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评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64507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软件测评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软件测评实验室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信息化在各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之相关的业务支撑系统及平台呈规模化、复杂化的发展趋势,对相应的软件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软件质量保证的方法和手段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安全信息化建设的范围和深度在逐渐扩展,许多公司相继成立软件测评实验室,执行各应用软件的测试工作,成为系统内权威的信息化检测及评价中心,对信息化的 高速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软件测评实验室的发展,应先实施规范化的管理,建立测评业务流程,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管理规范、信息化制度、绩效考核和激励制度,对重要的信息系统建设项目设立引入测评队伍参与机制,从制度上保障测评工作的常态化,真正辅助到电力信息化工作。软件测评逐步深入、大范围的展开,软件测评实验室在管理手段、自主技术研究等方面逐步面临一些新的挑战,由于软件测评实验室测评项目日渐变得项目多、类型泛、数据大、人员广,从而迫切需要一套规范测评实验室管理体系和规范的管理平台的支撑,实现测评实验室所有测试项目的规范化、流程化、电子化的管理,以便能够即时地掌控测试项目进度、风险,以及为公司管理层提供实时的决策信息。目前国内不少公司都成立了测评实验室,但临诸多问题,主要集中在实验室的定位不清晰、标准不统一、原始手工管理模式、过程无法度量、指标无法量化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应用信息化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测评数据,导致无法对应用项目的启动提供依据,建设过程无法监控、实施后无法评价,没有真正起到信息化测评实验室的存在价值,更是制约了实验室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软件测评实验室管理系统,能够满足软件测评实验室对软件的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控以及全方位的统计分析数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软件测评实验室管理系统,包括:
测试项目管理模块,用于对项目进行总体规划及管理,实现对项目全过程的控制;
个人工作台模块,用于实现测试项目的计划制定、工作分配、进度控制、协作及通知,确保每种测试服务的工作流程在测评管理平台中得到支撑和固化;
实验室管理模块,用于负责整个实验室项目外的内部管理,以及各个子业务的统一管理,为整个实验室的业务生产、管理和服务工作,提供基础支持;
系统管理模块,用于支撑整个系统的运行。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测试项目管理模块包括:
测试过程管理子模块,用于对测评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管理;
项目测试数据分析子模块,用于对工作量进行分析,对进度及质量进行跟踪控制;测试过程统计子模块,用于对测试用例、执行测试用例及测试缺陷信息进行统计。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测试过程管理子模块包括测试计划单元、需求管理单元、用例管理单元、执行管理单元、缺陷管理单元及报告管理单元。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测试过程管理子模块还包括设备管理单元、文档管理单元及成本管理单元。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项目测试数据分析子模块包括项目总览单元、进度管理单元、工作量分析单元及质量管理单元。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测试过程统计子模块包括用例统计单元、执行统计单元及缺陷统计单元。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个人工作台模块包括:
我的桌面子模块,用于展示界面默认或定制的个人工作内容,进行个人资料及工作内容的管理;
我的流程子模块,用于查询、修改、删除及增加业务流程;
通讯管理子模块,用于测评工作的协作和通讯管理。实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满足软件测评实验室对软件的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控以及全方位的统计分析数据。提供对测试项目的测试过程管理、项目测试数据分析及测试过程统计,实现对测试项目进行全方位管理以及数据收集分析和深度挖掘,以保证软件达到可接受的质量水平,技术支撑平台发挥测试工作流程管理,软件需求集中管理,保证软件达到可接受的质量水平,可有效提升系统对业务的支撑能力,增强质量垂直管控能力,为决策提供有效依据,同时降低投资成本,充分保证了公司信息系统在设计、开发和运行各阶段有序可控。


图1为本发明软件测评实验室管理系统5的结构示意 图2为本发明软件测评实验室管理系统5中测试项目管理模块I的结构示意 图3为本发明软件测评实验室管理系统5的测试项目管理模块I中的测试过程管理子模块11的结构示意 图4为本发明软件测评实验室管理系统5的测试项目管理模块I中的项目测试数据分析子模块12的结构示意 图5为本发明软件测评实验室管理系统5的测试项目管理模块I中的测试过程统计子模块13的结构示意 图6为本发明软件测评实验室管理系统5中个人工作台模块2的结构示意 图7为本发明软件测评实验室管理系统5的测试项目管理模块I中的测试过程管理子模块11的单元协作关系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图1为本发明 软件测评实验室管理系统5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软件测评实验室管理系统5包括:
测试项目管理模块1,用于对项目进行总体规划及管理,实现对项目全过程的控制;
个人工作台模块2,用于实现测试项目的计划制定、工作分配、进度控制、协作及通知,确保每种测试服务的工作流程在测评管理平台中得到支撑和固化;
实验室管理模块3,用于负责整个实验室项目外的内部管理,以及各个子业务的统一管理,为整个实验室的业务生产、管理和服务工作,提供基础支持;
系统管理模块4,用于支撑整个系统的运行。需要说明的是,系统管理4包括系统参数设置、组织架构、用户管理、权限管理等;系统运维作为系统运营的配套功能,提供故障排查解决、日志分析等功能。图2为本发明软件测评实验室管理系统5中测试项目管理模块I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测试项目管理模块I包括:
测试过程管理子模块11,用于对测评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管理;
项目测试数据分析子模块12,用于对工作量进行分析,对进度及质量进行跟踪控制; 测试过程统计子模块13,用于对测试用例、执行测试用例及测试缺陷信息进行统计。图3为本发明软件测评实验室管理系统5的测试项目管理模块I中的测试过程管理子模块1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测试过程管理子模块11包括测试计划单元111、需求管理单元112、用例管理单元113、执行管理单元114、缺陷管理单元115及报告管理单元116。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测试计划单元111,用于接收项目负责人提交的测试计划表,经过审批后,将测试计划导入系统;
所述需求管理单元112,用于导入系统需求,并对测试需求进行分析,建立测试需求关联以及测试需求跟踪矩阵;
所述用例管理单元113,用于根据测试需求编制测试用例,建立测试用例关联以及测试用例跟踪矩阵;
所述执行管理单元114,用于从测试用例中生成测试执行集,执行测试用例,记录测试执行状态以及提交缺陷的过程;
所述缺陷管理单元115,用于根据测试人员提交的测试缺陷信息,生成问题分析报告; 所述报告管理单元116,用于对问题分析报告进行评审,生成测试报告并提交给委托方。更佳地,所述测试过程管理子模块11还包括设备管理单元117、文档管理单元118及成本管理单元119。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设备管理单元117,用于对设备进行管理,包括设备的采购申请、设备验收、设备登记、使用登记、校验维护及设备维修管理;
所述文档管理单元118,用于对项目的文档资料进行管理;
所述成本管理单元119,用于对项目的成本进行管理,包括成本的预算和统计。图4为本发明软件测评实验室管理系统5的测试项目管理模块I中的项目测试数据分析子模块12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项目测试数据分析子模块12包括项目总览单元121、进度管理单元122、工作量分析单元123及质量管理单元124。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项目总览单元121,用于对项目进行统计、归纳及分类;
所述进度管理单元122,用于管理项目计划及任务的进度信息,计划阶段与实际阶段进度的对比信息,计划任务与实际任务进度的对比信息;
所述工作量分析单元123,用于展示系统中所有项目人员、任务的安排情况;
所述质量管理单元124,用于在制定项目计划时,设定项目要收集的质量指标,并指定质量目标范围,通过收集项目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查看该项目各指标质量的情况。图5为本发明软件测评实验室管理系统5的测试项目管理模块I中的测试过程统计子模块13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测试过程统计子模块13包括用例统计单元131、执行统计单元132及缺陷统计单元133。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用例统计单元131,用于对测试用例进行统计;
所述执行统计单元132,用于对测试执行集及执行测试用例进行统计;
所述缺陷统计单元133,用于对测试缺陷信息进行统计。图6为本发明软件测评实验室管理系统5中个人工作台模块2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所述个人工作台模块2包括:
我的桌面子模块21,用于展示界面默认或定制的个人工作内容,进行个人资料及工作内容的管理;
需要说明的是,在我的桌面子模块21可以自定义桌面、拖拉我的桌面子模块上的单元,还可以修改个人资料、处理待办事务及个人消息。我的流程子模块22,用于查询、修改、删除及增加业务流程;
通讯管理子模块23,用于测评工作的协作和通讯管理。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通讯管理子模块23的通讯方式包括站内消息、邮件及手机短 目等。下面结合图7,对本发明提供的软件测评实验室管理系统5的测试过程管理进行详细描述。参见图7,是本发明图7为本发明软件测评实验室管理系统5的测试项目管理模块I中的测试过程管理子模块11的单元协作关系图。1、测试计划单元111 操作流程如下:
1.1、设置测试计划模板
a、在系统管理模块4下,可为测试计划模板增加模板的目录。在系统管理模块4中的模板管理子模块下的文档目录管理单元中,先选择模板类别为“测试计划模板”,可显示计划模板下的目录树;
b、选中目录树中的目录,点击鼠标右键,可再点击“新建目录”,为测试模板增加模板的目录,模板目录可批量增加;
C、选中目录树中的目录,点击鼠标右键,可再点击“修改目录”及“删除目录”来修改及删除测试计划模板目录;
d、在系统管理模块4中的模板管理子模块下的模板自定义单元中,可新建测试计划模板,其中必填项为红色标识;e、模板设置后,可添加模板目录,通过筛选测试计划目录下的目录,确定本测试计划模板的目录结构;
f、在设置模板目录后,可点击“预置模板目录内容”键预置模板目录的内容,在用该模板生成计划后,目录内容将被保留;
g、编辑模板信息:选中模板,点击“编辑”键可编辑模板的名称、描述及类型等信息;
h、删除模板:选中模板,点击“删除”键并确定可删除模板;
1、查询模板:用户可输入模板名称、模板类型或模板类别等信息,点击“查询”键查询已有模板。1.2、新建测试计划
a、在测试项目管理模块I中的测试过程管理子模块11下的测试计划单元111中,可添加测试计划;
b、选中测试计划,可在“测试计划内容信息”窗修改计划基本信息及添加测试计划模板目录及目录内容;
C、在“测试计划内容信息”窗还可以添加计划风险及设置质量指标;
d、当计划未提交评审,为新建状态时,选中模板,点击“删除”键并确定可删除计划;当计划为非新建状态时,选中模板,点击“删除”键将弹出系统窗口提示不可删除。1.3、计划阶段及任务
a、计划新建后,需划分项目阶段,并添加阶段任务;选中计划,点击“添加”键,可添加项目阶段;
b、添加阶段后,选中阶段,点击“添加”键,可添加阶段任务;每个任务都需注明开始和结束时间,并指定任务责任人,分配任务人的参与度及任务权重;
C、选中阶段或任务,点击“编辑”键可编辑阶段或任务的信息,点击保存则可保存修
改;
d、删除阶段或任务:选中已新建立的任务的阶段或已开始的任务,点击“删除”键,系统弹出窗口提示不可删除;选中未建立任务的阶段或未开始的任务,点击“删除”键并确定可删除阶段或任务。1.4、计划评审
测试计划新建后,需提交评审;可通过会议或网络会签的方式评审计划,并形成评审总结;当评审流程完成后计划的状态可变为评审通过。1.5、计划审批
项目计划评审通过后,需提交审批,经由审批通过后的测试计划才可正式生效;有效状态的计划不可随意修改,必须通过变更流程变更;但计划下的任务不受此约束,可由项目负责人根据情况调整。1.6、计划变更 审批通过的测试计划中不可直接进行编辑修改计划内容;测试计划内容需进行修改则可对测试计划内容发起进行变更;变更审批通过后变更内容即可生效,变更生效后可点击“变更详情”查看变更内容。a、审批通过后的测试计划中点击计划变更按钮,选择需要变更的阶段,在“阶段变更信息”中填写需要修改的信息后点击“保存”(可同时变更多个阶段信息);b、变更信息保存成功后测试计划状态由开始的“有效”改变为“变更待审批”状态;
C、选择测试计划,点击“提交变更审批”按钮,将变更信息提交给“项目经理”审批;项目经理审批通过后变更内容可生效,且测试计划状态变为“有效”状态。2、需求管理单元112
需求管理单元112包括系统需求子单元和测试需求子单元;需求跟踪矩阵的源头即是系统需求子单元,系统需求子单元是测试的基础及依据。在系统需求子单元中除了系统需求的录入外,还可建立系统需求子单元与测试需求子单元的关联关系。操作流程如下:
2.1、录入系统需求
a、在需求管理单元112下的系统需求子单元中,可新增系统需求;系统需求可通过手工录入和导入的方式新增,手工录入时,点击“添加系统需求”键,在新增窗口中输入各项信息,其中必填项为红色标识;
b、导入系统需求,则可通过点击“导入系统需求”键,选择导入的文档并确定,即可上
传;
C、点击“选择系统需求”键,可通过筛选项目所属系统需求的方式导入系统需求;
d、系统需求可分模块展现,点击模块树下的任意模块,可显示该模块下的系统需求;
e、选中系统需求,双击,可显示该用例的详细信息;
f、需求:点击“选择系统需求”键,选择需要系统下某个项目的系统需求即可。

2.2、新建并关联测试需求
a、系统需求建立后,可直接选中任意系统需求,点击“关联测试需求”键,在打开页面中点击“添加测试需求”键,直接添加测试需求,新建的测试需求将直接与选中的系统需求建立关联关系;
b、如果测试需求已经存在,选中系统需求点击“关联测试需求”键,则可在打开页面中直接添加已有的测试需求,将测试需求与系统需求建立关联关系;
C、在系统需求的已关联测试需求页面,可显示已关联的测试需求,测试需求列表前的第一个圆形标识为绿色时,表示已关联系统需求,为灰色时表示未关联系统需求;第二个圆形标识为绿色时,表示该测试需求已关联有测试用例,灰色时表示未关联测试用例;
d、选中系统需求,点击“编辑”键可编辑系统需求信息,点击保存则可保存修改信息;在该页面还可切换至关联测试需求页面及展现需求跟踪矩阵;
e、选中未关联测试需求的系统需求,点击“删除”键并确定,可将该系统需求删除;选中已关联测试需求的系统需求,点击“删除”键,系统弹出窗口提示不可删除,但将该系统需求与测试需求的关联关系解除后,点击“删除”可成功删除;
f、选中任意系统需求,点击“展开”键,可展现该系统需求的跟踪矩阵图,如该系统需求未关联任何测试需求,将显示为空白;
g、用户可输入系统需求编号、系统需求标题、创建人等信息,点击“查询”键查询已存在的系统需求,点击“清屏”键可清除输入信息。2.3、新建测试需求
a、在需求管理单元112下的测试需求子单元中,点击“添加测试需求”键可新增测试需求;在新增页面输入测试需求的详细信息并保存即可,其中必填项将红色标识;
b、在测试需求页面,点击“选择测试需求”键,可筛选项目所属系统测试需求的方式导入测试需求;
C、在测试需求页面,点击“需求交互分析”键,可根据已有测试需求的关联关系,将关联的其他测试需求也加入至测试需求列表中;
d、测试需求可分模块展现,点击模块树下的任意模块,可显示该模块下的测试需求;
e、选中测试需求,点击“编辑”键可编辑测试需求信息,点击保存则可保存修改信息(注意评审过程中的测试需求不能被修改);在该页面还可切换至关联测试需求、关联测试用例页面及展现需求跟踪矩阵;
f、选中未关联系统需求及测试用例的测试需求,点击“删除”键并确定,可将该测试需求删除;选中已关联系统需求或测试用例的测试需求,点击“删除”键,系统弹出窗口提示不可删除,但将该测试需求与系统需求及测试用例的关联关系解除后,点击“删除”可成功删除该测试需求;
g、用户可输入测试需求编号、测试需求标题、优先级、状态、创建人等信息,点击“查询”键查询已存在的系统需求,点击“清屏”键可清除输入信息;
h、选中测试需求,双击,可显示该用例的详细信息。2.4、关联系统需求
a、新建测试需求或编辑测试需求时,可设置与测试需求关联的系统需求,选择后,系统将建立系统需求-测试需求的跟踪矩阵;
b、查看测试需求列表的第一个圆形标识为绿色时,表示已关联有系统需求,为灰色时表不未关联系统需求。 2.5、新建并关联测试用例
a、测试需求新建后,可选中任意测试需求,点击“关联测试用例”键,打开已关联测试用例页面,在该页面可直接新建测试用例,新建的测试用例将直接与该测试需求建立关联关系;
b、如测试需求已经存在,则可在该页面中点击“关联测试用例”键,直接添加已有的测试用例,将测试需求与测试用例建立关联关系;
C、当测试需求与测试用例建立关联关系后,可在测试需求列表的关联标识查看状态;当第二个圆形标识为绿色时,表示该测试需求已关联有测试用例,灰色时表示未关联测试用例。2.6、关联测试需求
除与系统需求和测试用例建立纵向的关联关系外,测试需求还可与其他互相影响的测试需求建立横向的关联关系。选中任意测试需求,点击“关联测试需求”键,在测试需求详细页面点击“关联测试需求”键,可从已有的测试需求中选择与选中测试需求有业务或逻辑等相互关系的测试需求,形成测试需求网。2.7、需求跟踪矩阵
选中任意测试需求,点击“展开”键,可展现该测试需求的跟踪矩阵图,跟踪矩阵图可显示系统需求-测试需求-测试用例(_执行记录-缺陷)的追踪关系,如该系统需求未关联任何测试需求,将显示为空白。2.8、测试需求评审
测试需求需要经过评审并通过后才可生效,可选中测试需求点击“提交评审”键将测试需求提交评审,经过评审流程后,测试需求从新建变为评审通过状态,未评审通过的则是评审未通过状态,经修改并核查后,由项目负责人点击“置为有效”键将所有测试需求手动置为有效状态。2.9、测试需求变更
“有效”状态的测试需求不允许直接编辑修改基本信息内容,需通过“变更”功能对测试需求进行修改。a、选择“有效”状态测试需求,点击“测试需求变更”键,在“变更信息”中修改需要更改的字段内容,修改完成之后点击“保存”;
b、保存成功后的测试需求状态改变为“变更待审批”状态,点击“变更审批”键将变更信息提交给“项目负责人”审批;
C、项目负责人审批通过以后变更内容即可生效;
d、查看变更生效的测试需求,点击“测试需求变更”键,选择“测试需求变更历史记录”,双击测试需求打开“测试需求变更详细信息”,可点击查看原始变更前信息、变更信息、变更详情等信息。3、用例管理单元113
操作流程如下:
3.1、新增测试用例
a、在用例管理单元113中、可新增系测试用例。在新增测试用例页面输入用例的标题、所属模块、类别、操作步骤等信息并保存即可生成一个新的测试用例,新建测试用例的状态默认为新建;注意在新增用例·时必填项为红色标识;
b、在测试用例页面,点击“选择测试用例”键,可筛选项目所属系统测试用例的方式导入测试用例;
C、测试用例可分模块展现,点击模块树下的任意模块,可显示该模块下的测试用例;
d、选中测试用例,点击“编辑”键可编辑测试用例信息,点击保存键则可保存修改信息(注意评审过程中的用例不能被修改);在该页面还可切换至已关联测试需求、已关联缺陷、用例跟踪矩阵页面;
e、选中未关联测试需求的测试用例,点击“删除”键并确定,可将该测试需求删除;选中已关联系统需求或测试用例的测试需求,点击“删除”键,系统弹出窗口提示不可删除,但将该测试用例与测试需求的关联关系解除后,点击“删除”可成功删除该用例;
f、用户可输入测试用例编号、用例标题、编制人员、优先级、用例状态等信息,点击“查询”键查询已存在的系统需求,点击“清屏”键可清除输入信息;
g、选中测试用例,双击,可显示该用例的详细信息。3.2、关联测试需求
新建测试用例或编辑测试用例时,可设置该测试用例关联的测试需求,选择后,系统将建立系统需求-测试需求-测试用例的跟踪关系。当关联关系建立后,可点击测试用例,切换至用例跟踪矩阵图页面,查看跟踪矩阵。3.3、测试用例评审及审批
a、测试用例需要经过评审及审批后才可生效。选中测试用例,点击“提交评审”键提交评审,发起评审流程;经过评审后,测试需求从新建变为评审通过状态,未通过的则是评审未通过状态;
b、未通过的测试用例经修改并核查后,可由项目负责人再点击“提交审批”键将所有测试用例提交审批,发起审批流程;
C、审批流程结束后,所有提交的测试用例可置为有效状态,正式生效。3.4、关联缺陷
当用例被执行,且执行失败后,将产生缺陷。选中测试用例,在缺陷详细信息的“已关联缺陷”页面可显示本用例关联的缺陷。3.5、测试用例变更 在测试用例管理界面,选择一个测试用例,点击“测试用例变更”键,进行测试用例的变更。a、在变更信息页面,输入需变更的信息,点击“保存”;此时,该测试用例的状态显示为“变更待审批”,内容没有立刻显示变更的信息,只有通过审批后才可显示变更的信息;
b、选择该变更的用例,点击“变更审批”键,对变更的测试用例进行审批,开始用例变更的审批流程;审批通过后,测试用例显示变更的信息;
C、查看测试用例的变更历史记录;进入测试用例变更页面,点击测试用例变更历史记录标签页,查看测试用例变更历史记录;双击该记录,可查看具体的变更内容。4、执行管理单元114
为了验证系统需求是否实现,在建立好需求跟踪矩阵后,可执行对应的测试用例,当系统需求对应的所有测试用例均通过时,可认为该系统需求已实现。本系统的执行管理单元114除了提供常规的测试执行功能外,还支持通过由系统需求生成待测用例、勾选缺陷生成用例、测试需求交互分析以及直接添加待测用例的方式筛选出待测用例,充分保证测试的充分性和可靠性。注意本系统限制只有有效状态的测试用例可进行执行操作。操作流程如下:
4.1、建立执行目录
a、在执行管理单元114中的项目树形目录结构下,选择根目录,点击右键,可新增一级执行目录;
b、级以下执行目录,点击右键,选择“编辑”键,可编辑执行目录的信息;
C、或一级以下执行目录,点击右键,选择“删除”键,当执行目录下存在执行集时,执行目录不可删除;当执行目录下不存在执行集是,执行目录可被成功删除;
d、执行目录,可查看在该执行目录下的所有测试用例汇总及产生的缺陷汇总。4.2、建立执行集
a、选择一级或一级以下执行目录,点击右键,选择“新建执行集”键,在执行集操作窗口输入信息保存,可成功新建执行集;
b、选择执行集,点击右键,选择“编辑”键,可编辑执行集的信息;
C、选择执行集,点击右键,选择“删除”键,当执行集下的用例未被执行时可成功删除;当执行集下有用例被执行过时,弹出提示窗提示执行集不可删除。4.3、由系统需求添加待测用例
a、选择执行集,在执行集页面点击“系统需求验证”键,在系统需求页面点击“添加系统需求”键,可勾选待验证的系统需求;
b、选择系统需求后,可在系统需求验证窗口查看所有已选系统需求,经过再次筛选、勾选后,点击“生成待测用例”键添加与所选系统需求关联的测试用例,且生成的用例根据用例执行属性显示在执行集的手工执行或自动执行用例列表中;
C、删除系统需求:选择系统需求后,可在系统需求验证窗口查看所有已选系统需求,勾选已选系统需求列表中的需求,点击“删除”键,可删除已选择的系统需求。4.4、缺陷验证测试执行
a、选择执行集,在执行集页面点击“缺陷验证”键,在缺陷验证页面,点击“添加缺陷”键,可勾选待验证的缺陷;
b、选择缺陷后,可在缺陷验证窗口查看所有已选缺陷,经过再次筛选、勾选后,点击“生成待测用例”键,可在执行集中添加与所选缺陷关联的测试用例,生成的用例根据用例执行属性显示在执行集的手工执行或自动执行用例列表中,且所选的缺陷也将显示在执行集的缺陷验证页签下;
C、删除缺陷:选择缺陷后,可在缺陷验证窗口查看所有已选缺陷,勾选已选缺陷列表中的缺陷,点击“删除”键,可删除已选择的缺陷。4.5、需求交互分析添加待测用例
a、选择执行集,在执行集页面选择“需求交互分析”,在需求交互分析页面,点击“添加需求交互分析”键,弹出选择测试需求页面,在该页面上可勾选与已选用例相关联对应测试需求相关联的其他测试需求,也可在“测试需求列表”页面选择项目内的其他测试需求;
b、在选择测试需求后,可在需求交互分析页面查看所有已选测试需求,经过再次筛选、勾选后,点击“生成待测用例”键,`可在执行集中添加与所选测试需求关联的测试用例,且生成的用例根据用例执行属性显示在执行集的手工执行或自动执行用例列表中;
C、删除已选测试需求:选择测试需求后,可在需求交互分析窗口查看所有已选测试需求,勾选测试需求,点击“删除”键,可删除已选择的测试需求。4.6、直接添加待测用例
a、选择执行集,在执行集页面选择“添加待测用例”,在选择测试用例页面,点击“添加待测用例”键,弹出选择测试用例页面,在该页面上可勾选测试用例;
b、在选择测试用例后,可在选择测试用例页面查看所有已选测试用例,经过再次筛选、勾选后,点击“导入待测用例列表”键,可在执行集中导入所选的测试用例,且生成的用例根据用例执行属性显示在执行集的手工执行或自动执行用例列表中;
C、删除已选测试用例:选择待测用例后,可在选择待测用例窗口查看所有已选用例,勾选若干用例,点击“删除”键,可将已选择的用例从已选测试用例列表中删除。4.7、手动执行用例
a、选择执行集中的用例,点击用例后的“下拉”键,可弹出测试执行窗口,在该窗口上可逐步执行用例步骤并反馈测试结果,如Pass及Fail,执行完用例步骤后,需点击“结束执行”键,结束本次执行;如果所有测试步骤均为通过,可直接关闭执行窗口 ;如果本用例执行失败,可点击“添加缺陷”键,为本用例添加关联的缺陷;
b、用例被执行后,在执行列表中可显示执行的结果;每个用例存在I个或以上的步骤失败(Fai I)时,该用例的状态也将为失败(Fai I ),只有当所有用例步骤均为前进(Pass )时,该用例的执行状态为前进(Pass);
C、删除待测测试用例:选择若干未执行的测试用例,点击“删除”键,可将选中待测而是用例从待测列表中删除;选择若干已执行的测试用例,点击“删除”键,弹出系统提示不可删除;
d、用户可输入测试用例名称、执行人、执行状态等信息,点击“查询”键筛选待测用例,点击“清屏”键可清除输入信息。4.8、缺陷验证
a、通过缺陷验证功能,除可根据用例执行属性在执行集的手工执行或自动执行用例列表中生成相应用例外,所选的缺陷也将显示在执行集的缺陷验证页签下;
b、缺陷验证下的缺陷可被执行,点击缺陷后的“下拉”键,可弹出缺陷详细窗口,在该窗口上可逐步执行缺陷步骤,并根据测试结果修改缺陷状态,如执行通过,可将缺陷直接关闭,如执行失败可将缺陷重新打开;
C、用户可输入缺陷编号、缺陷标题、模块名称、缺陷等级等信息,点击“查询”键筛选缺陷,点击“清屏”键可清除输入信息;
d、删除待验证缺陷:选择若干缺陷,点击“删除”键,可将选中的缺陷从缺陷验证列表中删除。4.9、新增缺陷列表
a、在执行集页面,点击“新增缺陷列表”,可查看本执行集执行过程中提交的缺陷;
b、用户可输入缺陷编号、缺陷标题、模块名称、缺陷等级等信息,点击“查询”键筛选缺陷,点击“清屏”键可清除输入信息。5、缺陷管理单元115
在缺陷管理单元115可实现缺陷的增、删、改、查、评审、审批等操作。当用例执行失败时,可直接从执行管理模块提交缺陷,系统自动将执行记录与缺陷建立关联。但鉴于测试的特性,系统还提供了将探索测试纳入规范测试过程的功能。在缺陷管理单元115新增缺陷,通过缺陷生成用例功能可自动生成用例,并自动在执行集下形成一条执行记录。操作流程如下:
5.1、添加缺陷
缺陷管理单元115提供两个提交缺陷的入口,执行用例提交缺陷及直接提交缺陷,描述如下:
a、在执行管理页面执行测试用 例,如果用例执行失败,可点击“添加缺陷”键,为执行的用例添加缺陷,该方式添加的缺陷将自动与用例及执行集建立关联关系,且能自动载入缺陷的步骤及预期结果等信息,其余必填信息将红色提示;
b、在缺陷管理页面中点击“添加缺陷”键,可弹出添加缺陷窗口,其必填信息为红色标
识;
C、选中新建或评审未通过状态的缺陷,点击“编辑”键可编辑缺陷信息,点击保存键则可保存修改信息;选中其他状态的缺陷,点击“编辑”键系统将弹出提示不可编辑;
d、选中新建或评审未通过状态的缺陷,点击“删除”键并确定,可将该缺陷废弃,废弃后的缺陷仍显示在缺陷列表中,可查阅但不可被更改,也不纳入缺陷各统计数据中;
e、勾选有效状态的缺陷点击“缺陷导出”可以批量导出缺陷;f、用户点击“选择缺陷”可导入同一系统不同项目下的其他资产;
g、用户可输入缺陷编号、缺陷标题、缺陷分类、缺陷等级、发现人、缺陷状态、模块名称等信息,点击“查询”键查询筛选缺陷,点击“清屏”键可清除输入信息;
h、选中缺陷,双击,可显示该用例的详细信息。5.2、缺陷产生用例
对于在探索测试中发现的缺陷,可能并无用例与之关联,此时可点击系统提供的缺陷产生用例的功能可解决此问题下新增用例,该用例显示在用例管理的用例列表中,执行状态显示为“fail”。a、在执行管理页面执行测试用例,如果用例执行失败,可点击“添加缺陷”键,为执行的用例添加缺陷,该方式添加的缺陷将自动与用例及执行集建立关联关系,且能自动载入缺陷的步骤及预期结果等信息,其余必填信息为红色标识;
b、在执行管理页面,执行失败的测试用例未能及时的添加缺陷,可在缺陷管理页面点击“添加缺陷”键来添加缺陷。·在缺陷管理页面添加的缺陷不能自动产生用例,需要手动点击功能栏中“缺陷产生用例”键来进行手动添加,添加时系统动载入缺陷的步骤及预期结果等信息,其余必填信息将红色;
C、在执行管理页面,执行失败的测试用例未能及时的添加缺陷,可在缺陷管理页面点击“添加缺陷”来添加缺陷;缺陷管理页面新增缺陷除了不能够自动产生用例外也不能自动关联测试用例,需要手动进行关联。选择相应系统下的测试用例,系统会自动匹配到用例关联的执行目录和执行集。5.3、提交评审
将新增的缺陷一个或批量提交评审,可通过会议或网络会签的方式评审,并形成评审总结;评审流程完成后,评审通过的缺陷状态变为“评审通过”。5.4、提交审批
将评审通过的缺陷一个或批量提交审批,审批流程结束后更改状态,将审批通过的缺陷批量更改成“有效”状态,也可选择缺陷将状态修改成其他状态。5.5、关联测试用例
用例执行失败后可在缺陷管理页面中新增缺陷,新增时可能未关联测试用例,此时可点击台提供的关联测试用例的功能可解决关联测试用例问题。5.6、缺陷更改状态
а、在缺陷管理界面,选择一个缺陷,点击“更改状态”键,更改缺陷的状态;b、查看修改记录:选择更改了状态的缺陷,点击“查看修改记录”键,查看缺陷修改历史记录;双击该记录,查看具体的变更内容。6、报告管理单元116
测试报告主要对于测试的总结,包括产品质量和测试过程的评价,是测试过程中最重要的输出物。操作流程如下:
б.1、设置测试报告模板
a、在编制测试报告之前,可预先定制测试报告的模板;
b、在系统管理模块4中的模板管理子模块下,可为测试报告模板增加模板的目录。6.2、添加测试报告a、点击“添加报告”键输入测试报告名称等必要信息点击“确定”则添加新测试报告完
成;
b、测试报告添加成功后,可为新添加测试报告“添加模板”;在“测试报告模板内容”中点击“选择报告模板”键可选择在“模板管理”中已添加的“测试报告模板”;点击模板树中的目录输入模板内容后点击“保存”即可;
C、点击“导出”键导出测试报告,点击“保存”选择需要保存的本地目录后点击“保存”测试报告即可以word形式导出。6.3、编辑测试报告
点击“修改”键可对新添加的测试报告基本信息进行修改,编辑修改完成后点击“保存”键可保存修改后的信息。6.4、删除测试报告
选择新增测试报告,点击“删除”键确定删除后,测试报告即被删除并从测试报告页面消失。6.5、提交评审
选择新增测试报告,点击“提交评审”键即可。6.6、提交审批
选择评审通过的测试报告点击“提交评审”键即可。因此, 实施本发明能够满足软件测评实验室对软件的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控以及全方位的统计分析数据;实现对测试项目进行全方位管理以及数据收集分析和深度挖掘,以保证软件达到可接受的质量水平,技术支撑平台发挥测试工作流程管理,软件需求集中管理,保证软件达到可接受的质量水平,可有效提升系统对业务的支撑能力,增强质量垂直管控能力,为决策提供有效依据,同时降低投资成本,充分保证了公司信息系统在设计、开发和运行各阶段有序可控。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软件测评实验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试项目管理模块,用于对项目进行总体规划及管理,实现对项目全过程的控制; 个人工作台模块,用于实现测试项目的计划制定、工作分配、进度控制、协作及通知,确保每种测试服务的工作流程在测评管理平台中得到支撑和固化; 实验室管理模块,用于负责整个实验室项目外的内部管理,以及各个子业务的统一管理,为整个实验室的业务生产、管理和服务工作,提供基础支持; 系统管理模块,用于支撑整个系统的运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件测评实验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项目管理模块包括: 测试过程管理子模块,用于对测评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管理; 项目测试数据分析子模块,用于对工作量进行分析,对进度及质量进行跟踪控制; 测试过程统计子模块,用于对测试用例、执行测试用例及测试缺陷信息进行统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件测评实验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过程管理子模块包括测试计划单元、需求管理单元、用例管理单元、执行管理单元、缺陷管理单元及报告管理单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件测评实验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过程管理子模块还包括设备管理单元、文档管理单元及成本管理单元。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件测评实验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项目测试数据分析子模块包括项目总览单元、进度管理单元、工作量分析单元及质量管理单元。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件测评实验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过程统计子模块包括用例统计单元、执行统计单元及缺陷统计单元。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件测评实验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个人工作台模块包括: 我的桌面子模块,用于展示界面默认或定制的个人工作内容,进行个人资料及工作内容的管理; 我的流程子模块,用于查询、修改、删除及增加业务流程; 通讯管理子模块,用于测评工作的协作和通 讯管理。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件测评实验室管理系统,包括测试项目管理模块、个人工作台模块、实验室管理模块及系统管理模块。本发明能够满足软件测评实验室对软件的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控以及全方位的统计分析数据;实现对测试项目进行全方位管理以及数据收集分析和深度挖掘,以保证软件达到可接受的质量水平,技术支撑平台发挥测试工作流程管理,软件需求集中管理,保证软件达到可接受的质量水平,可有效提升系统对业务的支撑能力,增强质量垂直管控能力,为决策提供有效依据,同时降低投资成本,充分保证了公司信息系统在设计、开发和运行各阶段有序可控。
文档编号G06Q50/00GK103246947SQ20121002944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0日
发明者黄威, 瞿洪彪, 曹建龙, 张 林, 邓竹青 申请人:广州博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