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冷机造粒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43911发布日期:2018-07-27 22:09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箱液位平衡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制冷机造粒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技术改造前的制冷机设备需要专门操作人员调节进出水阀门流量,流量调节不当造成制冷机水箱缺水或溢水事件经常发生,成本高,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制冷机造粒冷却系统,通过制冷机水箱增加平衡管,不需要专门操作人员调节进出水阀门流量,自动保持两个水箱液位平衡,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现提出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制冷机造粒冷却系统,包括制冷机冷却水箱和造粒循环水箱,所述制冷机冷却水箱的底部和所述造粒循环水箱的底部的水平高度相同,所述制冷机冷却水箱和所述造粒循环水箱之间设有平衡管,所述平衡管的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于所述制冷机冷却水箱的下部,所述平衡管的另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于所述循环造粒水箱的下部,所述平衡管与所述制冷机冷却水箱和所述造粒循环水箱的连接处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平衡管为一条直管道,所述平衡管的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于所述制冷机冷却水箱下部的一侧,所述平衡管的另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于所述循环造粒水箱下部的对应侧。

进一步的,所述平衡管为一条U型管道,所述平衡管的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于所述制冷机冷却水箱的底端,所述平衡管的另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于所述循环造粒水箱的底端。

进一步的,所述平衡管的材质为不锈钢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造粒循环水箱的一侧设有液位计。

进一步的,所述循环造粒水箱上还设有补水管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平衡管,不需要专门操作人员调节进出水阀门流量,自动保持两个水箱液位平衡;2、设计简单,结构合理,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制冷机冷却水箱;2、造粒循环水箱;3、平衡管;4、液位计;5、补水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具体说明如下:

实施例1

参照图1,一种制冷机造粒冷却系统,包括制冷机冷却水箱1和造粒循环水箱2,制冷机冷却水箱1的底部和造粒循环水箱2的底部的水平高度相同,制冷机冷却水箱1和造粒循环水箱2之间设有平衡管3,平衡管3的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制冷机冷却水箱1的下部,平衡管3的另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循环造粒水箱2的下部,平衡管3与制冷机冷却水箱1和造粒循环水箱2的连接处处于同一水平线上;造粒循环水箱2的一侧设有液位计4,循环造粒水箱2上还设有补水管道5,方便观察液位,及时补给。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平衡管3为一条直管道,平衡管3的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制冷机冷却水箱1下部的一侧,平衡管3的另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循环造粒水箱2下部的对应侧。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平衡管3的材质为不锈钢材质。

实施例2

参照图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平衡管3为一条U型管道,平衡管3的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制冷机冷却水箱1的底端,平衡管3的另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循环造粒水箱2的底端。

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平衡管3,不需要专门操作人员调节进出水阀门流量,自动保持两个水箱液位平衡,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用以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