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空间拓扑约束的三维cad模型形状比较方法

文档序号:6472015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基于体空间拓扑约束的三维cad模型形状比较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维CAD模型形状比较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基于体空间拓扑 约束的三维CAD模型形状比较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3D图形硬件成本的降低和技术的成熟,三维CAD设计技术在机械、制 造、建筑、电子、化工、服装乃至广告等众多领域中得到快速发展和应用。据统 计,近年来模具制造工业中3D CAD建模已占80%左右。
三维CAD模型在数量及复杂性上迅速增加的同时,三维产品数据的复用问题 逐步出现。 一般而言,设计者平均花费60%的工作时间用于产品信息的检索。Gunn 则进一步指出,进行新产品设计时,仅约20%来自真正的创新,40%可从现有设 计获取,另外40%则可在修改现有设计的基础上获得。Ullman认为,超过75%的 新设计包含着对以往设计知识的复用。产品复用已成为CAD领域中的关键问题。 三维形状检索(3D shape searching)是解决三维产品复用的有效途径。根据Kendall 的定义,三维形状检索是指"在大型三维模型数据库中计算三维形状之间的相似 度"。深入研究三维CAD模型的检索机制,必然有助于促进三维CAD技术深化应 用、提高三维CAD设计的自动化水平、加快产品创新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和实际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CAD模型形状比较时三维形状特征难于
直观表示与比较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模型规范化并切割为简单体后,经由各简
单体间的6-邻域及18-邻域体空间拓扑约束比较来计算其形状近似度的基于体空间 拓扑约束的三维CAD模型形状比较方法。
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解决现有表示方法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 种基于体空间拓扑约束的三维CAD模型形状比较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l,输入待比较的两个STEP格式三维CAD模型^及5,判断其对应的 体空间拓扑约束表示是否均已生成,如果判断结果为是转步骤12;
步骤2,读取三维CAD模型中的底层几何数据,并执行CAD模型的补齐操
作;
步骤3,读取补齐后的CAD模型并执行填充操作;
步骤4,读取补齐、填充后的CAD模型并执行成组操作,在此基础上得到模 型的规范化表示;
步骤5,访问规范化后的三维CAD模型的特征边及特征面,通过特征边及特征面的切割操作,将CAD模型进一步分割至一组预定义简单体;
步骤6,逐一访问分割后所得的各简单体;若遍历结束,则转步骤11;若遍
历没有结束,则进行步骤7; 步骤7,通过公式
& ") = ",X = i," = ", Z}
计算各简单体的6邻域三维空间划分;其中AI为坐标轴X、 Y及Z方向, )为s,包围盒沿w的顶面面积,J(Pro厶力""))为沿"、由》到s,投影重叠面的面积;
步骤8,根据体分割所得各简单体之间的6邻域空间边连接或面连接关系,生 成各简单体6邻域拓扑空间约束表,并得到CAD模型的6邻域空间拓扑约束表示;
步骤9,遍历体分割所得的各简单体,计算该简单体的18邻域三维空间划分;
步骤10,根据体分割所得各简单体之间的18邻J^间关系,生成各简单体 18邻域拓扑空间约束表,并得到CAD模型的18邻域空间拓扑约束表示,返回步 骤6;
步骤ll,检査所输入CAD模型的体空间拓扑约束表示是否均已生成,若判断 结果为否,则转步骤2;
步骤12,计算两个模型的6邻域、18邻域空间拓扑约束表示的近似度; 步骤13,返回所输入的三维CAD模型形状之间的近似度,并返回步骤l。 其中,步骤2所述的底层几何数据进一步包括顶点、直线边、弧形边、B样 条曲线边、平面、圆柱、B样条曲面、球面、回路。
在本发明方法中,步骤2、 3、 4用以从三个角度对复杂三维CAD模型进行规 范化,即以补齐操作将CAD模型中各类圆柱形凹面及斜面连接转换为平面连接, 以填充操作将CAD模型中的洞、槽等特征填充后移除,以成组操作在CAD模型 面、边连接图基础上,搜索并移除一组具有相同的面边连接几何约束的图元。规 范化CAD模型的过程,同时也是三维CAD模型的简化过程,以消除复杂模型中 的特点曲线、曲面、洞、槽、齿等特征。三维CAD模型通过特征面或特征边切割 后,转换为一组预定义简单体。预定义简单体的类型包括长方体、圆柱体、四面 体、圆锥体。
所述CAD模型的面、边连接图,是读取补齐与填充后的CAD模型,将其中 的模型面、模型边转换为连接图节点,模型面与模型面、模型面与模型边、模型 边与模型边若存在连接、相交关系,则将其转换为连接图中的边所得到的图。
在本发明方法中,步骤5所述的特征边为规范化后的CAD模型中的凹边,特征面为特征边所在的平面。特征边可通过搜索所有共享边、并判断该边凹凸性来 判断,之后选取该特征边所在的某特征面作为切割面,完成规范化后的CAD模型 的分割,以得到一组简单体。
在本发明方法中,为了进一步提取与精确表示CAD模型内部各组成成分的空 间三维拓扑约束关系,提供一种基于简单体空间6-邻域及18-邻域划分的拓扑约束 表示方法。6-邻域空间划分根据各简单体的长方体包围盒上、下、左、右、前、后 六个方向完成划分,18-邻域空间划分根据各简单体的长方体包围盒上、下、左、 右、前、后六个方向及十二个对角线方向完成划分。在6-邻域及18-邻域空间划分 的基础上,可对每个分割出的简单体搜索其6-邻域及18-邻域空间,若某邻域存在 其它简单体,则在6-邻域或18-邻域拓扑约束表的对应位置上记录"1",否则记录 "0"。各简单体拓扑约束表生成后,该CAD模型内部组成成分之间的空间拓扑约 束关系亦同时可精确表示。
步骤6、 7、 8访问各简单体并生成其6-邻域空间拓扑约束表,步骤9、 10访 问各简单体并生成其18-邻域空间拓扑约束表。每个简单体的6-邻域空间拓扑约束 表仅需6个二进位来表示,18-邻域空间拓扑约束表仅需18个二进位来表示,合计 3字节。 一般即使复杂三维CAD模型,其在规范化后分割所得到的简单体数目也 较有限,因此其拓扑约束表示数据量较小、同时表示精确。
步骤12计算模型各简单体间的6-邻域及18-邻域体拓扑空间约束近似度,其 中6-邻域体拓扑空间约束近似度计算公式为
&'附6—ssT ,》B ) = *^附6_557 , *^ )
2O&附啤o 6 (4, 4 ) + (1 —份)^附鄉e (4 , "4》
其中所输入的CAD模型为&及&, S^及Ss分别规范化后的模型,且Sj分 割为简单体组(/払"u:^), ^分割为简单体组0y肌^2…"w)。 w为三维形状 比较时的拓扑因子,取值为0.8。各简单体的6-邻域体拓扑约束表基础上的近似度 比较方法是
,—6 (^!jt' S股)=
_^_* _^_其中S77V^是简单体^屈的6-邻域体拓扑空间约束表;各简单体的形状近似
度比较方法是
max(M,A0
(4* , 4)=——一—…r、 * s—o羞,4)
其中,若两个简单体形状相同,则其形状相似度函数w"戸(4,^)取i,否
则取o。
类似地,18-邻域近似度计算公式为
S—8一ssr , *^丑)=》附i8—ssr , *^ )
Z(" 18 O羞,《4 ) + (1 -必)&H— (4 , SM ))
其中所输入的CAD模型为&及&, Sj及Ss分别规范化后的模型,且Sj分
割为简单体组(^7,^2…^M), Ss分割为简单体组(/肌^U抓)。O)为三维形状
比较时的拓扑因子,取值为0.8。各简单体的18-邻域体拓扑约束表基础上的近似
度比较方法是
^附一 180》M)=
_^_* '=i户i
max(A/,iv) s^^rT;. (/,力vOT;.
、 J说
z=l /=1
其中S77V^是简单体/^的18-邻域体拓扑空间约束表;各简单体的形状近似 度比较方法是
&>WS—e (4, S说)=-丄A,、 * , SM )
max(M, TV)
其中,若两个简单体形状相同,则其形状相似度函数^"/^(4,^)取i,否 则取o。
步骤13将所计算的近似度作为三维CAD模型近似度计算结果返回。 有益效果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体空间拓扑约束的三维CAD模型形状比较 方法,该方法包括读取符合STEP标准的三维CAD模型,通过补齐、填充及成组 三种操作对所给模型作规范化处理后,执行体分割算法,将其转换为预定义简单体组,并生成各简单体间的6-邻域及18-邻域体空间拓扑约束关系。在此基础上, 通过计算各CAD模型简单体6-邻域及18-邻域空间拓扑约束的近似度,来完成三 维CAD模型间的形状比较。由于6-邻域及18-邻域空间拓扑约束对三维形状描述 精确、表示紧凑,三维CAD模型的形状比较可靠性及效率较高。本方法可用于三 维CAD模型的自动分类、检索、索引及复用等。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做更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图l表示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2表示一个实际的三维CAD模型。
图3表示对应的经补齐、填充、成组后的规范化及简化CAD模型。
图4表示体切割后得到的简单体局部示例。
图5表示另一个切割为三个简单体的CAD模型示例。
图6表示一个简单体的6-邻域空间划分。
图7表示一个简单体的18-邻域空间划分。
图8表示图5中所切分出的一个简单体的6-邻域空间拓扑约束表。 图9表示图5中所切分出的一个简单体的18-邻域空间拓扑约束表。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CAD模型体空间拓扑约束表示方法,该
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输入STEP格式的三维CAD模型,判断其对应的体空间拓扑约束表 示文件是否未生成,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返回步骤l;步骤2、若步骤l中的结果 为是,则读取的STEP格式三维CAD模型中的底层几何数据,并执行CAD模型 的补齐操作;步骤3、读取补齐后的CAD模型并执行填充操作;步骤4、读取补 齐、填充后的CAD模型并执行成组操作,在此基础上得到模型的规范化表示;步 骤5、访问规范化后的三维CAD模型的特征边及特征面,通过特征边及特征面的 切割操作,将CAD模型进一步分割至一组预定义简单体;步骤6、逐一访问分割 后所得的各简单体;若遍历结束,则转步骤ll;若遍历没有结束,则进行步骤7;
步骤7、通过公式
= A 、 ,"、、'"=1," = XJ,Z}
计算各简单体的6邻域三维空间划分;其中/l为坐标轴X、 Y及Z方向,J(5,;") 为A包围盒沿《的顶面面积,」(iVq/; "(^))为沿《、由~到s,投影重叠面的面积;步骤8、根据体分割所得各简单体之间的6邻域空间边连接或面连接关系,生 成各简单体6邻域拓扑空间约束表,并得到CAD模型的6邻域空间拓扑约束表示; 步骤9、遍历体分割所得的各简单体,计算该简单体的18邻域三维空间划分;步 骤10、根据体分割所得各简单体之间的18邻域空间关系,生成各简单体18邻域 拓扑空间约束表,并得到CAD模型的18邻域空间拓扑约束表示,返回步骤6;步 骤ll、输出所输入的三维CAD模型的体空间拓扑约束表示,并转步骤l。
为方便理解与描述,更具体地说,图2给出了一个三维CAD模型实例。图l 中的步骤1初始输入为由一组底层图元(顶点、直线、曲线、平面、曲面及环) 构成的STEP格式的CAD模型。步骤2、 3、 4用以对复杂三维CAD模型进行规 范化,其中步骤2中的补齐操作将CAD模型中各类圆柱形凹面及斜面连接转换为 平面连接,具体步骤是
(1) 搜索CAD模型中所有两端与平面相连的半圆柱面集合C。根据两端相 连平面的平行、垂直或相交、共面关系,分别将半圆柱面划分为平行型、相交型、 共面型候选柱面;
(2) 若C不空,逐一访问候选半圆柱面c,,对其连接平面力、A的边分别按 逆时针及顺时针排序;
(3) 按方向遍历力、力2各边,若某边e〈v^ v^与c,相交, 及v"分别为边 e的起点和终点,则根据该边方向将顶点v"标记为入点或将 标记为出点。分别
于入点及出点处延伸对应边,求出C,连接平面对应边的交点;
(4) 连接扩展后的交点,在入点或出点后增加圆柱。对应底面或顶面的圆心
坐标;
(5) 删除圆柱面连接c,并返回(2)。 步骤3中填充操作将CAD模型中的洞、槽等特征填充后移除,具体方法是
(1) 生成其面包含有向图FCG (directed Face Containing Graph):设力和力为 沿模型主方向的两个相邻的平行面(其中模型主方向定义为模型中具有最多平行 面的垂直方向),则将力和》作为节点加入FCG;若如下条件符合,则在FCG中 添加一条由力指向i的有向边
w) 一
其中j必为面/的面积,,q/);砂为从沿力法向从力到力的重叠投影面。
(2) 以&gree的表示FCG中某节点力的出入度值,并将FCG中各节点出入
度初值设置为0;
(3) 根据节点力各边的方向计算其出入度值若存在有向边£力<刀,_/ >,贝U&gree(Tt)++,即将节点力的度数加h否则若存在有向边&<乂,力>,则
(4) 找出具有最大出入度值的两个节点/m^及/wa^遍历其它节点力,若存
在一条路径; , p即可到达/M^,亦可到达/m^,则将创建一个虚拟面节点KM,将 力合并入f^,并将Fm加入FCG。 K^即作为孔洞特征填充后的虚拟面节点;
(5) 沿^方向搜索/Mo^及/Mox2之间的单个面,并创建新的平行面,生成平行 面对以填充槽特征。
步骤4中的成组操作在CAD模型面、边连接图基础上,搜索并移除一组具有 相同的面边连接几何约束的图元。与柱面连接及孔洞等特征类似,该类特征的成 组及移除可在维持CAD模型的空间约束及拓扑结构前提下,对"冗余"几何信息完 成简化描述。在补齐、填充操作完成后,成组操作可通过如下步骤实现1)搜索 模型中的短线段(包括短直线及曲线);2)对短线段相连边及相连面生成面连接 关系图;3)匹配各短线段相关的面连接关系图以识别重复子图;4)组合重复子 图并从CAD模型中移除。图3给出了对应于图2的规范化后的CAD模型表示。
步骤5搜索规范化后的CAD模型中的凹边,并从凹边所在的平面出发完成 CAD模型分割及简单体的生成。通过特征边及特征面实现的体切割步骤为
(1) 按序遍历CAD模型M中的各面乂中的顶点,找到其中凹点并放入对应 于该面的点集CP;
(2) 搜索并匹配各面的凹点点集,若面乂上的凹点CA与面》上的凹点c^连
线为模型边,则标志该边(c/7,,c乃)为切割边;
(3) 搜索(c^,c乃)端点处其它相连边,延长其中最长相连边以与对边求交点, 逆时针排序后生成新面/旨;
(4) 从/ ^出发搜索各模型面,得到包含/^w的最小闭合体s^w若^^属 于预定义简单体类型,则生成其长方体包围盒BO^^w),加入分割体集合i ,并 从M中删除5/n^;否则重复(4)以搜索其它包含/,的闭合体;
(5) 重复步骤(1)至步骤(4)直至无新的切割边生成。 图4给出了规范化后的CAD模型体分割的示例(局部),其中各简单体均为
长方体。
步骤6、 7、 8访问各简单体并生成其6-邻域空间拓扑约束表,其约束关系可 定义为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2</formula>
其中 为坐标轴X、 Y及Z方向,w)为s,包围盒沿w的顶面面积,X(iVq/;, ""))为沿w、由》.到A投影重叠面的面积。图5给出了另一个切割为三个简单体(&、 &、 Sc)的CAD模型的示例,其中简单体&的6-邻域空间划分如图6所示。 步骤9、 10访问各简单体并生成其18-邻域空间拓扑约束表,图7给出了对应于图 5中简单体Sc的18-邻域空间划分。根据简单体Sc的6-邻域空间划分及其与另外 两个简单体&、 Ss的6-邻域空间相交或连接关系,其6-邻域空间拓扑约束表可如 图8表示。类似地,图9给出了 &的18-邻域空间拓扑约束表。每个简单体的6-邻域空间拓扑约束表仅需6个二进位来表示,18-邻域空间拓扑约束表仅需18个二 进位来表示,合计3字节。 一般即使复杂三维CAD模型,其在规范化后分割所得 到的简单体数目也较有限,因此其拓扑约束表示数据量较小、同时表示精确。
步骤12计算模型各简单体间的6-邻域及18-邻域体拓扑空间约束近似度,其 中6-邻域体拓扑空间约束近似度计算公式为
max(M,AQ
Z (威 。6 (4,4)+(1 - ")&附,一 o屋,4))
其中所输入的CAD模型为&及&, S^及Sfl分别规范化后的模型,且A分
割为简单体组(^7,^2…/,), Ss分割为简单体组(J肌^U抓)。w为三维形状
比较时的拓扑因子,其取值范围为[O,l],本发明中取0.8,即在拓扑比较基础上, 同时考虑各简单体形状之间的对比关系。各简单体的6-邻域体拓扑约束表基础上 的近似度比较方法是
_^_承_
' =1 &
其中S77V^是简单体sa的6-邻域体拓扑空间约束表;各简单体的形状近似 度比较方法是
&>^宇(4 , s朋)=—丄An * Wa戸0^, 4)
其中,若两个简单体形状相同,则其形状相似度函数^"/ e(4,^)取l,否 则取O。
类似地,18-邻域近似度计算公式为<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4</formula>
其中所输入的CAD模型为&及SB, S'a及Ss分别规范化后的模型,且&分 割为简单体组(/^,"Ui), Ss分割为简单体组(/^,/^…/抓)。《为三维形状 比较时的拓扑因子,取值为0.8。各简单体的18-邻域体拓扑约束表基础上的近似 度比较方法是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4</formula>
其中S77V^是简单体^^的18-邻域体拓扑空间约束表;各简单体的形状近似 度比较方法是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4</formula>
其中,若两个简单体形状相同,则其形状相似度函数""戸c4,4)取i,否
则取0。
在比较三维CAD模型时,步骤12既考虑了其内部空间拓扑约束关系,也按
比较了各简单体形状。该方法对三维模型比较具有平移、縮放不变性,同时在对 简单体空间拓扑约束表排序基础上进行比较,亦具有旋转不变性。此外,由于模
型三维空间描述精确、表示紧凑,比较效率也较高。
步骤13将所计算的近似度作为三维CAD模型近似度计算结果返回。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体空间拓扑约束的三维CAD模型形状比较方法的思路 及方法,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 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 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 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份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体空间拓扑约束的三维CAD模型形状比较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输入待比较的两个STEP格式三维CAD模型A及模型B,判断其对应的体空间拓扑约束表示是否均已生成,如果判断结果为是转步骤(12);(2)读取三维CAD模型中的底层几何数据,并执行CAD模型的补齐操作;(3)读取补齐后的CAD模型并执行填充操作;(4)读取补齐、填充后的CAD模型并执行成组操作,并得到模型的规范化表示;(5)访问规范化后的三维CAD模型的特征边及特征面,通过特征边及特征面的切割操作,将CAD模型进一步分割至一组预定义简单体;(6)逐一访问分割后所得的各简单体,若遍历结束,则转步骤(11),若遍历没有结束,则进行步骤(7);(7)通过公式计算各简单体的6邻域三维空间划分;其中n为坐标轴X、Y及Z方向,A(si,n)为si包围盒沿n的顶面面积,A(Projsj,n(si))为沿n、由sj到si投影重叠面的面积;(8)根据体分割所得各简单体之间的6邻域空间边连接或面连接关系,生成各简单体6邻域拓扑空间约束表,并得到CAD模型的6邻域空间拓扑约束表示;(9)遍历体分割所得的各简单体,计算该简单体的18邻域三维空间划分;(10)根据体分割所得各简单体之间的18邻域空间关系,生成各简单体18邻域拓扑空间约束表,并得到CAD模型的18邻域空间拓扑约束表示,返回步骤(6);(11)检查所输入CAD模型的体空间拓扑约束表示是否均已生成,若判断结果为否,则转步骤(2);(12)计算两个模型的6邻域、18邻域空间拓扑约束表示的近似度;(13)返回所输入的三维CAD模型形状之间的近似度,并返回步骤(1)。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体空间拓扑约束的三维CAD模型形状比较方法, 所述补齐操作为规范化CAD模型中的圆柱形凹面及斜面两类特征,即补齐操作 将CAD模型中各类圆柱形凹面及斜面连接转换为平面连接。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体空间拓扑约束的三维CAD模型形状比较方法, 所述填充操作用于将CAD模型中洞、槽填充并移除以规范化CAD模型表示。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体空间拓扑约束的三维CAD模型形状比较方法, 所述成组操作在CAD模型的面、边连接图中,搜索并移除一组具有相同的面边 连接几何约束的图元。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体空间拓扑约束的三维CAD模型形状比较方 法,其中预定义简单体的类型包括长方体、圆柱体、四面体、圆锥体。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体空间拓扑约束的三维CAD模型形状比较方 法,其中6邻域空间划分根据各简单体的长方体包围盒上、下、左、右、前、后 六个方向划分。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体空间拓扑约束的三维CAD模型形状比较方 法,其中18邻域空间划分根据各简单体的长方体包围盒上、下、左、右、前、 后六个方向及十二个对角线方向完成划分。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体空间拓扑约束的三维CAD模型形状比较方 法,其中CAD模型转换为一组简单体后,其中任一简单体的空间体拓扑约束可 根据其与该组内其它简单体空间投影重叠关系生成,并表示为一张六连通表和一张十八连通体拓扑约束表。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体空间拓扑约束的三维CAD模型形状比较方 法,步骤(12)中所述CAD模型的6-邻域近似度计算公式为<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3</formula>其中&及&为所输入的CAD模型,S^及Ss分别规范化后的模型,且S'^分割为简单体组(^,^2…S,), S'B分割为简单体组(^,^2…S抓);《为三维形状比较时的拓扑因子,取值为0.8;各简单体的6-邻域体拓扑约束表基础上的 近似度比较方法是:一,_々"助)=其中S77V屈是简单体/屈的6-邻域体拓扑空间约束表;各简单体的形状近 似度比较方法是(4 , 4 )=-丄An * ,;)其中,若两个简单体形状相同,则其形状相似度函数s/^;^Cs屋,s说)取i, 否则取o。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体空间拓扑约束的三维CAD模型形状比较方 法,步骤(12)中所述CAD模型的18-邻域近似度计算公式为<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4</formula>其中所输入的CAD模型为&及&, S^及Ss分别规范化后的模型,且S'^ 分割为简单体组(^7,^2..."M), Sfl分割为简单体组(s肌/^.../柳);《为三维 形状比较时的拓扑因子,取值为0.8;各简单体的18-邻域体拓扑约束表基础上 的近似度比较方法是<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4</formula>其中S7T^是简单体^A的18-邻域体拓扑空间约束表;各简单体的形状近 似度比较方法是S/附A, (4 , ^ J =-丄An * W叩eO屈,"4 )其中,若两个简单体形状相同,则其形状相似度函数Wa/^(4,^J取l, 否则取0。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体空间拓扑约束的三维CAD模型形状比较方法,该方法包括读取符合STEP标准的三维CAD模型,通过补齐、填充及成组三种操作对所给模型作规范化处理后,执行体分割算法,将其转换为预定义简单体组,并生成各简单体间的6-邻域及18-邻域体空间拓扑约束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各CAD模型简单体6-邻域及18-邻域空间拓扑约束的近似度,来完成三维CAD模型间的形状比较。由于6-邻域及18-邻域空间拓扑约束对三维形状描述精确、表示紧凑,三维CAD模型的形状比较可靠及效率较高。本方法可用于三维CAD模型的自动分类、检索、索引及复用等。
文档编号G06T19/00GK101447094SQ20081024290
公开日2009年6月3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4日
发明者通 路 申请人:南京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