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现场作业可穿戴智能装备的制作方法_5

文档序号:8595176阅读:来源:国知局
管,所述稳压模块为通用的二级管稳压电路,所述光伏电池产生的电能输出 至所述稳压模块,经所述稳压模块稳压后与所述市电电能接入的电能一起连接至所述输入 开关的源极,所述输入开关、输出开关和电池开关的漏极连接在一起,所述输入开关、输出 开关和电池开关的栅极分别接至所述电池芯片处理器的3个开关控制指令输出端,所述输 出开关的源极通过所述调压模块调压后接至各智能电池单元的电能输入端,所述电池开关 的源极接所述蓄电池的电能输入端,所述蓄电池的电池状态数据输出端接所述电池芯片处 理器的电池状态数据输入端,所述电池芯片处理器的电池状态数据输出端通过数据总线连 接所述通信接口,由所述通信接口将电池状态数据输出至所述智能穿戴主机的主机处理 器;所述主电池单元包括一个输入开关、一个输出开关、一个电池开关、一个电池芯片处理 器、一个本地电池、一个调压模块和一个通信接口,所述输入开关、输出开关和电池开关都 是场效应管,市电电能接入的电能连接至所述输入开关的源极,所述输入开关、输出开关和 电池开关的漏极连接在一起,所述输入开关、输出开关和电池开关的栅极分别接至所述电 池芯片处理器的3个开关控制指令输出端,所述输出开关的源极通过所述调压模块调压后 接至各智能电池单元的电能输入端,所述电池开关的源极接所述本地电池的电能输入端, 所述本地电池的电池状态数据输出端接所述电池芯片处理器的电池状态数据输入端,所述 电池芯片处理器的电池状态数据输出端通过数据总线连接所述通信接口,由所述通信接口 将电池状态数据输出至所述智能穿戴主机的主机处理器;所述智能电池单元包括一个输入 开关、一个负载开关、一个电池开关、一个电池芯片处理器、一个本地电池和一个通信接口, 所述输入开关、负载开关和电池开关都是场效应管,所述输入开关的源极连接所述光伏电 源单元和所述主电池单元的电能输出,所述输入开关、负载开关和电池开关的漏极连接在 一起,所述输入开关、负载开关和电池开关的栅极分别接至所述电池芯片处理器的3个开 关控制指令输出端,所述负载开关的源极接相应智能设备的电能输入端,所述电池开关的 源极接相应本地电池的电能输入端,所述本地电池的电池状态数据输出端接所述电池芯片 处理器的电池状态数据输入端,所述电池芯片处理器的电池状态数据输出端通过数据总线 连接所述通信接口,由所述通信接口将电池状态数据输出至所述智能穿戴主机的主机处理 器; 所述智能装备工作服包括连体式结构服装本体以及设置在服装本体上的线缆通道、主 机袋、智能电池袋、智能专用移动终端袋、个人工具袋、近电传感器袋、体征传感器锁扣和柔 性太阳能电池锁扣;所述线缆通道缝制于服装本体外表,呈星形布局,即线缆通道以主机 袋为原点,呈星形拓扑结构布局,用以布放主机至各传感的线缆;所述线缆通道为全内埋 式拉锁结构,宽度30±5mm,各段线缆通道的两端均为开放结构;所述线缆通道在服装双侧 肩部、肘部、胯部及膝部均设有半径为25±5mm的半圆形线缆伸缩区;所述线缆通道内每 隔100±5mm设置一个固线扣,所述半圆形线缆伸缩区的两个端点各设置一个固线扣;所述 主机袋缝制于服装本体的上体后中部一侧,用于放置电力可穿戴智能装备主机;所述智能 电池袋缝制于服装本体的上体后中部另一侧,用于放置主电池和光伏智能蓄电池或备用电 池;所述智能专用移动终端袋缝制于服装本体的上体前下部一侧,用于放置智能专用移动 终端;所述个人工具袋缝制于服装本体的上体前下部另一侧,用于放置常规个人工具;所 述近电传感器袋缝制于服装本体的两衣袖的外肘部与袖口外侧以及两裤腿的膝部与裤脚 口外侧,用于放置近电传感器;所述体征传感器锁扣缝制于服装本体的两衣袖的袖口内侧, 用于固定体征传感器;所述柔性太阳能电池锁扣缝制于服装本体的上体后上部,用于固定 柔性太阳能电池; 所述智能传感系统由智能体征传感器和智能近电传感器组成,所述智能体征传感器固 定于所述智能装备工作服一侧袖口的传感器锁扣上,用以采集并发送心率等体征实时信息 至所述主机处理器;所述智能近电传感器分别安装于所述智能装备工作服的两袖口、两肘 部、两膝部及两裤脚口,用以实时感应电能并发送感应电能的实时量信息至所述主机处理 器; 所述便携式电力现场作业组合终端由手持终端主机、电能质量测量分机、条码识读分 机、RFID读写分机、远红外收发分机、IC卡读写分机和微型打印分机组成,各分机为有独立 电源的单一输入或输出功能设备,通过近场通讯技术与所述主机处理器通信连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现场作业可穿戴智能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体征传 感器为Nike公司的Fuelband SE产品或Fitbit公司的Force产品或Jawbone公司的UP2 产品。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现场作业可穿戴智能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处理器 为AMR系统处理器;所述电池芯片处理器为美国美信集成公司的DS278x系列、MAX187x系 列、MAX860x 或 MAX856x 系列。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现场作业可穿戴智能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机采用 微型高清(XD,所述激光标示器采用微型矩形激光灯,所述照明灯采用LED光源,所述环境 光传感器采用基于IC的光电二极管、光敏电阻或光电晶体管; 所述帽本体的上下左右都固定有燕尾形安装插槽,所述摄像机、照明灯、麦克风、耳机 和微控制器底部都固定有与所述安装插槽形状相配合的固定插板,所述摄像机通过固定插 板与安装插槽的插接固定在帽本体一侧,所述照明灯通过固定插板与安装插槽的插接固定 在帽本体的前部,所述麦克风和耳机通过固定插板与安装插槽的插接固定在所述帽本体的 另一侧,所述微控制器通过固定插板与安装插槽的插接固定在所述帽本体的后部; 所述麦克风和耳机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麦克风和耳机的一体式结构通过所述固定插板 与安装插槽的插接固定在所述帽本体上; 所述微控制器为ARM系列处理器,所述ARM系列处理器为TI的C〇rteX-A15处理器 AM5K2Ex、TI 的 Cortex-A9 处理器 AM437x 或 SAMSUNG 的 Cortex-A8 处理器 S5PV210 ; 所述摄像机固定在所述帽本体的右侧,所述麦克风和耳机固定在所述帽本体的左侧。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现场作业可穿戴智能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服装本体 的袖口为双层设计,在距外层袖口 120±2mm的内侧缝制内袖,所述内袖从外至内由长 60 ± 2mm弹力面料内袖与长40 ± 2mm涤棉混纺面料内袖组成,在弹力面料内袖内侧对称缝 制两个体征传感器锁扣; 所述主机袋为矩形立体结构,其上口通过尼龙搭扣的袋盖封闭,主机袋上边及左右两 侧留空均大于主机外壳IOmm?15_,主机袋高度留空大于主机外壳IOmm?15_,主机袋 与线缆通道接口处以及与智能电池袋接口处均预留IOmm?15mm的穿线开口; 所述智能电池袋为并列双矩形立体结构,其上口通过双尼龙搭扣的袋盖封闭,智能电 池袋上边及左右两侧留空均大于电池外壳IOmm?15mm,高度留空大于电池外壳IOmm? 15_,智能电池袋与线缆通道接口处以及与所述主机袋接口处均预留IOmm?15mm的穿线 开口; 所述智能专用移动终端袋为矩形立体结构,其上口通过尼龙搭扣的袋盖封闭,智能专 用移动终端袋上边及左右两侧留空均大于智能专用移动终端外壳IOmm?15_,智能专用 移动终端袋高度留空大于智能专用移动终端外壳IOmm?15_,智能专用移动终端袋与线 缆通道接口处以及与个人工具袋接口处均预留IOmm?15mm的穿线开口; 所述个人工具袋为矩形立体结构,其上口通过尼龙搭扣的袋盖封闭,个人工具袋与线 缆通道接口处以及与智能专用移动终端袋接口处均预留IOmm?15_的穿线开口; 所述近电传感器袋为矩形立体结构,其上口通过尼龙搭扣的袋盖封闭,近电传感器袋 上边及左右两侧留空均大于近电传感器外壳5_?10_,高度或厚度留空大于近电传感器 外壳5mm?10mm,近电传感器袋与线缆通道接口处预留5mm?IOmm的穿线开口。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现场作业可穿戴智能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终端 主机包括PDA处理器、电能质量测量单元、条码识读单元、RFID读写单元、远红外收发单 元、IC卡读写单元、影像单元、语音单元、卫星定位单元、打印机单元、智能电池单元、PDA 蓝牙单元和3G/4G单元;所述PDA处理器为Intel公司的XScale系列处理器,型号包括 PXA260、PXA265或PXA310 ;所述PDA蓝牙单元主芯片为挪威Nordic Semiconductor公司的 nRF51822或nRF51422 ;所述3G/4G单元主芯片为美国Marvell公司的PXA1928或PXA193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力现场作业可穿戴智能装备,包括智能安全帽、智能传感系统、智能穿戴主机、穿戴装备智能供电系统、便携式电力现场作业组合终端和智能装备工作服。智能安全帽用以基本防护及现场影音输入/输出智能管控;智能传感系统用以肢体可突出部分的近电传感和人体体征传感;智能穿戴主机用以全系统管控;穿戴装备智能供电系统用以穿戴式光伏电源智能接入、穿戴装备智能供电自愈;便携式电力现场作业组合终端用以电力作业信息的现场自动化输入/输出;智能装备工作服用以电力作业基本防护、穿戴装备的设备和一般个人工具的“穿戴式承载”。本实用新型系统设计充分、原理技术成熟、构架简单易实现,可有效解决电力现场作业中关键信息采集缺失、人机交互欠充分、欠便捷等重大技术手段问题。
【IPC分类】G05B19-04
【公开号】CN204302690
【申请号】CN201420806035
【发明人】唐晓彤, 朱锡锋, 林万才, 徐立乾
【申请人】苏沃智能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7日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