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机板辅助安装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65085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主机板辅助安装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计算机系统组件的固定结构,特别是指一种主机板辅助固定模块。
背景技术
对于今日的制造业而言,提升产能而缩短交期无疑是企业竞争力的一大指针。如此一来,任何一个生产制程中的环节,任何一位作业员执行的每一步动作,都为了要用来争取时间、提升效率而受到无比的关注;因此,免工具(toolless)的机构设计概念应运而生。以免工具方式组装的组件不仅在组装工时、维修服务方面快速便利,所省下的固定零件如螺丝等等更进一步降低了成本;于是免工具安装的概念,很快的成为工业设计上不可或缺的元素。
桌上型计算机或服务器系统中主机板的安装亦然。在其生产线上最耗时的,就是组装主机板;因此主机板的组装工时长短,几乎决定了整体产能。以往的主机板的固定方式,都是固定在计算机系统机壳中的架板上,此一架板固定有许多具有螺牙的支柱,可供以螺丝将主机板固定在这些支柱上。这种固定的方式,虽然可以牢牢地将主机板固定住,但是却相当耗费组装的时间;而且,因为主机板上有许多的接脚以及电子组件,要装到空间狭小的计算机机壳内相当不容易,作业员只要一不小心就会被刮伤。
免工具的结构设计当然是解决方法之一。业界通常的做法,多半是在机壳中将要安装主机板的架板与主机板本身,设计成可以相互快速结合分离的结构,其不外乎是一些钩扣、箝夹或栓套机制的应用,如台湾公告号码第456534、413343号等专利。但这样的设计除了牢固性不足的顾虑外(如413343号专利仍须通过螺丝固定),要在满布印刷电路与电子组件的主机板上,额外加工对应的结构或是固定零件,对于原本就加工手续繁复、空间运用满载的主机板而言实是一大挑战。
上述的问题尚未有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新的挑战又悄然来临。对于计算机系统这样开放性架构、高规格弹性的产品而言,量身订作的客制化(customization)趋势已成市场上的一股洪流,这使得以接单生产(Build-To-Order,BTO)为主要生产模式的厂商,在生产线设计、规划与管理上,皆面临了前所未见的难题如何在生产线上,为不同规格的主机板,找到共通的安装方式是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助于达到客制化需求的泛用性机构设计,遂成为有待解决的新难题。
目前市面上的架构设计,尚无同时满足免工具安装与泛用性需求的主机板固定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既有主机板的固定架构,又兼具免工具安装与泛用性功能的设计。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主机板辅助安装模块主要包括设置于计算机系统的机壳内部的数个嵌合部和一定位柱、一背板与一旋臂。其背板在其近边缘处设有一槽孔,其一面是用来安装一主机板,另一面则具有可与架板上的嵌合部相互嵌卡定位的数个卡合部;另外,旋臂枢接在背板的一面,其一端设有一握柄穿置在槽孔中,而其另端设有一卡钩,且旋臂是通过握柄在槽孔中产生的位移而在一抵固角度与一松脱角度间做旋转运动,当旋臂位在抵固角度时,旋臂的卡钩将勾抵在定位柱,且背板的卡合部将嵌卡在嵌合部,并通过握柄使旋臂定位于抵固角度。
本实用新型所达成的功效,在于将免工具安装与泛用性的需求,转嫁到所提供的主机板辅助安装模块上,使主机板的组装与拆卸更为简易迅速,更能进一步满足大量客制化生产的目标。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组合在机壳内的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及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组合后的另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主机板辅助安装模块100,是由架板110、背板120与旋臂130所构成,其细部结构及组合关系详述如下架板110为一矩形板体,组设在一计算机系统的机壳200内,实际上可以是机壳200架构的一部份,也可以是一片额外的组件。架板110上冲设数个拱片部116朝向其背侧(方向依图标说明,下同),拱片部116旁形成有穿孔作为嵌合部111,另外在较右侧设有一缺槽112供旋臂130活动之用,缺槽112内具有数片向架板背侧隆凸的延伸片113、115、117,且一定位柱114设在延伸片115的较低处。
背板120亦为一矩形板体,在近顶侧边缘处设有略具弧度的槽孔121,此槽孔121的右侧较宽。背板120的前面供以安装一主机板(图未示),安装的方式可以引用免工具安装的技术,或者仅以螺丝锁固亦可;而背板120的背面则朝向架板110,并且冲设出数个朝向架板110方向突出的嵌片作为卡合部122,这些卡合部122分别对应架板110上的嵌合部111,且可与其相互嵌插定位。另外,在背板120的较右侧处中央设有两开口向下、凸向背侧的固定片123、124。
旋臂130是一两侧向前弯折的狭长片体,以其中央处枢接于背板120的背面,枢接处恰好位于固定片123的左侧(图2)。旋臂130的顶端设有一螺纹孔131供一固定螺132锁设并穿置在背板120的槽孔121中,而底端设有开口向右的卡钩133;其次,在枢接处设有扭簧134,其中一末端抵固在背板120上的固定片123(长度可延伸到固定片124)上,另一端抵固在旋臂130内一侧壁,使旋臂130在无外力情形下保持在一松脱角度,即固定螺132位于图2槽孔121的右侧,底端的卡钩133位于偏左侧。
本实施例各组件的结合方式,首先是将架板110组设在机壳200中(其方式有许多技术可达成,此处不赘述),而后将安装有主机板的背板120,以其卡合部122对正架板110上拱片部116形成的凹陷空间,再向左施力于固定螺132使其带动旋臂130顺时针旋转,而以卡钩133靠抵到架板110上的定位柱114,并继续旋转至一抵固角度,即固定螺132位于图2槽孔121的中央偏左侧,而底端的卡钩位于中央偏右侧;此时,因为杠杆原理而将背板120整体向左推移(图2的方向),使背板120上的各个卡合部122插入架板110上的嵌合部111;最后,再将固定螺132旋紧,使旋臂130固定在抵固角度,如此即将背板120与架板110牢固结合;组合后的主机板辅助安装模块100的另侧外观如图3所示。
由于其结合方式仅关乎背板与架板,因此已将主机板组装到机壳内的问题,转变为背板与架板间的结合关系。而且,现有的技术可以轻易将不同规格的主机板装设到背板上,如此一来,只要备妥不同规格主机板的背板,就可以满足生产线上的需求,使本实用新型达到泛用性优点;加上方便的免工具安装方式,更能够有效提升主机板安装或维修更换的效率。
必须补充说明的是,背板上的卡合部与架板上的嵌合部,其位置、数量或形状并不特定,而且不限于穿孔与嵌片的机构关系,其它可供嵌卡定位的机制亦可运用;另外其实可利用机壳内既有的结构设置嵌合部和定位柱,也就是说架板并非绝对要件;还有,扭簧的设置有助于操作上的便利性,但就机构设计而言,其并非绝对必要;再者,固定螺亦可因槽孔形状的变化(如槽孔提供一个定位结构),或再搭配扭簧的复进方向(如扭簧是将旋臂保持在抵固角度),而为一握柄取代;最后,关于旋臂的结构、设置也可以有其它变化,此处容不详述。
权利要求1.一种主机板辅助安装模块,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至少一嵌合部,设置在计算机系统的机壳内;一定位柱,亦设置在该机壳内;一背板,在近边缘处设有一槽孔,其一面供以安装一主机板,另一面则设有可与该嵌合部相互嵌卡定位的至少一卡合部;及一旋臂,枢接在该背板设有该嵌合部的一面,其一端设有一握柄穿置在该槽孔中,而其另端设有一卡钩;当该旋臂位在该抵固角度时,该旋臂的卡钩勾抵在该架板的定位柱,且该背板的卡合部嵌卡在该架板的嵌合部,并通过该握柄使该旋臂定位在该抵固角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机板辅助安装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嵌合部与该定位柱位于该机壳内的一架板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主机板辅助安装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嵌合部为一穿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机板辅助安装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架板上冲设有至少一拱片部,且该嵌合部为形成在该拱片部旁的一穿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机板辅助安装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卡合部为一嵌片。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机板辅助安装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旋臂的枢接处设有一扭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机板辅助安装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握柄为一固定螺。
8.一种主机板辅助安装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架板,组设在一计算机系统的机壳内,其具有至少一嵌合部及一定位柱;一背板,在近边缘处设有一槽孔,其一面供以安装一主机板,另一面则朝向该架板,并具有可与该架板上的嵌合部相互嵌卡定位的至少一卡合部;及一旋臂,枢接在该背板朝向该架板的一面,其一端设有一握柄穿置在该槽孔中,而其另端设有一卡钩。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主机板辅助安装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嵌合部为一穿孔。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主机板辅助安装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架板上冲设有至少一拱片部,且该嵌合部为形成在该拱片部旁的一穿孔。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主机板辅助安装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卡合部为一嵌片。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主机板辅助安装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旋臂的枢接处设有一扭簧。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主机板辅助安装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握柄为一固定螺。
专利摘要一种主机板辅助安装模块,包括设置在计算机系统的机壳内部的嵌合部和定位柱、供以安装主机板的背板,以及枢接在背板上的旋臂,其中背板在其近边缘处设有槽孔,其一面设有可与嵌合部相互嵌卡定位的卡合部,而旋臂一端设有握柄穿置在背板的槽孔中,其另端则设有卡钩,且旋臂可通过握柄在槽孔中产生位移,而在一抵固角度与一松脱角度间旋转运动,当旋臂位在抵固角度时,旋臂的卡钩将勾抵在定位柱,且背板的卡合部将嵌卡在嵌合部,并通过握柄使旋臂定位于抵固角度使主机板可以快速安装或更换,以提升作业效率。
文档编号G06F1/18GK2747617SQ20042008151
公开日2005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6日
发明者刘启明 申请人:上海环达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神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