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集成电路板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117601阅读:来源:国知局
电路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集成电路板的电机正反转输出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25]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集成电路板,包括单片机、电源电路、电机正反转极限限位输入电路、电机正反转控制输入电路、电机正反转输出电路和继电器输出电路,所述单片机包括VCC引脚、P0引脚、P1引脚、P2接口、P3引脚和GND引脚,所述电源电路与所述单片机的VCC引脚相连,所述电机正反转极限限位输入电路与所述单片机的P0引脚相连,所述电机正反转控制输入电路与所述单片机的P1引脚相连,所述电机正反转输出电路与所述单片机的P2引脚相连,所述继电器输出电路与所述单片机的P3和P1引脚相连,所述单片机的GND引脚接地。
[0026]所述单片机的结构如图2所示,所述单片机为STC10F04XE单片机,所述单片机的P0引脚包括P0.0、P0.1、P0.2、P0.3、P0.4、P0.5、P0.6和P0.7,所述单片机的P1引脚包括P1.0、P1.1、P1.2、P1.3、P1.4、P1.5、P1.6 和 P1.7,所述单片机的 P2 引脚包括 P2.0、P2.1、P2.2、P2.3、P2.4、P2.5、P2.6 和 P2.7,所述单片机的 P3 引脚包括 P3.0、P3.1、P3.2、P3.3、P3.4、P3.5、P3.6和P3.7,所述单片机的P4引脚包括P4.4、P4.5、P4.6和P4.7,所述单片机还包括VCC引脚、GND引脚、XTALl引脚、XTAL2引脚。所述P0.2至P0.7分别为第三电机正转极限限位引脚、第三电机反转极限限位引脚、第二电机正转极限限位引脚、第二电机反转极限限位引脚、第一电机正转极限限位引脚和第一电机反转极限限位引脚;所述Pl.0至Pl.7分别为第一电机正转控制输入引脚、第一电机反转控制输入引脚、第二电机正转控制输入引脚、第二电机反转控制输入引脚、第三电机正转控制输入引脚、第三电机反转控制输入引脚、全部急停接口和继电器J7输出引脚,所述P2.0至P2.5分别为第三电机反转输出引脚、第三电机正转输出引脚、第二电机反转输出引脚、第二电机正转输出引脚、第一电机反转输出引脚和第一电机正转输出引脚;所述P3.0和P3.1分别为RXD和TXD引脚,均与插头JP18相连,所述P3.2至P3.7分别为继电器J8输出引脚、继电器J9输出引脚、继电器J1输出引脚、继电器Jll输出引脚、继电器J12输出引脚和继电器J13输出引脚;所述XTALl引脚和XTAL2引脚分别连接晶振的两端,所述XTAL2引脚与GND引脚之间还设有电容。
[0027]所述电源电路的结构如图3所示,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电源总开关、电源插头JP4、电源指示灯插头JP5、电容Cl?C4、电阻Rl、三极管Tl和二极管Dl?D2,所述电源插头JP4上设有所述电源总开关,所述电源插头JP4、电源指示灯插头JP5、C1和C2并联,所述C3的负极与所述C2的负极相连,所述C3的正极与所述Dl的正极相连,所述Dl的负极与所述C2的正极相连,所述C4与C3并联,所述电阻Rl的两端分别与所述Cl和C2的正极相连,所述三极管Tl的发射极与所述C2的正极相连,所述三极管Tl的基极与所述C3的正极相连,所述三极管Tl的基极与所述C2的负极相连,所述D2的正极与所述Dl的负极相连,所述D2的负极接电源正极,所述单片机的VCC引脚与所述C4的正极相连。所述电源电路上还配设有电机插头和外部插头,所述电机插头设有三个,分别为第一电机插头JP1、第二电机插头JP2和第三电机插头JP3,所述第一电机插头JPl、第二电机插头JP2和第三电机插头JP3并联后与所述电源相连,所述外部插头设有七个,分别为插头J7、插头J8、插头J9、插头J10、插头Jll、插头J12和插头J13,所述插头J7、插头J8、插头J9、插头JlO、插头Jll、插头J12和插头J13并联后与电源相连。
[0028]所述电机正反转极限限位电路结构如图4所示,所述电机正反转极限限位输入电路包括第一电机反转极限限位电路、第一电机正转极限限位电路、第二电机反转极限限位电路、第二电机正转极限限位电路、第三电机反转极限限位电路、第三电机正转极限限位电路和限位开关,所述单片机的PO引脚包括P0.2、P0.3、P0.4、P0.5、P0.6和P0.7,所述第一电机反转极限限位电路的一端与P0.7相连,所述第一电机正转极限限位电路的一端与P0.6相连,所述第二电机反转极限限位电路的一端与P0.5相连,所述第二电机正转极限限位电路的一端与P0.4相连,所述第三电机反转极限限位电路的一端与P0.3相连,所述第三电机正转极限限位电路的一端与P0.2相连,所述第一电机反转极限限位电路、第一电机正转极限限位电路、第二电机反转极限限位电路、第二电机正转极限限位电路、第三电机反转极限限位电路和第三电机正转极限限位电路的另一端分别配设有一个所述限位开关,所述限位开关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所述第一电机反转极限限位电路、第一电机正转极限限位电路、第二电机反转极限限位电路、第二电机正转极限限位电路、第三电机反转极限限位电路和第三电机正转极限限位电路的电路结构相同,均由电阻R2?R3和二极管D3构成,所述第一电机反转极限限位电路、第一电机正转极限限位电路、第二电机反转极限限位电路、第二电机正转极限限位电路、第三电机反转极限限位电路和第三电机正转极限限位电路的R2的一端分别对应连接单片机的P0.7、Ρ0.6、Ρ0.5、Ρ0.54、ΡΟ.3和Ρ0.2,多个所述R2的另一端分别与限位开关的各接头对应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反转极限限位电路、第一电机正转极限限位电路、第二电机反转极限限位电路、第二电机正转极限限位电路、第三电机反转极限限位电路和第三电机正转极限限位电路的R3的一端分别对应连接单片机的ΡΟ.7、Ρ0.6、ΡΟ.5、Ρ0.54,ΡΟ.3和ΡΟ.2,多个所述R3的另一端接GND,多个所述R3分别并联一个所述二极管D3。
[0029]所述电机正反转控制输入电路结构如图5所示,所述电机正反转控制输入电路包括操作开关、面板控制开关插头JP6和A102G排阻,所述操作开关的接口与所述面板控制开关插头JP6的一端接头对应相连,所述面板控制开关插头JP6的另一端接头均分别通过电阻与所述A102G排阻的输入端各接口对应相连,所述单片机的Ρ1引脚包括Ρ1.0、Ρ1.1、PL 2、PL 3、PL 4、PL 5、PL 6,所述A102G排阻的输出端各接口分别对应与所述P1.0、PL 1、P1.2、P1.3、P1.4、P1.5和P1.6相连,所述单片机还包括P4引脚,所述P4引脚包括P4.7,所述A102G排阻的输入端各接口上分别设有一个二极管,多个所述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A102G排阻的输入端各接口对应连接,多个所述二极管的正极通过一个电容C5与所述P4.7相连,所述电容C5上还并联一个电阻R4。
[0030]所述继电器输出电路的结构如图6所示,所述继电器输出电路包括第一 ULN2003芯片、继电器,所述第一 ULN2003芯片的引脚包括1B、2B、3B、4B、5B、6B、7B、1C、2C、3C、4C、5C、6C、7C和GND,所述继电器设有七个,七个所述继电器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插头J7、插头J8、插头J9、插头J10、插头J11、插头J12和插头J13对应连接,七个所述继电器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 1C、2C、3C、4C、5C、6C 和 7C 相连,所述 P3 引脚包括 P3.0、Ρ3.1、Ρ3.2、Ρ3.3、Ρ3.4、Ρ3.5、Ρ3.6和Ρ3.7,所述Ρ1引脚还包括Ρ1.7,所述1Β、2Β、3Β、4Β、5Β、6Β、7Β均分别通过电阻对应与所述Ρ3.7、Ρ3.6、Ρ3.5、Ρ3.4、Ρ3.3、Ρ3.2、Ρ1.7相连,所述Ρ3.0和Ρ3.1引脚上设有插头。
[0031]所述电机正反转输出电路结构如图7所示,所述电机正反转输出电路包括第二ULN2003芯片、继电器,所述第二 ULN2003芯片的引脚包括2B、3B、4B、5B、6B、7B、2C、3C、4C、5C、6C、7C 和 GND,所述单片机的 P2 引脚包括 P2.0、P2.1、P2.2、P2.3、P2.4 和 P2.5,所述P2.0通过电阻与所述5B相连,所述P2.1通过电阻与所述6B相连,所述P2.2通过电阻与所述7B相连,所述P2.3通过电阻与所述4B相连,所述P2.4通过电阻与所述3B相连,所述P2.5通过电阻与所述2B相连,所述继电器设有六个,每个所述继电器配设有一个二极管,二极管与所述继电器并联,六个继电器与二极管并联后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第二 ULN2003芯片的2C、3C、4C、5C、6C、7C上,所述GND接地。
[0032]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集成电路板解决了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