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获取完整的手掌静脉图像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27633阅读:581来源:国知局
一种获取完整的手掌静脉图像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获取完整的手掌静脉图像的系统,它包括第一近红外LED、第二近红外LED、第三近红外LED、电路板、聚光筒、毛玻璃、黑色遮光纸、光学成像系统、可见光滤波片、图像传感器;聚光筒的底面上设有第一近红外LED、第二近红外LED、第三近红外LED,聚光筒的顶面上设有毛玻璃,光学成像系统包括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聚光筒、毛玻璃、黑色遮光纸、光学成像系统、可见光滤波片、图像传感器依次放置在同一光轴上。本实用新型的光源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方便购买和制作;巧妙设计的聚光筒让出射光多次反射,避免光强损耗,同时获得均匀的照明光,提高静脉血管的成像对比度,获得全手掌的静脉图像。
【专利说明】一种获取完整的手掌静脉图像的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红外光成像技术在人体生物识别方面的应用,尤其涉及一种获取完整的人体手掌静脉图像的系统。
【背景技术】
[0002]手掌静脉识别是一种新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主要应用于个人身份鉴别。同人的指纹相比,手指静脉不仅具有高度唯一性,而且活体性、防伪性和特征稳定性更为突出,在身份认证方面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所有人的静脉都是不同的,即使是长相非常相似的双胞胎的静脉图像也不同,而且这种差异在他(她)们一生中都不会消失。
[0003]基于手掌静脉的身份识别主要具有以下优点:(1)手掌静脉位于手掌表皮下,难被窃取和伪造,具有很高的安全性;(2)手掌静脉包含丰富的个人信息,具有很高的身份辨别能力;(3)能够通过非接触方式在近红外光下成像,识别方式卫生、安全、易被用户接受。在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安全上有广泛的应用。目前使用近红外光获取手掌静脉图像的方式有反射法和透射法。
[0004]反射法是指近红外光源和图像传感器在手掌的同一侧,近红外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在手掌表面,反射光和部分散射光沿入射的方向返回,被同一侧的图像传感器接收并传入到显示器。优点是:减小了设备的体积和空间;照明光源的功率相对较小;容易获得全部手掌的静脉图像。缺点是:手掌表面的反射光对静脉成像造成干扰,降低了图像的对比度。
[0005]透射法是指近红外光源和图像传感器在手掌的两侧,近红外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在手掌表面,穿过手掌部分的透射光被另一侧的图像传感器接收并传入到显示器。优点是:克服了反射法中皮肤表面光的影响,局部区域的对比度得到很好的增强。缺点是:手掌的不同区域厚度不一样导致成像不均匀;相对较薄的手指静脉成像的效果较好,整个手掌的静脉成像的效果较差。
[0006]但是,这两种利用近红外获取人体手掌静脉图像的方法,存在以下问题:反射法可以获取完整手指静脉图像,但是手掌表面的反射光干扰成像,降低了图像的对比度。透射法可以获取局部较为清晰的静脉图像,但是手掌不同位置厚度不均匀,所以被吸收的大小不一致,导致近红外光照射到手掌之后的光强也不均匀,被图像传感器接收到的图像的对比度下降。无法获取整个手掌静脉,从而特征点少,在生物识别中造成误判。

【发明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获取完整的人体手掌静脉图像的系统。
[0008]获取完整的手掌静脉图像系统包括第一近红外LED、第二近红外LED、第三近红外LED、电路板、聚光筒、毛玻璃、黑色遮光纸、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可见光滤波片、图像传感器;聚光筒的底面上设有第一近红外LED、第二近红外LED、第三近红外LED,聚光筒的顶面上设有毛玻璃,聚光筒、毛玻璃、黑色遮光纸、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可见光滤波片、图像传感器依次放置在同一光轴上。
[0009]所述的聚光筒是由高反射率的平面镜组合而成,其长X宽X高为:240mmX 150mmX 50mm,长度方向上用同样反射率的平面镜平均分成相同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每个区域长度各为80mm。
[0010]所述的第一近红外LED、第二近红外LED、第三近红外LED的波长为850nm。
[0011]所述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是2.8?12mm,最大光圈数是1.4。
[0012]所述的图像传感器为CMOS传感器或CXD传感器。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计的光源结构简单,容易实验操作;光源使用波长为850nm的LED,成本低廉同时方便购买;巧妙设计的矩形聚光筒,容易调节光强的大小;密闭的聚光筒近红外光多次反射,最后集中从顶端出射,能够避免光强损耗;矩形聚光筒的另一个作用是获得均匀的照明光,提高静脉血管的成像对比度,获得全手掌的静脉图像。黑色遮光纸能够挡住没有经过手掌的干扰光。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获取手掌静脉红外图像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聚光筒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第一近红外LED1、第二近红外LED2、第三近红外LED3、电路板4、聚光筒5、毛玻璃6、黑色遮光纸7、第一透镜8、第二透镜9、可见光滤波片10、图像传感器11、第一区域
12、第二区域13、第三区域14。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子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0018]如图1、2所示,获取完整的手掌静脉图像系统包括第一近红外LED (I)、第二近红外LED2、第三近红外LED3、电路板4、聚光筒5、毛玻璃6、黑色遮光纸7、第一透镜8、第二透镜9、可见光滤波片10、图像传感器11 ;聚光筒5的底面上设有第一近红外LED1、第二近红外LED2、第三近红外LED3,聚光筒5的顶面上设有毛玻璃6,聚光筒5、毛玻璃6、黑色遮光纸
7、第一透镜8、第二透镜9、可见光滤波片10、图像传感器11依次放置在同一光轴上。
[0019]所述的聚光筒5是由高反射率的平面镜组合而成,其长X宽X高为:240mmX150mmX50mm,长度方向上用同样反射率的平面镜分成长度相同的第一区域12、第二区域13、第三区域14,每个区域长度大小为80mm。
[0020]所述的第一近红外LEDl、第二近红外LED2、第三近红外LED3的波长为850nm。
[0021]所述的第一透镜8、第二透镜9的组合焦距是2.8?12mm,最大光圈数是1.4。
[0022]所述的图像传感器11为CMOS传感器或CXD传感器。
[0023]所述的获取完整的手掌静脉图像的方法是:人体手掌的厚度不均匀,导致透射法在第一区域12、第二区域13、第三区域14得到的图像的对比度相差较大,采用分区曝光方式来获得完整的手掌静脉图像时,对于厚度较小的手指部分,打开第一近红外LED1,关闭第二近红外LED2、第三近红外LED3,此时的光强较弱,近红外光在聚光筒5中多次反射,再依次透过毛玻璃6和黑色遮光纸7,黑色遮光纸7能把没有照射在手掌上的近红外光挡住,避免这部分近红外光直接进入图像传感器中并对图像造成干扰,出射的近红外光照在手掌上,从手掌透射的近红外光经过第一透镜8、第二透镜9之后形成平行光,再经过可见光滤波片10的作用,滤除可见光并让近红外光通过,最后被图像传感器接收并显示在显示屏上,同样的方法,对于掌心及手腕处较厚的部分,依次打开第二近红外LED2、第三近红外LED3,获得依次曝光采集的图像,将第一近红外LEDl、第二近红外LED2、第三近红外LED3三种光强得到的图像进行增强处理,提取清晰的局部静脉图像,最后经过加权渐变处理,得到完整清晰的手掌静脉图像。
[0024]实施例:
[0025]将人体手掌放置在黑色遮光纸、第一透镜之间,让掌心落在光轴上,而且掌心的平面和透镜平面平行。将图像传感器连接到电脑上,调整光圈大小,调整焦距大小,打开第一区域中的第一近红外LED,关闭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中的LED,控制电压大小,得到该光强下的图像。同理,依次打开第二区域近红外LED和第三区域的近红外LED,分别得到这两个光强下的图像。接着对所获得的图像采用自适应均衡化图像增强处理,提高图像的对比度,突出手掌静脉血管。
[0026]对经过图像增强后的图像用线性相加融合成一幅图像,再利用加权渐变拼接技术把所得到的图像叠加部分去掉,得到完整清晰的手掌静脉图像。
【权利要求】
1.一种获取完整的手掌静脉图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近红外LED (I)、第二近红外LED (2)、第三近红外LED (3)、电路板(4)、聚光筒(5)、毛玻璃(6)、黑色遮光纸(7)、第一透镜(8)、第二透镜(9)、可见光滤波片(10)、图像传感器(11);聚光筒(5)的底面上设有第一近红外LED (I)、第二近红外LED (2)、第三近红外LED (3)三种不同的LED光源,聚光筒(5)的顶面上设有毛玻璃(6),聚光筒(5)、毛玻璃(6)、黑色遮光纸(7)、第一透镜(8)、第二透镜(9)、可见光滤波片(10)、图像传感器(11)依次放置在同一光轴上。
2.根据权利I所述的一种获取完整的手掌静脉图像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近红外LED (I)、第二近红外LED (2)、第三近红外LED (3)的波长为850nm。
3.根据权利I所述的一种获取完整的手掌静脉图像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光筒(5)是由高反射率的平面镜组合而成,其长X宽X高为:240mmX150mmX50mm,长度方向上用同样反射率的平面镜分成长度相同的第一区域(12)、第二区域(13)、第三区域(14),每个区域长度大小为80mm。
4.根据权利I所述的一种获取完整的手掌静脉图像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透镜(8)、第二透镜(9)的组合焦距是2.8?12mm,最大光圈数是1.4。
5.根据权利I所述的一种获取完整的手掌静脉图像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图像传感器(11)为CMOS传感器或CCD传感器。
【文档编号】G06K9/00GK203552271SQ201320327691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7日
【发明者】高世杰, 倪旭翔, 王莞舒, 魏科宇 申请人:浙江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