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容式触摸屏布线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576347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容式触摸屏布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摸屏布线,还涉及该触摸屏布线的制造方法,具体涉及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布线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触摸屏的布线包括沿X方向和Y方向纵横交叉的两组导线,现有的触摸
屏布线结构存在如下缺陷
1、 X方向和Y方向两组导线空间交叉,在制造工艺中,需要先制作底
层一组导线导电膜,然后制作绝缘膜,再制作上层一组导线导电膜。 由于两组导线的透明导电膜必须分别制作,会引起两层导电膜的颜
色差异,降低触摸屏的产品质量;
2、 由于导线导电膜材料采用透明材料,膜层较薄,在两组导线相交叉 点处位于上方的搭桥膜层容易出现断线现象,导致导线局部断线;
3、 导线导电膜线电阻较高,降低触摸屏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电容式触摸屏布线,克服现 有电容式触摸屏布线存在色差、导线局部断线、导线导电膜的线电阻高的缺陷。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电容式触摸屏布线的制造方 法,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色差、导线局部断线、导线导电膜的线电阻高的缺陷。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之一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电容式触摸屏 布线,包括布置在玻璃基板上沿X、 Y方向布置的两组导线的透明导电膜和绝 缘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金属搭桥膜层,所述两组导线中第一组导线的透明 导电膜连续设置、第二组导线的透明导电膜以所述第一组导线的透明导电膜为间隔分段设置,所述绝缘膜覆盖所述两组导线交叉处的所述第一组导线的透明 导电膜,该绝缘膜的边缘位于该透明导电膜邻近处的基板表面上,所述金属搭 桥膜层横跨所述绝缘膜连接位于所述第一组导线的透明导电膜两侧间隔设置 的第二组导线透明导电膜使之成为连续的第二组导线并覆盖该被连接的第二 组导线透明导电膜与该绝缘膜之间的基板表面。
在本发明的电容式触摸屏布线中,所述金属搭桥膜层为一层或一层以上的 金属层或金属合金层。
在本发明的电容式触摸屏布线中,所述绝缘膜形状为长方形、正方形或椭 圆形之一。
在本发明的电容式触摸屏布线中,所述金属搭桥膜层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 组导线的透明导电膜的宽度。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之二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容式触摸屏 布线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1、 同时或分别在玻璃基板上制作第一组、第二组导线透明导电膜,第 一组导线的透明导电膜连续设置、第二组导线的透明导电膜以第一组导线的透 明导电膜为间隔分段设置;
52、 制作绝缘膜,绝缘膜覆盖两组导线交叉处第一组导线的透明导电膜, 绝缘膜边缘位于该透明导电膜邻近处的基板上;
53、 制作金属搭桥膜,金属搭桥膜横跨绝缘膜连接位于第一组导线的透明
导电膜两侧间隔设置的第二组导线透明导电膜使之成为连续的第二组导线,金 属搭桥膜同时覆盖在被连接的第二组导线透明导电膜与绝缘膜之间的基板表 面上。
在本发明的电容式触摸屏布线的制造方法中,所述步骤S2中,绝缘膜形 状按照长方形或正方形或椭圆形制作。
在本发明的电容式触摸屏布线的制造方法中,所述步骤S3中,金属搭桥 膜制作一层或一层以上金属或金属合金。
实施本发明的电容式触摸屏布线及其制造方法,与现有技术比较,其有益
效果是1. 两组导线的透明导电膜层可以同时制作,避免了分别制作造成的色 差,提高了触摸屏的产品质量;
2. 金属搭桥膜层较厚,不易出现断线现象,提高了第二组导线的连续 性;
3. 金属搭桥膜层的线电阻远小于透明导线膜层的线电阻,降低了第二 组导线的线电阻,提高了触摸屏的性能;
4. 绝缘膜邻近第二组导线透明导电膜一侧边缘而不接触第二组导线透 明导电膜,绝缘膜边缘不会出现翘起,因此金属搭桥膜层在绝缘膜 的边缘不会断线,提高了产品的良品率。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电容式触摸屏布线一种实施例的一个节点的结构平面图。
图2是图1中A—A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电容式触摸屏布线的制造方法一种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电容式触摸屏布线包括布置在玻璃基板1上 分别沿X、 Y两个方向布置的两组导线的透明导电膜和绝缘膜。第一组导线的 透明导电膜4连续设置,第二组导线的透明导电膜2以第一组导线的透明导电 膜4为间隔分段设置,绝缘膜3覆盖两组导线交叉处的第一组导线的透明导电 膜4,绝缘膜3的边缘位于该透明导电膜4邻近处的基板1的表面上,设置金 属搭桥膜层5,该金属搭桥膜层5横跨绝缘膜3连接位于第一组导线的透明导 电膜4两侧间隔设置的第二组导线透明导电膜2使之成为连续的第二组导线, 同时该金属搭桥膜层5覆盖该被连接的第二组导线透明导电膜2与该绝缘膜3 之间的基板l的表面。这样即完成了相互绝缘的、完整的两组导线,由于绝缘 膜3不接触第二组导线透明导电膜2,绝缘膜3的边缘不会翘起,因此金属搭 桥膜层5在绝缘膜3的边缘处不会断线。金属搭桥膜层5的端部完整地与第二组导线透明导电膜2连接,为提高和保证金属搭桥膜层5与第二组导线透明导 电膜2的连接质量创造了条件。
金属搭桥膜层可以采用为一层、两层、三层或多层的金属层或金属合金层。 其膜厚远大于透明导电膜层的膜厚,因此,采用金属搭桥膜层进行跳线,不容 易产生断线现象,且金属膜层的线电阻远小于透明导电膜层的线电阻,故本发 明的搭桥跳线结构降低了第二组导线的线电阻,从而提高了触摸屏的性能。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绝缘膜3的形状采用长方形,在其他实施例 中,绝缘膜3可以采用包括但不限于正方形、椭圆形。
金属搭桥膜层比透明导电膜层的线电阻小、电导率高,其宽度通常小于第 二组导线的透明导电膜的宽度。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电容式触摸屏布线的制造方法如下
第一步,同时或分别在玻璃基板上制作第一组、第二组导线透明导电膜, 第一组导线的透明导电膜连续设置、第二组导线的透明导电膜以第一组导线的 透明导电膜为间隔分段设置。同时制作第一组、第二组导线透明导电膜,可以 避免产生色差,分别制作第一组、第二组导线透明导电膜,虽然可能产生色差, 但不影响本发明实现其发明目的。
第二步,制作绝缘膜,绝缘膜覆盖两组导线交叉处第一组导线的透明导电 膜,绝缘膜边缘位于该透明导电膜邻近处的基板上。这样,绝缘膜边缘不会翘 起,不会造成横跨其上的金属搭桥膜断裂,从而提高产品的良品率。
第三步,制作金属搭桥膜,金属搭桥膜横跨绝缘膜连接位于第一组导线的 透明导电膜两侧间隔设置的第二组导线透明导电膜使之成为连续的第二组导 线,金属搭桥膜同时覆盖在被连接的第二组导线透明导电膜与绝缘膜之间的基 板表面上。
上述步骤二中,绝缘膜形状按照长方形或正方形或椭圆形制作。 上述步骤三中,金属搭桥膜为一层、两层、三层或多层金属或金属合金。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容式触摸屏布线,包括布置在玻璃基板上沿X、Y方向布置的两组导线的透明导电膜和绝缘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金属搭桥膜层,所述两组导线中第一组导线的透明导电膜连续设置、第二组导线的透明导电膜以所述第一组导线的透明导电膜为间隔分段设置,所述绝缘膜覆盖所述两组导线交叉处的所述第一组导线的透明导电膜,该绝缘膜的边缘位于该透明导电膜邻近处的基板表面上,所述金属搭桥膜层横跨所述绝缘膜连接位于所述第一组导线的透明导电膜两侧间隔设置的第二组导线透明导电膜使之成为连续的第二组导线并覆盖该被连接的第二组导线透明导电膜与该绝缘膜之间的基板表面。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容式触摸屏布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搭桥 膜层为一层或一层以上的金属层或金属合金层。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容式触摸屏布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 膜形状为长方形、正方形或椭圆形之一。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容式触摸屏布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 搭桥膜层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组导线的透明导电膜的宽度。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容式触摸屏布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搭桥 膜层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组导线的透明导电膜的宽度。
6、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布线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 同时或分别在玻璃基板上制作第一组、第二组导线透明导电膜,第 一组导线的透明导电膜连续设置、第二组导线的透明导电膜以第一组导线的透 明导电膜为间隔分段设置;S2、 制作绝缘膜,绝缘膜覆盖两组导线交叉处第一组导线的透明导电膜, 绝缘膜边缘位于该透明导电膜邻近处的基板上;S3、 制作金属搭桥膜,金属搭桥膜横跨绝缘膜连接位于第一组导线的透 明导电膜两侧间隔设置的第二组导线透明导电膜使之成为连续的第二组导线, 金属搭桥膜同时覆盖在被连接的第二组导线透明导电膜与绝缘膜之间的基板表面上o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容式触摸屏布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绝缘膜形状按照长方形或正方形或椭圆形制作。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容式触摸屏布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步骤S3中,金属搭桥膜制作一层或一层以上金属或金属合金。
全文摘要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布线及其制造方法,搭桥跳线包括基板上的两组导线透明导电膜、绝缘膜和金属搭桥膜层,第一组导线透明导电膜连续设置、第二组导线透明导电膜以第一组导线透明导电膜为间隔分段设置,绝缘膜覆盖两组导线交叉处的第一组导线透明导电膜和其邻近处的基板表面,金属搭桥膜横跨绝缘膜连接间隔设置的第二组导线透明导电膜使之连续并覆盖基板表面,方法包括制作两组导线导电膜、制作绝缘膜、制作金属搭桥膜。本发明使两组导线的透明导电膜层可同时制作,避免色差,提高了触摸屏的产品质量;绝缘膜边缘位于基板上,金属搭桥膜层在此不会断线,提高了产品的良品率;金属搭桥膜层较厚,不易断线;金属搭桥膜层线电阻小,提高了触摸屏的性能。
文档编号G06F3/044GK101576794SQ20091010767
公开日2009年11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5日
发明者王士敏, 王连彬, 郭志勇, 钟荣苹, 陈雄达 申请人:深圳莱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