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冷却风扇控制器通用测试平台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127450发布日期:2019-11-13 02:16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用冷却风扇控制器通用测试平台和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汽车零部件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用冷却风扇控制器通用测试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其相关的电子产品也跟着不同的厂家以及各种车型而发生着各种变化和衍生。以冷却风扇控制器为例,为了配合各个厂家不同车型的要求,在冷却风扇控制器这个产品上已经开发出了一系列的冷却风扇控制器产品。

为了生产这些外形相似且参数不同的控制器,采用传统的非标设备的生产方式已经出现了成本高、占用生产场地,以及投产周期长的各种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用冷却风扇控制器通用测试平台和方法,用于解决产品型号多而导致的测试任务繁复困难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之一,一种车用冷却风扇控制器通用测试平台,该测试平台包括扫描器、工控机、台式万用表、下位机,以及功率电源、产品夹具,

功率电源通过电缆与车用冷却风扇控制器连接,产品夹具通过负载电缆与车用冷却风扇控制器连接,并且用于对车用冷却风扇控制器的安装,

扫描器用于扫描读取待测的车用冷却风扇控制器的产品二维码,在数据相符的情况下,同步作为启动测试的输入信号。

工控机保存扫描器获得的车用冷却风扇控制器的产品二维码,并且启动运行与所述车用冷却风扇控制器二维码归属的产品型号对应的测试程序,在测试完成后统一判定产品合格与否。

工控机与下位机耦接,对测试配置参数下载至下位机,下位机则将获取的测试结果数据上传至工控机,以及在测试完成后执行测试结果命令报文—声光报警器件的驱动输出。

工控机与台式万用表耦接,配置台式万用表用于对车用冷却风扇控制器的微小信号的测试,

下位机与功率电源电连接,根据测试型号的需要对功率电源进行相应的配置。

本发明实施例与现有的测试方法比较具有的技术效果,具有测试通用性强,通过命令传输即可实现不同产品间参数的更改。通过配置参数实现系列产品的同平台测试。将不同厂家不同车型的相关控制器的具体参数归纳整理后,对一些变化的参数特性编排成软件命令的方式通过上位机来动态配置实现,而关于产品的一些相同的特性定义成测试平台的固定部分,将平台资源冗余成能满足全系列产品测试的要求。

本发明将生产中非标的测试设备转化为高效集约的标准化生产线的测试方案,并且这种集成有上下位机以及标准测试仪表的可追溯测试平台在通过大量运行验证,实现了高效可靠的生产后。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发明的若干实施方式,其中:

图1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之一的车用冷却风扇控制器通用测试平台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车用冷却风扇控制器通用测试平台,该测试平台包括扫描器、工控机、台式万用表、下位机,以及功率电源、产品夹具。

功率电源通过电缆与车用冷却风扇控制器连接,产品夹具通过负载电缆与车用冷却风扇控制器连接,并且用于对车用冷却风扇控制器的安装,

扫描器用于扫描读取待测的车用冷却风扇控制器的产品二维码,

工控机保存扫描器获得的车用冷却风扇控制器的产品二维码,并且启动运行与所述车用冷却风扇控制器二维码归属的产品型号对应的测试程序,

工控机与下位机耦接,对测试配置参数下载至下位机,下位机则将获取的测试结果数据上传至工控机,以及在测试完成后执行测试结果命令报文—声光报警器件的驱动输出。

工控机与台式万用表耦接,配置台式万用表用于对车用冷却风扇控制器的微小信号的测试,

下位机与功率电源电连接,根据测试型号的需要对功率电源进行相应的配置。

根据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一种车用冷却风扇控制器通用测试方法,该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功率电源通过电缆与车用冷却风扇控制器连接;

使用产品夹具将车用冷却风扇控制器安装到位后,产品夹具通过负载电缆与车用冷却风扇控制器连接;

工控机与下位机通过串口连接,将测试配置参数下载至下位机,下位机则将获取的测试结果数据上传至工控机,

工控机与台式万用表通过串口连接,配置台式万用表用于对车用冷却风扇控制器的微小信号的测试,

下位机与功率电源电连接,根据测试型号的需要对功率电源进行相应的配置;

使用扫描器扫描读取待测的车用冷却风扇控制器的产品二维码;

工控机保存扫描器获得的车用冷却风扇控制器的产品二维码,并且启动运行与所述车用冷却风扇控制器二维码归属的产品型号对应的测试程序,每个产品型号的测试包括多个项目内容测试,测试完成后发送数据至工控机。

相关配置命令如下:

//#v013.500*电压参数配置成13.5v

//#f100.000*频率参数配置成100hz

//#o040.000*占空比配置成40%

//#b5727003*点检模式的选择

//#a5727003*测试模式的选择

根据如上参数,对于不同型号的产品常常是工作电压不同,控制频率的不同,调速占空比的不同等等。为此在标准平台中将这些参数编排成以上格式的配置报文,专业人员可根据不同产品的参数表在计算机界面上将设备配置成符合相应的数据即可实现生产测试。例如可用#v012.000*命令将电压参数配置成12.0v,可用#f040.000*将频率参数配置成40hz等等。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的技术效果包括:

测试精度提升,系统集成了专业测试仪表实现了微小信号的精密测试。传统非标测试中,电流电压的采集是通过传感器实现。考虑到测试的数据精度一般特定的产品其传感器量程和精度是一定的。当不同的产品很难做到两者皆优的融合。为此平台提出了一种集成有专业测试仪器来代替普通传感器的测试平台方案,利用专业仪器(gdm8261a型多用电表)的“万用”特性来覆盖测量电子电气设备中所有电信号,微弱小信号也可通过串口以数字信号来传递,有效地保证了微小信号的数据精确度。

测试项目标准化,跨部门会议或各级人员之间交流简单顺畅。将测试配置参数以及测试数据标准化后,有利于在产品会议以及相关技术交流过程中实现高效交流,提升沟通效率的同时又显示专业化程度。

设备利用率高,涉及风扇控制器的产品都可实现生产测试。面对不同厂家不同车型的风扇控制器,每一个型号都要专用测试仪表势必会出现设备利用率不高,闲置的问题,同样会出现大量的新设备制造费用。

设备投入时间缩短,由原来的每套非标定制变成将子模块“集成”后的调试参数来实现。每一台非标设备的研发到制造完成都需要一段时间(硬件的设计与元件的开发),而将设备标准化后的现实情况是,通过装配来实现新设备投入将直接缩短设备投入时间。

由扫描二维码来实现产品自动识别的防错功能。满足产品线通用测试的同时还要考虑各个产品间的防错措施,这里除了对各个产品的装夹治具采取相关地址编码外,通过扫描读取每个产品“自带”二维码信息来确定相关参数的配置及是否启动测试(二维码中产品型号信息=测试界面选型才能启动测试),这样不仅实现了产品自动防错,又可将测试的数据和产品的二维码一一对应存储。扫描枪加存储功能,是为了实现每个出厂产品的数据可追溯,存储数据可通过网络上传到服务器,这样不仅能满足客户日益提高的审核要求,更是向着智能工厂以及工业4.0趋势的发展走出的坚实一步。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的,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