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自动校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4089发布日期:2018-12-07 22:12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电流自动校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流自动校准装置。



背景技术:

地下管廊是建设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所以,地下管廊中一般会设置有很多用电设备,这些用电设备长期处于在地下管廊中,维修大多不便且比较困难。

这些用电设备在出厂前一般要进行电流校准,但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设备中的电路一些特性的改变,设备输出的电流会有一定的偏差,这时就需要对设备重新进行校准,设备使用寿命越长,需要校准的周期就会越短。校准一般需要用专业的测量和显示设备,在一些特殊场合(如地下管廊)就会造成许多不便。

由于电流信号的精度高、误差小、数据的准确性高等优点,且20mA的电流的通断所产生的火花的能量不足以引燃瓦斯,为了便于诊断报警电流信号的下限设为4mA(低于4mA的范围段可以设置诊断报警),所以工业信号大量使用4-20mA大小的电流信号。

设备一般用DA(数字模拟转换)或PWM(脉冲宽度调制)技术输出电压信号,经过外围电路转换成电流信号输出。设备的量程下限一般对应4mA,量程上限对应20mA,中间的数值等比例对应电流信号输出,所以需要对设备进行校准后才能够准确的输出数值。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校准方案一般是使用专业的检测和校准设备进行人工校准,设备输出的电流信号连接至电流测量设备,显示设备显示对应的电流值,手动调节设备的输出信号,使显示设备上显示对应的4-20mA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流自动校准装置,其能够改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流自动校准装置,应用于安装在地下管廊中的电子设备,所述电流自动校准装置包括处理模块、电流环电路模块、反馈电路模块以及参考电压模块,所述处理模块与所述参考电压模块连接,所述处理模块与所述电流环电路模块连接,所述电流环电路模块与所述反馈电路模块连接,所述反馈电路模块与所述处理模块连接;所述参考电压模块输出参考电压至所述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产生脉冲宽度调制PWM信号输出至所述电流环电路模块;所述电流环电路模块将所述PWM信号转换成相应的电流信号输出至所述反馈电路模块及负载设备;所述反馈电路模块将所述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发送至所述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将所述参考电压与所述电压信号进行比较,获得比较结果,根据所述比较结果调节输出的所述电流信号的大小。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流环电路模块包括恒流源电路、输出电流调节电路以及压降电路,所述恒流源电路与所述处理模块连接,所述恒流源电路与所述输出电流调节电路连接,所述输出电流调节电路与所述压降电路连接,所述压降电路分别与外部电源、所述反馈电路模块连接;所述恒流源电路用于接收所述处理模块输出的PWM信号,并将所述PWM信号恒流输出至所述输出电流调节电路;所述压降电路用于对所述外部电源输入的电压进行降压后输入至所述输出电流调节电路;所述输出电流调节电路用于根据所述PWM信号输出相应的电流信号至反馈电路模块。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恒流源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放大器、第四电容、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及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处理模块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一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电源端接外部电源,且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与所述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压降电路、所述输出电流调节电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压降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以及第四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输出电流调节电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输出电流调节电路包括第二放大器、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三电容、第二三极管以及第五二极管,所述第二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且与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十一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处理模块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还与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九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反馈电路模块包括跳线帽、第十二电阻及第十三电阻,所述跳线帽与所述电流环电路模块连接,所述跳线帽还与所述第十二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十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处理模块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反馈电路模块包括定时模块、转换模块及导通模块,所述定时模块与所述导通模块连接,所述导通模块与所述电流环电路模块连接,所述导通模块与所述转换模块连接,所述转换模块与所述处理模块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参考电压模块包括三端稳压管、调节单元以及用于输出调节信号的控制单元,所述三端稳压管的阴极为所述参考电压模块的输出端,所述参考电压模块的输入端通过第十四电阻接所述三端稳压管的阴极,所述调节单元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以及所述三端稳压管的阴极和参考端,且用于根据所述调节信号调节所述参考电压模块的稳压值,所述参考电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处理模块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为模拟信号装置,所述调节单元包括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以及第十八电阻,所述第十五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模拟信号装置的电压输出端,所述第十六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三端稳压管的阴极,所述第十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十六电阻的另一端均通过相串联的所述第十七电阻和所述第十八电阻接地,所述第十七电阻和所述第十八电阻的连接点接所述三端稳压管的参考端,所述三端稳压管的阳极接地。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为数字信号装置,所述调节单元包括第十九电阻及数字电位计,所述第十九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三端稳压管的阴极,所述第十九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数字电位计的第一端及可调端,所述数字电位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数字电位计的控制端接所述数字信号装置的输出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流自动校准装置,应用于安装在地下管廊中的电子设备,所述电流自动校准装置包括处理模块、电流环电路模块、反馈电路模块以及参考电压模块,所述参考电压模块输出参考电压至所述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产生脉冲宽度调制PWM信号输出至所述电流环电路模块,所述电流环电路模块将所述PWM信号转换成相应的电流信号输出至所述反馈电路模块及负载设备,所述反馈电路模块将所述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发送至所述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将所述参考电压与所述电压信号进行比较,获得比较结果,根据所述比较结果调节输出的所述电流信号的大小,从而可以自动对设备的输出电流进行校准,无需人工进行手动校准,提高了电流校准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流自动校准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流环电路模块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流环电路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馈电路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参考电压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节单元的电路原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调节单元的电路原理图。

图标:100-电流自动校准装置;110-参考电压模块;112-控制单元;114-调节单元;120-处理模块;130-电流环电路模块;132-恒流源电路;134-输出电流调节电路;136-压降电路;140-反馈电路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请参照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流自动校准装置100的结构框图,所述电流自动校准装置100应用于安装在地下管廊中的一电子设备中,用于对该电子设备的输出电流进行校准。所述电流自动校准装置100包括处理模块120、电流环电路模块130、反馈电路模块140以及参考电压模块110,所述处理模块120与所述参考电压模块110连接,所述处理模块120与所述电流环电路模块130连接,所述电流环电路模块130与所述反馈电路模块140连接,所述反馈电路模块140与所述处理模块120连接。

其中,所述参考电压模块110输出参考电压至所述处理模块120。

所述处理模块120产生脉冲宽度调制PWM信号输出至所述电流环电路模块130。

所述电流环电路模块130将所述PWM信号转换成相应的电流信号输出至所述反馈电路模块140及负载设备。

所述反馈电路模块140将所述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发送至所述处理模块120。

所述处理模块120将所述参考电压与所述电压信号进行比较,获得比较结果,根据所述比较结果调节输出的所述电流信号的大小。

脉宽调制PWM基本原理是:控制方式就是对逆变电路开关器件的通断进行控制,使输出端得到一系列幅值相等的脉冲,用这些脉冲来代替正弦波或所需要的波形,也就是在输出波形的半个周期中产生多个脉冲,使各脉冲的等值电压为正弦波形,所获得的输出平滑且低次谐波少。按一定的规则对各脉冲的宽度进行调制,即可改变逆变电路输出电压的大小,也可改变输出频率。

本实施例中的电流自动校准装置100设置于地下管廊中的一些电子设备中,以对电子设备的输出电流进行校准,即电流环电路模块130的输出电流进行校准。

处理模块120输出一电压信号(即PWM信号)至电流环电路模块130,电路环电路模块对所述电压信号进行转换,输出相应的电流信号至负载设备,为了对输出的电流信号进行检测以进行校准,则电流信号还需输出至反馈电路模块140,反馈电路模块140将电流信号转换成对应的电压信号输入至处理模块120,处理模块120通过比较参考电压与电压信号的值,获得比较结果,然后根据比较结果来调节输出的电流信号的大小。

例如,处理模块120输出一10V电压至电流环电路模块130,电流环电路模块130对应输出8mA电流,然后反馈电路模块140将8mA电流转换为对应的电压,若此时反馈电路模块140转换后获得的电压为9V,则表示该设备输出的电流信号不准确,需要进行校准,则处理模块120根据参考电压与从反馈电路模块140获得的电压来调节PWM信号的输出,以调节输出电流的大小,其调节过程为:处理模块120可以根据预先定义的调节规则,例如,在参考电压大于从反馈电路模块140获得的电压时,增大PWM信号的值,其每次增加的大小可以自行进行设定,当然为了精确,每次增加的值越小越好,每次增加输出PWM信号的值后,又从反馈电路模块140重新获得一电压值,然后再与参考电压进行比较,直到获得的电压值与参考电压值相等时,即可将校准后的输出电流输出至负载设备。当然,相反地,当参考电压比从反馈电路模块140获得的电压值小时,则可相应减小PWM信号的输出值,直到最后处理模块120从反馈电路模块140获得的电压值与参考电压值相等即可。

所以,对于地下管廊中的电子设备,不需要额外的电流检测设备和显示设备来对电子设备的电流进行校准,而是将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电流自动校准装置100设置于电子设备中,通过电流自动校准装置100中的反馈电路模块140将输出的电流采集反馈到处理模块120,从而处理模块120根据反馈获得的电流来对输出的电流进行自动校准,使得电子设备可以自动进行电流校准,省去了对现有技术中对电子设备的电流进行校准时需要的额外的检测设备和显示设备,本方案可以更加便捷,省时省力。

所述处理模块120可以为单片机,或者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的处理器。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请参照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流环电路模块130的结构框图,所述电流环电路模块130包括恒流源电路132、输出电流调节电路134以及压降电路136,所述恒流源电路132与所述处理模块120连接,所述恒流源电路132与所述输出电流调节电路134连接,所述输出电流调节电路134与所述压降电路136连接,所述压降电路136分别与外部电源、所述反馈电路模块140连接。

所述恒流源电路132用于接收所述处理模块120输出的PWM信号,并将所述PWM信号恒流输出至所述输出电流调节电路134。

所述压降电路136用于对所述外部电源输入的电压进行降压后输入至所述输出电流调节电路134。

所述输出电流调节电路134用于根据所述PWM信号输出相应的电流信号至反馈电路模块140。

请参照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流环电路模块130的电路原理图。所述恒流源电路132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放大器U1、第四电容C4、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及第一三极管Q1,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所述处理模块120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所述第二电容C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放大器U1的正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一放大器U1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U1的电源端接外部电源,且所述第四电容C4的一端与所述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放大器U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所述第六电阻R6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压降电路136、所述输出电流调节电路134连接。

所述压降电路136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以及第四二极管D4,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与所述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与所述输出电流调节电路134连接。

所述输出电流调节电路134包括第二放大器U2、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三电容C3、第二三极管Q2以及第五二极管D5,所述第二放大器U2的正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且与所述第七电阻R7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放大器U2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第十电阻R10的一端、所述第三电容C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放大器U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所述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与所述处理模块120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还与所述第八电阻R8的一端、所述第九电阻R9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所述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

其中,该电流自动校准装置100的输出电流的大小为4-20mA,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1及第二电容C2构成滤波电路,对输入的PWM信号进行滤波,其输入至第一放大器U1的电压为Vin,第一放大器U1的集电极输入电压为V2,第一放大器U1输出至第六电阻R6的电压为V1,流过第六电阻R6的电流为l1,压降电路136输出至输出电流调节电路134的电压为V5,其经过第九电阻R9输入至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的电压为V3,则V1=Vin,l1=V1/R7,V2=V5-R6*l1,V3=V2,lout=(V5-V3)/R2=(Vin*R1)/(R7*R2)。

其中,可以通过调节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及第九电阻R9的阻值即可调节输出电流的大小,第五二极管D5起到防反接的作用。

所述电流环电路模块130的工作原理是:PWM信号从处理模块120输入至第一电阻R1,在通过电阻和电容组成的滤波电路进行滤波后输入至第一放大器U1,第一放大器U1通过将输入的信号进行放大输出至第四电阻R4,以驱动第一三极管Q1导通,第一三极管Q1导通后,压降电路136将外部电源输入的电压进行降压后输出至第一三极管Q1、经第六电阻R6后接地,且作为第一二放大器的输入,进行放大后输出至第二三极管Q2,以驱动第二三极管Q2导通,由此经过第五二极管D5进行整流后输出,由于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及第九电阻R9可以对外部电源输入的电压进行分压,所以调节它们的电阻可以调节输出电流的大小。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请参照图4,所述反馈电路模块140包括跳线帽P5、第十二电阻R12及第十三电阻R13,所述跳线帽P5与所述电流环电路模块130连接,所述跳线帽P5还与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所述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与所述处理模块120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接地。

当进行4-20mA校准时,反馈电路模块140与处理模块120可以通过触发跳线帽P5进行连接,在不进行校准时,反馈电路模块140与处理模块120可以通过触发跳线帽P5无连接,即反馈电路模块140与处理模块120之间断开,其中,经第十二电阻R12输出的MA_V为自动校准时输出的电路经第十三电阻R13得到的电压值,第十二电阻R12为第十四电阻R14,起到对处理模块120电流的保护作用。

在进行电流校准时,接上跳线帽P5,使得反馈电路模块140与处理模块120之间进行电连接,从而反馈电路模块140可以采集从电流环电路模块130输出的电流,然后通过转换成电压输出至处理模块120,从而处理模块120根据反馈获得的电压以及从参考电压模块110获得的电压来进行电流的校准,以对输出电流进行调节,从而使得输出电流处于中正常状态。

另外,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反馈电路模块140包括定时模块、转换模块及导通模块,所述定时模块与所述导通模块连接,所述导通模块与所述电流环电路模块130连接,所述导通模块与所述转换模块连接,所述转换模块与所述处理模块120连接。

所述定时模块,用于设置定时时间,以使转换模块定时采集所述电流环电路模块130的输出电流信号,例如可设置定时时间为74小时,在每间隔74小时后则驱动所述导通模块导通,以使所述转换模块获取到电流环电路模块130的输出电流信号,然后将电流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后传输至处理模块120。

其中,所述定时模块可采用串行计数器/分频器和振荡器集成电路CD4060及其外围电路组成。

在定时模块定时结束后可输出高电平至导通模块,驱动导通模块使得反馈电路模块140与所述电流环电路模块130之间导通,导通模块可以为开关电路、继电器或者场效应管等。

转换模块在导通模块导通之后获取到电流环电路模块130的输出电流信号,通过电流电压转换成电压信号输出至处理模块120。

由此,可通过定时模块可设置定时时间,从而转换模块可以定时对电流环电路模块130的输出电流信号进行采集,然后通过转换模块转换成电压信号发送至处理模块120,则处理模块120根据反馈获得的电压以及从参考电压模块110获得的电压来进行电流的校准,以对输出电流进行调节,从而使得输出电流处于中正常状态。该种实施方式可实现电流的自动采集以及自动调节,无需人工参与,节省了人力成本。

请参照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参考电压模块110的电路原理图,所述参考电压模块110包括三端稳压管Q3、调节单元114以及用于输出调节信号的控制单元112,该参考电压模块110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三端稳压管Q3的阴极为所述参考电压模块110的输出端,所述参考电压模块110的输入端通过第十四电阻R14接所述三端稳压管Q3的阴极,所述调节单元114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112以及所述三端稳压管Q3的阴极和参考端,且用于根据所述调节信号调节所述参考电压模块110的稳压值,所述参考电压模块110的输出端与所述处理模块120连接。

三端稳压管Q3对输入端所输入的电压Vi进行稳压后输出电压Vo,而且,当输入电压大于稳压电路的稳压值时,所述输出的电压Vo即为稳压值,其输出电压Vo输入至所述处理模块120。

另外,控制单元112用于输出调节信号,该控制单元112可以为模拟信号装置或数字信号装置,当该控制单元112为模拟信号装置时,其所输出的调节信号为电压控制信号,该模拟信号装置例如电源装置,当该控制单元112为数字信号装置时,其所输出的调节信号为数字控制信号,该数字信号装置例如单片机。调节单元114用于根据该调节三端稳压管Q3的稳压值。

请参照图6,若控制单元112为模拟信号装置时,其所输出的调节信号为电压控制信号Vc,而且,调节单元114包括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16、第十七电阻R17以及第十八电阻R18,所述第十五电阻R15的一端连接所述模拟信号装置的电压输出端,即接电压控制信号Vc,所述第十六电阻R16的一端连接所述三端稳压管Q3的阴极,所述第十五电阻R1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十六电阻R16的另一端均通过相串联的所述第十七电阻R17和所述第十八电阻R18接地,所述第十七电阻R17和所述第十八电阻R18的连接点接所述三端稳压管Q3的参考端,所述三端稳压管Q3的阳极接地。

对于参考电压模块110中所选用的特定的三端稳压管Q3,其参考端电压Vref为一个定值,而且,对于参考电压模块110中所选用的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16、第十七电阻R17以及第十八电阻R18,其电阻值也是定值。所以,该参考电压模块110的输出电压Vo(即三端稳压管Q3的稳压值)仅由电压控制信号Vc确定。因此,通过模拟信号装置所输出的电压控制信号Vc可实现参考电压模块110的稳压值的动态实时可调。

请参照图7,若控制单元112为数字信号装置时,其所输出的调节信号为数字控制信号Dc,而且,调节单元114包括第十九电阻R19及数字电位计U3,所述第十九电阻R19的一端连接所述三端稳压管Q3的阴极,所述第十九电阻R19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数字电位计U3的第一端及可调端,所述数字电位计U3的第二端接地,所述数字电位计U3的控制端接所述数字信号装置的输出端,即接数字控制信号Dc。

当该参考电压模块110工作于稳压状态(即输入电压Vi大于该参考电压模块110的稳压值)时,通过控制数字信号装置所输出的数字控制信号Dc就可调节数字电位计U3的电阻值Rx,而该参考电压模块110的输出电压Vo=(1+R6/Rx)*Vref。对于参考电压模块110中所选用的特定的三端稳压管Q3,其参考端电压Vref为一个定值,而且,对于参考电压模块110中所选用的第十九电阻R19,其电阻值也是定值。所以,该参考电压模块110的输出电压Vo(即三端稳压管Q3的稳压值)仅由数字电位计U3的电阻值Rx确定,而数字电位计U3的电阻值Rx又由数字控制信号Dc确定。因此,通过数字信号装置所输出的数字控制信号Dc可实现参考电压模块110的稳压值的动态实时可调。

所以,可以根据需要,通过上述的参考电压模块110可调节输出至处理模块120的参考电压,设计灵活,便于对设备输出电流进行自动校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流自动校准装置,应用于安装在地下管廊中的电子设备,所述电流自动校准装置包括处理模块、电流环电路模块、反馈电路模块以及参考电压模块,所述参考电压模块输出参考电压至所述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产生脉冲宽度调制PWM信号输出至所述电流环电路模块,所述电流环电路模块将所述PWM信号转换成相应的电流信号输出至所述反馈电路模块及负载设备,所述反馈电路模块将所述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发送至所述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将所述参考电压与所述电压信号进行比较,获得比较结果,根据所述比较结果调节输出的所述电流信号的大小,从而可以自动对设备的输出电流进行校准,无需人工进行手动校准,提高了电流校准的便捷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