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养殖业生产管理的物联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07181发布日期:2021-05-11 14:59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养殖业生产管理的物联网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养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养殖业生产管理的物联网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多,人们收入不断提高,对家禽、家畜的需求也急剧增加,目前全球家禽、家畜等养殖行业正在迅速发展。目前传统的养殖业受外部环境条件变化影响较大,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无法控制,家禽、家畜易生病,并且,养殖人员每天都要多次进入养殖场投放饲料,观察家禽、家畜的生长状态等,人员流动容易使养殖场家禽、家畜等感染上外部病菌,造成经济损失。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远程实现对养殖舍内部温度、湿度、空气、光照强度进行监控、调节,自动供应饲料,记录饮水量,实时视频监控养殖物的用于养殖业生产管理的物联网系统来解决目前所面临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远程实现对养殖舍内部温度、湿度、空气、光照强度进行监控、调节,自动供应饲料,记录饮水量,实时视频监控养殖物的用于养殖业生产管理的物联网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用于养殖业生产管理的物联网系统,包括路由器及与所述路由器相连接的服务器、交换机、单片机;所述交换机上电连接有热成像双光谱摄像机;所述单片机的输入端电连接有饲料仓满载传感器、水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氧气传感器、氨气传感器及光照传感器,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电连接有湿帘、发热电缆、照明灯、风机、喷淋阀门及饲料蝶阀。

用于养殖业生产管理的物联网系统,还包括养殖舍,所述养殖舍的顶部吊装有饲料输送绞龙,所述养殖舍的内部分隔出若干养殖区,所述养殖区的内部设置有饲料斗,所述饲料斗的顶部通过分料管与所述饲料输送绞龙相连通,所述分料管上设置有所述饲料蝶阀,所述饲料仓满载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饲料斗的内顶部。

所述养殖区的内部设置有饮水器,所述饮水器的供水管上连接有所述水表。

所述养殖区的顶部设置有所述热成像双光谱摄像机及照明灯,所述光照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养殖舍内部,所述光照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养殖舍内部的光照强度。

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养殖舍内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养殖舍内部的温度,所述发热电缆埋设在所述养殖舍的地面内部;所述养殖舍的一侧墙壁上设置有湿帘,所述养殖舍另一侧的墙壁上设置有风机。

所述氧气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养殖舍内部,所述氧气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养殖舍内部的氧气浓度,所述氨气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养殖舍内部,所述氨气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养殖舍内部的氨气浓度。

所述湿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养殖舍内部,所述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养殖舍内部的湿度,所述养殖舍的内顶部架设有喷淋管,所述喷淋阀门用于控制所述喷淋管的接通或断开。

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氧气传感器、氨气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均分别通过模数转换模块与所述单片机电连接。

所述湿帘、发热电缆、照明灯、风机、喷淋阀门、饲料蝶阀均分别通过继电器与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通过单片机对其上连接的部件对养殖舍内部信息数据采集并对相应的部件进行逻辑控制能够实现对养殖舍内部的温度调节、湿度调节、光照调节、温度调节、空气调节等,保证养殖舍内部环境适宜;

(2)自动定时向养殖物投放饲料,采用实时视频对养殖物进行监控,可减少饲养人员进入养殖舍,一方面能够减少人工支出,另一方面可避免人员流动导致养殖物染病;

(3)通过单片机周期性的对水表数据进行采集,可对养殖物的饮水量记录,当饮水量异常时能够及时发现做出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用于养殖业生产管理的物联网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用于养殖业生产管理的物联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用于养殖业生产管理的物联网系统,包括路由器及与路由器相连接的服务器、交换机、单片机,交换机、服务器均可采用以太网的方式连接通讯,单片机连接有以太接口并通过网线与路由器进行连接通讯;交换机上电连接有热成像双光谱摄像机,具体的,双光谱摄像机采用以太网与交换机之间连接,双光谱摄像机能够满足白天或夜晚均可对养殖舍内部的养殖物进行观测,另外,双光谱摄像机还可具有360°调节的云台,便于调节角度对养殖物进行观察;单片机的输入端电连接有饲料仓满载传感器、水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氧气传感器、氨气传感器及光照传感器,单片机的输出端电连接有湿帘、发热电缆、照明灯、风机、喷淋阀门及饲料蝶阀;通过单片机对其上连接的部件对养殖舍内部信息数据采集并进行逻辑控制能够实现对养殖舍内部的自动供料、饮水量记录、温度调节、湿度调节、光照调节、温度调节、空气调节等,通过单片机对其上连接的部件对养殖舍内部信息数据采集并对相应的部件进行逻辑控制能够实现对养殖舍内部的温度调节、湿度调节、光照调节、温度调节、空气调节等,保证养殖舍内部环境适宜;自动定时向养殖物投放饲料,采用实时视频对养殖物进行监控,可减少饲养人员进入养殖舍,一方面能够减少人工支出,另一方面可避免人员流动导致养殖物染病;通过单片机周期性的对水表数据进行采集,可对养殖物的饮水量记录,当饮水量异常时能够及时发现做出处理。

如图2所示,用于养殖业生产管理的物联网系统,还包括养殖舍1,养殖舍1的顶部吊装有饲料输送绞龙2,饲料输送绞龙2通过焊接的框架固定吊装在养殖舍1的顶部,养殖舍的内部通过围墙或围栏分隔出若干养殖区101,养殖区101的内部设置有饲料斗4,饲料斗4用于暂存饲料并供养殖物食用饲料食用,饲料斗4的顶部通过分料管3与饲料输送绞龙2相连通,分料管3上设置有饲料蝶阀12,饲料仓满载传感器设置在饲料斗4的内顶部,饲料仓满载传感器可选用反射式光电传感器,具体可选易福门型号ogd582的漫反射式光电开关,当饲料斗4内部被饲料充满后,饲料接触到反射式光电传感器,将反射式光电传感器发出的光线反射回,触发反射式光电传感器,由此来实现对饲料斗4内部被填充满状态的监控,在喂食的时间,先检查饲料仓满载传感器的状态,当饲料仓满载传感器的状态未被触发时,开启相应的饲料蝶阀12,将饲料斗4与饲料输送绞龙2之间连通,此时启动饲料输送绞龙2不断输送饲料,饲料通过分料管3不断进入饲料斗4内部,当饲料斗4内部装满后,饲料仓满载传感器被触发,相应的饲料蝶阀12关闭,饲料输送绞龙2继续输送,知道所有的饲料蝶阀12都关闭,饲料输送绞龙2停止。

养殖区101的内部设置有饮水器6,饮水器6的供水管上连接有水表,养殖物在喝水时饮水器6能够自动补水,此种饮水器6为现有技术故不再赘述,通过监测饮水器6的耗水量即可得知养殖物的饮水量,通过每天对水表的数据进行采集,能够得出每天的耗水量,耗水量异常时能够及时发现进行处理,其中水表可选用脉冲水表,脉冲水表通过gpio端口与单片机电连接。

养殖区101的顶部设置有热成像双光谱摄像机11及照明灯9,光照传感器设置在养殖舍1内部,光照传感器用于检测养殖舍1内部的光照强度,其中热成像双光谱摄像机11能够在白天及晚上对养殖区101内部的养殖物进行实施观察,发现异常能够及时处理,光照传感器对养殖舍1内部光照进行监测,将光照强度转换成模拟信号,并将模拟信号发送给模数转换模块转换成数字信号后发送给单片机进行处理,单片机将测量值与设定值之间进行比较,当光照强度低于设定值时,启动照明灯9进行补光。

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养殖舍1内部,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养殖舍1内部的温度,发热电缆5埋设在养殖舍1的地面内部,发热电缆5呈“s”状埋设在养殖舍1的地面内部,通电后即可对养殖舍1的内部实现加热;养殖舍1的一侧墙壁上设置有湿帘7,养殖舍1另一侧的墙壁上设置有风机8,设定养殖舍1内的温度上限值及温度下限值,通过温度传感器对养殖舍内部的温度进行采集,当温度高于温度上限值时,湿帘及风机同时启动,对养殖舍1内部进行降温,温度降至低于温度上限值时,湿帘及风机同时停止运行,当温度低于下限值时发热电缆启动,发热电缆在设定温度下运行,将养殖舍保持在设定温度下;具体的,发热电缆5、湿帘7、风机8均分别通过继电器控制其电源通断,单片机控制相应的继电器进而对发热电缆5、湿帘7、风机8进行控制。

氧气传感器设置在养殖舍1内部,氧气传感器用于检测养殖舍1内部的氧气浓度,氨气传感器设置在养殖舍1内部,氨气传感器用于检测养殖舍1内部的氨气浓度;氧气传感器与氨气传感器均通过模数转换模块与单片机进行连接,将采集到的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后发送至单片机处,通过氧气传感器及氨气传感器对养殖舍1内部的气体进行采集,当养殖舍内的氧气浓度低于设定值或氨气浓度高于设定值时,启动风机8对养殖舍内部进行换气,当养殖舍内的氧气及氨气浓度恢复正常后风机8停止。

湿度传感器设置在养殖舍1内部,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养殖舍1内部的湿度,养殖舍1的内顶部架设有喷淋管10,喷淋阀门用于控制喷淋管10的接通或断开,喷淋阀门上背离喷淋管10的一端连接水源,喷淋管10的下部均匀设置有喷头,当喷淋阀门开启后,水进入喷淋管10内向养殖舍1内喷出加湿,湿度传感器通过模数转换模块与单片机进行连接,将采集到的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后发送至单片机处,当养殖舍内的湿度低于设定值,开启喷淋阀门一段时间对养殖舍内部进行喷淋加湿。

作为用于养殖业生产管理的物联网系统更为具体的一种实施方式,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氧气传感器、氨气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均分别通过模数转换模块与单片机电连接;湿帘、发热电缆、照明灯、风机、喷淋阀门、饲料蝶阀均分别通过继电器与单片机的输出端电连接。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