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式教室照明与动力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95145发布日期:2019-02-15 23:32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区域式教室照明与动力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区域式教室照明与动力控制系统属于自动控制系统技术领域,涉及教室照明和动力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已在不同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如何做到更加经济、合理、智能化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教室虽是一个使用频繁、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但是作为学生的我经常会看到空无一人的教室里灯具、空调和风扇依旧在运行;在白天教室自然光很充足,依旧有灯具处于点亮状态;晚自习时还会出现教室的灯具和风扇全部处于运行状态,而教室的就坐率很低。种种情况表明教室采用传统的控制系统容易导致电能资源的严重浪费,更加节能的控制系统需要应用到其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区域式教室照明与动力控制系统,该方案可操作性强,项目成本低,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值得推广和应用。

具体的方案如下:

一种区域式教室照明与动力控制系统,包括单片机主控模块、电源模块、温度检测模块、室内自然采光亮度检测模块、区域人数检测模块、区域照明控制模块和区域动力控制模块;

所述的单片机控制模块实现对教室亮度检测和区域人数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输出对教室各区域进行照明控制和动力(一般是教室空调与风扇设备)控制方式信号;

所述的电源模块为系统运行提供动力;

所述的温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教室温度;

所述的室内自然采光亮度检测模块用于采集教室内自然光亮度;

所述区域人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教室内各区域学生人数;

所述区域照明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教室各区域的照明设备;

所述区域动力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教室各区域的风扇设备;

优选的,所述的室内自然采光亮度检测模块采集信号传送到单片机主控模块,所述的单片机主控模块接受信号,并控制室内全部照明设备的运行。

优选地,所述的区域人数检测模块将该区域人数检测信号传送到单片机主控模块,所述的单片机主控模块接受信号并判断是否启动照明设备和动力设备,若教室人数较少,采用在集中区域照明。

优选地,所述的温度检测模块检测室内温度信号传送到单片机主控模块,所述的单片机主控模块接受信号控制动力设备运行。

本发明从节能、经济、实用方面出发,通过单片机主控模块:

实现了人数对照明与动力的控制;

实现了区域控制照明与动力设备;

实现了温度对动力设备的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区域式教室照明与动力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教室区域划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下面是对具体的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一种区域式教室照明与动力控制系统,包括单片机主控模块5、电源模块1、温度检测模块2、室内自然采光亮度检测模块3、区域人数检测模块4、区域照明控制模块6和区域动力控制模块7;

所述的单片机控制模块5实现对教室亮度检测和区域人数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输出对教室各区域进行照明控制和动力(一般是教室空调与风扇设备)控制方式信号;

所述的电源模块1为系统运行提供动力;

所述的温度检测模块2用于检测教室温度;

所述的室内自然采光亮度检测模块3用于采集教室内自然光亮度;

所述区域人数检测模块4用于检测教室内各区域学生人数;

所述区域照明控制模块6用于控制教室各区域的照明设备;

所述区域动力控制模块7用于控制教室各区域的风扇设备。

参照图2,一种区域式教室照明与动力控制系统,采用区域式控制方式,将教室划分为四个区域,各区域都具有相应的人数检测器,所述的单片机控制模块通过各区域人数检测器信号控制对应区域。

具体的,本技术所述的区域式教室照明与动力控制系统首先通过对教室内温度的检测,决定教室内的动力设备是否可以启用,然后通过区域人数检测模块信号控制各个区域动力设备的运行状态。

具体的,本技术所述的区域式教室照明与动力控制系统通过室内自然采光亮度检测模块采集信号,决定教室内的照明设备是否可以启用,然后通过区域人数检测模块信号控制各区域照明设备的状态。

为了进一步实现节能效果,所述的单片机控制模块通过各区域的人数分布状态,输出节能的照明与动力控制方案。控制方案为:教室总人数在预设值范围,对应的开放照明与动力区域。

尽管以上是对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的原理进行各种修改。因此,凡按照本发明原理所做的修该,都应丹理解为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出一种区域式教室照明与动力控制系统。由单片机主控模块、电源模块、温度检测模块、室内自然采光亮度检测模块、区域人数检测模块、区域照明控制模块和动力控制模块构成。可以形成智能、节能和实用为一体的教室照明控制系统,避免能源浪费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赵龙章;徐小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工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8.11.23
技术公布日:2019.02.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