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挪车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5288发布日期:2019-04-29 12:46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挪车宝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单片机应用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挪车宝。



背景技术: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因为车主的乱停车而引发很多的矛盾。目前生活中发生堵车时常见挪车方案有3种:

通过上述三种方案可以看出,现有的挪车方式都各有缺陷,日常生活中还没有一个可以解决所有上述问题的挪车方案,这对目前与日俱增的交通工具来说将是一个很艰巨的且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挪车宝,该挪车宝在发生堵车时不用自己打电话,更不用拿出手机来扫描二维码,只要对着车内的对应位置挥挥手,将自动启动连线模式,从而实现智能通知车主前来挪车。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挪车宝,包括单片机主控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液晶显示模块、时钟温度电路、手扫开关检测电路、按键设置电路和直流电源电路;以所述单片机主控模块为控制核心,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与单片机主控模块的P1.0、P1.1口相连,所述液晶显示模块与单片机主控模块的P3.4、P3.5口相连,所述时钟温度电路与单片机主控模块的P3.6、P3.7、P1.7口相连,所述手扫开关检测电路与单片机主控模块的P3.2、P3.3口相连,所述按键设置电路与单片机主控模块的P1.4、P1.5、P1.6口相连,所述直流电源电路与单片机主控模块的VCC口相连。

优选的:所述单片机主控模块采用的是STC15F2K60S2的8051单片机,用于处理信号并且控制各电路模块的工作。

优选的: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采用的是SIM800C的移动用户身份识别模块,该模块含有一个MICRO SIM卡卡座和一组TTL串口,所述TTL串口与所述单片机主控模块的P1.0、P1.1口相连,用于实现拨打电话和发送短信的通讯。

优选的:所述液晶显示模块选用0.96寸128*64显示屏,该液晶显示模块包含有第一I2C接口,通过所述第一I2C接口与所述单片机主控模块的P3.4、P3.5口相连。

优选的:所述时钟温度电路包括时钟部分电路和温度部分电路,所述时钟部分电路选用的是具有第二I2C接口的DS3231的高精度时钟芯片,并带有CR1220备用电池,保证系统断电时钟仍正常运行,通过所述第二I2C接口与所述单片机主控模块(1)P3.6、P3.7口相连;所述温度部分电路选用的是DS18B20数字式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部分电路与所述单片机主控模块(1)的P1.7口相连。

优选的:所述手扫开关检测电路共有两个,每个手扫开关检测电路包括红外发射接收对管、LM358运算放大器和LM567通用锁相环电路音调译码器,所述红外接收管接收到信号经由LM358的2脚输入,1脚输出后送入LM567的3脚,LM567的8号脚与LM358的5脚相连,最终两路手扫信号被转换为数字信号由LM358的7脚分别输出至单片机主控模块的P3.2、P3.3口。

优选的:所述按键设置电路设有3个按键,分别是设置键、数字键、移位键,所述设置键、数字键、移位键依次与所述单片机主控模块的P1.4、P1.5、P1.6口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挪车宝结合了传感器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及单片机应用技术,以STC15F2K60S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液晶显示屏作为人机交流界面,移动用户身份识别模块(SIM800C)作为语音呼叫和短消息移动通讯模块。该智能挪车宝基于单片机能够实现以下优点:

(1)共建和谐:临时停车时液晶显示屏友情提示;

(2)高效便捷:堵车时无需手机,挥手即可智能联系车主快速挪车;

(3)隐私保密:车主个人手机号码不会泄漏;

(4)功能多样:非停车状态时可用作车载万年历。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2,具体实施方式中单片机主控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3,具体实施方式中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4,具体实施方式中液晶显示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5,具体实施方式中时钟温度电路中的时钟电路原理图;

图6,具体实施方式中时钟温度电路中的温度电路原理图;

图7,具体实施方式中手扫开关检测电路原理图;

图8,具体实施方式中按键设置电路原理图;

图9,具体实施方式中直流电源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详细的说明,但不对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做任何限定。

如附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具体是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挪车宝,包括单片机主控模块1、用户身份识别模块2、液晶显示模块3、时钟温度电路4、手扫开关检测电路5、按键设置电路6和直流电源电路7;以所述单片机主控模块1为控制核心,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2与单片机主控模块1的P1.0、P1.1口相连,所述液晶显示模块3与单片机主控模块1的P3.4、P3.5口相连,所述时钟温度电路4与单片机主控模块1的P3.6、P3.7、P1.7口相连,所述手扫开关检测电路5与单片机主控模块1的P3.2、P3.3口相连,所述按键设置电路6与单片机主控模块1的P1.4、P1.5、P1.6口相连,所述直流电源电路7与单片机主控模块1的VCC口相连。

优选的实施方案结合附图2-9来作如下的说明:

如附图2所示,所述单片机主控模块1采用的是LQFP44封装形式的STC15F2K60S2的8051单片机,用于处理信号并且控制各电路模块的工作。附图2给出的是STC生产的单时钟、机器周期(1T)的单片机,是高速、高可靠、低功耗、超强抗干扰的新一代8051单片机,指令代码完全兼容8051,但速度快8-12倍。

如附图3所示,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2采用的是SIM800C的移动用户身份识别模块,该模块含有一个MICRO SIM卡卡座和一组TTL串口,所述TTL串口与所述单片机主控模块1的P1.0、P1.1口相连,用于实现拨打电话和发送短信的通讯。

如附图4所示,所述液晶显示模块3选用0.96寸128*64显示屏,该液晶显示模块3包含有第一I2C接口,通过所述第一I2C接口与所述单片机主控模块1的P3.4、P3.5口相连。

如附图5、6所示,所述时钟温度电路4包括时钟部分电路和温度部分电路,所述时钟部分电路选用的是具有第二I2C接口的DS3231的高精度时钟芯片,并带有CR1220备用电池,保证系统断电时钟仍正常运行,通过所述第二I2C接口与所述单片机主控模块1的P3.6、P3.7口相连;所述温度部分电路选用的是DS18B20数字式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部分电路与所述单片机主控模块1的P1.7口相连。

如附图7所示,所述手扫开关检测电路5共有两个,每个手扫开关检测电路5包括红外发射接收对管、LM358运算放大器和LM567通用锁相环电路音调译码器,所述红外接收管接收到信号经由LM358的2脚输入,1脚输出后送入LM567的3脚,LM567的8号脚与LM358的5脚相连,最终两路手扫信号被转换为数字信号由LM358的7脚分别输出至单片机主控模块1的P3.2、P3.3口。

如附图8所示,所述按键设置电路6设有3个按键,分别是设置键、数字键、移位键,所述设置键、数字键、移位键依次与所述单片机主控模块1的P1.4、P1.5、P1.6口相连。

如附图9所示,所述直流电源电路7用于单片机主控模块1以及各电路的供电,主要由Micro USB插座、滤波电容器和LED电源指示灯构成。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挪车宝的主程序主要包括有:(1)所述单片机主控模块1上电后,开始执行的中断初始化程序;(2)停车状态下的语音呼叫和短信通知程序;(3)非停车状态下的时钟程序和测温程序。

中断初始化程序包括有串行口和定时器的中断服务程序。第一串行口用于计算机校准时钟程序的内部时间,第二串行口用于完成和单片机主控模块1的串口数据通信。定时器用于周期性采集时钟和温度信息。

首先将一张通信正常的移动或联通SIM电话卡插入SIM800C移动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卡槽内,连接好单片机主板与SIM800C移动用户身份识别模块之间的接口,接通USB电源(+5V),液晶显示模块3的液晶显示屏显示开机界面,通过按键设置电路6设置车主的电话号码,且只需开机时设置一次,断电号码会自动保存,设置完初始号码后,挪车宝系统默认进入非停车模式,此时液晶显示屏上会显示日期、时间、星期和温度等信息,可用作车载万年历。

当需要停车时,通过手扫开关检测电路5从左向右连续手扫电路板左右两侧的红外检测区1次,系统切换到临时停车模式。当发生堵车时,可有两种方式快速联系车主前来挪车:

(1)语音呼叫

如果在5秒钟之内,单片机主控模块1连续检测到电路板左侧的手扫红外信号3次时,系统将启动拨号方式,拨打此前植入的车主电话号码;当呼叫完成后,系统会显示呼叫成功界面;5秒钟后重新返回到临时停车模式的主界面。

(2)短信通知

如果在5秒钟之内,单片机主控模块1连续检测到电路板右侧的手扫红外信号3次时,系统将启动短信通知方式,发送短信息给此前植入的车主号码;发送完成后,系统显示发送成功界面;5秒钟后重新返回到临时停车模式的主界面。

当停车结束后,再从左向右连续手扫电路板左右两侧的红外检测区1次,系统重新切换回非停车万年历工作状态。

本实用新型有效地化解了临时停车时因堵车而发生的矛盾,当发生堵车时,只要车内的感应开关检测到外部手扫信号,便可快速电话联系或短信通知车主前来挪车,让车主实现智能、高效、便捷式的无忧停车,一定会给我们的有车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可见,本实用新型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