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触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99206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光学触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触控系统,其包括触控表面、第一物体感测模块、第二物体感测模块以及处理电路,其中处理电路电性耦接至第一物体感测模块与第二物体感测模块。当两个物体邻近触控表面时,处理电路便依据第一物体感测模块所感测到的物体影像来计算上述物体的可能坐标位置,以便作为第一候选坐标群,处理电路还依据第二物体感测模块所感测到的物体信息来计算上述物体的可能坐标位置,以便作为第二候选坐标群,并进一步取得第一候选坐标群与第二候选坐标群的交集,以将上述交集作为物体的实际坐标位置。本发明可正确计算出物体的实际坐标位置。
【专利说明】光学触控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光学触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触控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图1为现有的一种光学触控系统(optical touch system)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此光学触控系统10包括有触控表面100、影像感测装置110、影像感测装置120及处理电路130。触控表面100的形状为四边形并具有依序连接的四条边(分别如标号IOf 104所示)。上述影像感测装置Iio配置在触控表面100的第一边101与第四边104相交处,而影像感测装置120则配置在触控表面100的第一边101与第二边102相交处。影像感测装置110能沿着感测路线112感测到物体106,而影像感测装置120则能沿着感测路线122感测到物体106。处理电路130电性耦接至影像感测装置110与120,以依据这两个影像感测装置所感测到的物体影像来计算出物体106的实际坐标位置。也就是说,处理电路130只要能计算出感测路线112与122的交点,就能获得物体106的实际坐标位置。然而,这种光学触控系统10在进行多点触控的时候,就会出现问题,以图2来说明之。
[0003]图2为光学触控系统10进行多点触控的示意图,其以两点触控为例。在图2中,标号与图1中的标号相同者表不为相同标的(即图2中的标号与图1中的标号相同者表不为两者相同),而标号206与208所指均表示为物体。如图2所示,影像感测装置110能分别沿着感测路线212与214而感测到物体206与208,而影像感测装置120则能分别沿着感测路线222与224而感测到物体206与208。然而,由于处理电路130通过计算上述各感测路线的交点来获得物体206与208的坐标位置,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处理电路130会认为交点216与218也有可能是物体206与208所处的坐标位置,也就是产生所谓的鬼点(ghost point)(如交点216与218)。因此,这种光学触控系统10中的处理电路130将会无法正确计算出物体206与208的实际坐标位置。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提供一种不会受鬼点的影响而能正确计算出物体的实际坐标位置的光学触控系统。
[0005]本发明提出一种光学触控系统,其包括有触控表面、第一物体感测模块、第二物体感测模块以及处理电路。第一物体感测模块包括有第一影像感测装置与第二影像感测装置。第一影像感测装置感测范围中心的延伸线与第二影像感测装置感测范围中心的延伸线形成第一夹角。第二物体感测模块则包括有第一物体感测装置与第二物体感测装置。第一物体感测装置与第二物体感测装置均配置在触控表面的边缘,第一物体感测装置感测范围中心的延伸线与第二物体感测装置感测范围中心的延伸线形成第二夹角。至于处理电路,其电性耦接至第一物体感测模块与第二物体感测模块。当第一物体与第二物体邻近触控表面时,处理电路便依据第一物体感测模块所感测到的物体影像来计算这些物体的可能坐标位置,以便作为第一候选坐标群。此外,处理电路还依据第二物体感测模块所感测到的物体信息来计算这些物体的可能坐标位置,以便作为第二候选坐标群,并进一步取得第一候选坐标群与第二候选坐标群的交集,以将上述交集作为这些物体的实际坐标位置。
[0006]本发明另提出一种光学触控系统,其适于感测多个物体。此光学触控系统包括有触控表面、第一物体感测模块、第二物体感测模块与处理电路。第一物体感测模块用以侦测包含上述物体的第一组影像信息,并据以计算上述物体的第一候选坐标群。第二物体感测模块则用以侦测包含上述物体的第二组影像信息。处理电路电性耦接至第一物体感测模块与第二物体感测模块,并用以依据第二组影像信息而从第一候选坐标群中选择至少一部分坐标作为上述物体的实际坐标位置。
[0007]本发明解决前述问题的方式,主要在光学触控系统中建立多个坐标系统,利用不同坐标系统发生鬼点的成因不同,让各坐标系统所产生的候选坐标群可相互确认各候选坐标为鬼点还是实际坐标,例如直接采用各坐标系统所产生的候选坐标群的交集作为实际坐标位置。
[0008]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现有的一种光学触控系统的示意图。
[0010]图2为图1所示的光学触控系统进行多点触控的示意图。
[0011]图3A为依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光学触控系统的示意图。
[0012]图3B为一排单点发光装置的其中一种配置方式的示意图。
[0013]图3C用以说明单点发光装置的配置位置与感光元件的配置位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0014]图4为依照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光学触控系统的示意图。
[0015]图5为依照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光学触控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光学触控系统其【具体实施方式】、方法、步骤、结构、特征及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17]本发明是利用至少两个物体感测模块来构建光学触控系统的两个坐标系统。其中一个物体感测模块具有两个影像感测装置,且其中一个影像感测装置感测范围中心的延伸线与另一影像感测装置感测范围中心的延伸线形成夹角。此外,另一物体感测模块则具有两个物体感测装置,且其中一个物体感测装置感测范围中心的延伸线与另一物体感测装置感测范围中心的延伸线形成另一夹角。因此,当有至少两个物体邻近触控表面时,处理电路便可依据上述其中一物体感测模块所感测到的物体影像来计算出这些物体的可能坐标位置,以便作为第一候选坐标群,以及依据另一物体感测模块所感测到的物体信息来计算出这些物体的可能坐标位置,以便作为第二候选坐标群,使得处理电路进一步取得第一候选坐标群与第二候选坐标群的交集,以将上述交集作为这些物体的实际坐标位置,进而解决鬼点问题。
[0018]第一实施例:
[0019]图3A为依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光学触控系统的示意图。如图3A所示,此光学触控系统30包括有触控表面300、物体感测模块310、物体感测模块320以及处理电路330。触控表面300的形状为四边形并具有依序连接的四条边(分别如标号30广304所示)。物体感测模块310包括有影像感测装置311与312。影像感测装置311配置在第一边301与第四边304相交处,而影像感测装置312则配置在第一边301与第二边302相交处。每一影像感测装置均有其感测范围,而所述的感测范围与影像感测装置所撷取到的影像宽度有关。在此实施例中,影像感测装置311感测范围中心的延伸线与影像感测装置312感测范围中心的延伸线形成第一夹角(在此实施例为135度角)。
[0020]物体感测模块320则包括有两个物体感测装置,而这两个物体感测装置分别以感光装置321与322来实现(即这两个物体感测装置分别为感光装置321与322),每一感光装置均具有多个感光元件(如标号323所示),每一感光元件323用以感测触控表面300的光线,并据以输出感测信号(图未示)。在此实施例中,感光装置321与322分别配置在触控表面300的第一边301与第四边304。然而,这样的配置方式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具有普通技术知识者应当得知,感光装置321与322可以分别配置在第一边301至第四边304中的任意两相邻的边。每一感光装置也有其感测范围,而所述的感测范围为每一感光装置内部所有的感光元件的感光范围的总和。在此实施例中,感光装置321感测范围中心的延伸线与感光装置322感测范围中心的延伸线形成第二夹角(在此实施例为90度角)。
[0021]处理电路330电性耦接至影像感测装置311与312,以控制每一影像感测装置的操作,并用以接收每一影像感测装置所感测到的物体影像。此外,处理电路330也电性耦接感光装置321与322中的每一感光元件323,以控制每一感光元件的操作,并用以接收每一感光元件323所产生的感测信号,以将每一感光装置中的所有感光元件323产生的感测信号作为一组物体信息。
[0022]在实际的操作中,当物体331与332邻近触控表面300时,处理电路330便会依据物体感测模块310所感测到的物体影像来计算物体331与332的可能坐标位置,以便作为第一候选坐标群。详细来说,物体感测模块310中的影像感测装置311能分别沿着感测路线311-1与311-2而感测到物体331与332,而物体感测模块310中的影像感测装置312则能分别沿着感测路线312-1与312-2而感测到物体331与332,因此处理电路330便会通过计算感测路线311-1、311-2、312-1与312-2的交点来获得物体331与332的可能坐标位置。这样,处理电路330会认为交点333与334也有可能是物体331与332所处的坐标位置。因此,处理电路330会将感测路线311-1、311-2、312-1与312-2的所有交点(如交点
331、332、333与334)作为第一候选坐标群。
[0023]接着,处理电路330还会依据物体感测模块320所感测到的物体信息来计算物体331与332的可能坐标位置,以便作为第二候选坐标群。详细来说,物体感测模块320中的感光装置321能分别沿着感测路线321-1与321-2而感测到物体331与332,而物体感测模块320中的感光装置322则能分别沿着感测路线322-1与322-2而感测到物体331与
332。因此,处理电路330会将每一感光装置所输出的所有感测信号当作一组物体信息,并根据所取得的两组物体信息来进一步取得感测路线321-1、321-2、322-1与322-2,然后再据以计算感测路线321-1、321-2、322-1与322-2的交点,以获得物体331与332的可能坐标位置。这样,处理电路330会认为交点335与336也有可能是物体331与332所处的坐标位置。因此,处理电路330会将感测路线321-1、321-2、322-1与322-2的交点(如交点331、332、335与336)作为第二候选坐标群。
[0024]由于物体331与332的实际坐标位置均会出现在各坐标系统的候选坐标群中,因此在第一候选坐标群与第二候选坐标群中,只会有部分感测路线的交点是物体331与332的实际坐标位置,其他则为鬼点,因此处理电路330会进一步取得第一候选坐标群与第二候选坐标群的交集,以将上述交集作为物体331与332的实际坐标位置。这样,此光学触控系统30就不会受到鬼点的影响而误判物体331与332的坐标位置。而在处理电路330取得上述第一候选坐标群与上述第二候选坐标群的交集的方式,包括:判断第二候选坐标群中是否有任一坐标位置与第一候选坐标群中的其中一坐标位置的距离小于一预设距离,并将距离小于上述预设距离的每对坐标位置均视为第一候选坐标群与第二候选坐标群的交集。当然,处理电路330取得上述第一候选坐标群与上述第二候选坐标群的交集的方式,也可以是:判断第一候选坐标群中是否有任一坐标位置与第二候选坐标群中的其中一坐标位置的距离小于上述预设距离,并将距离小于上述预设距离的每对坐标位置均视为第一候选坐标群与第二候选坐标群的交集。
[0025]此外,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此光学触控系统30更可以包括至少三个发光装置,每一发光装置配置在第一边301至第四边304的其中之一,并用以朝影像感测装置311与312发光。在此实施例中,光学触控系统30共采用三个发光装置,其中两个发光装置(分别如标号340与350所示)分别配置在第二边302与第三边303上,而剩下的一个发光装置(图未示)则与感光装置322叠加配置。换句话说,当触控表面300的任一边同时配置有发光装置与感光装置时,则发光装置需与感光装置叠加配置。另外,此光学触控系统30中的每一发光装置也可直接以反光装置来取代,只要每一反光装置可将光线反射至影像感测装置311与312即可。当然,在光学触控系统30中的每一发光装置均以反光装置来取代的情况下,上述每一影像感测装置就必须具有红外线(infra-red,IR)照明装置,例如具有红外线发光二极管(IR LED)。此外,上述每一影像感测装置也必须具有只能让红外线通过的红外线滤光装置,例如具有红外线滤光片(IR-pass filter),以使得每一影像感测装置都能通过其红外线滤光装置来取得触控表面300上的影像。
[0026]值得一提的是,影像感测装置311与影像感测装置312可以采用同一个照明装置或不同的照明装置。举例来说,假如影像感测装置311与影像感测装置312均不具有红外线照明装置,但均具有一红外线滤光装置,那么光学触控系统30的设计者可在光学触控系统30的触控表面300的第一边301上增设红外线照明装置,以让影像感测装置311与影像感测装置312可与此红外线照明装置搭配使用。当然,增设的红外线照明装置必须与感光装置321叠加配置。
[0027]此外,为了增加感光装置321与322的感测效率,光学触控系统30的设计者可在光学触控系统30的触控表面300的边缘增设多排单点发光装置,例如在触控表面300的第二边302上增设一排单点发光装置,并在触控表面300的第三边303上增设一排单点发光装置。上述的每一单点发光装置可以采用发光二极管来实现。当然,当一排单点发光装置与发光装置或反光装置配置在触控表面300的四条边中的同一边时,可采用上、下排列的方式来进行配置,以图3B来举例说明之。图3B为一排单点发光装置的其中一种配置方式的不意图。在图3中,标号350表不配置在触控表面300的第三边303的发光装置,而标号390表不配置在触控表面300的第三边303的发光模块。此发光模块390具有排成一排的多个单点发光装置391。较佳地,发光模块390中的每一单点发光装置391的配置位置对应于感光装置321的其中一感光元件323的配置位置。此外,发光模块390与发光装置350的配置位置也可对调。
[0028]当然,若发光模块390中的单点发光装置391的排列足够密集的话,那么图3B中的发光装置350便可予以省略,只要此发光模块390中有部分单点发光装置391的配置位置对应于感光装置321的各感光元件323的配置位置即可,以图3C来说明之。图3C用以说明单点发光装置的配置位置与感光元件的配置位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在图3C中,标号321表不配置在触控表面300的第一边301的感光装置,此感光装置321具有排成一排的感光兀件323。此外,标号390表不配置在触控表面300的第三边303的一发光模块,而此发光模块390具有排成一排的单点发光装置391。如图3C所示,此发光模块390中有部分单点发光装置391的配置位置对应于感光装置321的各感光元件323的配置位置。
[0029]第二实施例:
[0030]图4为依照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光学触控系统的示意图。在图4中,标号与图3A中的标号相同者表不为相同标的(即图4中的标号与图3A中的标号相同者表不为两者相同)。图4所示的光学触控系统40同样采用两个物体感测模块(分别如标号310与420所示),然而图4所示的光学触控系统40与图3A所示的光学触控系统30的不同之处,在于此光学触控系统40的物体感测模块420中的两个物体感测装置分别以影像感测装置421与影像感测装置422来实现。
[0031]在此实施例中,影像感测装置311感测范围中心的延伸线与影像感测装置312感测范围中心的延伸线形成第一夹角(例如135度角)。此外,影像感测装置421与422分别配置在触控表面300的第一边301至第四边304,且影像感测装置421感测范围中心的延伸线与影像感测装置422感测范围中心的延伸线形成第二夹角(例如90度角)。然而,影像感测装置421与422两者的配置方式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具有普通技术知识者应当得知,影像感测装置421与422可分别配置在触控表面300的第一边301至第四边304中的任两相邻的边。
[0032]如图4所示,处理电路430电性耦接至上述影像感测装置311、312、421与422。在实际的操作方式中,当物体331与332邻近触控表面300时,处理电路430便会依据物体感测模块310所感测到的物体影像来计算出上述两个物体331与332的可能坐标位置,以便作为第一候选坐标群。此外,处理电路430还会依据物体感测模块420所感测到的物体信息来计算上述两个物体331与332的可能坐标位置,以便作为第二候选坐标群。详细来说,物体感测模块420中的影像感测装置421能分别沿着感测路线421-1与421-2而感测到物体331与332,而影像感测装置422则能分别沿着感测路线422-1与422-2而感测到物体331与332,因此处理电路430便会将影像感测装置421与422所感测到的每一物体影像当作物体信息,以进一步利用这些物体信息来取得感测路线421-1、421-2、422-1及422-2,并据以计算出感测路线421-1、421-2、422-1及422-2的交点,以便作为第二候选坐标群。
[0033]由于在第一候选坐标群及第二候选坐标群中,只会有部分感测路线的交点是物体331与332的实际坐标位置,其他则为鬼点,因此处理电路430便可进一步取得第一候选坐标群与第二候选坐标群的交集,以将上述交集作为物体331与332的实际坐标位置。这样,此光学触控系统40就不会受到鬼点的影响而误判物体331与332的坐标位置。
[0034]此外,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此光学触控系统40更可以包括至少三个发光装置,每一发光装置可配置在第一边301至第四边304的其中之一,并用以朝影像感测装置311与312发光。在此实施例中,光学触控系统40共采用三个发光装置,其中两个发光装置(分别如标号440与450所不)分别配置在第二边302与第三边303上,而剩下的一个发光装置(图未示)与影像感测装置421叠加配置。换句话说,当触控表面300的任一边同时配置有发光装置与影像感测装置时,则发光装置需与影像感测装置叠加配置。另外,此光学触控系统40中的每一发光装置也可直接以一反光装置来取代,只要这些反光装置可将光线反射至影像感测装置311与312即可。当然,在此光学触控系统40中每一发光装置均以反光装置来取代的情况下,那么上述每一影像感测装置就需具有红外线照明装置,例如具有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此外,上述每一影像感测装置也需具有只能让红外线通过的红外线滤光装置,例如具有红外线滤光片,以使得每一影像感测装置都能通过其红外线滤光装置来取得触控表面300上的影像。
[0035]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光学触控系统40的物体感测模块310除了用以侦测包含物体331与332的第一组影像信息之外,还可据以计算上述两个物体的第一候选坐标群。而物体感测模块420则仅用以侦测包含上述两个物体的第二组影像信息。至于处理电路430,其用以依据第二组影像信息而从第一候选坐标群中选择至少一部分坐标作为上述两个物体的实际坐标位置。
[0036]第三实施例:
[0037]图5为依照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光学触控系统的不意图。在图5中,标号与图4中的标号相同者表不为相同标的(即图5中的标号与图4中的标号相同者表不为两者相同)。图5所示的光学触控系统50与图4所示的光学触控系统40不同之处,在于此光学触控系统50除了既有的影像感测装置311、312、421及422之外,还包括有影像感测装置511与512。而影像感测装置511与512即形成第三物体感测模块。影像感测装置511配置在触控表面300的第三边303与第四边304相交处,因而与影像感测装置311所配置的位置相邻,而影像感测装置512则配置在触控表面300的第二边302与第三边303相交处,因而与影像感测装置312所配置的位置相邻。
[0038]在此实施例中,影像感测装置311感测范围中心的延伸线与影像感测装置312感测范围中心的延伸线会形成第一夹角(例如135度角)。影像感测装置421感测范围中心的延伸线与影像感测装置422感测范围中心的延伸线会形成第二夹角(例如90度角)。此夕卜,影像感测装置511感测范围中心的延伸线与影像感测装置311感测范围中心的延伸线形成第三夹角(例如45度角)。同样地,影像感测装置512感测范围中心的延伸线与影像感测装置312感测范围中心的延伸线也会形成第三夹角。
[0039]如图5所示,处理电路530电性耦接至上述影像感测装置311、312、421、422、511与512。详细来说,当物体331与332邻近触控表面300时,处理电路530便会依据影像感测装置311与312所感测到的物体影像来计算出感测路线311-1、311-2、312-1与312-2的交点,以便作为第一候选坐标群。此外,处理电路530还会依据影像感测装置421与422所感测到的物体影像来计算出感测路线421-1、421-2、422-1与422-2的交点,以便作为第二候选坐标群。另外,处理电路530也会依据影像感测装置311所感测到的物体影像和影像感测装置511所感测到的物体影像来计算出感测路线311-1、311-2、511-1与511-2的交点,以便作为第三候选坐标群。在其他实施例中,处理电路530也可依据影像感测装置312所感测到的物体影像和影像感测装置512所感测到的物体影像来计算出其感测路线的交点,以便作为第三候选坐标群。
[0040]由于在第一候选坐标群、第二候选坐标群及第三候选坐标群中,只会有两个交点是物体331与332的实际坐标位置,其他则为鬼点,因此处理电路530可进一步取得第一候选坐标群、第二候选坐标群及第三候选坐标群的交集,以将上述交集作为物体331与332的实际坐标位置。这样,此光学触控系统50就不会受到鬼点的影响而误判物体331与332的坐标位置。
[0041]此外,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此光学触控系统50更可以包括四个发光装置,每一发光装置配置在触控表面300的第一边301至第四边304的其中之一,并用以朝影像感测装置311与312发光。其中两个发光装置(分别如标号540与550所示)分别配置在触控表面300的第二边302与第三边303上,而剩余的两个发光装置(图未示)则分别与位于同一边的影像感测装置叠加配置。另外,此光学触控系统50中的每一发光装置也可直接以反光装置来取代,只要每一反光装置均可将光线反射至影像感测装置311与312即可。当然,在此光学触控系统50中的每一发光装置均以反光装置来取代的情况下,上述每一影像感测装置均需具有红外线照明装置,例如具有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此外,上述每一影像感测装置也需具有只能让红外线通过的红外线滤光装置,例如具有红外线滤光片,以使得每一影像感测装置都能通过其红外线滤光装置来取得触控表面300上的影像。
[0042]综上所述,本发明解决前述问题的方式,主要在光学触控系统中建立多个坐标系统,利用不同坐标系统发生鬼点的成因不同,让各坐标系统所产生的候选坐标群可相互确认各候选坐标为鬼点还是实际坐标,例如直接采用各坐标系统所产生的候选坐标群的交集作为实际坐标位置。
[0043]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光学触控系统,其特征是,其包括: 触控表面; 第一物体感测模块,包括: 第一影像感测装置;以及 第二影像感测装置,其中该第一影像感测装置感测范围中心的延伸线与该第二影像感测装置感测范围中心的延伸线形成第一夹角; 第二物体感测模块,包括: 第一物体感测装置,配置在该触控表面的边缘;以及 第二物体感测装置,配置在该触控表面的边缘,其中该第一物体感测装置感测范围中心的延伸线与该第二物体感测装置感测范围中心的延伸线形成第二夹角;以及 处理电路,电性耦接至该第一物体感测模块与该第二物体感测模块,当第一物体与第二物体邻近该触控表面时,该处理电路便依据该第一物体感测模块所感测到的物体影像来计算该些物体的可能坐标位置,以便作为第一候选坐标群,该处理电路还依据该第二物体感测模块所感测到的物体信息来计算该些物体的可能坐标位置,以便作为第二候选坐标群,并进一步取得该第一候选坐标群与该第二候选坐标群的交集,以将上述交集作为该些物体的实际坐标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触控系统,其特征是,该处理电路取得该第一候选坐标群与该第二候选坐标群的交集的方式,包括:判断该第二候选坐标群中是否有任一坐标位置与该第一候选坐标群中的其中一坐标位置的距离小于一预设距离,并将距离小于该预设距离的每对坐标位置均视为该第一候选坐标群与该第二候选坐标群的交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触控系统,其特征是,该处理电路取得该第一候选坐标群与该第二候选坐标群的交集的方式,包括:判断该第一候选坐标群中是否有任一坐标位置与该第二候选坐标群中的其中一坐标位置的距离小于一预设距离,并将距离小于该预设距离的每对坐标位置均视为该第一候选坐标群与该第二候选坐标群的交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触控系统,其特征是,该触控表面的形状为四边形,该四边形具有依序连接的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及第四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触控系统,其特征是,该第一影像感测装置配置在该第一边与该第四边相交处,而该第二影像感测装置配置在该第一边与该第二边相交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触控系统,其特征是,该第一物体感测装置与该第二物体感测装置分别为第一感光装置与第二感光装置,该第一感光装置与该第二感光装置分别配置在该第一边至该第四边中的任两相邻的边,每一感光装置均具有多个感光元件,每一感光元件用以感测该触控表面的光线,并据以输出感测信号,且该处理电路将该第一感光装置与该第二感光装置所输出的该些感测信号当作该物体信息,并据以计算该些物体的可能坐标位置,以便作为该第二候选坐标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触控系统,其特征是,更包括至少三个发光装置,每一发光装置配置在该第一边至该第四边的其中之一,并用以朝该触控表面发光,且位于同一边的发光装置与感光装置叠加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触控系统,其特征是,更包括至少三个反光装置,每一反光装置配置在该第一边至该第四边的其中之一,并用以将光线反射至该触控表面,且位于同一边的反光装置与感光装置叠加配置,而每一影像感测装置均具有红外线照明装置及只能让红外线通过的红外线滤光装置,且每一影像感测装置通过其红外线滤光装置来取得该触控表面的影像。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触控系统,其特征是,该第一物体感测装置与该第二物体感测装置分别为第三影像感测装置与第四影像感测装置,该第三影像感测装置与该第四影像感测装置分别配置在该第一边至该第四边中的任两相邻的边,且该处理电路将该第三影像感测装置所感测到的物体影像与该第四影像感测装置所感测到的物体影像当作该物体信息,并据以计算该些物体的可能坐标位置,以便作为该第二候选坐标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触控系统,其特征是,更包括至少三个发光装置,每一发光装置配置在该第一边至该第四边的其中之一,并用以朝该触控表面发光,且位于同一边的发光装置与影像感测装置叠加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触控系统,其特征是,更包括至少三个反光装置,每一反光装置配置在该第一边至该第四边的其中之一,并用以将光线反射至该触控表面,且位于同一边的反光装置与影像感测装置叠加配置,而每一影像感测装置均具有红外线照明装置及只能让红外线通过的红外线滤光装置,且每一影像感测装置通过其红外线滤光装置来取得该触控表面的影像。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触控系统,其特征是,更包括第三物体感测模块,该第三物体感测模块包括: 第五影像感测装置,配置在该第三边与该第四边相交处;以及 第六影像感测装置,配置在 该第二边与该第三边相交处。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触控系统,其特征是,该第一物体感测装置为该第一影像感测装置或该第二影像感测装置,该第二物体感测装置为第三影像感测装置,该第三影像感测装置配置在该第二边与该第三边相交处,或配置在该第三边与该第四边相交处,且该第三影像感测装置所配置的位置与作为该第一物体感测装置的影像感测装置所配置的位置相邻,而该处理电路将作为该第一物体感测装置的影像感测装置所感测到的物体影像与该第三影像感测装置所感测到的物体影像当作该物体信息,并据以计算该些物体的可能坐标位置,以便作为该第二候选坐标群。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触控系统,其特征是,更包括四个发光装置,每一发光装置配置在该第一边至该第四边的其中之一,并用以朝该触控表面发光,且位于同一边的发光装置与影像感测装置叠加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触控系统,其特征是,更包括四个反光装置,每一反光装置配置在该第一边至该第四边的其中之一,并用以将光线反射至该触控表面,且位于同一边的反光装置与影像感测装置叠加配置,而每一影像感测装置均具有红外线照明装置及只能让红外线通过的红外线滤光装置,且每一影像感测装置通过其红外线滤光装置来取得该触控表面的影像。
16.一种光学触控系统,适于感测多个物体,其特征是,该光学触控系统包括: 触控表面; 第一物体感测模块,用以侦测包含该些物体的第一组影像信息,并据以计算该些物体的第一候选坐标群;第二物体感测模块,用以侦测包含该些物体的第二组影像信息;以及处理电路,电性耦接至该第一物体感测模块与该第二物体感测模块,并用以依据该第二组影像信息而从该第一候选坐标群中选择至少一部分坐标作为该些物体的实际坐标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学触控系统,其特征是,该第一物体感测模块包括有: 第一影像感测装置,配置在该触控表面的边缘;以及 第二影像感测装置,配置在该触控表面的边缘,其中该第一影像感测装置感测范围中心的延伸线与该第二影像感测装置感测范围中心的延伸线形成第一夹角。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学触控系统,其特征是,该第二物体感测模块包括有: 第一物体感测装置,配置在该触控表面的边缘;以及 第二物体感测装置,配置在该触控表面的边缘,其中该第一物体感测装置感测范围中心的延伸线与该第二 物体感测装置感测范围中心的延伸线形成第二夹角。
【文档编号】G06F3/042GK103941920SQ201310021717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1日
【发明者】苏宗敏, 林志新, 高铭璨 申请人: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