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与航电融合的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32982发布日期:2022-08-13 07:34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与航电融合的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飞行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与航电融合的自动飞行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2.自动飞行控制是飞机飞行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传统的自动飞控系统都是通过独立的控制盒来完成不同控制模态的选择和切换,并且通过控制盒上的状态显示灯来显示飞行控制系统所处的状态,显示信息有限且单一。控制盒一般安装在座舱操纵台上,安装位置可达性不好,不利于飞行员实时监控自动飞控系统的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与航电融合的自动飞行控制系统,以解决或减轻背景技术中的至少一个问题。
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与航电融合的自动飞行控制系统,所述自动飞行控制系统连接航电系统的上前方控制板和平显的显示资源;
5.所述上前方控制板接收周围设置有自动控制模态键符,所述上前方控制板的显示区域具有适配所述自动控制模态键符的自动控制模态,通过所述自动控制模态键符输出用于控制飞机自动飞行的自动控制模态;
6.所述平显在自动飞行控制系统进入自动控制时,将自动飞行状态实时显示给飞行员。
7.进一步的,所述上前方控制板的显示区域显示所述自动控制模态包括三种模式:
8.用于表示模态不允许接通的第一显示模式;
9.用于表示模态允许接通、飞行员可以选择自动控制模态的第二显示模式;以及
10.用于表示接通自动控制模态已经接通的第三显示模式。
11.进一步的,所述自动控制模态在上前方控制板的显示区域布置中,左侧为横向控制、右侧为纵向控制。
12.进一步的,在左侧横向控制中,自上到下分布有表征横向控制模态的航迹保持、给定航迹和表征自动油门控制的表速保持、m数保持。
13.进一步的,在左侧横向控制中,自上到下分布有表征横向控制模态的高度保持、给定高度、无线电高度保持。
14.进一步的,所述上前方控制板的显示区域布局中的自动控制模态键符内容不发生变化。
15.进一步的,所述上前方控制板的左侧横向控制与右侧纵向控制之间具有自动飞控系统状态显示区域,用于显示自动飞控系统的状态。
16.进一步的,所述自动飞控系统状态显示区域包括三个显示框,分别显示为横向控制方式、速度控制方式以及纵向控制方式。
17.本技术的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具有如下优点:
18.1)取消了传统的独立自动飞行控制系统控制盒,节省了座舱操纵台空间资源;
19.2)利用飞机上的上前方控制板的控制显示资源,在其中设置自动飞行控制功能的选择画面,清晰的向飞行员显示自动飞行控制系统模态的状态,从而完成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的功能模态选择和模态切换;
20.3)在上前方控制板上对功能模态进行分区显示,方便飞行员选择与操作;
21.4)通过周边键的不同显示方式,提示飞行员在当前的飞行状态下,各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功能模态是否允许接通以及是否接通等信息;
22.5)根据任务系统所处状态,提供基于航电系统状态的自动飞行控制控制功能;
23.6)利用现有飞机平显的显示资源来完成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的状态显示,便于飞行员实时监控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状态。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
25.图1为本技术中接通自动导航状态下的上前方控制板显示状态示意图。
26.图2为本技术中给定航迹及无线电保持状态下的上前方控制板示显示状态意图。
27.图3为本技术中的上前方控制板为接通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技术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29.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与航电系统融合的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取消了传统的自动飞控系统控制盒,利用飞机航电系统的控制显示资源,完善自动飞控控制系统的控制显示功能,改善飞行员的操纵、满足实时监控系统状态的需求。
30.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利用航电系统的控制显示资源,主要是上前方控制板(up front control panel,ufcp)和平显(head up display,hud),通过在上前方控制板上设置自动飞控画面周边键字符有几种显示方式:灰显、绿显、高亮显示,灰色显示表示此模态不允许接通,如图1中的“无线电保持”;绿显表示此模态允许接通,飞行员可以选择此自动控制模态,如图1中的“高度保持”;高亮显示表示接通了此自动控制模态,如图1“自动导航”。
31.在上前方控制板的自动控制模态布置上,左侧为横向控制,右侧为纵向控制,第1行m1、m6为与航电系统相关的综合控制模态,其他行为基本控制模态;左侧的横向控制布局中,第二行m2为航迹保持、第三行m3为给定航迹控制(通过输入预定角度实现,例如图2中输入120
°
实现给定航迹飞行),第二行m2和第三行m3构成横向控制模态;第四行m4为表速保持、第五行m4为m数保持,第四行m4和第五行m5构成自动油门控制;右侧的纵向控制布局中,第二行m7为高度保持、第三行m8为给定高度控制(通过输入预定高度实现,例如图1中输入8.00km实现给定g高度飞行)、第四行m9为无线电高度保持,第二行m7至第四行m9构成纵向控制模态。
32.上述布局中的字符内容不发生变化,被称为自动飞行控制的基本控制模态,与航
电系统模式无关。
33.上前控制板第一行设置的与航电系统相关的自动控制模态,例如包括自动导航、自动返场着陆、自动引导等。根据航电系统模式,第一行显示的字符也发生变化,即航电系统在导航模式,自动飞行控制系统提供自动导航的功能,如图1第1行显示的“自动导航”;航电系统模式为返场(apr)时,自动飞行控制系统提供自动返场着陆的功能,如图2的第1行显示“方位保持
””
、“下滑保持”的自动返场着陆相关模态信息;航电系统模式为引导时,自动飞行控制系统提供自动引导的功能,如图3的第1行显示“人工引导”、“机上引导”、“指挥引导”的自动引导相关模态信息。
34.上前方控制板的中下部具有自动飞控系统状态显示区域,用于显示自动飞控系统的状态,自动飞控系统状态显示区域与周边键显示内容基本一样,与周边键的基本布置原则相同,自动飞控系统状态显示区域包括三个显示框,三个显示框分别为横向控制方式、速度控制方式以及纵向控制方式。该三个显示框的显示不仅在自动飞控画面上有显示,在上前方控制板的缺省画面也会有相同的显示。
35.平显在自动飞行控制系统进入自动控制时将自动飞行状态实时显示给飞行员,如改平会在平显中心位置显示“改平”字样,左下角会有进入的自动控制模态的相关信息显示。
36.本技术的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具有如下优点:
37.1)取消了传统的独立自动飞行控制系统控制盒,节省了座舱操纵台空间资源;
38.2)利用飞机上的上前方控制板的控制显示资源,在其中设置自动飞行控制功能的选择画面,清晰的向飞行员显示自动飞行控制系统模态的状态,从而完成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的功能模态选择和模态切换;
39.3)在上前方控制板上对功能模态进行分区显示,方便飞行员选择与操作;
40.4)通过周边键的不同显示方式,提示飞行员在当前的飞行状态下,各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功能模态是否允许接通以及是否接通等信息;
41.5)根据任务系统所处状态,提供基于航电系统状态的自动飞行控制控制功能;
42.6)利用现有飞机平显的显示资源来完成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的状态显示,便于飞行员实时监控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状态。
4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