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文档转pdf文档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02727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excel文档转pdf文档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文件转换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excel文档转pdf文档的方法。

背景技术:
Excel是微软厂商开发的一种软件产品,传统的excel转pdf方式,一般是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采用pdf虚拟打印机模拟打印机的工作方式,将excel电子文档以pdf文档的形式打印出来。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当前电子文档类的文件越来越多,pdf电子文档具有体积小、可阅读性高等特点,因此针对excel电子文档转pdf电子文档的业务需求也越来越多,而不同操作系统平台之间的业务处理增多,跨平台之间的excel文档到pdf文档转换成为一种迫切需求。但由于excel属于微软厂商的产品,因此,在除windows操作系统之外,而由于操作系统之间的差异性,在其它操作系统中无法实现excel到pdf格式的电子文档的转换,极大地限制了跨平台之间业务处理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无法实现excel到pdf格式的电子文档的跨平台转换问题,提供一种excel文档转pdf文档的方法。一种excel文档转pdf文档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转换任务启动后,判断当前运行的操作系统中是否已安装JAVA虚拟机,若是,则进入步骤S3,若否,进入步骤S2;步骤S2:根据预存的JAVA虚拟机安装包在当前操作系统中安装JAVA虚拟机,然后进入步骤S3;步骤S3:启动所述JAVA虚拟机;步骤S4:读取所需转换的excel文档;步骤S5:在所述JAVA虚拟机上运行基于JAVA语言编写的excel-pdf文档 转换程序将所述excel文档转换成pdf文档;步骤S6:输出所述pdf文档。上述excel文档转pdf文档的方法,采用JAVA编程技术,利用跨平台的JAVA虚拟机,通过在当前操作系统中的JAVA虚拟机上运行基于JAVA语言编写的excel-pdf文档转换程序,将excel文档转换成pdf文档,可以实现在不同操作系统间的excel到pdf文档的转换,可以对主流的excel电子文档转换提供良好的支持,实现不同操作系统平台间excel文档到pdf文档的便捷转换。附图说明图1为excel文档转pdf文档的方法流程图;图2为将excel文档转换成pdf文档过程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excel文档转pdf文档的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描述。参考图1,图1为excel文档转pdf文档的方法流程图,主要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转换任务启动后,判断当前运行的操作系统中是否已安装JAVA虚拟机,若是,则进入步骤S3,若否,进入步骤S2;其中,所述操作系统可以包括:windows、linux或unix等操作系统,上述操作系统都能够完好地运行JAVA虚拟机。步骤S2:根据预存的JAVA虚拟机安装包在当前操作系统中安装JAVA虚拟机,然后进入步骤S3。步骤S3:启动所述JAVA虚拟机。步骤S4:读取所需转换的excel文档。优选的,可以以文件流的形式读取excel文档;或者,以指定源文件地址的方式读取excel文档,指定一个输入参数为源excel文件源。步骤S5:在所述JAVA虚拟机上运行基于JAVA语言编写的excel-pdf文档转换程序将所述excel文档转换成pdf文档。在一个实施例中,将所述excel文档转换成pdf文档的过程,参见图2所示,可以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501、根据表格个数读取所述excel文档的表格信息,其中,所述表格信息包括行、列总数及行列的合并信息;步骤S502、读取所述excel文档的语言信息、页眉页脚信息及页面信息,根据所述语言信息、页眉页脚信息及页面信息获取pdf文档的设置信息。其中,所述页面信息包括页面大小与页面方向,如采用A4大小的纸张横向显示;所述pdf文档的设置信息为为转换后pdf文档的语言信息、页眉页脚信息及页面信息。步骤S503、读取所述excel文档的图片及其行、列坐标信息得到图片集合。步骤S504、创建一个空白的pdf文档。步骤S505、根据所述设置信息对所述pdf文档进行初始化,并根据图片集合的坐标信息将对应的图片写入所述pdf文档中。步骤S6:输出所述pdf文档。优选的,可以以文件流的形式输出pdf文档,或以指定源文件地址的方式输出pdf文档。本发明的excel文档转pdf文档的方法,可以实现不同操作系统平台间excel文档到pdf文档的便捷转换,对目前excel文档有比较好的支持,针对于目前excel电子文档中最多为文字与图片的形式编辑,本发明对图片格式与文字语言也具有良好的支持,由于此开发语言JAVA的特性,对其他的软件语言的开发可以提供良好支持。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