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接触式ic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11746阅读:6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非接触式ic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非接触式IC卡。
随着微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大中专学校使用餐票的弊端,在90年代初开始,各学校开始在食堂等收费点使用微机收费管理系统,学生所持的消费卡也从早期的打孔光电卡、磁卡、到目前的隐形光电卡、IC卡、非接触式IC卡共存的局面,其中非接触式IC卡系统以其技术的先进性、运行的可靠性、方便性逐步得到用户的肯定,并将成为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
但非接触式IC卡在机关单位使用情况好,而在学校部分学生反映消费卡易丢失和有坏卡现象,由于非接触式IC卡的成本较高(20元左右),学生损失相对较大。造成丢失和坏卡的主要原因为1.由于学生特另是中学生很多没有钱包,而非接触式IC卡最好的地方是放在钱包里。非接触式IC卡内部有芯片和环绕着的感应线圈,因此卡上不能打孔穿绳,卡只能随时放在口袋里。所以卡比较容易丢失。
2.由于学生年轻好动,放在口袋易弯折,从而造成卡的损坏。针对学生坏卡和不方便携带的上述问题,我们在开发非接触式IC卡微机收费管理系统时,为了防止非接触式IC卡的损坏和丢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携带、不宜损坏的非接触式IC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途径实现的非接触式IC卡,该非接触式标准化IC卡由卡基、线圈及芯片三部分组成,它线圈线径为0.1毫米、线圈数是5圈,改进后的非接触式标准化IC卡的线圈是线径为0.12毫米的绝缘铜线,其线圈数是6.5圈。改进后的卡外部加封有透明塑料外壳。
本实用新型不易损坏,便于携带,是一种理想的适合于在学校使用的非接触式IC卡。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非接触式IC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图3为现有的非接触式IC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的B-B向剖视图;图5为加封透明塑料外壳后的非接触式IC卡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的C-C向剖视图。
为了防止非接触式IC卡的损坏和丢失,本实用新型作了如下改进首先,缩小了卡的尺寸。由于非接触式IC卡是通过线圈内磁场、磁通量的变化而产生感应电压、电流来记录信息的。因此缩小了线圈而不能改变线圈中的电压、电流,这样,就只能增加线径和增加线圈数来保持产生的电压、电流与原线与原线圈产生的电压、电流一样,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非标卡和标准卡有相同的技术指标。如图1、图、图3、图4所示,非接触式标准化IC卡的线圈2是线径为0.1毫米的绝缘铜线、线圈数是5圈,改进后的卡的线圈2是线径为0.12毫米的绝缘铜线、线圈数是6.5圈。
其次,改进后的卡,加封透明塑料外壳4而成为一体,即非标非接触式IC卡,其结构如图5、图6所示。这样,才能使卡不易被弯折而产生坏卡。同时,卡又是一个小工艺品,更方便学生携带和使用。由于非标十不易损坏,不易会夫,这样就避免了学生由于坏十和丢卡所带未的损失。
权利要求1.一种非接触式IC卡,该非接触式标准化IC卡由卡基[3]、线圈[2]及芯片[1]三部分组成,它线圈线径为0.1毫米、线圈数是5圈,其特征在于改进后的非接触式标准化IC卡的线圈是线径为0.12毫米的绝缘铜线,其线圈数是6.5圈。
2.如权利1所述的非接触式IC卡,其特征在于改进后的卡外部加封有透明塑料外壳[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非接触式IC卡,它通过对线径及线圈数量的改变来达到缩小体积的目的,本实用新型IC卡不易损坏,便于携带,是一种理想的适合于在学校使用的IC卡。
文档编号G06K19/07GK2465249SQ0121355
公开日2001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01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1年2月27日
发明者肖湘华, 尹德和, 聂松辉 申请人:肖湘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