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容触控屏及使用该触控屏的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44370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容触控屏及使用该触控屏的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容触控屏,包括自上而下依次排布的盖板、触控层、光学胶层、显示模组;所述盖板与所述触控层的上表面之间形成间隙;所述触控层的下表面与所述显示模组之间通过光学胶层贴合。本实用新型由于在所述盖板与所述触控层的上表面之间形成填充有空气的间隙;在生产过程中不需要将所述盖板与触控层通过光学胶贴合,减少了生产工序和时间成本;另外,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现盖板被摔列或者破裂的情形就只需要拆换所述盖板即可,降低了维修成本。
【专利说明】一种电容触控屏及使用该触控屏的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机交互设备的触控显示技术,具体涉及电容触控屏。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触控显示技术的发展,触控屏(触控或者触摸显示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 子设备中,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视、包含触控显示屏的工业设备等。
[0003] 目前,触控显不屏一般都包含自上而下依次排布的盖板(保护玻璃)、第一光学胶 层、触控层、空气层或者第二光学胶层、显示模组;所述盖板通过第一光学胶层与所述触控 层的上表面贴合;所述触控层的下表面与所述显示模组之间通过第二光学胶层贴合,或者 在两者之间形成空气层(如图1所示)。所述显示模组是液晶屏上表面贴合偏光片而成。 也有的是将触控层直接电镀于盖板内侧面。
[0004] 还有一种是最近才兴起的生产良率并不高地结构,其触控显示屏包含自上而下依 次排布的盖板、光学胶层、触控显示模组;所述盖板通过光学胶层与所述触控显示模组的上 表面贴合(如图2所示);所述触控显示模组是将触控电路直接电镀于液晶屏表面(在业 界称为On-Cell技术)或者将触控电路设置于液晶屏内部(在业界称为In-Cell技术)再 贴合偏光片而成。
[0005] 另外,随着移动通信服务业和多媒体的迅猛发展,如平板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 携式终端设备等到了迅速的普及,几乎人手一部平板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而且随身携带, 爱不释手。这样就出现了,每天有大量的平板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的触控屏的盖板被摔 列或破裂的事情发生。
[0006] 然而,正如前所述,所述盖板是通过第一光学胶层与所述触控层的上表面贴合,即 所述盖板和触控层组成了一个结合体;或者所述盖板通过光学胶与所述触控显示模组贴合 组成一个结合体。这样就出现,一旦盖板被摔列或者破裂,即必须拆换所述盖板和触控层组 成了一个结合体或者拆换由所述盖板与所述触控显示模组贴合组成一个结合体,即使是触 控层或者触控显示模组是完好无损的状态也不得不换,增加了维修成本,进而导致大量的 浪费现象的发生。
[0007] 同时,由于上述结构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将所述盖板与触控层或者触控显示模组通 过光学胶贴合,也增加了生产工序和时间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8] 本实用新型的目是提供一种新型的电容触控屏的结构,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和维修 成本。
[0009]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的:
[0010] 一种电容触控屏,包括自上而下依次排布的盖板、触控层、光学胶层、显示模组;所 述盖板与所述触控层的上表面之间形成间隙;所述触控层的下表面与所述显示模组之间通 过光学胶层贴合。 toon] 所述间隙中填充有气体,或者抽成真空。
[0012] 所述间隙的厚度小于等于1mm。
[0013] 所述触控层中的感应电路和驱动电路设置在所述触控层的一侧。
[0014] 所述触控层的下表面与所述显示模组之间形成第二间隙。
[0015] 一种电容触控屏,包括自上而下依次排布的盖板、触控显示模组;所述盖板与所述 触控显示模组的上表面之间形成间隙。
[0016] 所述间隙中填充有气体,或者抽成真空。
[0017] 所述间隙的厚度小于等于1mm。
[0018]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
[0019] 一种使用上述电容触控屏的电子设备,还包括电池、控制模块以及壳体;所述电容 触控屏、控制模块及电池均设置于壳体所形成的包围空间中。
[0020]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所述盖板与所述触控层或者所述触控显示模组的上表面之间 形成填充有空气的间隙;在生产过程中不需要将所述盖板与触控层或者触控显示模组通过 光学胶贴合,即两者之间不形成一个结合体;减少了生产工序和时间成本;另外,在生产和 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现盖板被摔列或者破裂的情形就只需要拆换所述盖板即可,降低了维 修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触控屏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为现有技术中另一种触控屏结构示意图;
[0023]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触控屏结构示意图;
[0024]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所述触控屏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实施例一
[0026] 如图3所示,一种电容触控屏,包括自上而下依次排布的盖板11、触控层13、光学 胶层14、显示模组15 ;所述盖板11与所述触控层13的上表面131之间形成填充有气体(本 实施例中为空气)的间隙12 ;当然,所述气体还可以是惰性气体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 气体,也可以是氮气等其他常见气体;所述间隙还可以抽成真空。所述触控层13的下表面 132与所述显示模组15之间通过光学胶层14贴合;当然,所述触控层13的下表面132与 所述显示模组15之间也可以形成第二间隙,而不是通过光学胶层14贴合。
[0027] 所述盖板11与所述触控层13的上表面131之间形成的间隙12的厚度小于等于 1mm。优选地,所述间隙12的厚度小于等于0· 3mm。
[0028] 所述触控层13包括通过蚀刻或者激光加工形成的感应电路、驱动电路以及引 脚,所述感应电路、驱动电路以及引脚设置在所述触控层13的一侧。所述触控层13采用 Film(菲林)作为基材。所述触控层13通过设置于其上的引脚通过所述柔性电路板(简称 "FPC")与触控芯片连接。
[0029] 所述显示模组15包括自上而下依次排布的偏光片、液晶屏组成。
[0030] 本实用新型中,定义以盖板的外表面为上。
[0031] 实施例二
[0032] -种使用实施例一所述电容触控屏的电子设备,还包括电池、控制模块以及壳体; 所述电容触控屏、控制模块及电池均设置于壳体所形成的包围空间中。
[0033] 实施例三
[0034] 如图4所示,一种电容触控屏,包括自上而下依次排布的盖板21、触控显示模组 25 ;所述盖板21与所述触控显示模组25的上表面251之间形成间隙22,本实施例中所述 间隙被抽成真空。当然,所述间隙中还可以填充气体,如空气、惰性气体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的混合气体,也可以是氮气等其他常见气体。
[0035] 所述盖板21与所述触控显示模组25的上表面251之间形成的间隙22的的厚度 小于等于1mm。优选地,所述间隙12的厚度小于等于0. 3_。
[0036] 所述触控显示模组25是将触控电路直接电镀于液晶屏表面(在业界称为On-Cell 技术)或者将触控电路设置于液晶屏内部(在业界称为In-Cell技术)再贴合偏光片而成。
[0037] 本实用新型中,定义以盖板的外表面为上。
[0038] 实施例四
[0039] -种使用实施例三所述电容触控屏的电子设备,还包括电池、控制模块以及壳体; 所述电容触控屏、控制模块及电池均设置于壳体所形成的包围空间中。
[004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 可以有各种合适的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 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电容触控屏,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依次排布的盖板、触控层、光学胶层、显 示模组;所述盖板与所述触控层的上表面之间形成间隙;所述触控层的下表面与所述显示 模组之间通过光学胶层贴合。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的厚度小于等于1mm。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容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的厚度小于等于0. 3mm。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容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中填充有气体,或者 抽成真空。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层中的感应电路和驱动 电路设置在所述触控层的一侧。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层采用菲林作为基材。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层的下表面与所述显示 模组之间形成第二间隙。
8. -种电容触控屏,包括自上而下依次排布的盖板、触控显示模组;所述盖板与所述 触控显示模组的上表面之间形成间隙。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容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的厚度小于等于1mm。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容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的厚度小于等于0. 3mm。
11. 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电容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中填充有气体,或 者抽成真空。
12. -种使用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个所述电容触控屏的电子设备,还包括电池、控 制模块以及壳体;所述电容触控屏、控制模块及电池均设置于壳体所形成的包围空间中。
【文档编号】G06F3/044GK203894735SQ201420301238
【公开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6日
【发明者】曾锐鹏, 刘杰, 杨其翰, 谷志峰 申请人:深圳市鹏达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珠海中慧微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