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鱼缸用增氧机节能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07826阅读:6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鱼缸用增氧机节能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智能电子设备的控制系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智能鱼缸用增氧机节能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买个鱼缸饲养小金鱼,室内使用鱼缸饲养小金鱼通常会出现对小金鱼供氧不足的情况。目前通常采用增氧机器为鱼缸增氧,从而给小金鱼造就良好的氧气环境。使用增氧机器为鱼缸增氧时供氧量不足或是供氧过量都会危害鱼群,因此使用增氧机器为鱼缸增氧时必须保证鱼缸的氧气量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然而,现有的增氧机器大多采用按键式断电开关来控制增氧机器对鱼缸进行增氧,这种控制方式无法保证鱼缸中氧气量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鱼缸用增氧机器的控制方式无法保证鱼缸中氧气量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的缺陷,提供一种智能鱼缸用增氧机节能控制系统。
[0004]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智能鱼缸用增氧机节能控制系统,主要由中央处理器,电源,电磁振动式空气栗,均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的显示器、数据存储器、AD模数转换器,以及与AD模数转换器相连接的氧气浓度传感器组成;同时,在AD模数转换器与氧气浓度传感器之间还串接有两级带通滤波放大电路,在中央处理器与电磁振动式空气栗之间还串接有复合式逻辑门驱动电路,在中央处理器与电源之间还串接有浪涌电流限制电路;
[0005]所述两级带通滤波放大电路则由与氧气浓度传感器相连接的带通滤波电路,以及与带通滤波电路相连接的偏值放大电路组成;所述带通滤波电路由放大器P1,三极管VT6,负极经电阻R27后与放大器P1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正极顺次经电阻R25和二极管D13以及电阻R26后与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8,负极与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正极与放大器P1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9,一端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阻R28,负极与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正极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20,以及一端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和三极管VT6的发射极共同形成带通滤波电路输出端的电阻R29组成;所述极性电容C18的负极作为带通滤波电路的输入端并与氧气浓度传感器相连接;所述放大器P1的负极输入端接地。
[0006]所述偏值放大电路由放大器P2,三极管VT5,N极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31后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4,P极经电阻R30后与二极管D14的P极相连接、N极与放大器P2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15,正极与二极管D15的P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33后与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22,负极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正极与放大器P2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21,以及一端与放大器P2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阻R32组成;所述三极管VT5的发射极经电阻R29后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其集电极接地;所述放大器P2的输出端作为偏值放大电路的输出端。
[0007]所述复合式逻辑门驱动电路由驱动芯片U1,均与驱动芯片U1相连接的缓冲放大电路和复合式逻辑门电路组成,所述缓冲放大电路和复合式逻辑门电路相连接。
[0008]所述缓冲放大电路由三极管VT4,正极顺次经电阻R16和极性电容C11后与驱动芯片U1的VDD管脚相连接、负极顺次经电阻R17和极性电容C10后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9,N极与驱动芯片U1的VDD管脚相连接、P极经电阻R15后与极性电容C9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9,P极与驱动芯片U1的FT管脚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P极经电阻R18后与驱动芯片U1的FB管脚相连接、N极和极性电容C9的负极共同形成缓冲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的二极管D11,正极与驱动芯片U1的REG管脚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9后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2,以及正极经电阻R20后与极性电容C12的负极相连接、负极作为缓冲放大电路的输出端并与复合式逻辑门电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6组成;所述三极管VT4的集电极接地。
[0009]所述复合式逻辑门电路由与非门IC1,与非门IC2,与非门IC3,P极经电阻R21后与驱动芯片U1的OUT管脚相连接、N极经极性电容C13后与驱动芯片U1的PWM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12,负极与与非门IC1的正极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22后与驱动芯片U1的BST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4,负极与与非门IC1的输出端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23后与二极管D12的P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7,以及正极经电阻R24后与与非门IC2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和与非门IC1的输出端共同形成复合式逻辑门电路的输出端与电磁振动式空气栗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5组成;所述与非门IC2的正极与与非门IC1的负极相连接、其与非门IC2的负极与与与非门IC3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与非门IC3的正极与极性电容C16的负极相连接、其负极接地;所述驱动芯片U1的GND管脚接地。
[0010]所述浪涌电流限制电路由变压器T,设置在变压器T原边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上的熔断器FU,连接在变压器T的副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和非同名端之间的负阻振荡电路,输入端与负阻振荡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其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的负载触发电路,以及连接在变压器T的原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和负载触发电路之间的自激缓冲电路组成;所述负阻振荡电路由二极管D5,P极与二极管05的~极相连接、N极顺次经二极管D7和二极管D6后与二极管D5的P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8组成,所述二极管D5与二极管D8的连接点与变压器T的副边线圈的同名端相连接,而二极管D6与二极管D7的连接点则与变压器T的副边线圈的非同名端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5与二极管D6的连接点以及二极管D8与二极管D7的连接点均与负载触发电路相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自激缓冲电路由三极管VT1,单向晶体管SCR,正极经电阻R1后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2后与单向晶体管SCR的控制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正极经电阻R3后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顺次经电阻R7和电阻R6后与单向晶体管SCR的正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3,P极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N极顺次经电阻R5和电阻R4以及极性电容C2后与单向晶体管SCR的控制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2,正极经二极管D1后与单向晶体管SCR的控制端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8后与负载触发电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5,以及负极与变压器T的原边线圈的同名端相连接、正极与电阻R6和电阻R7的连接点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4组成;所述三极管VT1的基极与单向晶体管SCR的负极相连接,极性电容C1的负极则与变压器T的原边线圈的非同名端共同形成浪涌电流限制电路的输入端并与电源相连接;所述极性电容C4的正极与负载触发电路相连接。
[0012]所述负载触发电路由三极管VT2,三极管VT3,P极与极性电容C4的正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3,负极经电阻R11后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9后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8,正极与二极管D6和二极管D5的连接点相连接、负极顺次经二极管D4和电阻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