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远程监控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81773发布日期:2021-11-25 12:07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服务器远程监控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服务器运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服务器远程监控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服务器的远程工作状态查询和工作状态控制(服务器监控管理)需要先用网线把所有的服务器搭建成局域网,再接入互联网端口,运维人员需在互联网上访问服务器端口,实现远程监控管理。
3.通过有线网络的方式登入服务器监控管理系统,依赖于局域网和互联网通信,如果大量服务器位置分散,则网络搭建工作复杂,需要投入大量的硬件,在无互联网的偏远地区,如果大量服务器位置分散,无法逐一接入互联网,由于位置分散无法布线,运维人员需对服务器进行逐一监管,服务器的运维成本高,运维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服务器远程监控管理系统,可有效提高运维效率,节约运维成本。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服务器远程监控管理系统,包括温度感应装置、电压检测装置、管理控制装置、无线通信装置、有线通信装置和无线收发装置,温度感应装置和电压检测装置均通过有线通信装置连接管理控制装置,管理控制装置通过有线通信装置连接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装置连接无线收发装置,温度感应装置用于连接服务器主板的关键电路,电压检测装置用于连接服务器主板的关键芯片。
7.优选地,温度感应装置为温度传感器。
8.优选地,有线通信装置包括i2c接口、串行接口和gpio接口。
9.优选地,无线通信装置为nb

iot无线通信装置。
10.优选地,无线收发装置包括无线接收装置和无线发送装置,无线接收装置和无线发送装置均连接无线通信装置。
11.优选地,无线接收装置和无线发送装置均为天线。
12.优选地,服务器远程监控管理系统还包括报警装置,报警装置连接管理控制装置。
13.优选地,报警装置为led灯、蜂鸣器和显示器中的至少一种。
14.优选地,服务器远程监控管理系统还包括功能装置,功能装置通过有线通信装置连接管理控制装置。
15.优选地,功能装置包括风机、指示灯和电源开关中的至少一种。
16.上述服务器远程监控管理系统,安装在服务器电路板上,温度感应装置用于监测关键电路的温度,电压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关键芯片的工作电压值,管理控制装置通过有线通信装置查询温度感应装置和电压检测装置的数值是否在安全范围内,若检测到温度和 /或电压数值不在安全范围内,则通过有线通信装置上报无线通信装置,并通过无线收发装
置发送给运维终端,运维人员收到运维终端的告警通知,使用运维终端连接无线通信装置,通过有线通信装置与管理控制装置通信,远程登录管理控制装置,查看芯片内部存储的事件日志,了解异常原因或部位,以便进行后续运维,可有效提高运维效率,节约运维成本。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远程监控管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远程监控管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远程监控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1.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一种服务器远程监控管理系统,包括温度感应装置110、电压检测装置120、管理控制装置130、无线通信装置140、有线通信装置150和无线收发装置160,温度感应装置110和电压检测装置120均通过有线通信装置150连接管理控制装置130,管理控制装置130通过有线通信装置150连接无线通信装置140,无线通信装置140连接无线收发装置160,温度感应装置110用于连接服务器主板的关键电路,电压检测装置用于连接服务器主板的关键芯片。
22.上述服务器远程监控管理系统,安装在服务器电路板上,温度感应装置110用于监测关键电路的温度,电压检测装置120用于检测关键芯片的工作电压值,管理控制装置 130通过有线通信装置150查询温度感应装置110和电压检测装置120的数值是否在安全范围内,若检测到温度和/或电压数值不在安全范围内,则通过有线通信装置150上报无线通信装置140,并通过无线收发装置160发送给运维终端,运维人员收到运维终端的告警通知,使用运维终端连接无线通信装置140,通过有线通信装置150与管理控制装置通信,远程登录管理控制装置130,查看芯片内部存储的事件日志,了解异常原因或部位,以便进行后续运维,可有效提高运维效率,节约运维成本。
23.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温度感应装置110为温度传感器。
24.具体地,温度传感器的数量为多个,分散布置在服务器电路板内,一个温度传感器对应一个关键电路,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关键电路的温度。进一步地,温度感应装置110 并不局限于是温度传感器,可用于监测关键电路的温度的装置均可。
25.在一个实施例中,电压检测装置为电压测量仪,同样,电压测量仪的数量为多个,分散布置在服务器电路板内,一个电压测量仪对应一个关键芯片,电压测量仪用于监测关键芯片的工作电压值。进一步地,电压检测装置并不局限于是电压测量仪,可用于监测关键芯片的工作电压值的装置均可。
26.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有线通信装置150包括i2c接口、串行接口和gpio接口。
27.具体地,管理控制装置130分别通过i2c接口与温度感应装置110和电压检测装置120 连接,管理控制装置130通过串行接口和gpio1接口与无线通信装置140连接。
28.在一个实施例中,无线通信装置140为nb

iot无线通信装置140。
29.具体地,nb

iot(narrow bandinternetofthings,窄带物联网)技术作为3gpp r13引入的一个新特性,具备良好的通信覆盖性能、支持大规模低数据吞吐量、超低功耗及低成本四大优势。采用nb

iot无线通信装置140登入服务器监控管理系统能实现服务器的远程管理。nb

iot在室外无遮挡通信距离有15公里,市中心环境也有1~2公里,信号覆盖范围内的所有服务器无需接入互联网即可实现监控管理系统的远程登入。
30.服务器内部增加nb

iot无线通信装置140,与服务器管理控制装置130的串口连接,运维人员可在远距离通过nb

iot无线通信模块登入服务器远程监控管理系统,对服务器运行状态进行监管;服务器远程监控管理系统也可通过gpio端口,向nb

iot无线通信装置140上报异常告警,运维人员收到异常告警可第一时间登入该服务器远程监控管理系统,查询状态,进而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31.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无线收发装置160包括无线接收装置162和无线发送装置164,无线接收装置162和无线发送装置164均连接无线通信装置140。进一步地,无线接收装置162和无线发送装置164均为天线。
32.在一个实施例中,服务器远程监控管理系统还包括报警装置170,报警装置170连接管理控制装置130。进一步地,报警装置170为led灯、蜂鸣器和显示器中的至少一种。
33.具体地,当管理控制装置130检测到温度和/或电压数值不在安全范围内时,也可以发送报警信号给报警装置170,以使在场的工作人员得知异常信息并控制管理控制装置 130进行异常排查,进一步地,报警形式可以是led灯亮灯,或蜂鸣器发出警报声,或显示器显示异常信息等。
34.在一个实施例中,服务器远程监控管理系统还包括功能装置180,功能装置180通过有线通信装置150连接管理控制装置130。进一步地,功能装置180包括风机、指示灯和电源开关中的至少一种。
35.具体地,当管理控制装置130了解到异常原因或者异常部分后,会通过有线通信装置150控制功能装置180,即控制风机、指示灯或电源开关等部件,如调整风机转速改善服务器主板温度、关闭打开电源开关使服务器操作系统重启等,对服务器的运行环境进行管理,进一步地,此处的有线通信装置150为gpio2接口。
36.以下将结合服务器远程监控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进行详细说明,如图3所示,远程监控管理系统安装在服务器电路板(服务器主板)内,服务器电路板内分散布置温度传感器、电压检测单元(对应电压检测装置),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关键电路的温度,电压检测单元可采集主要芯片的工作电压值,管理控制芯片(对应管理控制装置130) 周期性的通过i2c接口查询所有温度传感器、电压检测单元的数值是否在安全范围内,超出范围则通过gpio1上报nb

iot无线通信模块(对应nb

iot无线通信装置140),由天线发送给运维终端。运维人员收到运维终端的告警通知,第一时间使用运维终端连接服务器nb

iot无线通信装置140,通过串口与管理控制芯片通信,远程登录管理控制芯片,查看芯片内部存储的事件日志,了解异常原因(或部位),再通过gpio2控制风扇或电源开关等功能部件,对服务器的运行环境进行管理。
37.上述服务器远程监控管理系统,通过nb

iot无线通信方式,可实现市中心1~2公里,郊外15公里的有效通信距离,通过基站还可实现更远距离通信,理论通信距离可无限远。nb

iot无线通信信号覆盖范围内安装远程监控管理系统的服务器,无需在端口布置网
线及其它硬件设备,即可接入nb

iot无线通信网实现远距离登录监控管理系统,适合无互联网的偏远区域以及多台服务器位置分散的情况,运维效率高,且nb

iot 无线通信模块价格低廉,通信网组建方式简单,运维成本低。
38.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服务器远程监控管理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