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微型控制器的多功能检测设备及其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90056发布日期:2022-07-16 09:41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用微型控制器的多功能检测设备及其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检测设备,尤其涉及具有微型控制器的检测设备及其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2.现如今的市场有众多的自动化设备,为厂家的智能化生产提供基础,因此越来越智能化的设备被广泛应用,在厂家购买越来越多的设备进行生产时,就需要对每一台设备进行控制和编程,从而确保生产的准确性,这样就会造成每一台设备都必须设置控制装置,对每一台设备都需要进行调试方可投入使用,对于厂家也是一种成本。
3.特别是非标检测设备,因为其需要解决非常规产品的检测需求,因此在设备结构上需要多种非常规结构进行配合,实现功能多样化和检测自动化,而各个结构之间需要相互配合才能执行行动,传统的设备需要在主体旁设置控制主机和辅助连接装置,进而完成设备的控制和运转,但是这样就不可避免的扩大了设备的使用空间,增加了厂房建设成本。
4.因此,需要简化设备的控制装置,同时对设备的各个执行机构实现自动化控制,从而实现小成本控制高精密设备的目的,进而提高自动化设备的智能化。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微型控制器的多功能检测设备及其控制系统,通过微型控制器与设备连接,利用微型控制器连接中继控制系统,同时对设备的不同检测功能结构与微型控制器进行连接,实现自动化控制。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采用微型控制器的多功能检测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微型控制器,两者相互连接,内部通过电线和通信线缆进行连接;通过所述的微型控制器连接外部控制装置,将所述的设备主体所需的检测执行程序传输至所述的设备主体上,通过各个机构的连接,执行程序,完成自动化检测;其中,所述的微型控制器包括控制盒、指示灯、连接串口、网络端口和信号连接端口;所述的指示灯位于所述的控制盒的表面,显示所述的微型控制器的状态;所述的连接串口位于所述的控制盒的一端,向外延伸,连接扫码设备;所述的网络端口位于所述的控制盒的侧面,向外延伸连接外部网络;所述的信号连接端口位于所述的连接串口的一侧,向外延伸与外部数据接口相连接;其中,所述的设备主体包括机架、电控箱、检测平台、定位机构、检测机构和显示机构;所述的电控箱位于所述的检测平台的下方,与所述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的检测平台位于所述的机架的中部,固定在所述的机架上,与所述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的定位机构位于所述的检测平台上,与所述的检测平台相连接,承载待检测的产品;所述的检测机构位于所述的定位机构的上方,与所述的机架上方固定连接,面向所述的定位机构;所述的显示机构位于所述的机架的顶端,与所述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的定位机构、检测机构和显示机构与所述的设备主体均可以实现可拆式的互换,利用不同部件更换来实现设备主体对不同产品
或者不同检测指标进行检测,从而扩大设备的检测范围和适用范围;所述的检测机构包括支撑架、第一检测治具、第二检测治具和移动电机;所述的支撑架位于所述的机架上,与所述的机架连接,沿竖直方向布置,用于支撑所述的第一检测治具和第二检测治具;所述的第一检测治具和第二检测治具分别布置在所述的支撑架的两侧,与所述的支撑架相连接,在所述的支撑架上沿竖直方向自由移动,通过两个不同的检测治具来对应产品需要检测的不同指标;所述的移动电机位于所述的支撑架上,设置有两个,分别与所述的第一检测治具和第二检测治具相连接,同时通过电线连接所述的电控箱,通过通信线缆与所述的微型控制器相连接,不仅可以接受所述的微型控制器下达的执行指令,还可以将电机的运转数据传输至所述的微型控制器中,从而实时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所述的定位机构包括定位底座、产品工装、移动底座、定位支撑和定位电机;所述的定位底座位于所述的移动底座上,与所述的移动底座相配合,在所述的移动底座上自由移动,承载所述的产品工装,并且带动所述的产品工装移动;所述的产品工装位于所述的定位底座内,与所述的定位底座相配合,在所述的定位底座内移动,移动方向与所述的定位底座的移动方向相垂直,承载待检测的产品;所述的移动底座位于所述的检测平台上,与所述的检测平台相连接,在所述的检测平台上移动,同时与所述的定位底座相配合,承载所述的定位底座,带动所述的定位底座进行移动;所述的定位支撑位于所述的移动底座上,与所述的移动底座固定连接,一侧与所述的定位底座相抵触;所述的定位电机位于所述的定位底座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分别与所述的定位底座和移动底座相连接,同时向外通过电线与所述的电控箱相连接,通过通信线缆与所述的微型控制器相连接;所述的移动底座在所述的检测平台上进行纵向移动,而所述的产品工装在所述的定位底座内进行横向移动,从而实现待检测产品在所述的检测平台上的自由移动,可以使得所述的第一检测治具和第二检测治具进行检测时与产品相对应。
7.所述的检测设备在工作时,通过所述的微型控制器连接外部控制中心,将预设的检测程序传输至所述的微型控制器中,所述的微型控制器连接设备的所述的电控箱,同时连接所述的检测机构、定位机构和显示机构,对各机构下达指令,实现设备的自主定位,完成检测自动化。
8.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检测治具和第二检测治具均通过通信线缆与所述的微型控制器相连接,不仅可以通过所述的微型控制器向所述的第一检测治具和第二检测治具进行指令下达,而且可以传输检测到的产品数据。
9.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检测治具和第二检测治具采用cdd相机、感光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或者温度传感器,不同的检测治具可以实现不同的检测功能,从而扩大设备的检测范围,提高设备的功能性。
10.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架包括支撑立柱、支撑座、移动滑轨和检查板;所述的支撑立柱位于所述的定位机构的上方,与所述的检查板相连接,在所述的检查板上纵向移动,沿竖直方向布置;所述的支撑座位于所述的移动底座上,与所述的移动底座相配合,在所述的移动底座上横向移动,从而实现所述的检测机构的横向移动;所述的移动滑轨位于所述的支撑立柱的两侧,分别对应所述的第一检测治具和第二检测治具,从而实现所述的检测机构的纵向移动;所述的检查板位于所述的支撑立柱的底部,位于所述的定位机构的上方,与所述的支撑立柱固定连接,用于遮盖产品,防止曝光,通过所述的检查板上的通孔进行拍摄
或者感应检测,便于检测治具的使用。
11.进一步的,所述的定位底座的外侧设置有定位框,所述的定位框位于所述的移动底座上,与所述的移动底座固定连接,承载一个所述的定位电机。
12.进一步的,所述的定位支撑包括移动平台、定位块和定位轨道;所述的定位轨道位于所述的检测平台上,与所述的检测平台固定连接,同时位于所述的定位底座的一侧,沿所述的定位底座的移动方向布置;所述的移动平台位于所述的定位轨道上,与所述的定位轨道相配合,在所述的定位轨道上自由移动;所述的定位块位于所述的移动平台上,与所述的移动平台固定连接,一侧与所述的定位底座相抵触。
13.进一步的,所述的显示机构包括显示屏和显示灯,所述的显示屏位于所述的机架的顶部,与所述的机架固定连接,通过通信线缆连接所述的微型控制器,将检测信号和检测结果显示在屏幕上;所述的显示灯位于所述的机架的顶部,与所述的机架固定连接,同时连接所述的电控箱,显示设备运行状态。
14.进一步的,所述的微型控制器采用的控制系统包括扫码控制系统、数据连接控制系统和网端控制系统;所述的扫码控制系统连接所述的连接串口,通过扫码设备进行信号采集;所述的数据连接控制系统连接所述的信号连接端口,通过有线连接装置,接收储存并且输出程序数据;所述的网端控制系统连接所述的网络端口,连接外部网络信号,实现网络控制;其中所述的扫码控制系统通过扫码设备对员工的信息数据、产品的sn码数据进行扫描,判断合格连通所述的数据连接控制系统,通过所述的数据连接控制系统将外部连接的继电器或电脑装置的编程数据进行上传,并且通过所述的微型控制器上的指示灯进行显示,从而将设备运行程序上传至设备,实现设备调试和工作;所述的网端控制系统直接连接外部网络地址,在扫码控制系统确认数据正确后,直接连接网络,上传数据。
15.进一步的,所述的扫码控制系统包括第一扫描模式、第二扫描模式和第三扫描模式;所述的第一扫描模式连接手动扫码枪,通过操作人员扫描员工的工号数据,所述的微型控制器的指示灯全部亮起绿灯表示为合格,再逐一扫描多个产品的sn码,获取sn码后执行上传数据操作;所述的第二扫描模式连接自动扫码枪,通过扫码枪的数据连接直接接收回传的员工码和多个产品的sn码,进入上传数据操作;所述的第三扫描模式连接多个扫码枪,每个扫码枪分别扫描单个产品的sn码,获取数据单独回传,进入上传数据操作。
16.进一步的,所述的扫码控制系统的三种扫描模式独立运行,互不干涉。
17.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三扫描模式还设置有治具条码扫码模式,扫码枪扫描设备的治具的条码,将条码数据代替产品的sn码数据进行回传确认,再进入上传数据操作,针对设备不同的检测治具进行不同的自动化检测程序的执行,当所述的第一检测治具和第二检测治具在更换时,需要进行治具的条码扫描,确定条码合格方可进行更换,如果条码不合格就不能进行更换,从而保证非同系列的设备治具无法使用,保护设备的治具统一采用相同系列,提高设备使用的安全性。
18.进一步的,所述的指示灯设置为红绿两色,红灯亮起则数据不正确或者操作不正确,无法执行下一步;绿灯亮起则数据合格进行下一步操作。
19.进一步的,所述的数据连接控制系统中设置有判断模式,所述的判断模式接收所述的扫码控制系统接收的产品sn码数据,判断是否合格,不合格时,数据回传至所述的扫码
控制系统,所述的微型控制器亮起红灯表明结束,不进行数据连接;合格时,进行数据上传。
20.进一步的,所述的数据连接控制系统中的还设置有数据上传模式,所述的数据上传模式包括网络上传模式、直接上传模式和串口上传模式:所述的网络上传模式连接所述的网端控制系统,开启外部网端,进行网络上传;所述的直接上传模式连接所述的微型控制器的信号连接端口,通过数据连接外部继电器或电脑,上传数据;所述的串口上传模式连接所述的连接串口,接收所述的连接串口中外部连接的串口信号,实现数据上传;实际使用时根据操作需要进行数据上传模式的选择。
21.进一步的,所述的数据连接控制系统通过所述的信号连接端口与其他检测设备上的所述的信号连接端口进行数据连接,不同的检测设备与检测设备之间通过所述的数据连接控制系统进行相互联通,实现联动或者数据传输,可以摒弃传统的控制设备和主机,利用所述的微型控制器对通类型的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减少中控设备的占地面积,降低设备运行的成本。
22.进一步的,所述的扫码控制系统中,员工扫描合格后,工作计时设置不少于一个小时。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采用微型控制器的多功能检测设备,通过微型控制器将设备与外部数据进行连接,可以直接上传设备数据,减少控制中心等大型设备,同时检测设备在产品放入定位底座后,通过定位电机移动至设备的检测平台上的检测位置,再通过移动平台将定位块移动至定位底座的一侧,抵触固定定位底座的位置,实现检测定位,然后通过检测机构中的支撑架对第一检测治具和第二检测治具进行横向和纵向的移动,实现相机的对焦和拍摄检测,完成整个自动化检测,在此过程中微型控制器将设备需要的自动化程序传输至设备上,通过通信线缆进行指令下达,实现不同产品的自动化检测,而需要不同的检测设备时就将第一检测治具和第二检测治具采用不同的传感器进行替代,在此过程中需要控制系统对换装的工装进行扫码确认,不符合本设备的工装无法在设备上使用,可以保障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同时提高了检测设备的功能多样性。
附图说明
24.图1示出本发明的主视图。
25.图2示出本发明的微型控制器的主视图。
26.图3示出本发明去除显示机构和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示出本发明的检测机构和去除定位支撑的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示出本发明的图4的背向的结构示意图。
29.图6示出本发明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0.图7示出本发明的系统运行流程图。
31.其中:1.设备主体、2.微型控制器、3.控制盒、4.指示灯、5.连接串口、6.网络端口、7.信号连接端口、8.机架、9.电控箱、10.检测平台、11.定位机构、12.检测机构、13.显示机构、14.支撑架、15.第一检测治具、16.第二检测治具、17.移动电机、18.定位底座、19.产品工装、20.移动底座、21.定位支撑、22.定位电机、23.支撑立柱、24.支撑座、25.移动滑轨、26.检查板、27.定位框、28.移动平台、29.定位块、30.定位轨道、31.显示屏、32.显示灯、33.扫码控制系统、34.数据连接控制系统、35.网端控制系统、36.第一扫描模式、37.第二扫描
模式、38.第三扫描模式、39.治具条码扫码模式、40.判断模式、41.数据上传模式、42.网络上传模式、43.直接上传模式、44.串口上传模式。
具体实施方式
32.如图1-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采用微型控制器的多功能检测设备,包括设备主体1和微型控制器2,两者相互连接,内部通过电线和通信线缆进行连接;通过所述的微型控制器2连接外部控制装置,将所述的设备主体1所需的检测执行程序传输至所述的设备主体1上,通过各个机构的连接,执行程序,完成自动化检测;其中,所述的微型控制器2包括控制盒3、指示灯4、连接串口5、网络端口6和信号连接端口7;所述的指示灯4位于所述的控制盒3的表面,显示所述的微型控制器2的状态;所述的连接串口5位于所述的控制盒3的一端,向外延伸,连接扫码设备;所述的网络端口6位于所述的控制盒3的侧面,向外延伸连接外部网络;所述的信号连接端口7位于所述的连接串口5的一侧,向外延伸与外部数据接口相连接;其中,所述的设备主体1包括机架8、电控箱9、检测平台10、定位机构11、检测机构12和显示机构13;所述的电控箱9位于所述的检测平台10的下方,与所述的机架8固定连接;所述的检测平台10位于所述的机架8的中部,固定在所述的机架8上,与所述的机架8固定连接;所述的定位机构11位于所述的检测平台10上,与所述的检测平台10相连接,承载待检测的产品;所述的检测机构12位于所述的定位机构11的上方,与所述的机架8上方固定连接,面向所述的定位机构11;所述的显示机构13位于所述的机架8的顶端,与所述的机架8固定连接;所述的定位机构11、检测机构12和显示机构13与所述的设备主体1均可以实现可拆式的互换,利用不同部件更换来实现设备主体1对不同产品或者不同检测指标进行检测,从而扩大设备的检测范围和适用范围;所述的检测机构12包括支撑架14、第一检测治具15、第二检测治具16和移动电机17;所述的支撑架14位于所述的机架8上,与所述的机架8连接,沿竖直方向布置,用于支撑所述的第一检测治具15和第二检测治具16;所述的第一检测治具15和第二检测治具16分别布置在所述的支撑架14的两侧,与所述的支撑架14相连接,在所述的支撑架14上沿竖直方向自由移动,通过两个不同的检测治具来对应产品需要检测的不同指标;所述的移动电机17位于所述的支撑架14上,设置有两个,分别与所述的第一检测治具15和第二检测治具16相连接,同时通过电线连接所述的电控箱9,通过通信线缆与所述的微型控制器2相连接,不仅可以接受所述的微型控制器2下达的执行指令,还可以将电机的运转数据传输至所述的微型控制器2中,从而实时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所述的定位机构11包括定位底座18、产品工装19、移动底座20、定位支撑21和定位电机22;所述的定位底座18位于所述的移动底座20上,与所述的移动底座20相配合,在所述的移动底座20上自由移动,承载所述的产品工装19,并且带动所述的产品工装19移动;所述的产品工装19位于所述的定位底座18内,与所述的定位底座18相配合,在所述的定位底座18内移动,移动方向与所述的定位底座18的移动方向相垂直,承载待检测的产品;所述的移动底座20位于所述的检测平台10上,与所述的检测平台10相连接,在所述的检测平台10上移动,同时与所述的定位底座18相配合,承载所述的定位底座18,带动所述的定位底座18进行移动;所述的定位支撑21位于所述的移动底座20上,与所述的移动底座20固定连接,一侧
与所述的定位底座18相抵触;所述的定位电机22位于所述的定位底座18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分别与所述的定位底座18和移动底座20相连接,同时向外通过电线与所述的电控箱9相连接,通过通信线缆与所述的微型控制器2相连接;所述的移动底座20在所述的检测平台10上进行纵向移动,而所述的产品工装19在所述的定位底座18内进行横向移动,从而实现待检测产品在所述的检测平台10上的自由移动,可以使得所述的第一检测治具15和第二检测治具16进行检测时与产品相对应。
33.所述的检测设备在工作时,通过所述的微型控制器2连接外部控制中心,将预设的检测程序传输至所述的微型控制器2中,所述的微型控制器2连接设备的所述的电控箱9,同时连接所述的检测机构12、定位机构11和显示机构13,对各机构下达指令,实现设备的自主定位,完成检测自动化。
34.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检测治具15和第二检测治具16均通过通信线缆与所述的微型控制器2相连接,不仅可以通过所述的微型控制器2向所述的第一检测治具15和第二检测治具16进行指令下达,而且可以传输检测到的产品数据。
35.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检测治具15和第二检测治具16采用cdd相机、感光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或者温度传感器,不同的检测治具可以实现不同的检测功能,从而扩大设备的检测范围,提高设备的功能性。
36.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架14包括支撑立柱23、支撑座24、移动滑轨25、检查板26;所述的支撑立柱23位于所述的定位机构11的上方,与所述的检测板26相连接,沿竖直方向布置,可沿所述的检测板26进行纵向移动,将所述的第一检测治具15和第二检测治具16进行互换使用;所述的支撑座24位于所述的移动底座20上,与所述的移动底座20相配合,在所述的移动底座20上横向移动,从而实现所述的检测机构12的横向移动;所述的移动滑轨25位于所述的支撑立柱23的两侧,分别对应所述的第一检测治具15和第二检测治具16,从而实现所述的检测机构12的纵向移动;所述的检查板26位于所述的支撑立柱23的底部,位于所述的定位机构11的上方,与所述的支撑立柱23相配合,用于遮盖产品,防止曝光,通过所述的检查板26上的通孔进行拍摄或者感应检测,便于检测治具的使用。
37.进一步的,所述的定位底座18的外侧设置有定位框27,所述的定位框27位于所述的移动底座20上,与所述的移动底座20固定连接,承载一个所述的定位电机22。
38.进一步的,所述的定位支撑21包括移动平台28、定位块29和定位轨道30;所述的定位轨道30位于所述的检测平台10上,与所述的检测平台10固定连接,同时位于所述的定位底座18的一侧,沿所述的定位底座18的移动方向布置;所述的移动平台28位于所述的定位轨道30上,与所述的定位轨道30相配合,在所述的定位轨道30上自由移动;所述的定位块29位于所述的移动平台28上,与所述的移动平台28固定连接,一侧与所述的定位底座18相抵触。
39.进一步的,所述的显示机构13包括显示屏31和显示灯32,所述的显示屏31位于所述的机架8的顶部,与所述的机架8固定连接,通过通信线缆连接所述的微型控制器2,将检测信号和检测结果显示在屏幕上;所述的显示灯32位于所述的机架8的顶部,与所述的机架8固定连接,同时连接所述的电控箱9,显示设备运行状态。
40.如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微型控制器2采用的控制系统包括扫码控制系统33、数据连接控制系统34和网端控制系统35;所述的扫码控制系统33连接所述的连接
串口5,通过扫码设备进行信号采集;所述的数据连接控制系统34连接所述的信号连接端口7,通过有线连接装置,接收储存并且输出程序数据;所述的网端控制系统35连接所述的网络端口6,连接外部网络信号,实现网络控制;其中所述的扫码控制系统33通过扫码设备对员工的信息数据、产品的sn码数据进行扫描,判断合格连通所述的数据连接控制系统34,通过所述的数据连接控制系统34将外部连接的继电器或电脑装置的编程数据进行上传,并且通过所述的微型控制器2上的指示灯4进行显示,从而将设备运行程序上传至设备,实现设备调试和工作;所述的网端控制系统35直接连接外部网络地址,在扫码控制系统33确认数据正确后,直接连接网络,上传数据。
41.进一步的,所述的扫码控制系统33包括第一扫描模式36、第二扫描模式37和第三扫描模式38;所述的第一扫描模式36连接手动扫码枪,通过操作人员扫描员工的工号数据,所述的微型控制器2的指示灯4全部亮起绿灯表示为合格,再逐一扫描多个产品的sn码,获取sn码后执行上传数据操作;所述的第二扫描模式37连接自动扫码枪,通过扫码枪的数据连接直接接收回传的员工码和多个产品的sn码,进入上传数据操作;所述的第三扫描模式38连接多个扫码枪,每个扫码枪分别扫描单个产品的sn码,获取数据单独回传,进入上传数据操作。
42.进一步的,所述的扫码控制系统33的三种扫描模式独立运行,互不干涉。
43.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三扫描模式38还设置有治具条码扫码模式39,扫码枪扫描设备的治具的条码,将条码数据代替产品的sn码数据进行回传确认,再进入上传数据操作,针对设备不同的检测治具进行不同的自动化检测程序的执行,当所述的第一检测治具15和第二检测治具16在更换时,需要进行治具的条码扫描,确定条码合格方可进行更换,如果条码不合格就不能进行更换,从而保证非同系列的设备治具无法使用,保护设备的治具统一采用相同系列,提高设备使用的安全性。
44.进一步的,所述的指示灯4设置为红绿两色,红灯亮起则数据不正确或者操作不正确,无法执行下一步;绿灯亮起则数据合格进行下一步操作。
45.进一步的,所述的数据连接控制系统34中设置有判断模式40,所述的判断模式40接收所述的扫码控制系统33接收的产品sn码数据,判断是否合格,不合格时,数据回传至所述的扫码控制系统33,所述的微型控制器2亮起红灯表明结束,不进行数据连接;合格时,进行数据上传。
46.进一步的,所述的数据连接控制系统34中的还设置有数据上传模式41,所述的数据上传模式41包括网络上传模式42、直接上传模式43和串口上传模式44:所述的网络上传模式42连接所述的网端控制系统35,开启外部网端,进行网络上传;所述的直接上传模式43连接所述的微型控制器2的信号连接端口7,通过数据连接外部继电器或电脑,上传数据;所述的串口上传模式44连接所述的连接串口5,接收所述的连接串口5中外部连接的串口信号,实现数据上传;实际使用时根据操作需要进行数据上传模式41的选择。
47.进一步的,所述的数据连接控制系统34通过所述的信号连接端口7与其他检测设备上的所述的信号连接端口7进行数据连接,不同的检测设备与检测设备之间通过所述的数据连接控制系统34进行相互联通,实现联动或者数据传输,可以摒弃传统的控制设备和主机,利用所述的微型控制器2对通类型的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减少中控设备的占地面积,
降低设备运行的成本。
48.进一步的,所述的扫码控制系统33中,员工扫描合格后,工作计时设置不少于一个小时。
49.如图7所示,所述的微型控制器2开机后,可以进行扫描模式选择,选择为第一扫码模式36时,微型控制器2连接手动扫码枪,设备开机,微型控制器2上设置有三个指示灯4,当三个指示灯4灯齐亮绿灯,说明微型控制器2开始工作,先扫描员工信息码,获取员工信息,确认操作权限,不符合权限直接亮起红灯,不予执行后续操作,验证通过亮绿灯,授予员工一小时操作时间,然后依次对产品的sn码进行扫描,获取sn1和sn2的数据,同时回传扫描成功信息ok1和ok2,产品的sn1和sn2信号数据传输至判断模式40内进行数据判断,判断不合格则红灯亮起,微型控制器2不再进行工作,判断合格则绿灯亮起,开始进入数据上传模式41;选择为第二扫描模式37时,连接自动扫码枪,对设备产品的sn码进行自动扫描获取,通过设备上的sub进行数据连接,将扫描获得的数据sn1、sn2传输至所述的判断模式40对数据进行匹配判断,符合设备代码要求,则进行下一步操作,不符合要求或则显示错误,则微型控制器2亮起红灯,操作结束;选择为第三扫描模式38时,微型控制器2连接两个扫码枪,通过两个扫码枪同时对产品的sn1和sn2数据进行扫描,扫描成功后绿灯亮则回馈ok信号,并将sn数据传输至判断模式40内,进行后续操作;当需要更换检测治具时,选择第三扫描模式38,再进入治具条码扫码模式39,对更换的治具进行条码扫描,条码不合格则红灯亮起,不予更换;条码合格则亮绿灯,进入数据上传模式41,传输并执行更换程序,防止不同的治具进行随意更换,影响设备的安全使用。
50.在上述三种选择下均可获得设备产品的sn码数据,储存在判断模式40内,判断产品是否符合要求,符合要求则进入数据上传模式41,另有三种选择模式可根据现场操作需要进行选择,第一种为网络上传模式42,由微型控制器2的网络端口6连接外网,在设备产品sn码合格后直接连接外网,进行网络数据上传;第二种为串口上传模式44,通过微型装置的连接串口5与外部继电器进行连接,利用串口对需要上传的数据进行传输上传;第三种为直接上传模式43,利用微型控制器2的信号连接端口7与外部电子设备进行直接连接,可通过有线连接、蓝牙连接等方式进行数据连接,在此基础上进行传输上传。
51.在程序上传后,设备主体开始执行程序,产品工装19承载着待检测产品置于检测平台10上,通过定位底座18和移动底座20的横向和纵向移动,将产品工装移动至适合检测的位置,然后通过定位支撑21对定位底座18和移动底座20进行定位,确认检测位置,通过第一检测治具15和第二检测治具16在竖直方向的移动和支撑座24的横向移动来实现检测治具对产品检测的对焦和确认,最终对产品进行检测,检测数据通过微型控制器2再传输至显示屏31中,显示出检测结果,从而完成整个检测工艺。
52.在上述操作步骤下可以实现设备内部控制与外部操作设备的连接,或者通过外部继电器对多个设备进行互联,实现数据在设备与设备之间的相互共享,同时可以对设备执行程序进行在线编辑,统一管理,将生产线上的多台设备进行统一调试,也可以对设备程序进行保护,不是本公司的操作人员无法进行设备操作,不符合设备匹配的部件无法接驳在设备的操作控制系统中,提高设备的运行安全。
53.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性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