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07358阅读:5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脑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脑散热器,特别涉及一种散热效率高的电脑散热器。
已知的电脑散热器如

图1所示,其主要结构体是于一块叠在芯片组或处理器顶端的铝材底座1顶面的周边,向上延伸许多间隔排列的多个散热鳍片2,并于底座1顶面的中间位置设置一风扇3,底座1吸收芯片组或处理器的热量后传导到多个散热鳍片2上,再由风扇3鼓风使空气流经多个散热鳍片2之间的间隙而驱散热量,能降低芯片组或处理器的温度。
上述已知电脑散热器的底座1与多个散热鳍片2是利用一铝材挤制成型件A,再切削加工成一具散热鳍片2的件体B,除了加工程序较复杂外,在材料的运用上也造成浪费,且散热鳍片2的数量因受铝材挤制成型的加工条件限制,使其数量少、散热面积亦较小。
如图2所示,第二种已知电脑散热器亦为铝材挤制成型件A’再切削加工,与图1所示的电脑散热器不同之处是在多个散热鳍片2呈一弯弧形,如此可增加空气的流通效果,以此已知电脑散热器仍然有加工程序复杂、浪费材料及散热鳍片数量受限的缺点。
如图3所示,第三种已知的电脑散热器是利用铝板C预先冲压出底座1与多个散热鳍片2的形状后,再将多个散热鳍片2向上弯折,以形成竖立在底座1上的多个散热鳍片2,这种已知结构可避免材料的浪费,但其缺点是在多个散热鳍片2的内侧面对空气的流通形成一垂直的阻挡面,使空气无法很快速的由多个散热鳍片2之间的间隙逸出,散热效果不佳。
如图4所示,第四种已知的电脑散热器与图3所示类似,但不同的是多个散热鳍片2之间的间隙并非以切削掉部分材料来形成,而是由相邻的两散热鳍片2距离底座1中心的位置长短不同而形成,相较于第三种已知的电脑散热器,其散热鳍片2的数量增加,但空气无法很快速的由多个散热鳍片2之间的间隙逸出的缺点仍未改善。
有鉴于此,本创作人根据其多年从事各类散热器设计制造的实务经验,针对上述已知散热器的缺点加以改进,并各取其优点而设计出本实用新型,以能提高电脑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电脑散热器,是于一底座的周边向上延伸多个散热鳍片,该底座中央部位形成一以固定风扇的容置空间,其特征是两相邻的散热鳍片顶部距离底座中心位置具有一位差,该散热鳍片顶部与底座中心线的垂直相交线呈一倾斜角度;该多个散热鳍片与底座一体成型;该位差是由相邻的两散热鳍片由底座向上弯折的不同仰角形成;该倾斜角度是由扭曲的散热鳍片的底端与顶端之间的角度差形成;该散热鳍片的侧边厚度渐薄,该散热鳍片的侧边表面形成倾斜的导引面;该底座的侧边预设有固定风扇的扣孔。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在一底座的周边向上延伸有多个散热鳍片,使底座中央部位形成一容置空间以固定风扇,风扇运转时产生的流动空气由散热鳍片之间的间隙通过时,可使散热鳍片与空气产生热交换作用而达致散热的效果;其特征是该两相邻的散热鳍片顶部距离底座中心位置具有位差,以增加两者之间的间隙,且散热鳍片顶部与底座中心线的垂直相交线呈一倾斜角度,使流动空气通过散热鳍片之间的间隙时,由该倾斜角度的导流作用而加速通过,以提高散热效率;根据上述结构特征,当风扇鼓风时由于两相邻的散热鳍片顶部具有位差,且散热鳍片顶部与底座中心线的垂直相交线呈一倾斜角度,使流动空气通过散热鳍片之间的间隙时得以加速通过,以达到提高散热效率的功效;该散热鳍片顶部与底座的成型方式可先以铝材制成片状体,并在其周边预先冲压切割出多个散热鳍片,使多个散热鳍片皆呈倾斜的放射状排列,然后仍可利用冲压加工将多个散热鳍片全部向上弯折即可完成,具有加工方便、成本低廉的优点;上述的倾斜角度可以由扭曲多个散热鳍片,使散热鳍片的底端与顶端之间形成一角度差而简易完成;实施时可将散热鳍片侧边加以冲压,令该散热鳍片侧边向外延展而形成厚度渐缩的状态,不但可增加散热面积,对流通空气的导引作用亦有助益,能加速空气的流通;从而解决了使其提高散热效率,并具加工方便,成本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是提供一种电脑散热器,其两相邻的散热鳍片顶部距离底座中心位置具有位差,以增加两者之间的间隙,且散热鳍片顶部与底座中心线的垂直相交线呈一倾斜角度,使流动空气通过散热鳍片之间的间隙时,由该倾斜角度的导流作用而加速通过,以提高散热效率;特别适用于电脑运作时会产生高热的各类芯片组或处理器,例如电脑VGA卡上的芯片组及中央处理器CPU的散热,具有散热效率佳及制造成本低廉的特点与功效,而具实用性。
图3是已知散热器三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已知散热器四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安装风扇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底座及多个散热鳍片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加工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弯折多个散热鳍片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扭曲其中一散热鳍片的立体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散热鳍片侧边表面形成导引面的示意图。
请同时参阅图7,该多个散热鳍片20、20′可与底座10一体成型,成型的方式是先以铝材制成片状体A”,并在其周边预先冲压切割出多个散热鳍片20、20′,使多个散热鳍片20、20′,皆呈倾斜的放射状排列,然后仍可利用冲压加工将多个散热鳍片20、20′全部向上弯折,弯折后,由于多个散热鳍片20、20′皆呈倾斜的放射状排列,故可使多个散热鳍片20、20′顶部形成上述的倾斜角度θ,而片状体A”的中央位置则形成底座10,该多个散热鳍片20、20′环绕在底座10的周边,使底座10中央部位的上方由多个散热鳍片20、20′的环绕而形成容置空间11。当然,将多个散热鳍片20、20′向上弯折时,可利用工具使两相邻的散热鳍片20、20′顶部距离底座10中心位置具有位差H(如图8所示)。
除了上述利用铝材制成片状体A”再冲压加工之外,上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形成亦可以利用模具一体压铸成型,也是可行的实施例之一。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时底座10并不限于圆形,例如,图示中片状体A”为圆形,使底座10形成圆形;当片状体为矩形时,底座亦形成矩形。
如图8所示,该两相邻的散热鳍片20、20′顶部距离底座10中心位置具有位差H,位置差H的形成可以在将多个散热鳍片20、20′向上弯折时完成;例如弯折加工时,将第一片散热鳍片20向上弯折成90度垂直,而相邻的第二片散热鳍片20′仅向上弯折60度,如此两散热鳍片20、20′因为仰角的不同而形成与底座10中心位置的距离不同,故可形成上述的位置差H。
本实用新型的多个散热鳍片20、20′顶部与底座10中心线X的垂直相交线Y呈一倾斜角度θ,此倾斜角度θ的形成可以如图7所示,在预先冲压切割出多个散热鳍片20、20′时,使相邻的散热鳍片20、20′之间切割线Z与底座10的中心线X形成一夹角θ’,如此将多个散热鳍片20、20′向上弯折后,多个散热鳍片20、20′顶部与底座10中心线X的垂直相交线Y间,即形成前述的倾斜角度θ。
如图9所示,前述的倾斜角度θ亦可由扭曲多个散热鳍片而形成;以其中一片散热鳍片20为例,散热鳍片20底端21与底座10中心线X的垂直相交线Y平行,而将该散热鳍片20顶端扭曲后,散热鳍片20的底端21与顶端22之间形成一角度差,此角度差即形成上述的倾斜角度θ。
如图6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为了加速流动空气通过相邻的两散热鳍片20、20′(如图6所示)的间隙,进而提升散热效果,使多个散热鳍片20、20′呈一倾斜角度θ,以对流动空气形成一导流作用;而实施时,亦可使多个散热鳍片20、20′形成厚薄渐层,使导流效果更佳。例如图10所示为其中一散热鳍片20,该散热鳍片20的侧边厚度渐缩,使散热鳍片20的侧边表面形成倾斜的导引面23,如此即可在流动空气通过时形成更佳的导流作用。另外,所述的散热鳍片20侧边厚度渐缩,其加工方法可以利用冲压加工,将原本厚度均匀的散热鳍片20侧边加以冲压,令该散热鳍片20侧边向外延展而形成厚度渐缩的状态;此时,该散热鳍片20除了导流效果较佳之外,其侧面的面积亦可因此而增加而扩大散热面积,使该散热鳍片20与流通空气的热交换作用更为加速,并提高散热效果。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时底座10的侧边可预设扣孔12,以方便将底座10固定于待散热物体(芯片组或处理器)上。
上述各元件名称是为方便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定,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精神所做的等效转换替代,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已具先进性、实用性,符合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要件,故依法提出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1.一种电脑散热器,是于一底座的周边向上延伸多个散热鳍片,该底座中央部位形成一以固定风扇的容置空间,其特征是两相邻的散热鳍片顶部距离底座中心位置具有一位差,该散热鳍片顶部与底座中心线的垂直相交线呈一倾斜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散热器,其特征是该多个散热鳍片与底座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散热器,其特征是该位差是由相邻的两散热鳍片由底座向上弯折的不同仰角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散热器,其特征是该倾斜角度是由扭曲的散热鳍片的底端与顶端之间的角度差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散热器,其特征是该散热鳍片的侧边厚度渐薄,该散热鳍片的侧边表面形成倾斜的导引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散热器,其特征是该底座的侧边预设有固定风扇的扣孔。
专利摘要一种电脑散热器,是于一底座的周边向上延伸多个散热鳍片,该底座中央部位形成一以固定风扇的容置空间,其特征是两相邻的散热鳍片顶部距离底座中心位置具有一位差,该散热鳍片顶部与底座中心线的垂直相交线呈一倾斜角度;该风扇运转时产生的流动空气由散热鳍片之间的间隙通过时,可使散热鳍片与空气产生热交换作用,以及由该倾斜角度的导流作用的加速通过,而达到提高散热效率;特别适用于电脑运作时会产生高热的各类芯片组或处理器的散热,具有散热效率佳及制造成本低廉的特点与功效,而具实用性。
文档编号G06F1/20GK2532523SQ02201650
公开日2003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02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2年1月18日
发明者陈仰霄 申请人:陈仰霄, 洋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