:2018-07-18 01:59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琴房管理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琴房智能管理终端。



背景技术:

传统琴房管理是依靠人工进行管理,但是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琴房管理依靠于琴房管理系统进行。琴房管理系统主要依靠主控系统和放置在每个琴房的语音提示器。语音提示器作为一种终端只具备语音提示的功能,就似的现有技术的琴房智能管理效果仍然不够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琴房智能管理终端,具有管理琴房关闭,打卡记录和管理琴房供电的功能,使得琴房管理更加的智能化,无需人工辅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琴房智能管理终端,包括CPU处理器,所述CPU处理器连接有显示屏模块、音频模块、通信模块、刷卡模块、门禁控制驱动模块和电控宝;

电控宝包括与CPU处理器连接的控制芯片,控制芯片连接有烟雾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空调控制电路、灯光控制电路、插板控制电路、门禁驱动电路和预留控制电路。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电源模块通过电源转换模块与电控宝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控制芯片包括芯片U1和芯片U2;芯片U1为STC15W204S-16;芯片U2的型号为SP232E。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门禁驱动电路包括与芯片U1的P1.0脚连接的电阻R1,电阻R1的一端与电阻R6的一端连接后连接到MOS管Q1的栅极,MOS管Q1源极接地,MOS管Q1漏极连接到二极管D3正极,二极管D3的正极和负极还分别与继电器K1的线圈两端连接,继电器K1的触点与门禁P5的1脚连接,门禁P5的2脚通过二极管D1与芯片U1的P3.3/INT1连接;门禁控制开关P5的3脚接地。二极管D3的负极还与线圈的一端的连接后通过电源模块接入门禁电源提供的12V电压。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芯片U1的P5.4脚通过二极管D8连接到烟雾传感器P7的2脚,烟雾传感器P7的1脚通过电源模块接入12V电压,烟雾传感器P7的3脚接地。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于芯片U1的P1.5脚通过二极管D9连接到红外传感器P8的2脚,红外传感器1脚通过电源模块接入12V电压,3脚接地。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空调控制电路包括与芯片U1的P1.4脚连接的电阻R2,电阻R2的一端与电阻R7的一端连接后连接到MOS管Q2的栅极,MOS管Q2源极接地,MOS管Q2漏极连接到二极管D4正极,二极管D4的正极和负极还分别与继电器K2的线圈两端连接,继电器K2的两个触点分别于空调控制开关P1的1脚和2脚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还与线圈的一端的连接后通过电源模块接入12V电压。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灯光控制电路包括与芯片U1的P1.3脚连接的电阻R3,电阻R3的一端与电阻R8的一端连接后连接到MOS管Q3的栅极,MOS管Q3源极接地,MOS管Q3漏极连接到二极管D5正极,二极管D5的正极和负极还分别与继电器K3的线圈两端连接,继电器K3的两个触点分别于灯光控制开关P2的1脚和2脚连接;二极管D5的负极还与线圈的一端的连接后通过电源模块接入12V电压。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插板控制电路包括与芯片U1的P1.2/T0脚连接的电阻R4,电阻R4的一端与电阻R9的一端连接后连接到MOS管Q4的栅极,MOS管Q4源极接地,MOS管Q4漏极连接到二极管D6正极,二极管D6的正极和负极还分别与继电器K4的线圈两端连接,继电器K4的两个触点分别与插板通电控制开关P3的1脚和2脚连接;二极管D6的负极还与线圈的一端的连接后通过电源模块接入12V电压。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预留控制电路包括与芯片U1的P1.1脚连接的电阻R5,电阻R5的一端与电阻R10的一端连接后连接到MOS管Q5的栅极,MOS管Q5源极接地,MOS管Q5漏极连接到二极管D7正极,二极管D7的正极和负极还分别与继电器K5的线圈两端连接,继电器K5的两个触点分别可以与额外增加电器控制开关P4的1脚和2脚连接;二极管D7的负极还与线圈的一端的连接后通过电源模块接入12V电压。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现在市面上的琴房智能管理系统,由于无法门禁控制,因此至少需要一名管理者现场管理。同时市面上没有这样一种智能琴房管理终端。

附图说明

图1位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位CPU处理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显示屏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4为电源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5为刷卡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6为通信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7为门禁控制驱动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8为音频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9为电源转换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10为控制芯片的电路原理图。

图11为烟雾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12为门禁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13为空调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14为灯光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15为插板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16为预留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琴房智能管理终端,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16所示,琴房智能管理终端,包括CPU处理器,所述CPU处理器分别连接有显示屏模块、音频模块、通信模块、刷卡模块、门禁控制驱动模块和电控宝。

用户刷卡,CPU处理器读取用户信息,CPU处理器发送用户信息至显示屏进行显示,同时通过通信模块将用户信息发送至总控系统进行储存,在CPU处理器读取用户信息匹配成功时,发送控制信号给门禁控制驱动模块,门禁控制驱动模块控制门禁锁开启,似的用户能够进入琴房。

上述电控宝包括与CPU处理器连接的控制芯片,控制芯片连接有烟雾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空调控制电路、灯光控制电路、插板控制电路、门禁驱动电路和预留控制电路。

当CPU处理器读取用户信息匹配成功时,发送信号到电控宝,电控宝控制琴房内的灯光、空调启动,插板供电。预留控制电路是当琴房内若还要除了灯光、空调、插板等标准设备的其他电子设备(比如电视机)的时候,可以将用来控制这些额外的电子设备的启动。

电控宝有门禁驱动电路,其与门禁控制驱动模块相同,都是为了控制琴房门的开启。

本实施例中,设有个用于控制门禁开启的部分,这是便于管理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由电控宝同时控制门禁的开启和琴房内部各电器的启动,还是由CPU处理器单独只控制门禁启动。这样门禁控制器不直接控制强电,安全系数高,体积小。

当然,本实施例中设有烟雾传感器,是为了保证安全。当用户在琴房内学习时,门是关上的,烟雾传感器感应到烟雾发送给控制芯片,控制芯片发送信号给门禁驱动电路,打开门禁,同时控制芯片将信号发送给CPU处理器,CPU处理器发送指令给音频模块,音频模块发出警示。

音频模块除了发出警示,用户的任何操作结束,音频模块都会接受到CPU处理器的指令,发出提示语。

红外传感器是用于检测室内有没有人,比如有人非法闯入房间,红外检测到有人,但是没有刷卡授权,就直接通过控制芯片发送给CPU处理器,报警。

电控宝通过电源转换模块与电源模块连接,这是由于电源模块给电控宝供电12V,但是电控宝的控制芯片的工作电压为5V。

值得说明的是,电控宝包括芯片U1和芯片U2。芯片U1为STC15W204S-16。芯片U1的GND脚接地。芯片的Vcc脚和GND脚之间连接有并联的电解电容C5、电容C6;并联的电解电容C5、电容C6的一端接入5V电压。此5V电压是电源模块经电源转换模块降压后输出的。芯片U1的P3.1/TxD/T2脚和P3.0/RxD脚分别连接有排插P9的3脚和2脚;排插P9的1脚接地,4脚接入5V电压。

芯片U1的P3.7/TxD2脚和P3.6/RxD2脚分别连接有芯片U2的T2IN脚和R2OUT脚。芯片U2的型号为SP232E。芯片U2的GND脚接地,VEE脚通过电容C11接地。芯片U2的C1+脚和C1-脚之间连接有电容C9;芯片U2的C2+脚和C2-脚之间连接有电容C10。芯片U2的T2OUT脚和R2IN脚分别连接有排插P10的2脚和3脚,排插P10的1脚接地,4脚接Vin端。电容C8的一端与芯片U2的VDD脚连接, C8的另一端与芯片U2的VCC脚连接后通过电容C7连接到地,电容C8与电容C7之间接入5V电压。此5V电压是电源模块的电压经电源转换模块降压后输入的。排插P10用作数据传输接口用于与CPU处理器连接。

芯片U1还连接有门禁驱动电路,输出控制电路包括与芯片U1的P1.0脚连接的电阻R1,电阻R1的一端与电阻R6的一端连接后连接到MOS管Q1的栅极,MOS管Q1源极接地,MOS管Q1漏极连接到二极管D3正极,二极管D3的正极和负极还分别与继电器K1的线圈两端连接,继电器K1的触点与门禁控制开关P5的1脚连接,门禁控制开关P5的2脚通过二极管D1与芯片U1的P3.3/INT1连接;门禁控制开关P5的3脚接地。二极管D3的负极还与线圈的一端的连接后通过接入门禁电源提供的12V电压。

芯片U1的P5.4脚通过二极管D8连接到烟雾传感器P7的2脚,烟雾传感器P7的1脚通过电源模块接入12V电压,烟雾传感器P7的3脚接地。

芯片U1的P1.5脚通过二极管D9连接到红外传感器P8的2脚,红外传感器1脚通过电源模块接入12V电压,3脚接地。

芯片U1的P1.4脚连接有空调控制电路,空调控制电路包括与芯片U1的P1.4脚连接的电阻R2,电阻R2的一端与电阻R7的一端连接后连接到MOS管Q2的栅极,MOS管Q2源极接地,MOS管Q2漏极连接到二极管D4正极,二极管D4的正极和负极还分别与继电器K2的线圈两端连接,继电器K2的两个触点分别于空调控制开关P1的1脚和2脚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还与线圈的一端的连接后通过电源模块接入12V电压。

芯片U1的P1.3脚连接有灯光控制电路,同理,琴房内灯光控制电路包括与芯片U1的P1.3脚连接的电阻R3,电阻R3的一端与电阻R8的一端连接后连接到MOS管Q3的栅极,MOS管Q3源极接地,MOS管Q3漏极连接到二极管D5正极,二极管D5的正极和负极还分别与继电器K3的线圈两端连接,继电器K3的两个触点分别于灯光控制开关P2的1脚和2脚连接。二极管D5的负极还与线圈的一端的连接后通过电源模块接入12V电压。

芯片U1还连接有插板控制电路。同理,插板控制电路包括与芯片U1的P1.2/T0脚连接的电阻R4,电阻R4的一端与电阻R9的一端连接后连接到MOS管Q4的栅极,MOS管Q4源极接地,MOS管Q4漏极连接到二极管D6正极,二极管D6的正极和负极还分别与继电器K4的线圈两端连接,继电器K4的两个触点分别与插板通电控制开关P3的1脚和2脚连接。二极管D6的负极还与线圈的一端的连接后通过电源模块接入12V电压。

芯片U1连接有预留控制预留电路,预留控制电路包括与芯片U1的P1.1脚连接的电阻R5,电阻R5的一端与电阻R10的一端连接后连接到MOS管Q5的栅极,MOS管Q5源极接地,MOS管Q5漏极连接到二极管D7正极,二极管D7的正极和负极还分别与继电器K5的线圈两端连接,继电器K5的两个触点分别可以与额外增加电器控制开关P4的1脚和2脚连接。二极管D7的负极还与线圈的一端的连接后通过电源模块接入12V电压。

本实施例中,电源模块接入12V电压通过电源转换模块降压输出5V电压。

本实施例中,通过mos管一个小电流信号,控制一个开关,管理大电流电器。

按照上述实施例,便可很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值得说明的是,基于上述结构设计的前提下,为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即使在本实用新型上做出的一些无实质性的改动或润色,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实质仍然与本实用新型一样,故其也应当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