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89711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触控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触控笔,特别是一种适用于电容式触控面板兼具有镭射指示功能的触控笔。
背景技术
电子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3C产品推陈出新的速度愈来愈快,尤其是触控式的操作介面已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与主流。触控式操作介面基本上是藉由触控面板结合作业系统(operation system)的图形化操作介面加以实现,触控面板依其感应的原理可区分为电阻式触控面板、电容式触控面板、光学触控面板、电磁式触控面板和超音波触控面板数种;早期应用于个人数位助理及行动电话的触控面板以电阻式触控面板为主,操作时需要使用触控笔用力触碰电阻式触控 面板才能感应,这类触控笔的笔尖较细且硬,因此容易磨损电阻式触控面板的表面,而且不易实现多点触控的功能。由于苹果电脑公司推出的行动电话和平板电脑,是采用电容式触控面板并能支援多点触控的功能,结合流畅的图形化操作介面,引起了消费者广大的回应,也带领了更多的3C资讯产品纷纷开始采用电容式触控面板;一般而言,使用者都是直接以手指操作电容式触控面板,但是在作手写输入时仍不如使用触控笔来得方便,由于电容式触控面板与电阻式触控面板的感应方式不同,传统用于电阻式触控面板的触控笔无法直接使用于电容式触控面板。在已公告的中国TW新型专利M393735「使用于电容式触控萤幕的触控笔」,提出了一种在笔头与电容式触控面板接触的部分设置一种导电布的构造,故能使用于电容式触控面板。另外在已公开的中国TW发明专利201027397「触控笔」,提出了一种在触控头中装入镭射模组的触控笔,除了可以利用细长的触控头进行触控操作,也能提供相同于镭射笔的镭射光点指示功能,但是应无法适用于电容式触控面板。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笔,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功能多样,可适用于电容式触控面板,并且具有镭射光点的指示功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触控笔,其特征在于包括笔管,该笔管的内部中空并区分为一笔身部和一颈缩状的笔端部;镭射模组,配置于笔管内并靠近笔端部以产生指示用的镭射光束;触控头,具导电性并套设于该笔端部,具有一贯穿的光通道供该镭射光束通过;以及电池,容纳于该笔身部之内以提供该镭射模组所需的电力。其中,该笔身部和该颈缩状的笔端部相邻接位置具有一环形且开口方向朝该笔管的轴心方向的沟槽,该触控头的外缘具有一相应的环状扣合部以与该沟槽啮合。[0013]其中,该笔端部的外表面具有一环形的突肋,该触控头的内缘表面具有一相应的环状凹槽以与该突肋啮合。其中,该笔管具有导电性,该镭射模组包含有镭射二极体、固定部、第一电极接点、第二电极接点和开关元件,该第二电极接点与该导电的笔管接触,该笔管的尾端开口还具有一端盖,该端盖具导电性还具有一具有弹性的导电元件,该电池的两端分别与该第一电极接点和该导电元件接触。其中,该笔管不具导电性,该镭射模组包含有镭射二极体、固定部、第一电极接点、第二电极接点和开关元件,该第二电极接点具有一延伸接点沿着该笔管的内侧延伸至该笔管的尾端,在该笔管的尾端开口具有一端盖,该端盖具有一弹性的导电元件和一导电环,该导电环与该导电元件电性连结在一起从而当该端盖装上该笔管的尾端时该导电环和该延伸接点接触。其中,该触控头采用导电橡胶或硅胶制作。·其中,该触控头为一碗状的元件,该触控头具有一触控面以触碰电容式触控板并且在触压于电容式触控板时略微的受压变形。其中,包括有多个该触控头,每一个该触控头的该光通道的断面形状并不相同。其中,该触控头的光通道的直径为0. lmm-5mm。其中,该镭射模组具有镭射二极体,该镭射二极体封装于一管套中,并将管套固应于颈缩状的笔端部内。通过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触控笔,操作非常便利,不仅完全可以适用于电容式触控面板,还具有相同于镭射笔的镭射光点指示功能。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功效及实施例,将配合图式说明如下。

图I :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构造图,显示触控笔的断面构造。图2 :为图I在A处的局部构造放大图。图3 :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操作示意图,显示触控头的触控面触压于电容式触控板时略微受压变形。图4 :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操作示意图,显示镭射光束通过光通道射出的情形。图5 :为本实用新型触控头构造的另一实施例,显示触控头与笔端部结合的断面构造。图6 :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构造图,显示镭射模组的等效电路。图7 :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构造断面图,显示镭射模组的电路组成。图8 :为本实用新型触控头构造的另一实施例,显示触控头与笔端部结合的断面构造。图9:为本实用新型触控头构造的另一实施例,显示触控头与笔端部结合的断面构造。
具体实施方式
[0032]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触控笔10的一实施例包括笔管20,笔管20的内部中空并区分为用以容纳电池的笔身部21和颈缩状的笔端部22 ;镭射模组30,配置于笔端部22之内,可以产生指示用的镭射光束;触控头40,具导电性并套设于笔端部22,具有一贯穿的光通道41,光通道的直径为0. Imm至5mm之间可供错射光束通过;以及电池50,被容纳于笔身部21之内,可提供镭射模组30所需的电力。触控头40可采用导电橡胶或硅胶或其他导电材料制作,笔管20可以选用具导电性的材料(如铝合金或其他金属管或其他非金属导电材料)或是不具导电性的材料(如塑胶管)制作,若是采用具导电性的材料制作笔管20,可以使笔管20与使用者手指接触的外 表面具有导电性,并且能与触控头40构成电流的导通路径,可以在使用者的手指与电容式触控板60之间形成导电通路,所以当使用者手持本实用新型的触控笔10触碰电容式触控板60(见图3)时,犹如以手指触碰电容式触控板60 —样进而实现触控的功能。触控头40的形状如(图2)所示为一碗状的元件,具有一触控面42用以触碰电容式触控板60,触控面42可以在触压于电容式触控板60时略微的受压变形(见图3),提供稳定的触感并具有缓冲力量的效果;触控头40与笔管20结合的一实施例如(图2),在笔身部21和颈缩状的笔端部22相邻接位置具有一环形且开口方向朝笔管20的轴心方向的沟槽23,而触控头40的外缘则具有一相应的环状扣合部43,可以与沟槽23啮合,令触控头40可以套设在笔端部22。触控头40与笔管20结合的另一实施例如(图5),在笔端部22的外表面具有一环形的突肋24,而触控头40的内缘表面则具有一相应的环状凹槽44,可以与突肋24啮合,令触控头40可以套设在笔端部22。以上所述触控头40与笔管20结合的实施例只是用以揭露多种可行的构造之一,并非用以限制其结合的方式,举凡熟悉此项技艺者应能依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举例加以修改,但仍应属可以轻易完成的变化。镭射模组30包含有镭射二极体31、固定部32、第一电极接点33、第二电极接点34和开关元件35 (switch),由于笔管20依据其使用的材料而可区分为具有导电性和不具导电性的两种实施例,使得电池50对镭射模组30供应电力的电路构造可能不同,兹举可行的实施例说明如下。如(图I)和(图2)的实施例,笔管20具有导电性,其中的第二电极接点34与导电的笔管20接触,在笔管20的尾端开口还具有一端盖25,端盖25亦具导电性可以用螺栓的设计螺合于笔管20的尾端开口,端盖25还有一种具有弹性的导电元件251 (可为金属弹簧),电池5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电极接点33和导电元件251接触,当开关元件35受到穿透笔管20的按钮26压挤(见图4),就可使电池50经由导电兀件251、端盖25、笔管20、第一电极接点33和第二电极接点34构成电路回路,其等效电路如(图6)所示,进而驱动镭射二极体31发出镭射光束,而镭射光束则可通过光通道41射出,使触控笔10具有镭射光点的指示功能。在(图7)所揭示的实施例,笔管20不具导电性,其中的第二电极接点34具有一延伸接点341沿着笔管20的内侧延伸至笔管20的尾端,在笔管20的尾端开口具有一端盖25,端盖25具有一弹性的导电兀件251 (可为金属弹簧)和一导电环252,导电环252与导电元件251电性连结在一起,当端盖25装上笔管20的尾端,导电环252可以和延伸接点341接触,电池5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电极接点33和导电元件251接触,当开关元件35受到穿透笔管20的按钮26压挤(见图4),就可使电池50经由导电元件251、导电环252、延伸接点341、第一电极接点33和第二电极接点34构成电路回路,进而驱动镭射二极体31发出镭射光束,而镭射光束则可通过光通道41射出,使触控笔10具有镭射光点的指示功能。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还可包括有多个触控头40,每一个触控头40的光通道41的断面形状并不相同,可以使镭射光束通过之后产生不同形状的镭射光点。另外,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构造图,其与(图I)的差异处在于,该镭射模组30设置于笔身部21中并靠近笔端部22处,且该镭射二极体31固定于颈缩状的笔端部22外,并与笔端部22相对应,而笔端部22并会与触控头40上的光通道相对应,使 镭射二极体31产生的光源经过颈缩状的笔端部22导引至触控头40上的光通道41输出,至于其他构造,皆与图I相同,于此不再赘述。再请参照(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构造图,其与(图I)的差异处在于,该镭射模组30的镭射二极体31可封装于一管套36内,并于管套36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361 ;该具有颈缩状的笔端部22内部设置内螺纹221,通过内螺纹221及外螺纹361的相互螺合,使结合有镭射二极体31的管套36固定于颈缩状的笔端部22中,并与触控头40的光通道41相对应,使镭射二极体31产生光源可经由颈缩状的笔端部22导引至触控头40的光通道41,最后输出至光通道41外。另外,可于笔端部22外表面设置一夹槽27,使触控头40端缘可插入夹槽27,并将夹槽27顶端束紧,使触控头40固定于笔端部22的夹槽27中,至于其他结构皆与图I相同,于此不在赘述。另外,上述笔端部22可与笔管20以组装方式或一体成型方式制作而成,于此不加以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通过上述的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相像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须视本说明书所附的请求项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触控笔,其特征在于包括 笔管,该笔管的内部中空并区分为一笔身部和一颈缩状的笔端部; 镭射模组,配置于笔管内并靠近笔端部以产生指示用的镭射光束; 触控头,具导电性并套设于该笔端部,具有一贯穿的光通道供该镭射光束通过;以及 电池,容纳于该笔身部之内以提供该镭射模组所需的电力。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该笔身部和该颈缩状的笔端部相邻接位置具有一环形且开口方向朝该笔管的轴心方向的沟槽,该触控头的外缘具有一相应的环状扣合部以与该沟槽哨合。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该笔端部的外表面具有一环形的突肋,该触控头的内缘表面具有一相应的环状凹槽以与该突肋啮合。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该笔管具有导电性,该镭射模组包含有镭射二极体、固定部、第一电极接点、第二电极接点和开关元件,该第二电极接点与该导电的笔管接触,该笔管的尾端开口还具有一端盖,该端盖具导电性还具有一具有弹性的导电元件,该电池的两端分别与该第一电极接点和该导电元件接触。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该笔管不具导电性,该镭射模组包含有镭射二极体、固定部、第一电极接点、第二电极接点和开关元件,该第二电极接点具有一延伸接点沿着该笔管的内侧延伸至该笔管的尾端,在该笔管的尾端开口具有一端盖,该端盖具有一弹性的导电元件和一导电环,该导电环与该导电元件电性连结在一起从而当该端盖装上该笔管的尾端时该导电环和该延伸接点接触。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该触控头采用导电橡胶或硅胶制作。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该触控头为一碗状的元件,该触控头具有一触控面以触碰电容式触控板并且在触压于电容式触控板时略微的受压变形。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多个该触控头,每一个该触控头的该光通道的断面形状并不相同。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该触控头的光通道的直径为0.lmm-5mm。
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该镭射模组具有镭射二极体,该镭射二极体封装于一管套中,并将管套固应于颈缩状的笔端部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触控笔,其包括笔管、镭射模组、触控头和电池;笔管的内部中空并区分为笔身部和颈缩状的笔端部;镭射模组配置于笔管中并靠近笔端部,可以产生指示用的镭射光束;触控头,具导电性并套设于笔端部,触控头还具有一贯穿的光通道可供镭射光束通过;电池被容纳于笔身部,可提供镭射模组所需的电力;此种触控笔可适用于电容式触控面板的操作,并且具有镭射光点的指示功能。
文档编号G06F3/033GK202563465SQ20122019668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6日
发明者黄沛霖 申请人:黄沛霖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