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装置及行走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33767发布日期:2021-04-27 18:12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力装置及行走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动力驱动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力装置及行走设备。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许多产品都需要采用电机或舵机来驱动,使该产品或该产品的部分运动机构具有转向或旋转的功能,比如,玩具狗、玩具猪等动物玩具;或者行走的机器人。
3.以动物玩具为例来说,随着人们对玩具各种功能的需求,玩具内设置各种电气元件,来让玩具具有更多功能的同时更智能化。比如,玩具狗不仅采用电机或舵机来驱动玩具的四肢进行行走,还需要玩具狗会唱歌、闪烁灯光、碰到障碍物需要自动避让等需求,对应地,需要在玩具壳体内设置控制电路、扬声器、感应器、开关、炫彩灯、麦克风等电气元件,比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9530082u公开的电动玩具;中国专利文献 cn110478920a公开的可声控的毛绒玩具;中国专利文献cn210409509u公开的行走玩具恐龙,这些动物玩具内的电气元件与控制电路及电源之间通常采用电线电连接,这些电线通常散落在玩具壳体的内壁面与电机或舵机的外壁面之间的内腔中,导致壳体内电线排布不规整,一方面占用壳体内的空间,导致壳体内的结构不够紧凑,另一方面后续对壳体内的电气元件及电机或舵机进行维修时,散落的电线,不便于维修工作的展开,甚至有些电线会出现缠绕现象,更不利于后续产品的维修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采用电机或舵机驱动的设备中,电气元件的电线在壳体内散落,导致设备的结构不紧凑和不便于后续维修工作的进行的缺陷。
5.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力装置,包括电机本体,所述电机本体的转轴上设有沿其轴向贯通的至少一个走线通道,所述走线通道的两端沿转轴轴向延伸至所述电机本体的外壳外。
6.可选地,上述的动力装置,所述转轴的输出端作为所述动力装置的总输出端;还包括设在所述走线通道内的走线部件;
7.所述走线部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总输出端上,另一端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外壳上;或者所述走线部件的一端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总输出端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外壳上;
8.所述走线通道通过所述走线部件的空心内孔供线穿过。
9.可选地,上述的动力装置,还包括固定在所述总输出端上的输出端盖;所述走线部件位于所述总输出端的一端通过固定在所述输出端盖上而固定于所述总输出端;和/或
10.所述走线部件呈管状。
11.可选地,上述的动力装置,还包行星轮机构,所述行星轮机构的主动部件固定套接在所述转轴的输出端上,所述转轴的输出端通过所述行星轮机构中的主动部件转移至所述行星轮机构的被动输出部件的输出端上,所述被动输出部件的该输出端作为所述动力装置
的总输出端;
12.所述被动输出部件上设有第二内孔,所述走线通道上位于所述转轴的输出端处的一端由所述第二内孔延伸至所述总输出端。
13.可选地,上述的动力装置,所述主动部件为太阳轮,所述被动输出部件为行星架,所述行星轮机构的齿圈固定在所述外壳上;所述行星架包括基体及固定在所述基体一侧壁上的至少两个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一一对应插接在行星轮的内孔中;所述基体上设有所述第二内孔;所述电机本体和所述基体分布在所述太阳轮的两侧;或者
14.所述主动部件为行星架,所述被动输出部件为太阳轮,所述行星轮机构的齿圈固定在所述外壳上;所述行星架包括基体及固定在所述基体一侧壁上的至少两个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一一对应插接在行星轮的内孔中,所述太阳轮上设有所述第二内孔;所述基体分布在所述电机本体与所述太阳轮之间。
15.可选地,上述的动力装置,所述行星轮机构为至少两个,所有所述行星轮机构沿转轴轴向呈层叠排布;
16.相邻两个所述行星轮机构中,靠近所述转轴的前一个行星轮机构的被动输出部件的输出端固定在远离所述转轴的后一个行星轮机构的主动部件上;
17.位于起始端的行星轮机构的主动部件固定在所述转轴的输出端上,位于末端的行星轮机构的被动输出部件作为所述总输出端,并且设有所述第二内孔。
18.可选地,上述的动力装置,相邻两个所述行星轮机构之间还设有环形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其相邻的齿圈固定连接;
19.所述支撑架套在与其正对的所述被动输出部件的输出端外。
20.可选地,上述的动力装置,所述外壳包括壳体及固定在所述壳体两端开口上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
21.所述转轴的输入端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转轴的输出端穿过所述第二端盖上的让位孔伸出所述壳体外;
22.所述走线部件的一端可转动地设在第一端盖上,另一个固定在动力装置的总输出端上;或所述走线部件的一端固定穿设在所述第一端盖上,另一端可转动地设在动力装置的总输出端上。
23.可选地,上述的动力装置,当所述走线部件的一端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一端盖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总输出端上时;
24.还包括至少一个编码器,一个所述编码器固定在所述走线部件外。
2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力装置,包括电机本体及走线部件;所述电机本体包括外壳、定子、转子及转轴;
26.所述外壳包括壳体及设在所述壳体的两端开口上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壳体的中部设有第一内孔,及所述壳体上设有位于所述第一内孔和其外壁面之间的环形腔;所述转轴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一内孔中,且所述转轴的输出端穿过所述第二端盖,并固定有输出端盖;所述转轴上设有走线通道;
27.所述定子和转子均设在所述环形腔内,且所述定子固定在所述环形腔内且较所述转子靠近所述第一内孔;所述转子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环形腔内且所述转子的一端径向向内折弯固定套接在所述转轴的外壁面上;
28.所述走线部件具有内孔,所述走线部件一端可转动地穿设在所述第一端盖上,另一端穿过所述走线通道后固定在所述输出端盖上;
29.所述走线部件和所述转轴的外壁上分别设置一个编码器。
30.可选地,上述的动力装置,还包括行星轮机构,所述行星轮机构包括齿圈、太阳轮、行星架及至少两个行星轮;
31.所述太阳轮固定套接在所述转轴的输出端上,所述转轴的输出端通过行星轮机构中的所述太阳轮转移至所述行星架的输出端上,所述行星架的输出端作为所述动力装置的总输出端,所述输出端盖固定在该总输出端上;所述齿圈固定在电机本体的外壳的第二端盖上;
32.所述行星架包括基体及固定在基体一侧壁上的至少两个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一一对应插接在齿圈内的所述行星轮的内孔中;所述基体上设有第二内孔;所述电机本体和基体分布在太阳轮的两侧;
33.所述齿圈上固定有空心的支架壳,所述行星架的基体被容纳在支架壳的内腔中,所述基体的外壁面与支架壳之间通过轴承连接。
34.可选地,上述的动力装置,所述行星轮机构为至少两个,所有行星轮机构沿转轴轴向呈层叠排布,相邻两个行星轮机构中,靠近转轴的前一个行星轮机构的行星架的输出端插接固定在远离转轴的后一个行星轮机构的太阳轮的内孔中;位于起始端的行星轮机构的太阳轮套接固定在转轴的输出端上,位于末端的行星轮机构的行星架的输出端作为总输出端,并且设有第二内孔;
35.相邻两个行星轮机构之间还设有环形的支撑架,支撑架与其相邻的齿圈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套在与其正对的行星架的基体外。
3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行走设备,包括
37.至少一个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装置。
38.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39.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力装置,包括电机本体,所述电机本体的转轴上设有沿其轴向贯通的至少一个走线通道,所述走线通道的两端沿转轴轴向延伸至所述电机本体的外壳外。
40.此结构的动力装置,由于转轴上的走线通道的两端沿其轴向延伸至电机本体的外壳外。也即,在转轴上设走线通道,并且动力装置中布置在走线通道的轴向延伸方向的其他部件都设有让位,则具有该动力装置的产品,该产品的总壳体与动力装置之间的安装空间中的电气元件的电线,就可以规整地穿设在走线通道内,不会散落在安装空间中,从而减少电线所占用的空间,能够将产品的总壳体尺寸做的更小和紧凑,同时电线走线规整,便于后续对动力装置、电气元件进行维修工作的进行。
4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力装置,还包括设在所述走线通道内的走线部件,所述走线通道通过所述走线部件的空心内孔供线穿过。此结构的动力装置,通过设置走线部件,将走线通道间接地转移到走线部件的空心内孔中,便于电线在整个走线的位置处,均可受到来自走线部件的内壁面的限制及支撑力,确保电线走线过程中不会碰到动力装置内的其他部件,不会对动力装置的其他部件的正常工作产生影响。
42.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行走设备,包括上述的动力装置。由于包括上述的动力装置,
使行走设备的总壳体与动力装置之间的安装空间内的电气元件上的电线可以穿在走线通道内,使行走设备内的电线走线规整,所占用的空间小,结构更紧凑;同时,便于后续对动力装置及电气元件进行维修工作。
附图说明
4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5.图2为图1中的动力装置不设置走线部件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46.图3为图1中动力装置设置走线部件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47.图4为图3中动力装置去掉转子后的纵向剖面立体示意图;
48.图5为实施例2中提供的动力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9.图6为图5中动力装置去掉电机本体及走线部件后的纵向剖面立体示意图;
50.图7为图6中动力装置的行星轮机构与走线部件、输出端盖、支架壳的爆炸示意图;
51.图8为图5中动力装置设有走线部件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52.图9为实施例4中提供的动力装置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53.图10为实施例4中提供的动力装置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54.附图标记说明:
55.11-壳体;12-环形腔;13-第一端盖;14-第二端盖;15-压盖;16-支架壳;17-输出端盖;171-盖体;172-固定轴;18-第一内孔;
56.2-转轴;
57.31-定子;32-转子;33-编码器;
58.41-行星架;411-连接轴;412-基体;413-第二内孔;42-太阳轮;43-行星轮;44
-ꢀ
齿圈;45-支撑架;
59.51-第三内孔;52-走线部件;53-走线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6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6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62.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
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63.实施例1
6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动力装置,如图1至图4所示,该动力装置为电机,其包括电机本体和走线部件52。
65.其中,电机本体包括外壳、定子31、转子32及转轴2。其中,参见图1和图2,外壳包括壳体11及设在壳体11的两端开口上的第一端盖13和第二端盖14;在图2中,第一端盖13密封设在壳体11的底部开口上,壳体11具有环形外侧壁、环形内侧壁及连接底壁,连接底壁将环形外侧壁和环形内侧壁的底部固定连接,以使两环形侧壁及底壁之间形成环形腔12,环形内侧壁的内部围成第一内孔18;也即,环形腔12和第一内孔18以环形内侧壁为界,分布在环形内侧壁的两侧。在图3中,定子31和转子32均设在环形腔12内,定子31固定在底壁上,转子32设在定子31的外壁与环形外侧壁之间;转轴2的输入端通过固定在环形内侧壁上的轴承而设在第一内孔18内,转轴2的输出端向上延伸穿过第二端盖的让位孔伸出壳体外,转轴的外周壁上设有沿径向向外凸出的连接沿21,连接沿21位于第一内孔18的顶部上方,并延伸至环形腔12的上方。也即,本实施例中转轴的纵向截面形状呈“十”字型,“十”字型的水平部作为连接沿 21位于第一内孔的顶部上方,并延伸至环形腔的上方,转子32的顶部固定在连接沿21 上,比如采用紧固件中的螺钉或螺栓组件固定。第一端盖13密封固定在底壁上,第二端盖14固定在环形外侧壁的顶部上。
66.如图3和图4所示,在底壁上还设有嵌入第一内孔18中的压盖15,转轴2的输出端穿过第二端盖14伸出电机的外壳外,转轴2的输入端位于第一内孔18中未伸至压盖 15处。可选地,转轴2的输入端与压盖15之间形成安装空间,在转轴2的外壁上固定套接有编码器33,来对转轴2的输出端的转速进行检测。在转轴2的输出端上固定套接有输出端盖17,作为该实施方式中动力装置的总输出端。
67.如图2所示,沿转轴2轴向,转轴2上设有贯穿其输入端和输出端的走线通道53,并在第一端盖13和压盖15上分别设有第一让位孔和第二让位孔,走线通道53靠近输入端的一端通过第二让位孔和第一让位孔而延伸至外壳外,由于转轴2的输出端本身伸出外壳外,从而使走线通道53的两端沿转轴2的轴向贯通至电机本体的外壳外,则具有本实施方式的电机的产品中,产品的总壳体与电机之间的安装空间中的电气元件的电线,就可以规整地穿设在走线通道53内,不会散落在安装空间中,从而减少电线所占用的空间,能够将产品的总壳体尺寸做的更小和紧凑,同时电线走线规整,便于后续对电机、电气元件进行维修工作的进行。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电气元件不直接与电机连接,并受电机的驱动而转动的电元件。
68.也即,在转轴2上设走线通道53,动力装置中布置在转轴2的走线通道53的轴向延伸方向的其他部件,都设有让位孔,使走线通道53的延伸至外壳外,比如上述的压盖、第一端盖上均设让位孔。
69.作为最佳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该电机还包括穿设在走线通道53内的走线部件52,比如走线部件52为走线管,走线管的一端固定在转轴2的输出端上,另一端可转动地设在第一端盖13的第一让位孔内,比如第一让位孔内设有密封圈,走线管的端部穿设在密封圈内,可相对于密封圈随着转轴2做同步转动,从而间接地将走线通道53 转移至走线部件52的空心内孔中,走线管的另一端通过固定在输出端盖上而固定在转轴的输出端上,比如走线管的端部设有径向凸缘,输出端盖的外侧壁设有环凹陷的形台阶,径向凸缘搭接固定
在环形台阶上;或者采用其他方式固定均可。走线管的设置,便于电线在整个走线的位置处,均能受到走线管的内壁面的限制及支撑力,确保电线走线过程中不会碰到电机内的其他部件,不会对电机的其他部件的正常工作产生影响。
70.或者,走线管的一端固定在第一端盖13的第一让位孔内,另一端通过轴承可转动地设在转轴2的输出端上,此实施方式中,转轴2在转动过程中,走线管固定在外壳上,防止走线管随着转轴2转动时,会摩擦与其内壁面接触的电线。
71.作为变形,走线部件52还可以为其他形状的管,比如方管,或者,带有网格的管;具体形状不做限定,只需走线部件52固定在走线通道53上,走线部件52的空心内孔供电线穿过即可。
72.作为变形,上述的定子31和转子32的位置可以互换,转子32直接固定在转轴2 外,位于环形内壁的第一内孔18中。定子31设在环形腔12中,或者壳体11不设置内侧壁,定子31固定在底壁或外侧壁上,转子32直接固定套接在转轴2外,此时转轴2 也可以不设置连接沿21。或者现有技术中电机的转子32和定子31的其他布置方式均可以。
73.实施例2
7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力装置,如图5至图8所示,其与实施例1提供的电机相比,区别主要在于:在电机的转轴2的输出端上设置一个行星轮机构,使该动力装置形成舵机,也即减速器。
75.如图6、图7及图8所示,行星轮机构包括齿圈44、太阳轮42、行星架41、至少两个行星轮43,比如本实施例中行星轮为四个,及支架壳16,其中太阳轮42作为主动部件,行星架41作为被动输出部件。
76.太阳轮42固定套接在转轴2的输出端上,转轴2的输出端通过行星轮机构中的太阳轮42转移至行星架41的输出端上,则行星架41的输出端作为舵机的总输出端,实施例1中的输出端盖17固定在该总输出端上。齿圈44固定在电机本体的外壳的第二端盖14上。
77.如图7所示,行星架包括基体412及固定在基体412一侧壁上的至少两个连接轴 411,连接轴411一一对应插接在行星轮43的内孔中;基体412上设有第二内孔413;如图8所示,电机本体和基体412分布在太阳轮42的两侧。可选地,第二内孔413呈台阶孔。在齿圈44上固定有空心的支架壳16,行星架的基体被容纳在支架壳16的内腔中,如图6所示,并且基体412的外壁面与支架壳之间通过轴承连接。
78.此实施方式中的输出端盖17包括盖体171,及固定在盖体171一侧壁上的固定轴 172,盖体171位于支架壳16外,在图8中,固定轴172的底部穿过支架壳体的让位孔并伸入支架壳16内与行星架41的基体412固定连接,固定轴和基体上设有连通的第三内孔51,则固定轴172的第三内孔51和基体412的第二内孔413连通,将走线通道53 的该端延伸至舵机外,同时,也将总输出端转移至输出端盖17上。
79.此实施方式的舵机或减速器,在实施例1的电机的输出端上设有一个行星轮机构,并在行星轮43上的行星架41上设第二内孔413,及输出端盖17的固定轴172上设有第三内孔51,从而保证走线通道53的两端沿转轴2的轴向延伸至舵机或减速器外,便于具有该舵机或减速器的产品的总壳体与舵机或减速器之间的安装空间中的电气元件的电线走线,使走线从走线通道的一端穿过,另一端穿出,走线整体规整不占用或少占用安装空间,进而使产品的结构更紧凑和便于后续的维修工作。
80.最佳地,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动力装置也设置实施例1中的走线管,走线管穿设在整个走线通道53内,并且一端固定在总输出端上。也即,穿过固定轴172 的第三内孔51固定在输出端盖17的盖体171上,另一端可转动地设在第一端盖13上;或者,走线管的一端固定在第一端盖13上,另一端可转动地设在盖体171上。
81.另外,如图8所示,编码器33为两个,一个编码器33固定套接转轴的输入端,另一个编码器固定套接在走线部件52上,两个编码器均位于转轴与第一端盖之间围成的安装空间内。转轴上的编码器用于检测电机转轴输出端的转速,走线部件上的编码器用于检测动力装置的总输出端上的转速。
82.作为变形,输出端盖17还可以不设置固定轴172,此时行星架41的基体412延伸穿过支架壳的端部向外伸出,输出端盖17包括盖体171,盖体171固定在基体412的总输出端上,对应地,走线管的端部设在基体412的第二内孔413上。
83.实施例3
84.本实施例提供的动力装置,与实施例2中提供的动力装置相比,存在的区别在于:行星轮机构中,行星架作为主动部件,太阳轮42作为被动输出部件,从而使该动力装置为加速器。
85.具体地,行星架41仍然包括实施例2中的基体412和连接轴411,连接轴411一一对应插接固定在行星轮43的内孔中,基体412套接固定在转轴2的输出端上,但基体 412分布在电机本体与太阳轮42之间。也即,将图8中的基体412的位置变换至太阳轮 42的下方,太阳轮42与实施例2中输出端盖17的固定轴172连接,太阳轮42上设有第二内孔413,走线管的一端穿过转轴2的输出端、太阳轮42的第二内孔413及固定轴 172的第三内孔51固定在输出端盖17的盖体171上,另一端穿过转轴的走线通道、压盖的第二让位孔后可转动地设在第一端盖的第一让位孔内。
86.实施例4
87.本实施例提供的动力装置,其与实施例2提供的动力装置相比,不同之处在于:行星轮机构为至少两个,相邻两个行星轮机构的传动比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通过多组传动比,形成逐级地降速。
88.具体地,如图9所示,行星轮机构为三个,所有行星轮机构沿转轴2轴向呈层叠排布,两个行星轮机构的传动比可以相同,或者不同,具体根据实际需求而定;相邻两个行星轮机构中,靠近转轴2的前一个行星轮机构(图9中位于下方)的行星架41的输出端插接固定在远离转轴2的后一个行星轮机构(图9中位于上方)的太阳轮42的内孔中;位于起始端的行星轮机构的太阳轮42套接固定在转轴2的输出端上,位于末端的行星轮机构的行星架的输出端作为总输出端,并且设有第二内孔413。
89.如图9所示,相邻两个行星轮机构之间还设有环形的支撑架45,支撑架45与其相邻的齿圈44固定连接;支撑架45套在与其正对的行星架41的基体外,增加行星架41 的安装的支撑力。
90.此实施方式中的动力装置为舵机或减速器,通过设置多个行星轮机构,形成逐级地逐次地降速,并且转轴上设走线通道53,每个行星架41的基体412设有第二内孔413,从而逐级将走线通道53延伸至输出端盖1上,便于电气元件的电线的走线。
91.当然,最佳地在走线通道内设有走线部件,走线部件的一端设在第一端盖的第一
让位孔内,另一端伸出转轴并依次穿过各个行星轮机构的行星架的第二内孔,最近伸出输出端盖的第三内孔中,并设在第三内孔中。同样地,走线部件的一端固定在第一端盖上,则另一端就可转动地设在第三内孔中,或者走线部件的一端可转动地上在第一端盖上,则另一端固定在第三内孔中。
92.作为变形,如图10所示,行星轮机构可以为两个,前一个行星轮机构的太阳轮42 固定套接在转轴2的输出端上,行星架41的基体412插接在后一个行星轮机构的太阳轮42内,后一个行星轮机构的行星架41的基体412作为输出端,与输出端盖的固定轴连接。或者,行星轮机构的个数还可以增多,比如四个、五个等等,具体设置个数根据需求而定。另外,对应各个行星轮机构的传动比不做限定,根据实际需要来定,多个行星轮机构的传动比,可以由输入端朝向输出端依次增大或依次减小;或者先增大后减小,或先减小后增大,根据实际需求来确定。
93.作为实施例3的变形实施方式,类似于实施例4的技术方案,设置多个实施例3中提供的行星轮机构,走线通道53通过多个行星轮机构的逐级延伸至输出端盖17外。与设置方式与实施例4类似,只是将行星架作为主动部件,太阳轮42位于被动输出部件,相邻两个行星轮机构中,靠近转轴2的前一个行星轮机构的太阳轮42固定套接在远离转轴2的后一个行星轮机构的行星架41的基体412上;位于起始端的行星轮机构的行星架41的基体412固定套接在转轴2的输出端上,位于末端的行星轮机构的太阳轮42 的输出端作为总输出端,并且设有第二内孔413,与输出端盖的固定轴连接。
94.相邻两个行星轮机构之间还设有环形的支撑架45,支撑架45与其相邻的齿圈44 固定连接;支撑架45套在与其正对的行星架41的基体部分外,增加行星架41的安装的支撑力。
95.实施例5
9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行走设备,包括实施例1至实施例4中的任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动力装置。
97.可选地,行走设备为动物玩具,比如动物玩具为玩具狗、玩具猪、玩具兔、玩具老鼠等。
98.可选地,行走设备为机器人,比如扫地机器人、物流配送机器人或者装配机器人等。
99.上述的行走设备,由于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动力装置,使行走设备的总壳体与动力装置之间的安装空间内的电气元件上的电线可以穿在走线通道53内或走线管的内孔中,使行走设备内的电线走线规整,所占用的空间小,便于后续对动力装置及电气元件进行维修工作。
100.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