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壳定位的贯通轴旋转编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65188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外壳定位的贯通轴旋转编码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编码器,尤其是一种安装在鼠标中,由外壳实现定位功能的贯通轴编码器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编码器大都有五个部件构成,即外壳、基座、切换片、转子和定位片,切换片铆接在转子上,转子安装在由基座和外壳形成的密闭空间内。使用时转子被带动旋转,切换片与基座内部上的金属片接触,从而发出电讯号由端子传输进行传输,转子上设置的齿与定位片的触脚接触,产生断落感。但是加入定位片后,编码器的体积就会增大,安装复杂,且不符合目前电子原件小型化的趋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电子产品中的编码器存在的结构复杂、体积大等不足,提供一种体积小、可靠性高的贯通轴编码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外壳定位的贯通轴旋转编码器,包括基座、外壳、转子和切换片,基座和转子上开有相贯通的穿孔,切换片与转子相铆接,安装在基座内部,外壳铆接在基座上,将切换片和转子封闭在基座内,外壳上设置有卡位触脚,卡位触脚带有一个下凹的触点,该触点与转子的齿相接触。所述的卡位触脚在外壳的一个开口内部,卡位触脚的一端设置下凹的触点,且悬空,另一端与外壳相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卡位触脚在外壳的一个开口内部,卡位触脚的两端均与外壳相接,中部设有下凹的触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由于在外壳上设置了卡位触脚,因此取代了原有结构中定位片的功能,从而可以减少编码器的构件,使编码器体积减小,安装方便,使用可靠性大大提高。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转子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基座内金属片的排布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具体实施例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具体实施例,一种外壳定位的贯通轴旋转编码器,包括基座1、外壳2、转子3和切换片4,基座1和转子3上开有相贯通的穿孔,切换片4与转子3相铆接,安装在基座1内部,外壳2铆接在基座1上,将切换片4和转子3封闭在基座1内,外壳2上开口,开口内设置有卡位触脚5,该卡位触脚5与转子3的齿6相接触,卡位触脚5的触点7设置在卡位触脚5的一端,且悬空,另一端与外壳2相接。
如图6至图7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具体实施例,一种外壳定位的贯通轴旋转编码器,包括基座1、外壳2、转子3和切换片4,基座1和转子3上开有相贯通的穿孔,切换片4与转子3相铆接,安装在基座1内部,外壳2铆接在基座1上,将切换片4和转子3封闭在基座1内,外壳2上开口,开口内设置有卡位触脚5,该卡位触脚5与转子3的齿6相接触,卡位触脚5的两端均与外壳2相接,中部设有下凹的触点7。
使用时,将该编码器通过贯通孔安装在鼠标的转轴上,当转轴转动,带动转子3和切换片4一同转动,切换片4与基座1内的金属片8间歇性接触,发出通断信号,由端子9进行传输,同时转子3上设置的齿6与卡位触脚5接触,产生断落感。
权利要求1.一种外壳定位的贯通轴旋转编码器,包括基座、外壳、转子和切换片,基座和转子上开有相贯通的穿孔,切换片和转子由下到上依次安装在基座内部,外壳铆接在基座上,将切换片和转子封闭在基座内,其特征在于外壳上设置有卡位触脚,卡位触脚带有一个下凹的触点,该触点与转子的齿相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定位的贯通轴旋转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位触脚在外壳的一个开口内部,卡位触脚的一端设置下凹的触点,且悬空,另一端与外壳相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定位的贯通轴旋转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位触脚在外壳的一个开口内部,卡位触脚的两端均与外壳相接,中部设有下凹的触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壳定位的贯通轴旋转编码器,包括基座、外壳、转子和切换片,基座和转子上开有相贯通的穿孔,切换片与转子相铆接,安装在基座内部,外壳铆接在基座上,将切换片和转子封闭在基座内,外壳上设置有卡位触脚,卡位触脚带有一个下凹的触点,该触点与转子的齿相接触。由于在外壳上设置了卡位触脚,因此取代了原有结构中定位片的功能,从而可以减少编码器的构件,使编码器体积减小,安装方便,使用可靠性大大提高。
文档编号G06F3/033GK2869770SQ20062000730
公开日2007年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3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3日
发明者黄彩 申请人:惠州市正牌科电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