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温室大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5968发布日期:2018-11-30 19:13阅读:91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室大棚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温室大棚。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设施农业的近些年的快速繁荣,目前设施农业总面积在全国已经多于400万公顷,针对我国不同地区已经设计制造出不同的温室结构,但温室控制中所调控的环境因子与地区实际环境相差很大,因此造成现代化的温室使用成本过高,据统计,目前现代化温室中有约一半成本用于环境调控,从而引发温室生产成本过高,甚至引发了亏本运行的现象出现,因此,在智能化温室控制系统的研发设计中,应更多的考虑温室所处当地的气候环境等因素。

随着无线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各个移动通信运营商网络覆盖日益宽广及移动通信技术日益成熟,智能温室朝着无线技术与远程监测的方向发展。在温室环境的无线感知方面,采用移动通信运营商的网络通信技术以及Zigbee、蓝牙、Wi-Fi等方式进行温室环境信息的无线传输。但目前国内温室控制网络化水平较低,随着手机的不断普及,实现手机网络化远程控制是温室控制发展的一大趋势。于是,在温室现场对一温室内农作物光照和通风的控制方面,需要有效管理,并且能实时监控,有利于温室内部通风,充分利用光伏电能的现代化农业管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温室大棚,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温室大棚,所述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温室大棚包括温室大棚,所述温室大棚的底部设置有培育土壤及摘种在所述培育土壤上的作物,所述温室大棚具有一顶盖,所述顶盖盖在所述温室大棚上,所述顶盖正对所述培育土壤的一侧设置有光源,所述光源用于发出白光光线,所述光源具有一光线调节器,用于调节所述光源发出的白光光线的强度,所述顶盖两端与所述温室大棚接触处分别设置有进风管道及出风管道,分别用于向所述温室大棚通入空气及将所述温室大棚内的空气排出,所述进风管道中设置有一空气调节阀,所述出风管道中设置有一抽湿机,所述抽湿机能够将所述温室大棚内的水汽抽出,所述温室大棚的内壁上设置有热电偶,用于向所述温室大棚中提供热量,所述热电偶具有一温度调节器;

所述温室大棚的中部设置一十字形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中固定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及光强传感器,分别用于检测所述温室大棚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及光强,并将检测到的温度信号、湿度信号、二氧化碳浓度信号及光强信号发送至一控制器中,所述控制器通过一无线通讯器将所述温室大棚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及光强发送至一手机APP上显示,所述手机APP根据所述温室大棚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及光强控制所述空气调节阀、抽湿机、光线调节器及温度调节器的开启和关闭。

优选的,所述光源通过一支架设置在所述顶盖上,并且所述光源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光源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光源于所述顶盖之间还设置有一反射罩,所述反射罩呈弧形。

优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及光强传感器均设置有两组。

优选的,每组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及光强传感器对称设置于所述十字形的固定架上。

优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为美国Omega公司生产的PT100,所述湿度传感器为Honeywell公司生产的HIH-3602,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为炜盛科技公司生产的ME2-CO,所述光强传感器为创捷思电子公司生产的TSL230RD。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与手机APP连接,实现对温室大棚的监控及管理功能,且传感器系统可对内部环境传感且通过手机APP控制光线、温度、湿度及二氧化碳浓度,实现对温室大棚的通风和光线补足,有效减少资源浪费,能够有效对温室内的作物通风,有效于温室内空气流通,促进作物成长和培育,该温室大棚可集中控制,可通过物联网远程监控记录,形成了高度自动化,创新现代农业管理,提高了温室大棚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温室大棚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温室大棚的又一种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温室大棚的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温室大棚1、培育土壤2、作物3、进风管道4、出风管道5、空气调节阀6、抽湿机7、反射罩8、支架9、光源10、温度传感器11、湿度传感器12、二氧化碳传感器13、光强传感器14、控制器15、无线通讯器16、手机APP17、温度调节器18、光线调节器1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面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温室大棚,所述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温室大棚包括温室大棚1,所述温室大棚1的底部设置有培育土壤2及摘种在所述培育土壤2上的作物3,所述温室大棚1具有一顶盖,所述顶盖盖在所述温室大棚1上,所述顶盖正对所述培育土壤2的一侧设置有光源10,所述光源10用于发出白光光线,所述光源10具有一光线调节器19,用于调节所述光源10发出的白光光线的强度,所述顶盖两端与所述温室大棚1接触处分别设置有进风管道4及出风管道5,分别用于向所述温室大棚1通入空气及将所述温室大棚1内的空气排出,所述进风管道4中设置有一空气调节阀6,所述出风管道5中设置有一抽湿机7,所述抽湿机7能够将所述温室大棚1内的水汽抽出,所述温室大棚1的内壁上设置有热电偶,用于向所述温室大棚1中提供热量,所述热电偶具有一温度调节器18;

所述温室大棚1的中部设置一十字形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中固定有温度传感器11、湿度传感器12、二氧化碳传感器13及光强传感器14,分别用于检测所述温室大棚1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及光强,并将检测到的温度信号、湿度信号、二氧化碳浓度信号及光强信号发送至一控制器15中,所述控制器15可以是一51单片机,所述控制器15通过一无线通讯器16将所述温室大棚1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及光强发送至一手机APP17上显示,所述手机APP17根据所述温室大棚1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及光强控制所述空气调节阀6、抽湿机7、光线调节器19及温度调节器18的开启和关闭。

本实施例中,所述光源10通过一支架9设置在所述顶盖上,并且所述光源1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光源10均匀分布,所述光源10为LED光源,以均匀的发出白光光线。

本实施例中,所述光源10于所述顶盖之间还设置有一反射罩8,所述反射罩8呈弧形,以将白光光线反射至所述作物3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温度传感器11、湿度传感器12、二氧化碳传感器13及光强传感器14均设置有两组,更精确的检测出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及光强。

本实施例中,每组所述温度传感器11、湿度传感器12、二氧化碳传感器13及光强传感器14对称设置于所述十字形的固定架上,避免传感器移动,使其有个固定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温度传感器11为美国Omega公司生产的PT100,所述湿度传感器12为Honeywell公司生产的HIH-3602,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13为炜盛科技公司生产的ME2-CO,所述光强传感器14为创捷思电子公司生产的TSL230RD。

工作原理:首先,所述温度传感器11、湿度传感器12、二氧化碳传感器13及光强传感器14实时采集所述温室大棚1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及光强,并将检测到的温度信号、湿度信号、二氧化碳浓度信号及光强信号发送至控制器15中,所述控制器15将所述温室大棚1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及光强发送至一手机APP17上显示,管理人员可人为设置各参数的阈值,例如,所述温室大棚1的温度阈值为30摄氏度,所述控制器15发来的温室大棚1内温度只有20摄氏度,所述手机APP17控制所述温度调节器18打开热电偶,为所述温室大棚1升温,反之,关闭热电偶,其余各参数的阈值设置也同理。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