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读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79668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读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照片等的底稿进行读取处理的图像读取装置,本发明特别是涉及下述图像读取装置,该图像读取装置以使扫描机构移动的方式,对沿接触玻璃静止的底稿上所记载的图像进行读取处理。
背景技术
人们知道,市场上出现的对底稿的图像进行读取处理的图像读取装置大致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一般称为平床式扫描仪,这种装置包括放置底稿的接触玻璃,相对静止于该接触玻璃上的底稿,按照使扫描机构移动的方式,对底稿图像进行读取处理,该扫描机构装载有光源等的光学系统,CCD等的光电转换元件。
另一种一般称为文件(document)式扫描仪,在这种装置中,固定有上述平床式扫描仪的扫描机构,相对该扫描机构,使底稿移动,进行底稿图像的读取处理。
但是,上述的平床式扫描仪必须要求下述接触玻璃,该接触玻璃具有放置底稿所需的足够大的尺寸,该接触玻璃按照可在其上放置底稿的方式,以水平状态支承于装置的设置面上。由此,装置的设置面积较大,无法实现最近要求的设置面积的空间节省。
另外,在已有的平床式扫描仪中,在将底稿按压于接触玻璃上的状态,使扫描机构移动,对底稿的图像进行读取处理。
但是,在比如,象照片那样,具有光泽的底稿的场合,还具有下述问题,即,在底稿与接触玻璃之间形成间隙,在该间隙为光的波长大小程度时,由于从底稿面反射的光和通过接触玻璃反射的光产生干涉,产生牛顿环,无法获得良好的图像。
此外,与平床式扫描仪相比较,文件(document)式扫描仪的优点在于设置面积极小,但是其具有下述问题,即,由于对移动的底稿的图像进行读取处理,故在底稿移动时产生的振动对图像数据造成影响,无法获得良好的图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在该图像读取装置中,其设置面积较小,并且可获得良好的图像数据。
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包括接触玻璃;框体,该框体支承上述接触玻璃;安装机构,该安装机构按照在基本垂直的状态支承上述接触玻璃的方式设置于上述框体上;扫描机构,该扫描机构对沿基本上垂直地支承的接触玻璃而保持静止的底稿进行读取扫描处理;其特征在于使上述扫描机构进行上升,或下降移动,进行底稿的读取扫描。
本发明通过在支承有接触玻璃的框体上,设置安装机构,由此可基本上垂直地支承接触玻璃,可减小装置的设置面积。另外,通过按照使扫描机构移动的方式,对沿接触玻璃保持静止的底稿进行读取扫描处理,由此可获得良好的图像数据。另外,通过沿接触玻璃,使扫描机构上下移动,进行读取扫描处理,由此可更进一步减小设置面积。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包括接触玻璃,该接触玻璃基本上垂直地支承;扫描机构,该扫描机构以可沿上述接触玻璃,上下移动的方式支承,对底稿进行读取扫描处理,其特征在于按照使上述扫描机构进行上升移动的方式,在进行读取扫描的规定的读取位置,对沿上述接触玻璃保持的底稿进行读取扫描处理。
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可减小装置的设置面积,并且可获得良好的图像数据。另外,通过按照使扫描机构上升移动的方式进行读取扫描处理,由此可减小扫描机构的移动时发生的振动,可获得更加良好的图像数据。
此外,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包括接触玻璃,该接触玻璃基本上垂直地支承;扫描机构,该扫描机构按照可沿上述接触玻璃移动的方式支承,对底稿进行读取扫描处理,其特征在于停止基准位置设置于上述接触玻璃的底端部附近,该停止基准位置在将底稿停止于通过上述扫描机构进行读取扫描处理的规定的读取位置上时,形成基准,按照使上述扫描机构进行上升,或下降移动的方式,对以该停止基准位置为基准,沿上述接触玻璃保持静止的底稿进行读取扫描处理。
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可使装置的设置面积减小,并且可获得良好的图像。另外,通过将使底稿停止的停止基准位置,设定于接触玻璃的底端部附近,由此可更加缩短接触玻璃的高度方向的长度,使装置的整体尺寸减小。另外,通过在该停止基准位置,设置使底稿停止用的停止机构,姑且通过即使在于底稿传送中,底稿滑落的情况下,底稿以接触方式停止于停止机构上,由此,能够可靠地将底稿设定在读取位置处。
还有,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包括接触玻璃,该底稿玻璃基本上垂直地支承;扫描机构,该扫描机构支承于上述接触玻璃的一面侧,在上升或下降移动的同时,进行沿上述接触玻璃保持的底稿的读取扫描处理;底稿传送部,该底稿传送部设置于上述接触玻璃的另一面侧,将底稿传送到,借助扫描机构进行读取扫描处理的规定的读取位置;上述底稿传送部包括供纸盘,该供纸盘放置底稿;传送机构,该传送机构沿上述接触玻璃设置,将来自上述供纸盘的底稿,传送到规定的读取位置;排纸盘,该排纸盘接纳通过上述传送机构从上述读取位置排出的底稿,其特征在于上述供纸盘和排纸盘中的任何一个设置于上述传送机构的上方,并且按照与上述接触玻璃基本上垂直的方式设置,上述供纸盘和排纸盘中的另一个设置于上述传送机构的下方,并且按照与上述接触玻璃基本上垂直的方式设置。
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可使装置的设置面积减小,并且可获得良好的图像数据。另外,通过在接触玻璃的一个面上具有底稿传送部,该底稿传送部将底稿传送到规定的读取位置,在该底稿传送部所具有的底稿传送机构的上下,设置供纸盘,以及排纸盘,由此底稿可相对装置的一侧实现进出,另外,通过供纸盘和排纸盘按照分别与接触玻璃相垂直的方式设置,由此,即使在将装置设置于较高的部位而使用的情况下,可使各盘上的底稿的辨认性提高。
还有,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包括接触玻璃,该接触玻璃基本上垂直地设置于支承框架的设置面上;曝光机构,该曝光机构可沿上述接触玻璃,实现移动停止;读取元件,该读取元件读取来自上述曝光机构的反射光;底稿送入口,该底稿送入口将底稿送入到上述接触玻璃;第2读取区域,该第2读取区域设置在接触玻璃上,在该第2读取区域中,在使上述曝光机构停止,使底稿移动的同时,对底稿图像进行读取处理;第1读取区域,在该第1读取区域中,在停止沿上述接触玻璃传送的底稿,使曝光机构移动的同时,对底稿图像进行读取处理;上述部分从接触玻璃上方到下方,按照上述底稿插入口,上述第2读取区域,上述第1读取区域的顺序进行设置。因此,对于照片底稿这样的摩擦系数较高的底稿,而且对于多种照片底稿,能够进行与照片底稿的种类相对应的适合的,或操作人员所希望的图像质量的图像读取处理。
再有,本发明图像读取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接触玻璃,该接触玻璃基本上垂直地支承;扫描机构,该扫描机构在沿上述接触玻璃的1个面进行上升,或下降移动的同时,对底稿进行读取扫描处理;循环传送带,该循环传送带与该接触玻璃,以规定间距间隔开,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该循环传送带将底稿传送到进行读取扫描处理的规定的读取位置;吸引机构,该吸引机构使底稿吸附在上述传送带上。
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由于将接触玻璃基本垂直地设置,故可减小设置面积。
而且,循环传送带与接触玻璃以规定距离间隔开,并且可沿接触玻璃旋转。该规定距离设定为下述间距,该间距大于来自通过吸引机构吸引的底稿面的反射光,和来自接触玻璃面的反射光干涉的间距。底稿通过吸引机构,吸附在循环传送带上,通过循环传送带传送到规定的读取位置。另外,相对在该读取位置,吸附于循环传送带,与接触玻璃间隔开,停止而保持的底稿,使读取机构沿接触玻璃进行上升或下降移动,对图像进行读取处理。按照该方案,接触玻璃基本垂直地设置,使读取机构沿接触玻璃上升或下降移动,对图像进行读取处理,因此,可减小图像读取装置的设置面积,而且由于底稿在读取位置,吸附于循环传送带上,与接触玻璃以规定间距间隔开,故可防止牛顿环的发生,这样可获得良好的图像。
按照本发明,由于接触玻璃基本上垂直地设置,使读取机构沿接触玻璃,进行上升,或下降移动,对图像进行读取处理,故可减小图像读取装置的设置面积,并且可获得良好的图像。


图1为表示适合采用图像读取装置的系统的示意图;图2为表示第1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立体图;图3为表示第1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整体结构的侧面剖视图;图4为表示第1实施例的图像读取机构的接触玻璃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图5为表示第1实施例的滑架的升降结构的外观立体图;图6为表示第1实施例的滑架与传送带的连接部的立体图;图7为表示第1实施例的图像读取机构的驱动系统的侧面剖视图;图8为表示第1实施例的第1吸引部和第2吸引部的细部的侧面剖视图;图9为表示从图8中的6-6线剖面,看到第1吸引部和第2吸引部时的主视图;图10为表示从图9中的7-7线剖面看到第1吸引部时的剖视图;图11为表示第1,第2吸引风扇的安装状态的图;图12为表示使传送组件旋转的状态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立体图;图13为表示停止机构和其驱动系统的立体图;图14为表示停止机构和其驱动系统的侧面剖视图;图15为表示传送组件的驱动系统的图;图16为表示控制部的图;图17为表示控制部中的CPU所运行的图像读取程序的流程图;
图18为具体表示图像读取程序的自动供纸模式处理分程序的流程图;图19为具体表示图像读取程序的全景模式处理分程序的流程图;图20为表示第2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整体结构的侧面剖视图;图21为表示第2实施例的图像读取机构2的驱动系统和传送组件3的电动机的侧面剖视图;图22为表示第2实施例的停止机构的侧面剖视图;图23为自动供纸模式的流程图;图24为自动供纸模式的流程图;图25为全景照片模式的流程图;图26为标准照片模式的流程图;图27为瞬时照片模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第1实施例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适合用于对照片的图像进行读取处理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另外,该图像读取装置装配于下述系统中,该系统设置于比如图1所示的照片冲印店等处,进行对客户带来的打印照片或与已在店内印相的照片的图像读取处理,加工编辑,将其保存于CD-ROM等中的记录媒体中的服务,或者通过在线方式进行邮件传送的服务等,该图像读取装置按照与该系统的主机PC连接的方式使用。
图2所示的外观的本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1如图3所示,包括对作为底稿的照片的图像进行读取处理的图像读取机构3,以及传送组件2,该传送组件2逐张地将照片传送到通过该图像读取机构3进行读取处理的规定的读取位置800处。
(图像读取机构)如图3所示,该图像读取机构3包括接触玻璃300,该接触玻璃300由基本垂直地设置的透明的接触玻璃形成;黑点补偿用的白色基准板323,该黑点补偿用的白色基准板323设置于该接触玻璃300的下方;滑架301(扫描机构),该滑架301在沿接触玻璃300,移动与照片的长度相对应的距离的同时,对照片的图像进行读取处理;驱动系统310,该驱动系统310沿接触玻璃300,使该滑架301实现升降移动;原始位置传感器330,该原始位置传感器330对滑架301进行检测。
(接触玻璃支承)如图4所示,上述接触玻璃300安装于金属制的框架350上。该框架350的截面基本呈コ字形,其包括形成有长方形状的开口的安装面351,该开口比接触玻璃300稍小。该接触玻璃300设置于安装面351的开口处,通过将其顶端部由树脂制的安装部件352a与安装面351夹持,将其底端部由树脂制的安装部件352b与安装面351夹持,从各安装部件352a,352b侧进行螺纹紧固,便将该接触玻璃300固定于框架350的安装面351上。在框架350的两侧面底端部,形成沿与安装面351相垂直的方向伸出的矩形的支承面353。该支承面353从底部框架701的底面侧,通过螺钉固定于形成图像读取装置1的底面的底部框架701上。在安装面351的开口最底端部,与接触玻璃300相同,白色基准板323由安装部件352b与安装面351夹持,实现螺纹紧固。另外,在底部框架701的放置面侧(内侧),与该放置面接触的4个树脂制支脚702(安装机构)按照以规定距离离开的方式,固定于底部框架701上(参照图3)。因此,通过将接触玻璃300与底部框架701基本相垂直地固定,而且,将由树脂形成的支脚702安装于底部框架701上,由此可基本垂直地将接触玻璃300稳定地支承于图像读取装置1的设置面上。
此外,在安装部件352a上,成一体地形成截面基本呈三角形状的导向部件103,在该导向部件103上,安装有辊组104,105,106,107,该辊组104,105,106,107由3个辊形成,它们沿横向成一排间隔开,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还有,同样,在安装部件352b上,成一体形成有截面基本呈R状的旋转体支承部615,形成后面将要描述的排出部60的弯曲的排纸通路604的一部分的多个辊(旋转体)602沿底稿传送(排出)方向保持连续,相邻接的辊的外周按照相互重叠的方式交错地设置。
还有,接触玻璃300与白色基准板323通过旋转体支承部件615,沿垂直方向,形成基本相同的平面。
(滑架)如图3和图5所示,滑架301包括由树脂形成的滑架支架302,在该滑架支架302的内部,固定接纳有氙灯等的杆状的光源303,该光源303对照片照射光;多个反射镜304,305,306,307,该多个反射镜304,305,306,307改变来自照片的反射光的光路;透镜组件308,该透镜组件308使来自反射镜307的反射光成像。另外,在滑架支架302的外侧,安装有传感器基板325,在该传感器基板325上,安装有彩色图像传感器309和A/D转换器326,该彩色图像传感器309由3个CCD形成,该3个CCD分别通过RGB3种颜色,对由透镜组件308进行成像的反射光进行光电转换,该A/D转换器326将来自彩色图像传感器309的模拟数据转换为数字数据,另外,信号电缆325K与上述传感器基板325连接,该信号电缆325K将来自上述A/D转换器3 26的图像数据等,转送给后面将要描述的控制基板400(参照图5)。还有,光源303通过图16所示的换流器327点亮。
还有,如图5所示,在滑架支架302的侧面,以沿上下间隔开的方式形成有与滑架支架302形成一体的圆筒状的支承部件350,351,这些支承部件350,351可与后面将要描述的导向轴333嵌合。另外,在各支承部件350,351中的与导向轴333接触的内径侧,分别设置有圆筒状的滑动部件352,353。此外,在支承部件350,351之间,形成有连接部件355,该连接部件355用于与后面将要描述的传送带321连接。如图6所示,该连接部件355由2个结合部355a,355b,以及齿形部355c形成,该2个结合部355a,355b以间隔开的方式形成,该齿形部355c在结合部355a与355b之间,形成于与这两者相对的位置,并在与传送带321的齿啮合的圆弧面呈齿形。
再有,在滑架支架302的相反一侧的侧面上,形成有圆筒状的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与滑架支架302形成一体,该支承部件与导向轴334嵌合,由此,可防止滑架301的旋转,并且使接触玻璃300与滑架301之间的规定距离保持一定。另外,还在该支承部件的内径侧,设置有滑动部件。
(滑架支承)如图4和图5所示,图像读取机构3包括板状的顶侧支架331与底侧支架332,该板状的顶侧支架331与底侧支架332分别安装于框架350的顶端与底端,在该顶侧和底侧支架331,332上,固定有一对杆状导向轴333,334,该对导向轴333,334与接触玻璃300保持平行,并且基本上与顶侧支架331,底侧支架332相垂直,上述导向轴333,334以相互保持平行的方式设置。另外,通过使形成于框架支架302的侧面上的支承部件350,351,与导向轴333嵌合,滑架301以可伴随导向轴333,沿上下滑动的方式支承。还有,支承部件350,351分别通过滑动部件352,353,与导向轴333嵌合,但是由于导向轴333与各滑动部件352,353之间具有尺寸误差,故当滑架301移动时,产生晃动(振动),滑架301下降时的晃动大于其上升时的晃动。由此,在本实施例中,如后面将要描述的,为了进一步降低振动对图像的影响,对于照片的读取扫描作业,可在上升移动的同时,进行读取处理。另外,显然,也可在下降移动的同时,进行读取扫描处理。
下面通过图7,对图像读取机构3的驱动系统310进行描述。
驱动系统310包括作为驱动源的滑架电动机M2,该滑架电动机M2安装于框架350的侧面的顶部,用于使滑架301移动,该电动机M2可进行正反运转;旋转轴313,该旋转轴313安装于上述滑架电动机M2的上方;滑轮314,315,该滑轮314,315设置于该旋转轴313上;旋转轴317(第1旋转轴),该旋转轴317安装于旋转轴313的上方;滑轮318,319,该滑轮318,319安装于该旋转轴317上;旋转轴321(第2旋转轴),该旋转轴321安装于框架350的底部;滑轮320,该滑轮320安装于该旋转轴321上。另外,该驱动系统包括由挂设于滑架电动机M2的旋转轴311与滑轮314之间的同步传送带312,挂设于滑轮315与滑轮318之间的同步传送带316,挂设于滑轮319和滑轮320之间的同步传送带形成的传送带321(循环带)。滑架301通过连接部件355,与该传送带321的传送组件2一侧连接(参照图7)。该滑架301与传送带321之间的连接如图6所示,通过下述方式进行,该方式为传送带321的一部分夹持于结合部355a,355b,与和它们相对的齿形部355c之间。
滑架电动机M2的驱动力通过旋转轴311,同步传送带312,滑轮314,传递给旋转轴313,传递给旋转轴313的驱动力通过滑轮315,同步传送带316,滑轮318,传递给旋转轴317,借助传递给旋转轴317的驱动力,通过滑轮319,使传送带321旋转。因此,通过滑架电动机M2的正向运转驱动,传送带321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滑架301进行上升移动,通过滑架电动机M2的反向运转驱动,传送带321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滑架301可进行下降移动。
另外,如上所述,由于传送带321伴随旋转轴317的驱动旋转而转动,故在使传送带321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对传送组件2一侧(图7中的左侧)的带施加张力,在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对传送组件2的相反侧(图7中的右侧)的带施加张力。因此,滑架301与传送带321的左侧连接,由此,在对传送带321的左侧施加张力的状态,即,传送带321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滑架301上升移动时,滑架301可在振动更小的状态稳定地移动。由此,在本实施例中,如后面将要描述的,滑架301在上升移动的同时,进行底稿的读取处理,由此,可进一步降低伴随滑架301的移动而产生的振动对图像的影响。
通过上述方案,滑架301可伴随滑架电动机M2的驱动,沿接触玻璃300,实现升降移动,其移动范围延伸到图3所示的,设置在白色基准板323的下方附近处的原始位置H与接触玻璃300的顶端附近处。
在这里,“原始位置H”指在切断图像读取装置1的电源时,或者在即使接通电源,仍未进行读取动作而等待时等情况下的,未进行读取动作的非动作时,保持滑架301的位置。如前所述,由于在滑架301上,装载有光源303,透镜组件308等的进行照片的读取处理用的多个部件,故重量较大。于是,在图像读取装置1不动作时,通过将滑架301保持在下述位置,由此能够使图像读取装置1的整体的重心降低,提高稳定性,该位置指低于沿装置的高度方向,基本位于中间处的接触玻璃300的中间位置M(即,图像读取装置1的基本中间位置)的位置。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滑架301的动作范围内的最低位置为原始位置H,便使装置更加稳定。另外,检测滑架301到达原始位置H的,由透射型传感器形成的原始位置传感器330(参照图3)设置于装置的底端部。
此外,如图3所示,形成通过传送组件2传送的照片的停止基准的停止基准位置T设定在接触玻璃300的底端部附近,通过设置于该停止基准位置T处的后面将要描述的停止机构,与照片的前端接触,由此,照片停止在读取位置800处,该读取位置800指设定于由接触玻璃300和后面将要描述的传送带505形成的第2传送通路507中的位置。另外,该停止基准位置T也作为读取开始位置S设定,该读取开始位置S指开始滑架301上的底稿的读取处理的位置。从装置的整体体积减小(接触玻璃300形成较短的尺寸)的观点来说,停止基准位置T越接近接触玻璃300的底端面,越好。另外,从图像质量的观点来说,为了避免来自光源303的光的一部分由接触玻璃300的底端面反射,不照射到规定位置等的不利影响,最好,读取开始位置S距接触玻璃300的底端面,具有适当的距离。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停止基准位置T和读取开始位置S距接触玻璃300的底端面,约13mm。
(传送组件)如图3所示,传送组件2包括手送供纸部10,该手送供纸部10包括形成于接触玻璃300的顶端部的手送供纸10C;传送通路700,该传送通路700由后面将要描述的第1传送通路109和第2传送通路507形成,其沿接触玻璃300,将照片从手送供纸口10C,送到读取位置800(停止基准位置T);底稿传送部50,该底稿传送部50沿传送通路700,传送照片,形成一体的组件(传送组件573);自动供纸部20,该自动供纸部20从手送供纸部10和底稿传送部50之间,将小于规定长度的照片,送给第2传送通路507;排出部60,该排出部60将通过滑架301,对图像进行了读取处理的照片排出。
还有,小于规定长度的照片(下面称为“S尺寸照片”)对应有比如,E尺寸(88mm×117mm),L尺寸(88mm×127mm),4R尺寸(4英寸×6英寸=101.6mm×152.4mm),高清晰度尺寸(88mm×156mm),瞬时照片小号(86mm×54mm),瞬时照片大号(86mm×108mm),大于规定长度的照片(下面称为“全景照片”)对应有比如,全景照片(88mm×254mm)。
(手送供纸部)该手送供纸部10由下述部分构成,该下述部分包括盖101,该盖101可通过以旋转轴102为中心,借助手动方式旋转而实现开闭;手送供纸口10C,该手送供纸口10C用于插入全景照片;导向部110,该导向部110将全景照片送向手送供纸口10C;支架108,该支架由手送供纸盘108a和导向架108b形成,该手送供纸盘108a用于以形成钝角而弯曲的弯曲部为边界,放置(支承)全景照片,该导向架108b按照与接触玻璃300的顶部表面以规定间距间隔开的方式设置(也参照图8);第2吸引部150,该第2吸引部150与支架108形成一体,吸引全景照片;排空传感器111,该排空传感器11设置于支架108的顶端附近,检测全景照片的有无。
如上所述,盖101可以手动方式实现开闭,其具有下述功能,即在于手送供纸盘108a上未放置全景照片的不使用时,通过关闭该盖101,防止灰尘等的异物从手送供纸口10C,混入到图像读取装置1的内部,并且在照片的图形读取处理时,通过关闭该盖101,防止外光射入到图像读取装置1的内部。
如图3和图4所示,导向部110按照下述方式形成,该方式为如上所述,截面基本呈三角形状的导向部件103上,安装有辊组104,105,106,107。这些辊组104,105,106,107的设置目的在于在从手送供纸口10C以手动方式插入全景照片时,或在传送全景照片时,通过与照片面接触,伴随其而旋转,由此,减小全景照片与导向部件103之间的接触阻力,并且防止照片的图像面带有缺陷。
如图3和图8所示,在支架108中,通过黑色的树脂,成整体形成手送供纸盘108a与导向架108b。如上述那样,弯曲部上方的手送供纸盘108a相对传送通路700弯曲,防止异物从手送供纸口10C,直接混入传送通路700中。弯曲部下方的导向架108b,形成构成接触玻璃300的表面和传送通路700的顶部侧传送通路的第1传送通路109,另外还具有作为支承全景照片的支承面的功能。如图9所示,在导向架108b中的与接触玻璃300面对的面上,形成有沿全景照片的传送方向延伸设置的多个肋130,该全景照片与该肋130实现线接触,由此,使传送时的接触阻力降低。另外,在导向架108b的基本中间处,形成有矩形的进气口125,通过第2吸引部150,吸引全景照片的基本中间部。
(第2吸引部)如图8所示,第2吸引部150由第2吸引管120和第2吸引风扇121形成,该第2吸引管120通过树脂与支架108成整体成形,其呈袋状,该第2吸引风扇121通过螺纹方式紧固于第2吸引管120的进气口125的相反侧。该第2吸引风扇121包括风扇128,该风扇128在箱形的外壳126内部,在轴毂122的周围,安装有多个叶片123。在该外壳126上,在第2吸引管120一侧,形成有基本上为圆形的通气口124,在第2吸引风扇120的相反侧,形成排气口127。由于通过第2吸引风扇121的动作(风扇128的旋转),从进气口125吸入的空气从排气口127排出,故通过进气口125,吸引全景照片,将其支承于导向架108b上的肋130上。第2吸引部150的吸力设定为小于后面将要描述的第1吸引部531的吸力。
在本实施例中,相对照片的厚度约为0.3mm的情况,从肋130的表面,到接触玻璃300的间距设定为1mm。因此,从通过第2吸引部150吸引,支承于肋130上的全景照片的表面(图像面),到接触玻璃300的表面以规定间距(约为0.7mm)间隔开。
(底稿传送部)底稿传送部50包括图2所示的组件外壳571,该组件外壳571由黑色树脂形成,其截面呈コ字形,在该组件外壳571中,设置有下述部件,由此构成一体的组件的传送组件573,该下述部件包括图3,图8所示的,辊501,502,533,504;循环的传送带(传送机构)505,该循环的传送带505挂设于这些辊上;第1吸引部531,该第1吸引部531设置于该传送带505的内侧,吸引照片,将其吸附于传送带505上;停止机构508,该停止机构508位于接触玻璃的底部,以可进退的方式在传送通路700(第2传送通路507)中驱动,将照片停止于停止基准位置T(读取位置800);止动驱动系统810,该止动驱动系统810包括使该停止机构508驱动的传送电动机M1。
如图3和图8所示,传送带505通过接触玻璃300的表面,形成第2传送通路507,该第2传送通路507与上述的第1传送通路109保持连续,形成传送通路700的底部侧传送通路。另外,如图9所示,传送带505由沿底稿(照片)传送方向并排的2个黑色的循环带505a,505b形成,在各循环带505a,505b上,沿两列底稿传送方向分别形成进气用的多个进气孔550。另外,为了对传送带505施加张力,辊504按照可以支点为中心,旋转的方式固定于在中间部具有支点的杆510的一侧,通过弹簧,对杆510的另一侧施加偏置力(参照图3)。
(第1吸引部)如图8所示,第1吸引部531由通过黑色树脂,与外壳571成整体成形的,箱形的第1吸引管532和第1吸引风扇503形成。该第1吸引管532按照下述方式设置,该方式为接触玻璃300一侧的通过在后面将要描述的梁,与辊533,502之间的传送带505接触,在中间部形成有基本上呈圆形的通气口556的安装板553以螺纹方式紧固于敞开的另一侧。通过螺钉,将第1吸引风扇503固定于安装板553上。第1吸引风扇503在箱形的外壳557的内部,具有在轴毂559的周围安装有多个叶片560的风扇561。在外壳557上,如图11所示,设置有排气口570,该排气口570用于将朝向与底稿传送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吸引的空气排出,此外,从该排气口570排出的空气如图12所示,通过形成于外壳571的侧面的开口572,从传送组件573排出。
如图9所示,在第1吸引管532的接触玻璃300一侧,基本上在中间处,形成有沿底稿传送方向延伸的纵向较长的2个吸引口552a,552b,循环带505a,505b按照将该吸引口552a,552b堵塞的方式,卷绕在辊533,502上。如上所述,在循环带505a,505b上,沿吸引口552a,552b,分别形成2排进气孔550。因此,通过第1吸引风扇503的动作(风扇561的旋转),照片通过循环带505a,505b的进气孔550,第1吸引管503的吸引口552a,552b,吸附于传送带505上。
第1吸引管532包括4个肋551a,551b,551c,551d,该4个肋551a,551b,551c,551d沿底稿传送方向,在吸引口552a和552b的两个外侧延伸。这些肋支承未由设置于中间的循环带505a,505b支承的照片的两个外侧,通过使照片与第1吸引管532实现线接触,减小传送时的照片与第1吸引管532的表面之间的接触阻力,防止照片的歪斜。
此外,第1吸引管532的接触玻璃300一侧的面上,在各吸引口552a,552b的两端和中间处,设置有3根垂直梁580,以及3根水平梁585,该3根垂直梁580沿底稿传送方向延伸,该3根水平梁585分别基本与垂直梁580成90°的角度。如图10所示,垂直梁580和水平梁585从第1吸引管532的表面,朝向接触玻璃300一侧突出,支承各循环带505a,505b。由此,各循环带505a,505b与第1吸引管503的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使接触阻力降低。6根垂直梁580中的,设置于各吸引口552a,552b的中间处的2根垂直梁580与6根水平梁585防止吸引造成的各循环带505a,505b的变形,进而防止照片的变形。
如图10所示,肋551a~551d距第1吸引管532的高度(长度),以及垂直梁580(水平梁585)距第1吸引管532的高度加上循环带505a,505b的厚度而得到的长度分别按照相同的方式设定。由此,保持吸附于循环带505a,505b上的照片的平面性。另外,与上述的手送供纸部10相同,将从传送带505的表面到接触玻璃300的表面之间的间距,以及从肋551a~551d的表面到接触玻璃300的表面之间的间距,设定为约1mm。因此,从通过第1吸引部531吸附于传送带505上的,由肋551a~551d支承的照片的表面(图像面),到接触玻璃300的表面,以规定间距(约0.7mm)间隔开。另外,在由第1吸引部531,第2吸引部150这两者以吸引方式支承的全景照片也具有平面性的状态,该照片与接触玻璃300以规定间距间隔开,以吸附方式保持。
如图9所示,辊533,502之间的传送带505的长度被设定为大于S尺寸照片中的,最大的S尺寸照片MAX的底稿传送方向长度,短于全景照片的底稿传送方向长度。换言之,第1吸引管532的,S尺寸照片中的,沿底稿传送方向的长度在最大(MAX)的高清晰度尺寸的前端与停止机构508(停止部件508a,508b)接触的状态,为沿底稿传送方向吸附的长度,并且为吸附全景照片的前端侧的一部分的长度。另外,全景照片的后端侧的一部分通过第2吸引机构150,支承于导向架108b上。
另外,为了防止对照片的图像进行读取处理时所产生的背景的影响,第1吸引管503(组件外壳571),循环带505a,505b是黑色的。即,使这些部件的背景色为均匀的黑色,由此,防止传送带的边缘部或吸引孔的阴影的影响,并且防止下述不利情况,该不利情况指由于照片为较薄的(透光性较高)的底稿,故写入照片的背面的文字等处于透过,即透现该背面的文字的状态,将其与照片图像一起进行读取。还有,由于上述的支架108为黑色,在对全景照片进行读取处理的场合,防止进气口125的边缘部,导向架108b的底端侧边缘部,第1吸引管532的顶端侧边缘部等的透现背面文字的状态的不利情况。
(停止机构)下面对停止机构508进行描述。
如图13所示,停止机构810由停止部件508a,508b形成,其接纳于传送组件573中,设置于传送带505之间。在各停止部件508a,508b中,形成有分别与旋转轴295,293结合的槽,从而可沿该槽实现滑动。另外,在接触玻璃300一侧的前端,分别设置有由橡胶板等形成的接触部件805a,805b,这些接触部件805a,805b可从传送带505的外侧,在传送通路700中实现进退,当各停止部件508a,508b移动到接触玻璃300一侧的终点时,该接触部件805a,805b与接触玻璃300接触,照片的前端与其接触,如前所述,可以停止基准位置T为基准,使照片停止于读取位置800。象这样,通过使各接触部件805a,805b按照从传送带505的外侧实现进出的方式设置,使其与照片的更外侧接触,更加可靠地对照片的倾斜移动进行矫正。另外,通过其一端固定于组件外壳571上的弹簧806a,806b,使各停止部件508a,508b朝向接触玻璃300一侧偏置。
另外,传送组件573与安装有传送带505所绕过的辊501的旋转轴509(如图3所示)结合,该旋转轴509设置于该组件的底部,该传送组件573可以该旋转轴509为轴,朝向向下方向旋转。于是,如图12所示,通过以旋转轴509为轴而旋转,使传送带505移动,可打开第2传送通路507。于是,容易解除卡纸情况。另外,如图12所示,当打开第2传送通路507时,传送组件573停止于排纸盘601上,停止在图像读取装置1的底侧(较低的位置),由此,不损害装置的稳定性,另外不采用止动件等的其它部件,可保持在打开传送通路507的状态。
(自动供纸部)如图3所示,自动供纸部20包括供纸盘盖200,该供纸盘盖200设置于传送部50的上方,通过手动方式实现开闭;供纸盘202,在该供纸盘202上叠置有多张S尺寸照片;插入供纸盘202上的S尺寸照片的送出口20C;导向件204,205,该导向件204,205将从送出口20C插入的S尺寸照片送向下游侧;供纸部21,该供纸部21沿由导向件204,205形成的供纸通路203,送给S尺寸照片;排空传感器206,该排空传感器206检测供纸盘202上的S尺寸照片的有无。
供纸盘202,按照基本上与接触玻璃300相垂直的方式设置于传送带505的上方,朝向与图像读取机构3的相反一侧突出。该供纸盘202具有从下方侧按压供纸盘202的弹簧230,以及旋转轴231,并以旋转轴231为中心经常处于借助弹簧230上推的状态。
供纸盘盖200以旋转轴235为支点而旋转,其包括杆232,该杆232与供纸盘盖200结合而旋转。该杆232按照以旋转轴233为中心而旋转,可按照与和供纸盘202成整体成形的结合销234结合的方式形成。当操作人员打开供纸盘盖200时,将杆232下压,另外,通过该杆232,将结合销234朝向底侧下压,供纸盘202下降,处于可放置S尺寸照片的状态。当关闭供纸盘盖200时,杆232上升,不与结合销234结合,供纸盘202处于自由状态。此时,供纸盘202处于通过弹簧230而上推的状态,放置于供纸盘202上的S尺寸照片的最顶面处于与后面将要描述的搓纸辊250接触的状态。
供纸通路203由以规定间距间隔开的方式设置的导向件204,205形成,使放置于供纸盘202上的S尺寸照片弯曲,以便将其从送出口20C,送到形成于传送带505和导向架108b之间的自动供纸口X。在自动供纸X附近,在接触玻璃300的顶端附近,设置有从动辊210,211,212,213,该从动辊210,211,212,213慢慢地使S尺寸照片偏向,朝向接触玻璃300方向对其进行导向。这些从动辊210,211,212,213交错地设置,以便相邻的辊的外周相互重叠,减小在S尺寸照片的表面带有缺陷,污物的情况。在与这些从动辊相对的位置,设置有同步传感器207,该传感器207通过导通和断开情况,检测S尺寸照片的前端和后端。
供纸部21由下述部分形成,该部分包括搓纸辊250,该搓纸辊250抽出供纸盘202上的S尺寸照片;供纸辊251W,该供纸辊251W将已抽出的S尺寸照片送给到下游侧;分离辊252,该分离辊252逐张地将已由供纸辊251W抽出的S尺寸照片分离;阻挡辊253,254,该阻挡辊253,254对S尺寸照片的倾斜(倾斜移动)进行修正,将其送到下游侧;导向辊255,该导向辊255使S尺寸照片与导向件205的接触阻力减小,这些辊沿导向件204,205设置。放置于供纸盘202上的S尺寸照片通过后面将要描述的传送电动机M1的驱动力,经供纸通路203,自动供纸口X,插入到传送通路700(第2传送通路507)。
(排出部)该排出部60设置于传送部50的下方。该排出部60包括排纸盘601,该排纸盘601设置于传送带505的下方,其用于放置通过滑架301图像读取处理结束的照片;旋转体支承部件615,该旋转体支承部件615如上述那样,设置于接触玻璃300的下方;排纸部61,该排纸部61设置于旋转体支承部件615的下游侧,将照片沿朝向排纸盘601进行导向的排纸通路604传送;排纸传感器613,该排纸传感器613检测照片的后端。
还有,排纸盘601与供纸盘202相同,设置于图像读取装置1的一侧(图像读取机构3的相反侧),而且与接触玻璃300基本保持平行。因此,可从同一方向,设定和取出照片,使操作性提高。另外,供纸盘202与排纸盘601基本上与接触玻璃300相垂直(基本上与图像读取装置1的设置面保持平行),由此,即使在图像读取装置1设置于搁板等的较高的部位的情况下,仍容易设定照片和取出照片。
排纸部61包括弯曲的导向件603,该导向件603形成排纸通路604的一侧;从动辊605,606,607,该从动辊605,606,607沿该导向件603设置;排纸带612,该排纸带612挂设于滑轮608,609,610上,通过从动辊605,606,607的接触,其处于弯曲状态,形成排纸通路604的另一侧。排纸传感器613朝向排纸通路604,设置于从动辊606,607之间。另外,如上述那样,在接触玻璃300的下方,为了使照片的方向实现偏向,多个辊(从动旋转体)602沿底稿传送(排出)方向保持连续,交错地设置,以便相邻接的辊的外周相互重叠。象这样,由于设置有伴随传送到与弯曲的排纸通路的照片面(图像面)接触的一侧的照片而旋转的多个辊602,故可减小在照片面上,带有缺陷或污物的情况。
(传送组件驱动系统)下面通过图15对底稿传送组件2的驱动系统进行描述。
底稿传送组件2包括可进行正反运转的传送电动机M1(参照图7)。
传送电动机M1的正转驱动力通过旋转轴260,滑轮261,同步传送带262,滑轮263,传递给旋转轴264,安装于旋转轴264上的搓纸辊250W(带单向离合器)沿供纸方向旋转。在单向离合器的作用下,上述驱动力不传递给滑轮290W(带单向离合器)。此外,传递给旋转轴264的驱动力通过滑轮265,同步传送带266,滑轮267,传递给旋转轴268,安装于该旋转轴268上的供纸辊251W(带单向离合器)沿供纸方向旋转,伴随该旋转,分离辊252W也旋转。此外,传递给旋转轴264的驱动力通过滑轮272W(带单向离合器),同步传送带273,滑轮274,旋转轴275,齿轮276,齿轮277W,传递给旋转轴278,由安装于该旋转轴278的2个辊形成的阻挡辊254沿供纸方向旋转。还有,在单向离合器的作用下,正转驱动力不传递给设置于旋转轴278上的滑轮279W,292W。
滑架电动机M2的反转驱动的场合,与正转驱动的场合相同,通过旋转轴260,滑轮261,同步传送带262,滑轮263,将驱动力传递给旋转轴264。而且,传递给旋转轴264的驱动力通过滑轮290W,同步传送带291,滑轮292W,传递给旋转轴278,由设置于该旋转轴278上的2个辊形成的阻挡辊254沿底稿传送方向旋转。因此,阻挡辊254可通过传送电动机M1的正反两种旋转驱动,沿同一方向旋转。另外,传递给旋转轴278的反转驱动力在单向离合器的作用下,不传递给齿轮277W。此外,传递给旋转轴278的驱动力通过滑轮279W(带单向离合器),同步传送带280,滑轮281,传递给旋转轴509,安装于该旋转轴509上的2个辊501旋转,由此,绕过辊501,502,504,533的传送带505(505a,505b)沿底稿传送方向旋转。再有,传递给旋转轴509的驱动力通过滑轮282,同步传送带283,滑轮284,旋转轴285,齿轮296,齿轮287,传递给旋转轴288,安装于该旋转轴288上的辊610旋转,由此,绕过滑轮608,609,610的排纸带612沿传送方向旋转。
如上所述,通过传送电动机M1的正转驱动,搓纸辊250,供纸辊251W(分离辊252),阻挡辊254(阻挡辊253)沿底稿传送方向旋转,通过滑架电动机M2的反转驱动,阻挡辊254(阻挡辊253),传送带505,排纸带609可沿底稿传送方向旋转。
另外,用于将驱动力传递给传送带505的,滑轮281,旋转轴509,辊501,旋转轴293,辊502,辊504与固定有该辊504的旋转轴,辊533与固定有该辊533的旋转轴,传送带505接纳于传送组件573中。
下面对作为停止机构508的驱动系统的止动驱动系统810进行描述。
如图13所示,在传送组件573内的传送带505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停止机构508的止动电动机M3。该止动电动机M3的驱动力通过安装于该旋转轴上的蜗轮801,齿轮802,传递给旋转轴295。进一步,安装于该旋转轴295上的凸轮804a,804b旋转,各凸轮804a,804b分别与停止部件508a,508b结合,由此,沿槽滑动,各接触部件805a,805b可相对传送通路700(第2传送通路507)实现进退。
(控制机构)在该照片读取装置1上,如图16那样,设置控制基板400。在该控制基板400上,设置有CPU401,行补偿用SRAM402,黑点补偿用SRAM403,灰度系数补偿用SRAM404,信号发送缓存器用SDRAM405,图像数据处理用IC406,传送数据处理用IC407,ROM408,SRAM409,EEPROM410,驱动电动机100,200,274,310的电动机驱动器411,控制器430所连接的SCSI-2接口412,IEEE1394接口413,它们与AC电源连接。另外,设置有对第1吸引风扇503和第2吸引风扇121的开关进行控制的风扇驱动器860。
CPU401运行存储于ROM408中的程序,经各种检测传感器的信息,驱动传送电动机M1,滑架电动机M2等,进行传送,读取处理。
行间补偿用SRAM402用于对3行的RGB各像素行之间的间距进行补偿。来自按照RGB各像素行具有一定距离的方式形成的图像传感器390的输出数据在某时间t0时,以第1像素行的数据作为第N行,在此场合,以第2像素行的数据作为第N-n行,以第3像素行的数据作为第N-2n行。临时地存储过去的时间,在相同时刻输出同一行的数据的功能为存储进行行间补偿,存储过去的数据的存储元件。
黑点补偿用SRAM403是,在进行黑点补偿以便去除光学系统的不均匀或图像传感器309的灵敏度不一致的影响时,存储补偿所必需的RGB各种颜色像素的基准黑色以及基准白色数据的存储元件。
灰度系数补偿用SRAM404为下述存储元件,其中必须对图像输入数据,进行灰度系数补偿,以便对已获得的图像数据的色灰度的线性进行补偿或获得任意的输出,存储此时的查找表数据,以便采用查找表数据,将各种颜色0~4095的数据转换为任意的数据。
信号发送缓存器用SDRAM405用于临时保存转送给控制器430的数据。最终获得的数据通过SCSI-2接口412,转送给控制器430。在数据转送的时间长于数据读取的时间的场合,必须中断读取处理。于是,其为下述存储元件,该存储元件用于按照即使在数据转送也不中断,可进行数据读取处理的方式,临时保管输出数据。
图像数据处理用IC(门阵列)406为进行用于去除上述各种补偿,以及光学系统,图像传感器309等的影响的颜色补偿的专门元件。
转送数据处理用IC(门阵列)407为按照适合转送的形式对已处理的转送前的数据进行处理,对信号发送缓存器用SDRAM405进行控制的专门元件。
ROM408存储有对整个装置进行控制的程序。
SRAM409为CPU401的运算数据的临时保管用存储元件。
EEPROM410为用于保管光学传感器的调整值等的存储元件。
控制器430为图1所示的主机PC,其执行照片的种类的设定,读取的开始的命令,图像处理的命令等。另外,通过主机PC,能够选择下述读取模式中的任何一种,该模式指自动地逐张地将一张或多张S尺寸照片传送给图像读取机构3并对其进行读取处理的自动供纸模式,和以手送方式逐张地将全景照片传送给图像读取机构3,对其进行读取处理的全景模式,通过该模式的选择,控制器430可进行任何一种读取模式。
另外,在全景模式中,由于图像数据量较大,故分辨率低于自动供纸模式。比如,在自动供纸模式中,以600DPI的分辨率进行读取处理,在全景模式中,以300DPI的分辨率,进行读取处理。
下面参照图17~图19所示的流程图,以控制部的CPU为主体,对本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1的动作进行描述。如果将电源与图像读取装置1接通,则进行用于对照片的图像进行读取处理的图像读取程序。
如图17所示,在该图像读取程序中,首先,在步骤S1,进行等待,直至操作人员通过主机,选择模式。操作人员可选择上述的自动供纸模式,与全景模式中的任何一种读取模式。
在下一步骤S2,判断已选择的供纸模式是否为自动供纸模式,当判定为“是”时,在步骤S3,进行自动供纸模式处理分程序。
如图18所示,在自动供纸模式处理分程序中,在步骤S11,进行等待,直至排空传感器206检测到S尺寸照片,当判定为“是”时,即,操作人员使S尺寸照片的读取面朝上,以中心基准,将其放置于供纸盘202上,关闭供纸盘盖200,由此,杆232与结合销234的结合脱开,供纸盘202以旋转轴231为中心而旋转,同时上升,将放置于最顶部的照片面压靠于搓纸辊250上,如果排空传感器206检测到S尺寸照片,则在下一步骤S12,操作人员通过主机PC,选择开始按钮,判断是否有供纸信号。当判定为“否”时,返回到步骤S11,当判定为“有”时,在步骤S13,使传送电动机M1正转驱动,并且使第1吸引风扇503动作。
由此,搓纸辊250沿底稿传送方向(图3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将放置于最顶部的S尺寸照片从送出口20C,送到供纸通路203。另外,S尺寸照片通过沿底稿传送方向(图3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的供纸辊251W与分离辊252W,逐张地分离,然后,通过阻挡辊253,254,沿供纸通路203,传送到下游侧。另外,在第1吸引风扇503的动作的作用下,对第1吸引管502内部的空气进行抽吸。
在下一步骤S14,判断同步传感器207是否检测到照片的前端,当判定为“否”,继续进行传送电动机M1的传送,当判定为“是”时,停止传送电动机M1的驱动。此时,在同步传感器207检测到S尺寸照片的前端的状态,照片停止。
在下一步骤S15,使传送电动机M1反转驱动,使传送带505沿底稿传送方向(图3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并且使止动电动机M3驱动,使停止部件508a,508b移动,使接触部件805a,805b相对第2传送通路507实现进出。通过阻挡辊253,阻挡辊254的旋转,将S尺寸照片从自动供纸口X,送到传送通路700(第2传送通路507),通过使其前端与接触玻璃300接触,对传送方向进行矫正,使其朝向传送带505一侧。到达传送带505的照片一边在第1吸引风扇503的动作的作用下,吸附于传送带505上,一边伴随该旋转,将其朝向停止基准位置T传送。
在下一步骤S16,根据通过同步传感器207检测到的S尺寸照片的前端和后端,判定S尺寸照片的尺寸。在步骤S17,在因同步传感器207检测到S尺寸照片的前端后,判断是否进行规定的传送量的传送,当判定为“否”时,继续进行传送,当判定为“是”时,使传送电动机M1停止。由此,传送带505停止旋转,S尺寸照片在其前端与接触部件805a,805b接触的状态,以停止基准位置T为基准,沿接触玻璃300保持在读取位置800处。此时,S尺寸照片处于下述状态,在该状态,沿底稿传送方向将其吸附于基本中间部分停止的传送带505上,象上述那样,该照片与接触玻璃300以规定间距间隔开。
在下一步骤S18,反转驱动止动电动机M3,使停止部件508a,508b移动,使各接触部件805a,805b相对第2传送通路507退回,在步骤S19,使滑架电动机M2正转驱动。由此,传送带321沿图3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滑架301从原始位置H上升。滑架301在上升的同时,读取黑点补偿用的白色基准板323,接着,在从读取开始位置S,上升移动与S尺寸照片的长度相对应的距离的同时,进行图像的读取处理。
在步骤S20,判断滑架301是否上升下述距离,该距离指与在步骤S16判定的S尺寸照片的长度相对应的距离,当判定为“否”时,继续进行步骤S19的处理,当判定为“是”,即,如果读取处理结束,则使滑架电动机M2的正转驱动停止。
在下一步骤S21,使滑架电动机M2与传送电动机M1反转驱动。通过滑架电动机M2的反转驱动,传送带321沿逆时针方向(图3中)旋转,滑架301朝向原始位置H,开始下降。在下一步骤S22,判断原始位置传感器330是否检测到滑架301,当判定为“否”时,返回到步骤S21,使滑架电动机M2和传送电动机M1继续进行反转驱动,当判定为“是”时,在下一步骤S23,使滑架电动机M2停止。使传送电动机M1继续进行反转驱动,传送带505,排纸带612分别沿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将S尺寸照片朝向排纸盘601传送。另外,在步骤S23,判断排纸传感器613是否检测到S尺寸照片的前端,当判定为“否”时,继续进行传送电动机M1的反转驱动,当判定为“是”时,使传送电动机M1的旋转速度减小。
在下一步骤S24,判断是否检测到S尺寸照片的后端,当判定为“否”时,使传送电动机M1保持减速旋转速度,当判定为“是”时,在下一步骤S25,进行规定传送量的反转驱动,然后,使传送电动机M1停止。由此,S尺寸照片处于放置于排出盘601上的状态。接着,在步骤S26,判断排空传感器206是否检测到下一S尺寸照片,当判定为“是”时,返回到步骤S13,进行下一S尺寸照片的处理,当判定为“否”时,在步骤S27,使第1吸引风扇503停止,结束自动供纸模式处理分程序和图像读取程序。另外,在对从照片读取的图像数据进行行间补偿等的补偿处理后,将其传送给主机PC。
在图17的步骤S3,当判定为“否”时,在步骤S4,进行图19所示的全景模式处理分程序。在全景模式,操作人员打开盖101,以手动方式将一张全景照片插入,直至使其前端通过手送供纸口10C,传送通路700(第1传送通路109),到达传送带505与接触玻璃300之间(比如,到达传送带505的中心处)。由此,全景照片的后端处于放置于手送供纸盘108a上的状态。另外,在图19中,与图18相同的步骤采用同一标号,故省略对其的描述,仅仅对不同的步骤和不同的部位进行描述。
在该全景模式处理分程序中,首先,在步骤S31,进行等待,直至排空传感器111检测到全景照片,如果检测到全景照片,在下一步骤S32,使第1吸引风扇503和第2吸引风扇121动作。由此,第1吸引管532,第2吸引管120分别开始吸气,全景照片的前端侧吸附于传送带505上,其后端侧吸附于形成于导向架108b中的进气口125处。
在下一步骤S33,操作人员通过PC,选择开始按钮,如果判断具有供纸信号,则在下一步骤S34,在规定时间后,使传送电动机M1反转驱动,并且使止动电动机M3驱动。由此,传送带505沿图3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接触部件805a,805b相对传送通路507(第2传送通路507)实现进出。接着,伴随第2吸引风扇121的动作,吸引全景照片的后端侧,使其与接触玻璃300,以规定间距间隔开,并且通过第1吸引风扇503,将全景照片的前端侧吸引到传送带505上,同时伴随传送带505的旋转,将全景照片传送到下游侧。
在下一步骤S35,判断排空传感器111是否检测到全景照片的后端,当判定为“否”时,继续进行传送电动机M1的驱动,当判定为“是”时,以规定传送量(全景照片的前端与接触部件805a,805b接触的传送量)再次传送全景照片,然后,使传送电动机M1停止。此时,全景照片的前端与接触部件805a,805b接触,该全景照片以基准位置T为基准,停止于读取位置800,该全景照片的前端侧通过吸引风扇503,吸附于传送带505上,其后端侧通过第2吸引风扇121,以吸附方式支承于导向架108b的进气口125处。因此,全景照片在与接触玻璃300,以规定间距间隔开的状态,保持在传送带505和进气口125处。
在下一步骤S18~步骤S24,如上所述,进行与图18所示的自动供纸模式处理分程序所对应的步骤相同的处理。这些步骤与自动供纸模式处理分程序所对应的步骤的不同之处在于由于全景照片的长度大于S尺寸照片的长度,故滑架301的上升,下降距离较长,另外到全景照片的排出时的处理时间较长。
在下一步骤S36,在规定时间后,使传送电动机M1,第1吸引风扇503,以及第2吸引风扇121停止,结束全景模式处理分程序和图像读取程序。
另外,对从照片读取的图像数据进行行间补偿等的补偿处理,然后将其转送给控制器430。
第2实施例第2实施例给出的图像读取装置1也与第1实施例相同,为对照片的图像进行读取处理的图像读取装置,其装配于设置在图1所示的照片处理店等处的系统中,按照与该系统的主机PC(控制器430)连接的方式使用。
另外,如图20所示,该图像读取装置1与第1实施例相同,由传送组件2和图像读取机构3形成,该传送组件2逐张地传送照片,图像读取机构3包括接触玻璃300,该接触玻璃300基本上垂直地支承,该图像读取机构3对照片的图像进行读取处理。但是,该图像读取装置1包括第1读取模式和第2读取模式这两个模式,在该第1读取模式,对沿接触玻璃300而固定的照片进行读取处理,在第2读取模式,对通过传送组件2传送的照片进行读取处理。此外,传送组件2与第1实施例相同,包括供纸盘,以及手送供纸盘这两个供纸盘,但是不同之处在于设置有供纸机构,该供纸机构自动地送给放置于手送供纸盘上的照片。
下面仅对与第1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描述。
(传送组件2)如图20和图21所示,该传送组件2由供纸部4,传送部5和排纸部6形成,其通过作为驱动源的供纸电动机100,传送/排纸电动机200,止动电动机274驱动。
供纸部4,包括供纸盘10,在该供纸盘10载置多张照片;供纸机构11,该供纸机构11将供纸盘10上的多张照片逐张地分离后,从供纸口10C中供纸;手送供纸盘13,在手送供纸盘中放置有一张照片;手送供纸机构14,该手送供纸机构14将放置在手送供纸盘13中的照片从手送口13C朝向读取位置供纸。
供纸机构11由下述部分形成,该下述部分包括搓纸辊149W,该搓纸辊149W沿由导向件25,26形成的供纸通路设置;导向辊151;供纸辊145W;分离辊146;导向辊161;阻挡辊162;压辊163。另外,在供纸通路中,设置有排空传感器27,阻挡传感器30,同步传感器31。
手送供纸机构14由下述部分形成,该下述部分包括沿手送供纸通路设置的,橡胶辊122,支承于滑轮119,121,123上的同步传送带122,导向辊135,166,167,定位辊134,橡胶辊139。另外,设置有同步传感器138,该同步传感器138用于检测手送的排空传感器136和传感器137,照片的前端,后端,设定到达读取位置的传送量。
另外,设置有供纸传动机构(由齿轮,同步传送带等形成)以及手送传动机构(由齿轮,同步传送带等形成),该供纸传动机构将供纸电动机100的正向旋转驱动力传递给供纸机构11,该手送传动机构将反向旋转驱动传递给手动供纸机构14,供纸机构11和手动供纸机构14按照由单一的供纸电动机100驱动的方式形成。
传送部5包括传送机构12,该传送机构12将已提供的照片沿基本垂直的方向传送,将其供给到规定的读取位置。
该传送机构12包括循环的同步传送带211,该同步传送带211通过传送/排纸电动机200的驱动而旋转,该同步传送带211挂设于同步滑轮212和同步滑轮213之间。另外,同步传送带211通过多个同步滑轮215,弹性地朝向接触玻璃300一侧偏置。
在同步传送带211和接触玻璃300之间,形成传送通路(导向通路),该传送通路沿垂直方向传送打印照片,在同步传送带211的传送力和照片的自重下落作用下,可在不降低传送力的情况下,减小夹持力。由此,防止因静电将照片吸附于接触玻璃300面上,并且难于将照片的图像面擦伤。
此外,如图22所示,为了将已传送的照片停止于停止基准位置T1(传送带211的底端部附近),设置有停止机构214,该停止机构214通过凸轮,以可在导向通路中实现进退的方式,由止动电动机274驱动。该停止机构214包括停止部件273,在该停止部件273的前端,设置有接触部件215,该接触部件215相对传送通路实现进出,与照片的前端接触,使照片停止于停止位置T处。另外,由于该停止机构214通过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机构驱动,故省略具体的描述。
排纸部6包括排纸机构15和排纸盘16,该排纸机构15将下述照片从排纸口16C排出,该照片为在读取位置,通过图像读取机构3,进行了读取图像处理的照片。
在排纸部6中,设置有形成排纸通路的送出导向件220,221,在该排纸通路中,设置有排纸传感器235。
该排出机构15包括排纸带228,以及排纸辊234,该排纸带228沿送出导向件221,与照片的图像面接触,将照片排到排纸盘16上,该排纸辊234支承于辊229,230,231,232上。另外,在送出导向件221上,设置有从动辊224,225,226,227,228。如此,传送照片的一对旋转体中的,至少与照片面接触的旋转体形成循环带221,通过该带221,形成传送导向件,由此,可减小在照片面上带有缺陷,污物的情况。另外,能够对照片施加传送力的面积增加,可在不降低传送力的情况下,减小夹持力,使图像面上的缺陷减少。
另外,在送出导向件220上,按照与照片传送方向保持连续的方式,设置有多个辊222(旋转体)。该多个辊222交错地排列,从而相邻的辊222的外周相互重叠。
传送机构12与排出机构15按照通过传送/排纸电动机200驱动的方式形成,它们分别包括驱动力传动机构,该传动机构可通过传送/排纸电动机200的正向旋转,驱动阻挡辊162,传送带211,通过传送/排纸电动机200的反向旋转,进行排纸部6的驱动,该传动机构由齿轮,同步传送带等形成。
在供纸盘10上,按照外面(图像面)朝上的方式,设定有照片,该照片的尺寸为比如,E尺寸(88mm×117mm),L尺寸(88mm×127mm),4R尺寸(4英寸×6英寸),高清晰度尺寸(88mm×156mm)等。另外,在手送供纸盘13上,按照图像面朝上的方式,设定有比如,其厚度比设置在供纸盘10上的照片大的瞬时照片小号(86mm×54mm),瞬时照片大号(86mm×108mm),细长的全景照片(88mm×254mm)。还有,由于难于以较大的厚度传送瞬时照片,故必须采用由基板与透明薄膜形成的硬纸,以将其瞬时照片夹持在基板与透明薄膜之间的方式传送。
(图像读取机构)该图像读取机构3与第1实施例相同,包括滑架301,该滑架301装载有光源,光电转换机构等,对照片进行读取扫描处理;黑点补偿用的白色基准板323,该黑点补偿用的白色基准板323设置于接触玻璃300的下方;原始位置传感器330。另外,滑架301以可升降的方式支承于读取位置T2之间,该读取位置T2指沿接触玻璃300,从原始位置H起,以连续读取的模式进行读取处理的读取位置,该滑架301通过滑架电动机310驱动(按照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方式驱动)。
另外,在滑架301的底端面上,设置有冲击吸收部件335,即使在因故障,滑架301通过原始位置,碰到底侧支架332的情况下,仍可吸收该冲击。
(控制机构)本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1包括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控制基板400(参照图16),其进行各电动机的控制,行间补偿等的图像数据的处理等。
控制器430为图1所示的主机PC,通过该控制器430,进行供纸模式(自动供纸模式与手送供纸模式)的选择等,可通过供纸模式的选择,根据第1读取模式,或第2读取模式,进行照片的读取处理。
另外,第2读取模式仅仅用于全景照片的读取的场合,但是,与象第1读取模式那样,以固定方式对照片进行读取的场合相比较,图像质量降低,另外读取全景尺寸时的数据量较多,由此,第1读取模式的分辨率低于第1读取模式,在本实施例中,在第1读取模式中,以600DPI的分辨率进行读取处理,在第2读取模式中,以300DPI的分辨率进行读取处理。还有,移动第2读取模式的读取位置T2的照片的传送速度,为第1读取模式中的滑架301的读取移动速度的2倍。
下面对图像读取装置1的动作进行描述。
自动供纸模式(第1读取模式)下面通过图23和图24进行描述。
首先,由操作人员,将照片设定在供纸盘10上,通过主机PC(控制器430),选择自动供纸模式(步骤S1),打开启动开关(由主机PC选择,或按下位于图像读取装置中的开关,步骤S2)。如果排空传感器27动作,则供纸模式100沿正向旋转(步骤S3,S4)。
供纸电动机100的正转驱动力通过传动机构,传递给供纸机构11,搓纸辊149,供纸辊145W(分离辊146为从动辊)沿供纸方向旋转,以分离为1张的方式送给供纸盘10上的照片。
在送出的照片的尺寸为4R的场合,通过传感器29,对其进行检测(步骤S5),在未对其进行检测的场合,为其它的尺寸。
通过停止的阻挡辊162,163的压力接触点,限制分离为1张而送给的照片的前端,修正照片的传送方向的倾斜度。另外,在分离为1张的照片的前端到达阻挡辊162,163之前,通过阻挡传感器30,对其进行检测(步骤S6),在规定时间后,电动机100停止(步骤S7)。
此后,使传送/排纸电动机200正转驱动(步骤S8),通过驱动力传动机构,阻挡辊162(阻挡辊163),同步传送带211沿传送方向旋转。与此同时,伴随止动电动机274的驱动,接触部件215相对传送通路实现进出。
伴随阻挡辊162,163的旋转,沿供纸通路,将照片朝向传送带211传送。另外,通过传感器31,检测照片的前端和后端,根据此时间,判断照片的尺寸(步骤S9,S10)。
再有,伴随传送带211的旋转,沿接触玻璃300传送照片,在规定时间后,使传送/排纸电动机200停止(步骤S11)。此时,照片在于读取停止位置T1,其前端与接触部件215接触的状态,停止。
另外,驱动止动电动机274,使接触部件215从传送通路退回(步骤S12)。另外,此时,通过供纸电动机100的正转驱动,与前述情况相同,进行下一照片的预备供给(直至与阻挡辊163,164接触)(第2张供给)。
接着,滑架电动机310进行正转驱动(步骤S13),通过驱动力传动机构,使滑架301从原始位置H,上升移动。在该上升移动的同时,对白色基准板323进行读取处理,然后,从读取停止位置T1,上升移动与照片尺寸相对应的距离,同时对图像进行读取处理,如果该读取处理完成,则停止滑架电动机310(步骤S14)。
然后,反转驱动传送/排纸电动机200和滑架电动机310(步骤S15)。伴随滑架电动机310的反转驱动,滑架301下降,原始位置传感器330检测滑架301(步骤S16),此时,滑架电动机310停止(步骤S17)。伴随传送/排纸电动机200的反转驱动(排纸部6),通过驱动力传动机构,排纸带228和排纸辊234沿排出方向旋转,将进行了读取处理的照片排向排纸盘16。此时,如果通过排纸传感器235,检测到排出的情况(步骤S18),则传送/排纸电动机200停止(步骤S19)。
如果排出第1张照片,则传送预备传送的第2张,与前述场合相同,使照片停止于读取位置T1,通过滑架301,对图像进行读取处理,反复进行这些步骤,直至通过排空传感器27,检测不到照片。
手送供纸模式下面参照图23和图25,对手送供纸模式进行描述。
在手送供纸模式中,具有全景照片的场合,与瞬时照片的场合,对于全景照片,按照第2读取模式,进行读取处理,在瞬时照片的场合,通过第1读取模式,进行读取处理。
首先,对全景照片的场合进行描述。
将全景照片设定在手送供纸盘13中,操作人员通过控制器430,设定全景照片模式(步骤S30)。判断传感器137的位置位于未检测到全景照片的位置,判断传感器137未检测到全景照片。
如果选择全景照片模式,打开启动开关(步骤S31),则检查手送供纸盘13中的排空传感器136是否动作(是否将照片设定在手送供纸盘13中)(步骤S32)。如果打开启动开关7,在将照片设定在手送供纸盘13上的场合,正转驱动图像读取机构3中的滑架电动机310(步骤S33),使滑架301上升到读取位置T2(步骤S34)。
另外,反转驱动传送/排纸电动机200(步骤S35)。供纸电动机100的反转驱动力通过驱动力传动机构,传递给手送供纸部14,辊112,带122,定位辊134,辊139沿供纸方向旋转。另外,伴随传送/排纸电动机200的反转驱动,传送带211,排纸带228,辊225,排纸辊234旋转。
在从传感器138检测到通过辊112,带122,定位辊134,辊139的旋转而送给的全景照片的前端(步骤S36)起一定时间后,通过停止于读取位置T2的滑架301,开始读取处理(步骤S37),通过辊112,带122,定位辊134,辊139,以及传送带211,将该照片进一步朝向下方传送,同时对图像进行读取处理。接着,如果传感器138检测到照片的后端(步骤S38),在规定时间后,结束图像读取处理(步骤S39),另外,供纸电动机100停止(步骤S40)。
此外,伴随滑架电动机310的反转驱动(步骤S41),滑架301下降,此情况由原始位置传感器330检测到,该滑架301停止(步骤S42,S43)。
如果排纸传感器235检测到照片的后端(步骤S44),电动机200停止(步骤S45)。
瞬时照片下面对瞬时照片的场合进行描述。
首先,在将照片设定在硬纸上的状态,将该照片放置于手送供纸盘13上。接着,通过控制器430,选择瞬时照片模式(步骤S36)。瞬时照片具有大尺寸和小尺寸,两者均以由硬纸夹持的方式传送,但是,如果判断传感器137检测到硬纸,则为大尺寸,如果未检测到,则为小尺寸。
如果打开启动开关7(步骤S50),检查排空传感器136是否动作(步骤S51),如果动作,判断传感器137判断已设定的瞬时照片是大尺寸,还是小尺寸(步骤S52)。另外,反转驱动供纸电动机100,驱动手送供纸机构14,并且反转驱动传送/排纸电动机200,驱动传送带211和排纸部6(步骤S53)。另外,还驱动止动电动机274,接触部件215实现进出。
传感器138检测硬纸的后端(步骤S54),在后端通过辊139的驱动量后,供纸电动机100停止(步骤S55)。另外,硬纸通过传送带211的旋转而传送,在规定时间后,传送/排纸电动机200停止(步骤S56)。此时,硬纸在其前端于停止位置T1,与接触部件215接触的状态停止。另外,驱动止动电动机274,使接触部件215退回(步骤S57)。
下面使滑架301移动,进行照片的读取和排出,但是该场合按照与自动供纸模式中的第1读取模式相同的步骤(步骤S13~S19)进行处理,故省略对其的描述。
在本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1中,由于基本上垂直地设置接触玻璃300,可沿接触玻璃300,使滑架301上升移动,对照片的图像进行读取处理,故可减小图像读取装置1的设置面积。在已有的图像读取装置中,因为将接触玻璃300相对放置面,水平地设置而使滑架301横向移动,所以下述距离L1和L2是必要的,该距离L1指包含从基准位置T到为了稳定地进行读取处理而滑架301的速度保持稳定的距离,或者对白色基准板323进行读取用的距离的原始位置H到基准位置T的距离,该距离L2指为了使滑架301移动到接触玻璃300的端部的滑架301的宽度的距离,由此,不但接触玻璃300的面积增加,而且外壳以距离L1,L2的尺寸增加,设置面积加大。在该图像读取装置1中,由于基本垂直地设置接触玻璃300,并且可使滑架301沿上下移动,故可使具有距离L1,L2尺寸的设置面积进一步减小。
还有,由于可沿接触玻璃300固定照片,使滑架301移动,进行读取处理,故没有伴随照片的传送产生的振动对图像的影响,可获得良好的图像。
再有,滑架301通过下述方式支承,该方式为通过滑动部件352,353,使支承部件350,351与导向轴333嵌合,但是,由于导向轴333与各滑动部件352,353之间具有尺寸误差,故当滑架301移动时,产生晃动(振动),滑架301下降时的晃动比上升时的大。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与滑架301上升移动同时进行对照片的读取扫描处理,由此,使振动对图像的影响进一步减低。另外,显然还可在下降移动的同时,进行读取扫描处理。
另外,通过将形成由传送组件2传送的照片的停止基准的停止基准位置T,设定在接触玻璃300的底端部附近,由此使接触玻璃300的尺寸缩小,可减小装置的整体尺寸。
此外,由于将形成底稿停止基准的停止基准位置T设置在接触玻璃300的底部,并且设置停止机构(停止部件508a,508b),该停止机构508中的接触部件805a,805b以可相对传送通路700(第2传送通路507)进退的方式设置,故通过使接触部件805a,805b实现进出,在照片传送时,即使在照片落下的情况下,仍可靠地使照片停止于停止基准位置T,可对图像进行读取处理,按照相对传送带505的外侧进出的方式设置各接触部件805a,805b,使其与照片的外侧接触,由此更加可靠地对照片的偏斜进行矫正。
还有,由于在于切断图像读取装置1的电源时,即使接通电源,不进行读取动作,进行等待时等的,不进行读取动作的非动作时,使保持重量较大的滑架301的原始位置H设定在接触玻璃300的高度方向的基本中间位置M(即,图像读取装置1的基本中间位置)的底侧,故使装置的稳定性提高。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滑架301的动作范围内的最低位置,将图像读取装置1的最底面附近设定在原始位置H处,故可使装置更加稳定。另外,通过使读取开始位置S与底稿停止基准位置T相同,位于接触玻璃300的底端部附近,由此可缩短从原始位置H,到读取开始位置T的距离,可缩短到读取开始时的时间,因此,可缩短整个装置的处理时间。还有,滑架301与传送带321(循环带)的接触玻璃300一侧连接,该传送带321挂设于设置于框架350的侧面顶部的旋转轴317,与设置在框架350的侧面底部的旋转轴320(第2旋转轴)之间。再有,通过伴随滑架电动机M2的驱动,驱动旋转上方的旋转轴317,由此使传送带321旋转,使滑架301上下移动。由此,在滑架301进行上升移动,进行读取扫描处理时,在滑架301所连接的接触玻璃300一侧的带上作用有张力,可减小伴随滑架301的移动而产生的振动,于是,可进一步减小振动对图像的影响。
再有,传送组件573这样形成,将照片传送到读取位置800(底稿停止位置T),并且由通过接触玻璃300形成第2传送通路507的传送带505接纳于组件外壳571中,另外,以设置于该传送组件573的底部(传送带505的底部)的旋转轴509为轴,使传送组件573旋转,使传送带505移动,因此,可打开第2传送通路507。由此,可容易解除卡纸。另外,由于当打开第2传送通路507时,传送组件573停止在排纸盘601上,停止于图像读取装置1的底侧(较低位置),故不损害装置的稳定性,另外不使用止动件等的其它部件,可保持在打开传送通路507的状态。
另外,排纸盘601与供纸盘202这两者均设置于图像读取装置1的一侧(图像读取机构3的相反侧),此外,基本上与接触玻璃300保持垂直。因此,可从同一方向,进行照片的设定和取出,即使在将图像读取装置1设置在搁板等的较高的部位的情况下,仍容易进行照片的设定和取出,使操作性提高。
此外,由于将从送出口20C插入的S尺寸照片,从设置于传送带505与第2吸引机构之间的自动供给口X,插入到第2传送通路507,不通过第1传送通路109,而借助传送带505将照片传送到基准位置T,故传送距离变短,可缩短传送时间。另外,由于具有自动供纸部20,该自动供纸部20从送出口20C,通过自动供纸口X,将S尺寸照片送到第2传送通路507,故可提高进行对多张S尺寸照片传送读取处理时的处理效率,可进一步缩短传送时间,并且由于对应于使用频率较低的全景照片用的手送供纸盘108a,使用频率较高的S尺寸照片用的供纸盘202不必较高,故可使操作性提高。
还有,在本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中,扫描机构形成装载有光源,光电转换机构(CCD)等的一体的组件(滑架301),但是,也可为下述形式,其中光源机构和反射机构以2∶1的速度比移动,以固定的光电转换机构进行读取处理。另外,同样在此场合,最好在上升,或下降移动的同时,进行读取扫描处理,另外,最好各机构的原始位置设置在接触玻璃的中间位置的底侧。
再有,在本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中,针对将底稿限定为照片的照片用图像读取装置进行了描述,但是,该装置也可充分地适合用于对一般的普通纸,明信片等的图像进行读取处理的图像读取装置。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给出的是在读取处理时,使接触部件805a,805b相对传送通路700退回的实例,但是,也可在进出的状态,对照片的图像进行读取处理,在读取处理后,使其退回。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给出的是全景照片为手送供纸的实例,但是与S尺寸照片的场合相同,通过设置下述供纸机构,该供纸机构从多张照片中,自动地逐张地分离,进行供给,这样也可使全景照片的处理效率提高。还有,在本实施例中,给出的是形成底稿停止的基准的基准位置与读取开始位置相同的实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实例,也可使两者不同。
还有,从手送供纸口10C插入的全景照片在由第1吸引部531和第2吸引部150吸引的同时,通过传送带505传送到读取位置800(全景照片的前端与接触部件805a,805b接触的基准位置T)。因此,传送时的全景照片按照与接触玻璃300分离的方式传送,这样,可防止下述情况,即,照片的后端部垂落,吸附于接触玻璃300上的传送不良(无法传送,或在相对传送方向倾斜,或在吸附状态拉动照片而产生的图像的缺陷)。另外,由于第2吸引部150的吸力大于第1吸引部531的吸力,故可减小第2吸引部150的吸力对底稿传送时的传送带505的负荷。
再有,全景照片在读取位置800,通过第1吸引部531,吸附于传送带505的同时吸附于第2吸引部150,故可按照与接触玻璃300以规定间距间隔开的方式保持(步骤S34,S35)。此时,全景照片与接触玻璃300之间的间距约为0.7mm,该间距足够地大于产生的牛顿环的干涉间距。因此,当通过滑架301对照片进行读取处理时(步骤S19),相对接触玻璃300,具有不产生牛顿环的足够的间距,由此,可获得良好的图像。另外,由于在读取处理时,照片不贴附于(吸附于)接触玻璃300上,故不产生下述不利情况,即,称为无法排出的,排出时的传送不良,或因与接触玻璃的摩擦,在照片的图像面产生缺陷。
另外,在通过第1吸引部531吸引从送出口20C插入的S尺寸照片的同时,通过传送带505,将其S尺寸照片传送到读取位置800(全景照片的前端与止动件508a,508b接触的基准位置T),其停止于该位置,在读取位置800,通过第1吸引部531,将其吸附于传送带505上,按照相对接触玻璃300,以规定间距间隔开的方式保持(步骤S15~S17)。接触玻璃300与S尺寸照片之间的间距约为0.7mm,该间距足够地大于产生牛顿环的干涉间距。因此,当通过滑架301,对照片进行读取处理时(步骤S19),相对接触玻璃300,具有不产生牛顿环的足够的间距,由此,可获得良好的图像。另外,与全景照片的场合相同,在读取处理时,由于不将照片贴附(吸附)于接触玻璃300上,故不产生下述不利情况,即,称为无法排出的,排出时的传送不良,或因与接触玻璃的摩擦,在照片的图像面产生缺陷。
此外,由于采用下述结构,在该结构中,仅仅在第1吸引部531中包围了传送照片的传送带505,传送带505未包围第2吸引部150,故可使传送组件2的整体体积减小,进而使整个图像读取装置1的整体尺寸减小。
还有,在本实施例中,给出的是下述实例,在该实例中,照片的厚度约为0.3mm,从肋130的表面,到接触玻璃300的表面的间距,从传送带505的表面,到接触玻璃300的表面的间距,以及从肋551a~551d的表面,到接触玻璃300的表面的间距设定为1mm左右,但是这些间距也可适当地根据所读取的主要的底稿的厚度来改变。
再有,在本实施例中,给出的是下述实例,其中,在第1吸引部531,第2吸引部150中,通过第1吸引风扇503,第2吸引风扇121进行抽吸,使第1吸引管532,第2吸引管120内部为负压,由此吸引照片,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实例,比如,也通过静电方式,吸引底稿。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给出的是在进行读取处理时,使接触部件805a,805b相对传送通路700退回的实例,但是,也可在进出的状态,对照片的图像进行读取处理,在读取处理后,使其退回。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给出的是全景照片为手送供纸的实例,但是,与S尺寸照片的场合相同,如果采用自动供纸,也可使全景照片的处理效率提高。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给出的是形成底稿停止的基准的基准位置与读取开始位置相同的实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实例,也可使两者不同。
还有,在本实施例中,给出的是第2吸引部150设置于第1吸引部503的底稿传送方向的上游侧的实例,但是,由于第2吸引部150在借助传送带505对全景照片进行传送时,可对较长的全景照片的一侧的吸引,故也可将第2吸引部150设置于第1吸引部503的下游侧。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该图像读取装置包括接触玻璃;框体,该框体支承上述接触玻璃;安装机构,该安装机构按照在基本垂直的状态支承上述接触玻璃的方式设置于上述框体上;扫描机构,该扫描机构对沿基本上垂直地支承的上述接触玻璃而保持静止的底稿进行读取扫描处理;其特征在于使上述扫描机构进行上升或下降移动,进行底稿的读取扫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扫描机构为一体的扫描组件,其包括对底稿照射光的光源;至少1个反射机构,该反射机构对由底稿反射的,来自上述光源的光进行反射;聚光机构,该聚光机构使通过上述反射机构反射的光会聚;转换机构,该转换机构将通过上述聚光机构会聚的光转换为电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未进行上述扫描机构的读取扫描的非动作时的保持位置,设定在上述接触玻璃的中心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图像读取装置包括供纸盘,该供纸盘放置底稿;传送机构,该传送机构沿上述接触玻璃设置,将来自上述供纸盘的底稿,传送到进行读取扫描处理的规定的读取位置;排纸盘,该排纸盘接纳由上述传送机构,从上述读取位置送出的底稿,上述供纸盘与上述排纸盘中的任何一个设置于上述传送机构的上方,另一个设置于上述传送机构的下方。
5.一种图像读取装置,该图像读取装置包括接触玻璃,该接触玻璃基本上垂直地支承;扫描机构,该扫描机构以可沿上述接触玻璃,上下移动的方式支承,对底稿进行读取扫描处理;其特征在于按照使上述扫描机构进行上升移动的方式,在进行读取扫描的规定的读取位置,对沿上述接触玻璃保持的底稿进行读取扫描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扫描机构为一体的扫描组件,其包括对底稿照射光的光源;至少1个反射机构,该反射机构对由底稿反射的,来自上述光源的光进行反射;聚光机构,该聚光机构使由上述反射机构反射光会聚;转换机构,该转换机构将由上述聚光机构会聚的光转换为电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1,第2旋转轴,该第1,第2旋转轴沿上下间隔开地设置;循环带,该循环带挂设于上述第1,第2旋转轴之间,连接有上述扫描组件;伴随设置于上方的第1旋转轴的驱动旋转,使上述循环带旋转,使上述扫描组件沿上下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使底稿停止于规定的读取位置的基准的停止基准位置,设置于上述接触玻璃的底端部附近。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传送机构,该传送机构通过上述接触玻璃,形成传送底稿的传送通路,将底稿传送到上述读取位置;可使上述传送机构移动,将上述传送通路打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传送机构的底部,设置有与底稿传送方向相垂直的旋转轴,以该旋转轴为轴,使上述传送机构朝向下方旋转移动,将上述传送通路打开。
1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该图像读取装置包括接触玻璃,该接触玻璃基本上垂直地支承;扫描机构,该扫描机构按照可沿上述接触玻璃移动的方式支承,对底稿进行读取扫描处理;其特征在于停止基准位置设置于上述接触玻璃的底端部附近,该停止基准位置在将底稿停止于通过上述扫描机构进行读取扫描处理的规定的读取位置上时,形成基准,按照使上述扫描机构进行上升,或下降移动的方式,对以该停止基准位置为基准,沿上述接触玻璃保持静止的底稿进行读取扫描处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设置有停止机构,该停止机构使底稿停止于上述停止基准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传送机构,该传送机构沿上述接触玻璃设置,将上述底稿传送到上述读取位置;传送通路,该传送通路由上述传送机构和上述接触玻璃形成;上述停止机构以可相对上述传送通路进退的方式支承。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按照使上述扫描机构进行上升移动的方式,对底稿进行读取扫描处理。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扫描机构为一体的扫描组件,其包括光源,该光源对底稿照射光;至少1个反射机构,该反射机构对由底稿反射的,来自上述光源的光进行反射;聚光机构,该聚光机构使通过上述反射机构反射的光会聚;转换机构,该转换机构将通过上述聚光机构会聚的光转换为电信号。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供纸盘,该供纸盘放置底稿;传送机构,该传送机构沿上述接触玻璃设置,将来自上述供纸盘的底稿,传送到上述的读取位置;排纸盘,该排纸盘接纳由上述传送机构,从上述读取位置送出的底稿;上述供纸盘设置于上述传送机构的上方,上述排纸盘设置于上述传送机构的下方。
17.一种图像读取装置,该图像读取装置包括接触玻璃,该接触玻璃基本上垂直地支承;扫描机构,该扫描机构对以可沿上述接触玻璃而上下移动的方式支承的底稿进行读取扫描处理;上述扫描机构未进行读取扫描处理的非动作时的保持位置,设定在上述接触玻璃的中心的下方,按照进行上升移动的方式进行读取扫描处理。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上述扫描机构对底稿的读取扫描处理的读取开始位置设定在上述接触玻璃的底端部附近。
19.一种图像读取装置,该图像读取装置包括接触玻璃,该底稿玻璃基本上垂直地支承;扫描机构,该扫描机构支承于上述接触玻璃的一面侧,在上升或下降移动的同时,进行沿上述接触玻璃保持的底稿的读取扫描处理;底稿传送部,该底稿传送部设置于上述接触玻璃的另一面侧,将底稿传送到,借助扫描机构进行读取扫描处理的规定的读取位置;上述底稿传送部包括供纸盘,该供纸盘放置底稿;传送机构,该传送机构沿上述接触玻璃设置,将来自上述供纸盘的底稿,传送到规定的读取位置;排纸盘,该排纸盘接纳通过上述传送机构从上述读取位置排出的底稿;其特征在于上述供纸盘和排纸盘中的任何一个设置于上述传送机构的上方,并且按照与上述接触玻璃基本上垂直的方式设置,上述供纸盘和排纸盘中的另一个设置于上述传送机构的下方,并且按照与上述接触玻璃基本上垂直的方式设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供纸机构,该供纸机构从上述供纸盘,抽出底稿,将其朝向上述传送机构传送;排纸机构,该排纸机构将底稿,从上述传送机构,朝向上述排纸盘传送;由上述供纸机构形成的供纸传送通路,以及由上述排纸机构形成的排纸通路分别弯曲。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扫描机构包括上述扫描机构为一体的扫描组件,其包括光源,该光源对底稿照射光;至少1个反射机构,该反射机构对由底稿反射的,来自上述光源的光进行反射;聚光机构,该聚光机构使通过上述反射机构反射的光会聚;转换机构,该转换机构将通过上述聚光机构会聚的光转换为电信号。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供纸盘设置于上述传送机构的上方,上述排纸盘设置于上述传送机构的下方。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放置1张底稿的第2供纸盘设置于上述供纸盘的上方。
24.一种图像读取装置,该图像读取装置包括接触玻璃,该接触玻璃基本上垂直地设置于支承框架的设置面上;曝光机构,该曝光机构可沿上述接触玻璃,实现移动停止;读取元件,该读取元件读取来自上述曝光机构的反射光;底稿送入口,该底稿送入口将底稿送入到上述接触玻璃;第2读取区域,该第2读取区域设置在接触玻璃上,在该第2读取区域中,在使上述曝光机构停止,使底稿移动的同时,对底稿图像进行读取处理;第1读取区域,在该第1读取区域中,在停止沿上述接触玻璃传送的底稿,使曝光机构移动的同时,对底稿图像进行读取处理;其特征在于沿着从接触玻璃上方到下方,按照上述底稿插入口,上述第2读取区域,上述第1读取区域的顺序进行设置。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接触玻璃由1块玻璃形成。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选择机构,该选择机构指通过上述第2读取区域,第1读取区域中的哪个,对从上述插入口插入的底稿进行读取处理。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可根据外部信号,选择通过上述第1,第2读取区域中的哪个,对从上述插入口送给的底稿进行读取处理;吸引机构,该吸引机构将底稿吸附于上述传送带上。
28.一种图像读取装置,该图像读取装置包括接触玻璃,该接触玻璃基本上垂直地支承;扫描机构,该扫描机构在沿上述接触玻璃的1个面进行上升,或下降移动的同时,对底稿进行读取扫描处理;循环传送带,该循环传送带与该接触玻璃,以规定间距间隔开,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该循环传送带将底稿,传送到进行读取扫描处理的规定的读取位置。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循环传送带由形成有多个进气孔的,至少1个循环带形成。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吸引机构包括吸引管,该吸引管在上述接触玻璃侧,形成至少1个吸引口;第2吸引风扇,该第2吸引风扇吸引该吸引管内的空气。
3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上述读取位置的底稿停止基准的基准位置设置于上述循环传送带的底端部附近,在该基准位置,设置有使底稿停止的停止机构。
32.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扫描机构在进行上升移动的同时,进行读取扫描处理。
33.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传送机构的上方,设置有供纸盘和供纸机构,该供纸盘用于放置底稿,该供纸机构将来自上述供纸盘的底稿,朝向上述传送机构传送;在上述传送机构的下方,设置有排纸盘和排纸机构,该排纸盘接纳进行了读取扫描处理的底稿,该排纸机构将从上述读取位置排出的底稿,朝向上述排纸盘传送。
34.一种图像读取装置,该图像读取装置包括接触玻璃,该接触玻璃基本上垂直地支承;扫描机构,该扫描机构在沿该接触玻璃的一个面进行上升或下降移动的同时,对底稿进行读取扫描处理;底稿传送部,该底稿传送部设置于上述接触玻璃的另一面侧;上述底稿传送部包括循环传送带,该循环传送带按照与上述接触玻璃,以规定间距间隔开并可旋转的方式设置,将底稿传送到进行读取扫描处理的规定的读取位置;第1吸引机构,该第1吸引机构设置于上述循环传送带的内侧,将底稿吸附于上述循环传送带上;第2吸引机构,该第2吸引机构按照上述接触玻璃,以规定间距间隔开的方式设置于上述循环传送带的上方或下方,吸引底稿。
35.一种图像读取装置,该图像读取装置包括接触玻璃,该接触玻璃基本上垂直地支承;扫描机构,该扫描机构在沿该接触玻璃的一个面进行上升移动的同时,对静止于规定的读取位置的底稿进行读取扫描处理;底稿传送部,该底稿传送部设置于上述接触玻璃的另一面侧;上述底稿传送部包括第1供纸口,该第1供纸口形成于上述接触玻璃的顶端,其用于插入底稿;底稿停止机构,该底稿停止机构设置于上述接触玻璃的底端,使底稿停止于上述读取位置;循环传送带,该循环传送带按照与上述接触玻璃,以规定间距间隔开的方式设置,将底稿传送到上述读取位置;第1吸引机构,该第1吸引机构设置于上述循环传送带的内侧,将底稿吸附于上述循环传送带上;第2吸引机构,该第2吸引机构设置于上述循环传送带的上方,吸引底稿。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传送机构与第2吸引机构之间,形成用于插入底稿的第2供纸口;从上述第1供纸口插入的底稿在上述读取位置,由上述第1,第2吸引机构吸引;从上述第2供纸口插入的底稿在上述读取位置,由第1吸引机构吸引。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获得高图像质量的设置面积较小的图像读取装置。一种图像读取装置,该图像读取装置包括接触玻璃;框体,该框体支承上述接触玻璃;安装机构,该安装机构按照在基本垂直的状态,支承上述接触玻璃的方式,设置于上述框体上;扫描机构,该扫描机构对沿基本上垂直地支承的接触玻璃而保持静止的底稿进行读取扫描处理;该图像读取装置的特征在于可使上述扫描机构进行上升,或下降移动地进行底稿的读取扫描处理。
文档编号G06K9/20GK1388483SQ02120428
公开日2003年1月1日 申请日期2002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01年5月25日
发明者武井章, 清水真, 石原光洋, 相山哲也, 大嶋正贵 申请人:尼司卡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