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家用电器的智能化调节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62666发布日期:2021-02-05 17:28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家用电器的智能化调节系统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属于物联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家用电器的智能化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家用电器都是单独工作的,这些家用电器并不具备与其他联动设备进行联动操作,例如不通过其他联动设备操控家用电器,因此用户只能对家用电器进行单独控制,家用电器才能工作,这使大大减低了家用电器智能化程度。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家用电器的智能化调节系统。
[0004]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家用电器的智能化调节系统,包括中央服务器以及与中央服务器相连的手势特征输入模块、人脸数据输入模块、人脸识别模块、第一手势特征识别模块、第二手势特征识别模块、调节控制模块;所述中央服务器用于接收来自系统内各模块的数据信息并进行处理;所述手势特征输入模块用于对家庭用户的手势特征进行输入存储,并供中央服务器进行实时调取;所述人脸数据输入模块用于对家庭用户的人脸信息进行录入存储,并供中央服务器进行实时调取;所述人脸识别模块均布在家庭室内,用于对用户进行人脸识别,并将识别结果实时反馈至中央服务器;所述第一手势特征识别模块用于对用户的左手手势特征进行识别,并形成对应的电器定位指令发送至中央服务器;所述第二手势特征识别模块用于对用户的右手手势特征进行识别,并形成对应的电器调节指令发送至中央服务器;所述调节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中央服务器的调节控制指令,从而对对应的电器进行参数调节控制。
[0005]
进一步地,所述中央服务器与系统内其他各模块之间通过局域网进行连接。
[0006]
进一步地,所述中央服务器还连接有调节确认模块,调节确认模块用于形成调节待确认语音信息供用户进行实时确认。
[000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用户能通过手势输入对家用电器发出操控指令,实现家用电器的远距离控制,提高了家用电器操作灵活度及智能化程度,减少占用空间和降低操作难度,操作十分简单,智能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0008]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0]
如图1所示的一种用于家用电器的智能化调节系统,包括中央服务器以及与中央服务器相连的手势特征输入模块、人脸数据输入模块、人脸识别模块、第一手势特征识别模块、第二手势特征识别模块、调节控制模块;中央服务器用于接收来自系统内各模块的数据信息并进行处理;手势特征输入模块用于对家庭用户的手势特征进行输入存储,并供中央服务器进行实时调取;人脸数据输入模块用于对家庭用户的人脸信息进行录入存储,并供中央服务器进行实时调取;人脸识别模块均布在家庭室内,用于对用户进行人脸识别,并将识别结果实时反馈至中央服务器;第一手势特征识别模块用于对用户的左手手势特征进行识别,并形成对应的电器定位指令发送至中央服务器;第二手势特征识别模块用于对用户的右手手势特征进行识别,并形成对应的电器调节指令发送至中央服务器;调节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中央服务器的调节控制指令,从而对对应的电器进行参数调节控制。
[0011]
中央服务器与系统内其他各模块之间通过局域网进行连接,中央服务器还连接有调节确认模块,调节确认模块用于形成调节待确认语音信息供用户进行实时确认。
[0012]
本发明用户能通过手势输入对家用电器发出操控指令,实现家用电器的远距离控制,提高了家用电器操作灵活度及智能化程度,减少占用空间和降低操作难度,操作十分简单,智能化程度高。
[0013]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14]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
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