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食品药品安全管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32023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安全生产管理方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食品药品安全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餐饮服务是从农田到餐桌食品生产经营链条的最后一个环节,食品和药物安全风险具有累积性、广泛性和显现性等特点。同时,餐饮服务和药品供应与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社会关注度和期望值高,食品和药物安全保障任务十分繁重。当前,基层餐饮服务食品和药物安全监管力量严重不足,尚不能完全满足餐饮服务食品和药物安全保障的需要。

在目前形式下,充分认识加强和创新餐饮服务食品和药物安全社会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创新监管机制和方式方法,加快建立健全餐饮服务食品和药物安全社会监督工作体系,不断提升餐饮服务食品和药物安全能力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新形势下做好餐饮服务食品和药物安全工作的客观需要,也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监管方式的必然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食品药品安全管理方法,通过设计政执法管理系统、服务管理系统以及服务安全监管网三个子系统,以达到数字化联网控制食品或药品安全生产管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食品药品安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技术食品药品安全管理方法包括行政执法管理系统、服务管理系统以及服务安全监管网三个子系统,其中服务安全监管网包括信息查看、会员投诉、投诉查看、投诉反馈、会员注册的功能;服务管理系统包括个人办公、安全监管、投诉管理、实时监控、动态等级管理、系统管理的功能;行政执法管理系统包括法律法规、案件录入、查询统计、系统管理的功能。

优选的,所述政执法管理系统、服务管理系统以及服务安全监管网三个子系统均通过物联网相互连接的的计算机实现的,且均基于微软ASP.NET 开发。

优选的,所述三个子系统的物联网计算机采用的数据库为商业化的 Microsoft SQL Server数据库。

优选的,所述三个子系统的物联网计算机采用 B/S结构,客户端使用 IE 浏览器,支持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实现随时随地办公。

优选的,所述三个子系统的物联网计算机在联网情况下与服务管理系统的数据同步,数据同步包括基础数据的下载和执法信息的数据上传两方面。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该物联网技术食品药品安全管理方法建设职能管理部门协同办公平台,协同办公和管理是为提高办公效率,沟通内部信息的,系统应给管理者提供现代化的办公环境、智能化的决策支持、性能优越的信息服务体系和可扩展的网络应用服务体系。通过协同管理,系统对信息流程的约束,有效进行过程管理,实现管理思想与操作规范有机结合。也就是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各项业务处理模式,实现各项工作的受理、审批、阅办、报结、存档、督办、查阅等全过程计算机处理,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是本发明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食品药品安全管理方法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食品药品安全管理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

结合图1出示本发明物联网技术食品药品安全管理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该物联网技术食品药品安全管理方法包括行政执法管理系统、服务管理系统以及服务安全监管网三个子系统,其中服务安全监管网包括信息查看、会员投诉、投诉查看、投诉反馈、会员注册的功能;服务管理系统包括个人办公、安全监管、投诉管理、实时监控、动态等级管理、系统管理的功能;行政执法管理系统包括法律法规、案件录入、查询统计、系统管理的功能。

政执法管理系统、服务管理系统以及服务安全监管网三个子系统均通过物联网相互连接的的计算机实现的,且均基于微软ASP.NET 开发。三个子系统的物联网计算机采用的数据库为商业化的 Microsoft SQL Server数据库。三个子系统的物联网计算机采用 B/S结构,客户端使用 IE 浏览器,支持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实现随时随地办公。三个子系统的物联网计算机在联网情况下与服务管理系统的数据同步,数据同步包括基础数据的下载和执法信息的数据上传两方面。

该物联网技术食品药品安全管理方法建设职能管理部门协同办公平台,协同办公和管理是为提高办公效率,沟通内部信息的,系统应给管理者提供现代化的办公环境、智能化的决策支持、性能优越的信息服务体系和可扩展的网络应用服务体系。通过协同管理,系统对信息流程的约束,有效进行过程管理,实现管理思想与操作规范有机结合。也就是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各项业务处理模式,实现各项工作的受理、审批、阅办、报结、存档、督办、查阅等全过程计算机处理,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