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备一体化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12810发布日期:2022-07-20 00:06阅读:682来源:国知局
建筑设备一体化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设备领域,具体是建筑设备一体化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建筑设备一体化监控系统是智能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系统,是将与建筑物有关的暖通空调、给排水、电力、照明、运输等设备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的综合性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是以计算机局域网为通信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控制系统,它具有分散控制和集中管理的功能;建筑物内诸多的机电设备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相互联系,需要完善的集中和自动化管理;建立设备管理系统,达到对机电设备进行综合管理、调度、监视、操作和控制,并达到节能的目的。
3.现有的,设备监控应合理设计建筑设备监控方式,建筑面积大于20000m2的公共建筑和大于100000m2的住宅公共区域应设置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其他的应设置节能控制措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监控、监测范围宜包括冷热源、暖通空调、给水排水、供配电、照明、电梯、能耗与用水计量等设备和系统;当被监控设备和系统自带控制单元时,宜采用数字通讯接口或标准电气接口方式互联。
4.但本技术发明人在实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5.传统的设备监控装置会采用单个设立的数据采集器,以采集对应设备的相关数据,例如:使用单个的数据采集器采用冷热源的温度信息,若是该数据采集器发生损坏,则该冷热源的温度信息无法进行采集,只能等到维修完毕后才能进行监测,整个系统在维修完成前无法进行正常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6.解决的技术问题:
7.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建筑设备一体化监控系统,解决现有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8.技术方案:
9.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10.建筑设备一体化监控系统,包括:
11.一体机,用于监控整个系统;
12.交换机,通过设置总线与一体机连接,该交换机具体可采用16口交换机;
13.数据采集模块,包含若干多功能数据采集器,各个多功能数据采集器均通过设置六类网线与交换机连接。该处的多功能数据采集器型号为:rx-fmu,采用嵌入式微计算机系统,具有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储存、数据传输及现场设备运行状态监控和故障诊断等功能;
14.监测设备,通过若干数据线与数据采集模块连接,该监测设备包含若干空调机组、
若干冷热源、若干送/排风机、若干给排水组件、若干电力仪表以及若干智能照明模块;
15.具体的,上述空调机组内还配套有空调节能控制器,型号为rxddc103;冷热源内还配套有冷热源节能控制器,型号为:rxddc101;送/排风机内还配套有风机节能控制器,型号为:rxddc102。
16.优选的,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与控制器之间通过导线连接,若干所述多功能数据采集器之间均通过导线连接。
17.优选的,单个所述多功能数据采集器上的数据线中部设置有预留位,该预留位至少预留两个,具体的,该预留位最多带载32个,且至少预留10%。
18.优选的,相邻的两组所述多功能数据采集器之间的导线上均设置有分控器,该分控器用于连通相邻多功能数据采集器内的数据通路,且各个分控器均通过数据线与控制器连接。
19.优选的,所述给排水组件包含通路管道、安装于通路管道内的水泵及其配套控制板、水管温度传感器以及水管压力传感器,所述水管温度传感器和水管压力传感器设置于通路管道上。
20.优选的,所述交换机的外表面绕卷式设置有冷却管,且冷却管与通路管道之间通过设置水管连通。
21.优选的,所述所述交换机外表面的一侧设置有排风口,且排风口与送/排风机之间通过设置风管连接。
22.优选的,所述风管内还安装有风管co传感器、风管co2传感器、风管温湿度传感器以及风管静压传感器,各个传感器均通过设置数据线与对应的数据采集模块连接;
23.具体的,风管co传感器型号为:rx-co/d,采用先进的制造工艺生产传感器;变送一体化设计,适用于暖通及水管环境的温度测量,变送器具有精度高、低漂移,响应时间快,性能稳定等特点;风管温湿度传感器型号为:rx-sht/d,采用先进的制造工艺生产传感器;变送一体化设计,适用于暖通及水管环境的温度测量,变送器具有精度高、低漂移,响应时间快,性能稳定等特点;风管co2传感器型号为:rx-c02/d;风管静压传感器型号为:rx-sdp/c。
24.有益效果:
25.一是,本技术采用若干多功能数据采集器,各个单独设计的多功能数据采集器可控制和采集对应的监控设备,同时设计的预留位可添加所需的监控设备,实现拓展结构件的作用,整体结构设计简单,使用灵活;
26.二是,本技术在各个相邻的两个多功能数据采集器之间设计分控器,并结合单独设计的控制器进行使用,可在其中一组多功能数据采集器发生损坏后,借助相邻的一组多功能数据采集器进行应急使用,保证整个系统正常运作的同时,争取维修时间;
27.三是,本技术在交换架外侧设计冷却管和排风口,借助送/排风机和给排水组件,添加分管结构,使得气流和水流经过交换机的外侧区域,从而带走交换机所产生的热量,确保交换机可进行长时间的运作。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流程控制示意图;
29.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风管和水管连接状态示意图;
3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体机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1、一体机;2、交换机;3、多功能数据采集器;4、空调机组;5、冷热源;6、送/排风机;7、给排水组件;8、电力仪表;9、智能照明模块;10、预留位;11、控制器;12、分控器;13、风管;14、水管;15、冷却管;16、排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下文为了描述方便,所引用的“上”、“下”、“左”、“右”等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等方向一致,下文中的“第一”、“第二”等为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其他特殊含义。
33.实施例1:
34.本实施例给出整个监控系统的具体结构,如图1-3所示,建筑设备一体化监控系统,包括:一体机1,用于监控整个系统;交换机2,通过设置总线与一体机1连接;数据采集模块,包含若干多功能数据采集器3,各个多功能数据采集器3均通过设置六类网线与交换机2连接;监测设备,通过若干数据线与数据采集模块连接,该监测设备包含若干空调机组4、若干冷热源5、若干送/排风机6、若干给排水组件7、若干电力仪表8以及若干智能照明模块9。
35.在一些示例中,数据采集模块与控制器11之间通过导线连接,若干多功能数据采集器3之间均通过导线连接;单个多功能数据采集器3上的数据线中部设置有预留位10,该预留位10至少预留两个,至多可为32个;
36.采用若干多功能数据采集器3,各个单独设计的多功能数据采集器3可控制和采集对应的监控设备,同时设计的预留位10可添加所需的监控设备,实现拓展结构件的作用,整体结构设计简单,使用灵活;相邻的两组多功能数据采集器3之间的导线上均设置有分控器12,该分控器12用于连通相邻多功能数据采集器3内的数据通路,且各个分控器12均通过数据线与控制器11连接。
3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在各个相邻的两个多功能数据采集器3之间设计分控器12,并结合单独设计的控制器11进行使用,可在其中一组多功能数据采集器3发生损坏后,借助相邻的一组多功能数据采集器3进行应急使用,保证整个系统正常运作的同时,争取维修时间。
38.实施例2:
39.以实施例1为基础上,本实施例给出整个监控系统的具体结构,如图1-3所示,给排水组件7包含通路管道、安装于通路管道内的水泵及其配套控制板、水管温度传感器以及水管压力传感器,水管温度传感器和水管压力传感器设置于通路管道上。
40.在一些示例中,交换机2的外表面绕卷式设置有冷却管15,且冷却管15与通路管道之间通过设置水管14连通;交换机2外表面的一侧设置有排风口16,且排风口16与送/排风机6之间通过设置风管13连接;风管13内还安装有风管co传感器、风管co2传感器、风管温湿度传感器以及风管静压传感器,各个传感器均通过设置数据线与对应的数据采集模块连接。
4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在交换架2外侧设计冷却管15和排风口16,借助送/排风机6和给排水组件7,添加分管结构(具体为水管13和风管13),使得气流和水流经过交换机2的外侧区域,从而带走交换机2所产生的热量,确保交换机2可进行长时间的运作。
42.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