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式智能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41959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吸附式智能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附式智能卡,其包含:智能卡本体,通过无线射频识别与外部相匹配的读写设备进行数据交换;屏蔽层,设置于智能卡本体的一侧表面上,抑制电磁干扰信号对智能卡本体的影响;托架,对嵌入该托架内的所述智能卡本体与屏蔽层的组合体进行承载;吸附层,设置于所述托架的表面,使吸附式智能卡通过该吸附层粘贴至手机背后或从手机背后剥离,并可反复吸附。本实用新型通过屏蔽层,突破传统智能卡应用环境的局限,使非接触式智能卡可以应用在复杂电磁波干扰环境中;通过吸附层可以将该吸附式智能卡与手机等手持设备粘贴,方便携带;剥离后,也可以独立使用该吸附式智能卡,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应用于手机的吸附式智能卡。 吸附式智能卡

【背景技术】
[0002] 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非接触式智能卡,已被广泛、大量应用于城市交通、金 融、社保等支付、信息存储及身份识别的各个领域。目前,人们迫切期望能将各种非接触式 智能卡(例如是具有费用支付功能的交通卡、城市一卡通等)与手机或其他手持设备合二为 一,以方便携带使用。然而,现有的普通非接触式智能卡与现代数字电器设备直接集成后, 不具备在高频弱电领域复杂电磁波干扰环境中使用的条件。原因在于信号频率越高,越容 易辐射出去,而一般的信号线都是没有屏蔽层的那么这些信号线就成了很好的天线,接收 周围环境中各种杂乱的高频信号,而这些信号叠加在原本传输的信号上,甚至会改变原来 传输的有用信号。也就是说,手机信号的辐射,会极大影响非接触式智能卡与其相应读写装 置之间的信号数据传输。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附式智能卡,可反复粘贴于手机等手持设备上方 便携带使用和取下,并且能够在有手机等复杂电磁源干扰的环境中正常使用。
[0004]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吸附式智能卡,其包含:
[0005] 智能卡本体,通过无线射频识别与外部相匹配的读写设备进行数据交换;
[0006] 屏蔽层,设置于智能卡本体的一侧表面上,抑制电磁干扰信号对智能卡本体的影 响;
[0007] 托架,对嵌入该托架内的所述智能卡本体与屏蔽层的组合体进行承载;
[0008] 吸附层,设置于所述托架的表面,使所述吸附式智能卡通过该吸附层重复粘贴至 手机上。
[0009] 优选地,所述吸附层是一层可移胶水薄膜,或者是一层双面胶薄膜。
[0010] 优选地,所述吸附层是一种夹层结构,设有中间层,所述中间层的一侧覆盖一层可 移胶水薄膜来与手机连接,另一侧覆盖一层双面胶薄膜来与托架连接。
[0011] 优选地,所述智能卡本体进一步包含封装在绝缘卡体内的:一个或多个非接触式 芯片以及与各个非接触式芯片相应电路连接的感应天线。
[0012] 优选地,所述屏蔽层是由镍锌铁氧体材料制成的薄片或薄膜。
[0013] 优选地,所述的屏蔽层覆盖在市销现成的或回收利用的智能卡本体上。
[0014] 优选地,所述智能卡本体与屏蔽层的组合体嵌入至所述托架内开设的镶嵌孔中; 嵌入后的智能卡本体对应于所述托架的第一面设置,而所述屏蔽层对应于所述托架的第二 面设置;所述托架的第二面通过吸附层重复粘贴至手机。
[0015] 优选地,所述镶嵌孔在托架的第一面开口,而托架的第二面封闭;或者,所述镶嵌 孔从托架的第一面贯通至第二面开设。
[0016] 优选地,所述吸附式智能卡进一步设置有非金属有机或无机材料制成的视读信息 层来显示文字或图案;所述视读信息层位于托架的第一面并至少将所述镶嵌孔在第一面上 的开口覆盖。
[0017]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吸附式智能卡,其包含:
[0018] 智能卡本体,其设置的非接触式芯片及感应天线,集成在非金属有机或无机材料 制成的视读信息层内;
[0019] 托架,以抗电磁干扰的镍锌铁氧体材料制成;集成有智能卡本体的所述视读信息 层与托架配合连接并由该托架承载,使视读信息层上的文字或图案位于所述托架的第一 面;
[0020] 吸附层,设置于所述托架的第二面,使所述吸附式智能卡通过该吸附层重复粘贴 至手机上。
[002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吸附式智能卡,其优点在于:
[0022]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吸附层(优选是可移胶水薄膜),来实现重复多次粘贴及剥离, 所述吸附层加工方便,粘合性好,剥离后不留任何痕迹。将本实用新型的吸附式智能卡粘贴 至手机等手持设备上,方便携带使用,不需要时也能够快速取下吸附式智能卡;取下后也不 影响将吸附式智能卡独立用来进行费用支付或身份识别等操作。
[0023] 本实用新型在智能卡本体的表面覆盖了抗电磁干扰的屏蔽层,或者将集成有智能 卡本体的视读信息层与抗电磁干扰材料制成的托架配合连接,可以突破传统智能卡应用环 境的局限,将非接触式智能卡应用在复杂电磁波干扰环境中,大幅度提高现有智能卡的抗 电磁干扰、灵敏度和数据读写距离等性能。
[0024] 本实用新型由于可以直接在市销现成的智能卡(例如是交通卡、城市一^^通、购物 卡等)上设置屏蔽层来构成。又或者,可以是回收老旧的智能卡进行修整后再设置屏蔽层, 则可以保留原来卡内的信息,而增加抗电磁干扰的效果,有利于循环使用,符合环保倡议。
[0025] 本实用新型可以方便地与各种手持设备进行集成应用,丰富了智能卡品种,可广 泛用于各种储值支付、身份识别、信息存储等相关领域,尤其适用于智能卡与数字电话等数 字设备集成应用,能给发卡机构扩展智能卡设计范围和提高销售量,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和推广价值。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6]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吸附式智能卡在一种实施例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吸附式智能卡在另一种实施例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托架与视读信息层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9]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智能卡本体与屏蔽层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30]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屏蔽层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吸附式智能卡在又一种实施例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吸附式智能卡,包含托架30,嵌入于托架 30内从而由托架30承载的智能卡本体10及其屏蔽层20,以及将托架30连接至手机等手 持设备上的吸附层40 (图5)。其中,该吸附层40是一种具有N次重复粘贴性能的薄片或 薄膜,因而可以多次将所述吸附式智能卡粘贴到手机上,或从手机上剥离。一般可以将吸附 式智能卡粘贴于手机的背面。用该吸附式智能卡来实现费用支付、身份识别等功能,其从手 机上剥离后也可以独立使用。
[0033] 如图4所示,所述智能卡本体10内封装有一个或多个非接触式芯片11,以及围绕 在非接触式芯片11周边的感应天线12,能够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与外部的读卡 设备进行无线数据交换,实现对非接触式芯片11的读写操作。所述非接触式芯片11及感 应天线12电路连接后,可以直接模塑封装在该智能卡本体10的绝缘卡体中;也可以是模塑 封装在一个绝缘材料制成的独立模块中,再将该独立模块嵌入到智能卡本体10的卡体中。
[0034] 所述屏蔽层20是以抗电磁干扰材料制成的薄片或薄膜,通过层压或胶合的方式 覆盖在智能卡本体10的一侧表面上。在该屏蔽层20的作用下,智能卡中正常有用的信号能 够很好地通过,同时又能很好地抑制高频干扰信号的通过。优选的抗电磁干扰材料是Ni-Zn ferrite (镍锌)铁氧体,又称铁淦氧或磁性瓷,为一类非金属磁性材料。
[0035] 如图3所示,所述托架30上开设有镶嵌孔33,智能卡本体10及屏蔽层20的组合 体,通过超声波焊接、热模压、冷模压、变位安装或者双面不干胶粘贴等各种方法,嵌入并固 化在托架30的镶嵌孔33内,从而与托架30连接。
[0036] 所述托架30的镶嵌孔33可以只在托架30的第一面31开口,而托架30的第二面 32封闭(图1);或者,也可以是从托架30的第一面31贯通至第二面32开设(图2)。在嵌入 智能卡本体10及屏蔽层20的组合体时,优选地是使智能卡本体10上覆盖有屏蔽层20的 一侧朝向手机,即是说,嵌入后所述智能卡本体10对应于托架30的第一面31,所述屏蔽层 20对应于托架30的第二面32,更靠近于手机以实现对干扰信号的屏蔽。
[0037] 所述吸附层40设置于托架30的第二面32表面,用来将托架30的第二面32可重 复粘贴至手机上。在一些不同的示例中,吸附层40可以是覆盖托架30第二面32的全部或 仅仅覆盖第二面32的一部分;吸附层40可以是一个整体的部件,或者是在托架30第二面 32上分开布置的多个部件;可以通过吸附层40将托架30第二面32的镶嵌孔33开口覆盖 (图 2)。
[0038] 在一个更为优选的示例中,所述吸附层40是一种可移胶水薄膜,具有良好的粘合 性能、再剥离性能、胶层的抗转移性能和贮存稳定性能。可移胶水薄膜的形成,是将一种具 有重复粘贴性能的乳液型压敏胶粘剂,通过机器网辊式涂胶或丝网机网版式涂胶方式,涂 抹在托架30的第二面32后进行烘干或晾干,轻度施压即可达到实用粘度,胶体不转移,可 以多次剥离粘贴(重复粘贴),在剥离后不会在手机上留有任何痕迹。
[0039] 另一个示例中,所述吸附层40可以是一种双面胶薄膜,其反复粘贴的性能稍弱, 不过可以通过更换新的双面胶薄膜来解决。
[0040] 另外,所述吸附层40还可以是一种夹层结构(图2),该夹层结构的中间层42由纸、 塑料等类似材料制成,中间层42两侧分别覆盖可移胶水薄膜,或分别覆盖双面胶薄膜,或 一侧覆盖可移胶水薄膜而另一侧覆盖双面胶薄膜。优选地,在第三种情况下,所述吸附层40 是通过中间层42覆盖可移胶水薄膜43的这一侧表面,来连接手机;而通过中间层42覆盖 有双面胶薄膜41的这一侧表面,来连接托架30。
[0041] 本实用新型的吸附式智能卡进一步设置有视读信息层50,将托架30第一面31的 镶嵌孔33开口覆盖,并在表面设有文字、图案或其组合等用于美化装饰。视读信息层50可 以是薄膜或薄片或与托架30配合连接的壳体等各种结构;可以仅仅将镶嵌孔33开口覆盖, 也可以将托架30的第一面31全部覆盖。
[0042] 另外,智能卡本体10及其屏蔽层20 -般是符合信用卡尺寸标准的卡片式,但实际 是可以根据应用需要制成任意形状的,并在其一面上覆盖相应形状的所述屏蔽层20。所述 智能卡本体10可以是一种市销现成的智能卡(交通卡、城市一^^通、购物卡等),也可以采用 一种回收再利用的老旧智能卡,对其进行尺寸调整或表面修复后与屏蔽层20连接,这样能 够大大简化生产操作,节约制造成本,节能环保。
[0043] 所述非接触式芯片11可以是ID芯片、1C芯片、CPU芯片,或者是一种同时嵌置有 不同频率或不同协议的2颗子芯片的复合芯片。所述感应天线12可以是印刷天线、刻蚀天 线,或是植入漆包线自动、手工绕制天线,等等。具有多个非接触式芯片11时,可以分别设 置与芯片射频频率相匹配的多个感应天线12。
[0044] 所述托架30、视读信息层50,可采用各种非金属有机或无机材料制成,例如PVC、 PET、ABS、玻璃、皮革、木质、石材、天然或人造宝石等等。托架30和视读信息层50上可以开 设与手机的镜头、耳机插孔或按键等位置对应的通孔,方便对手机进行操作。
[0045]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吸附式智能卡,将智能卡本体10与视读信息 层50集成后与托架30配合连接,使视读信息层50上有文字或图案装饰的表面位于托架30 的第一面31 ;本例中所述托架30以镍锌铁氧体材料制成,来防止电磁干扰信号对智能卡本 体10的影响;该托架30的第二面32设置有吸附层40,用来将该吸附式智能卡多次重复粘 贴至手机上。
[0046] 本例中对智能卡本体10的集成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方式:例如,可以将智能卡本体 10与视读信息层50粘接、层压后形成夹层的结构,或者可以将智能卡本体10嵌入视读信息 层50的镶嵌孔中,或者可以直接将智能卡本体10的非接触式芯片11和感应天线12直接 在视读信息层50中封装。
[0047] 本例中集成智能卡本体10后的视读信息层50,可以是粘接在托架30表面或者嵌 入托架30内的薄片或模块,或者是形成与托架30以卡扣等啮合的盖板或外壳,等等。
[0048] 本例中视读信息层50所用的非金属有机或无机材料,智能卡本体10的新旧、种类 及制成方式,所述吸附层40的结构及材料等,都可以参照上文各实施例的描述。
[0049]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 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 本实用新型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 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权利要求】
1. 一种吸附式智能卡,其特征在于,包含: 智能卡本体(10),通过无线射频识别与外部相匹配的读写设备进行数据交换; 屏蔽层(20),设置于智能卡本体(10)的一侧表面上,抑制电磁干扰信号对智能卡本体 (10) 的影响; 托架(30),对嵌入该托架(30)内的所述智能卡本体(10)与屏蔽层(20)的组合体进行 承载; 吸附层(40),设置于所述托架(30)的表面,使所述吸附式智能卡通过该吸附层(40)重 复粘贴至手机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式智能卡,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附层(40 )是一层可移胶水薄膜,或者是一层双面胶薄膜。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式智能卡,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附层(40)是一种夹层结构,设有中间层(42),所述中间层(42)的一侧覆盖一层 可移胶水薄膜(43 )来与手机连接,另一侧覆盖一层双面胶薄膜(41)来与托架(30 )连接。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式智能卡,其特征在于, 所述智能卡本体(10)进一步包含封装在绝缘卡体内的:一个或多个非接触式芯片 (11) 以及与各个非接触式芯片(11)相应电路连接的感应天线(12)。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式智能卡,其特征在于, 所述屏蔽层(20)是由镍锌铁氧体材料制成的薄片或薄膜。
6. 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吸附式智能卡,其特征在于, 所述屏蔽层(20)覆盖在市销现成的或回收利用的智能卡本体(10)上。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式智能卡,其特征在于, 所述智能卡本体(10)与屏蔽层(20)的组合体嵌入至所述托架(30)内开设的镶嵌孔 (33)中;嵌入后的智能卡本体(10)对应于所述托架(30)的第一面(31)设置,而所述屏蔽 层(20)对应于所述托架(30)的第二面(32)设置;所述托架(30)的第二面(32)通过吸附 层(40)重复粘贴至手机。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附式智能卡,其特征在于, 所述镶嵌孔(33)在托架(30)的第一面(31)开口,而托架(30)的第二面(32)封闭;或 者,所述镶嵌孔(33)从托架(30)的第一面(31)贯通至第二面(32)开设。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附式智能卡,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附式智能卡进一步设置有非金属有机或无机材料制成的视读信息层(50)来显 示文字或图案;所述视读信息层(50)位于托架(30)的第一面(31)并至少将所述镶嵌孔 (33)在第一面(31)上的开口覆盖。
10. -种吸附式智能卡,其特征在于,包含: 智能卡本体(10),其设置的非接触式芯片(11)及感应天线(12),集成在非金属有机或 无机材料制成的视读信息层(50)内; 托架(30),以抗电磁干扰的镍锌铁氧体材料制成;集成有智能卡本体(10)的所述视读 信息层(50)与托架(30)配合连接并由该托架(30)承载,使视读信息层(50)上的文字或图 案位于所述托架(30)的第一面(31); 吸附层(40),设置于所述托架(30)的第二面(32),使所述吸附式智能卡通过该吸附层 (40)重复粘贴至手机上。
【文档编号】G06K19/077GK203838739SQ201420067119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17日
【发明者】李达, 李庆胜 申请人:上海卡美循环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