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方舱一体化监测控制设备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688904发布日期:2021-04-16 09:56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化方舱一体化监测控制设备及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方舱监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化方舱一体化监测控制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2.方舱是指用各种坚固材料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形成方便、可移动的整体。中国在90年代初开始兴起使用,其说的直接就是一个可以活动的“房子”,现在里面安装有先进的智能指挥系统,便为智能方舱。方舱广泛应用于机动指挥、通信、医疗、后勤保障、以及应急救援等。
3.现有的智能方舱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从而影响智能方舱的自身智能化调节控制使用效果,且一直没有被改进:
4.现有的智能方舱内部不具有空气环境监测及控制调节设备,无法监测舱内空气环境的实时变化并快速进行调节,以将舱内空气环境控制在正常水平,因而其内电子设备很容易因高温、高湿、粉尘过大等情况而损坏,造成舱内电子设备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化方舱一体化监测控制设备及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化方舱一体化监测控制设备,包括:
7.方舱,以及设置在方舱内的数据采集单元、视频监控单元、主机和智能终端;
8.其中数据采集单元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粉尘浓度传感器、气压检测仪,操作于采集监测信息,监测的信息包括方舱内的温度信息、湿度信息、粉尘浓度信息和气压信息;
9.其中视频监控单元包括安装在方舱四个拐角的四个摄像机,操作于采集存储方舱内各个区域的视频监控信息;
10.其中主机包括:
11.控制器,被连接来接受数据采集单元的采集信息,其内包括操作于生成室内温度状态的温度计算模块、室内湿度状态的湿度计算模块、室内粉尘浓度的粉尘浓度计算模块,以及室内气压状态的气压计算模块,并操作于生成控制信号;
12.存储模块,被连接于控制器,操作于生成读写信息;
13.智能终端,其包括空调、除湿器、空气净化器以及排气扇,可操作于方舱内的空气温度调节、空气湿度调节、空气粉尘浓度调节和空气压力调节;
14.通信模块,被连接于接受控制器的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发送给智能终端;
15.无线通信模块,被连接于将控制器与远程输入设备以及远程显示设备无线连接;
16.电源模块,被连接到电源,操作于给控制器进行供电。
17.进一步地,所述方舱室内温度状态生成包括:
18.比较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方舱室内温度是否超过存储模块内预设的室内温度阀值,超过则控制器生成控制信号。
19.进一步地,所述方舱室内湿度状态生成包括:
20.比较湿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方舱室内湿度是否超过存储模块内预设的室内湿度阀值,超过则控制器生成控制信号。
21.进一步地,所述方舱室内粉尘浓度状态生成包括:
22.比较粉尘浓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方舱室内粉尘浓度是否超过存储模块内预设的室内粉尘浓度阀值,超过则控制器生成控制信号。
23.进一步地,所述方舱室内气压状态生成包括:
24.比较气压检测仪采集到的方舱室内气压是否超过存储模块内预设的室内气压阀值,超过则控制器生成控制信号。
25.进一步地,所述方舱前侧一端通过铰链安装有开关门,且方舱底部焊接有底架。
26.进一步地,所述远程输入设备是显示器和键盘的组合,所述远程显示设备是视频适配器和显示器的组合。
27.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智能化方舱一体化监测设备控制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8.步骤一,数据采集单元采集方舱内的空气温度信息、空气湿度信息、空气粉尘浓度信息和气压信息,而视频监控单元采集存储方舱内各个区域的视频监控信息;
29.步骤二,主机内的控制器接受数据采集单元的采集到的信息,并进行计算处理;
30.步骤三,计算处理好的温度、湿度、粉尘浓度和气压数值分别与存储模块内存储的读写数据进行对比;
31.若其中一个,/或多个计算处理得到的数值超过存储模块内存储的预设阀值时,则生成控制信号,控制智能终端对应的设备进行作业,以将方舱内对应环境的数值调节到存储模块预设的阀值之下;
32.若计算处理得到的数值均不超过存储模块内存储的预设阀值时,则不生成控制信号,智能终端的所有设备则均处于睡眠状态。
3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34.本发明能够采集方舱室内的实时温度、湿度、粉尘浓度以及气压数据,并发送至控制器进行计算处理,计算处理后的结果可与存储模块内存储的预设阀值进行对比,并在其中一个,/或多个计算处理得到的数值超过存储模块内存储的预设阀值时,则生成控制信号,控制智能终端对应的设备进行作业,以将方舱内对应环境的数值调节到存储模块预设的阀值之下,从而避免了舱内电子设备很容易因高温、高湿、粉尘过大等情况而损坏,进而保障了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35.图1为本发明一种智能化方舱一体化监测控制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6.图2为本发明一种智能化方舱一体化监测控制设备的数据采集单元结构示意图。
37.图3为本发明一种智能化方舱一体化监测控制设备的智能终端结构示意图。
38.图4为本发明一种智能化方舱一体化监测控制设备的方舱结构示意图。
39.图中:1、方舱;2、底架;3、开关门;
40.100、主机;101、数据采集单元;102、通信模块;103、智能终端;104、存储模块;105、远程显示设备;106、远程输入设备;107、无线通信模块;108、控制器;109、电源模块;110、视频监控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2.如图1

4所示,一种智能化方舱一体化监测控制设备及方法,包括:
43.方舱1,以及设置在方舱1内的数据采集单元101、视频监控单元110、主机100和智能终端103;
44.其中数据采集单元101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粉尘浓度传感器、气压检测仪,操作于采集监测信息,监测的信息包括方舱1内的温度信息、湿度信息、粉尘浓度信息和气压信息;
45.其中视频监控单元110包括安装在方舱1四个拐角的四个摄像机,操作于采集存储方舱1内各个区域的视频监控信息;
46.其中主机100包括:
47.控制器108,被连接来接受数据采集单元101的采集信息,其内包括操作于生成室内温度状态的温度计算模块、室内湿度状态的湿度计算模块、室内粉尘浓度的粉尘浓度计算模块,以及室内气压状态的气压计算模块,并操作于生成控制信号;
48.存储模块104,被连接于控制器108,操作于生成读写信息;
49.智能终端103,其包括空调、除湿器、空气净化器以及排气扇,可操作于方舱1内的空气温度调节、空气湿度调节、空气粉尘浓度调节和空气压力调节;
50.通信模块102,被连接于接受控制器108的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发送给智能终端103;
51.无线通信模块107,被连接于将控制器108与远程输入设备106以及远程显示设备105无线连接;
52.电源模块109,被连接到电源,操作于给控制器108进行供电。电源可选电池或市电。
53.其中,所述方舱1室内温度状态生成包括:
54.比较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方舱1室内温度是否超过存储模块104内预设的室内温度阀值,超过则控制器108生成控制信号。
55.其中,所述方舱1室内湿度状态生成包括:
56.比较湿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方舱1室内湿度是否超过存储模块104内预设的室内湿度阀值,超过则控制器108生成控制信号。
57.其中,所述方舱1室内粉尘浓度状态生成包括:
58.比较粉尘浓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方舱1室内粉尘浓度是否超过存储模块104内预设的室内粉尘浓度阀值,超过则控制器108生成控制信号。
59.其中,所述方舱1室内气压状态生成包括:
60.比较气压检测仪采集到的方舱1室内气压是否超过存储模块104内预设的室内气压阀值,超过则控制器108生成控制信号。
61.其中,所述方舱1前侧一端通过铰链安装有开关门3,且方舱1底部焊接有底架2。
62.其中,所述远程输入设备106是显示器和键盘的组合,所述远程显示设备105是视频适配器和显示器的组合。
63.其中,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智能化方舱一体化监测设备控制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64.步骤一,数据采集单元101采集方舱1内的空气温度信息、空气湿度信息、空气粉尘浓度信息和气压信息,而视频监控单元110采集存储方舱1内各个区域的视频监控信息;
65.步骤二,主机100内的控制器108接受数据采集单元101的采集到的信息,并进行计算处理;
66.步骤三,计算处理好的温度、湿度、粉尘浓度和气压数值分别与存储模块104内存储的读写数据进行对比;
67.若其中一个,/或多个计算处理得到的数值超过存储模块104内存储的预设阀值时,则生成控制信号,控制智能终端103对应的设备进行作业,以将方舱1内对应环境的数值调节到存储模块104预设的阀值之下;
68.若计算处理得到的数值均不超过存储模块104内存储的预设阀值时,则不生成控制信号,智能终端103的所有设备则均处于睡眠状态。
69.本发明能够采集方舱室内的实时温度、湿度、粉尘浓度以及气压数据,并发送至控制器进行计算处理,计算处理后的结果可与存储模块内存储的预设阀值进行对比,并在其中一个,/或多个计算处理得到的数值超过存储模块内存储的预设阀值时,则生成控制信号,控制智能终端对应的设备进行作业,以将方舱内对应环境的数值调节到存储模块预设的阀值之下,从而避免了舱内电子设备很容易因高温、高湿、粉尘过大等情况而损坏,进而保障了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
7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