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61599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用户在使用诸如平板电脑等的电子设备时,为了提高使用体验,对电子设备额外配置支架。用户通过支架,调整电子设备的角度尤其是显示模块的角度,由此能够提高使用体验。

但是,用户在使用额外配置的配件时,为了调整电子设备的显示模块的角度,需要双手操作(例如打开、闭合、调整角度)支架。如此,对于一只手被占用的用户或残疾人用户,使用不是很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无需额外配置支架,并且能够方便地调整电子设备的使用角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模块,配置于所述电子设备的壳体内;支撑板,配置成在所述壳体的第一面或第二面的第一边上与所述壳体可转动地连接,其中,所述壳体的第一面与第二面对置,并且所述第一面和第二面的面积相对于所述壳体的其他面的面积大;支撑杆,其一端配置于所述第二面,其另一端配置于所述支撑板;驱动模块,配置来在所述处理模块的控制下对所述支撑杆进行驱动,从而改变所述壳体与所述支撑板的相对角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应用于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支撑板,配置成在所述电子设备的壳体的第一面或第二面的第一边上与所述壳体可转动地连接,其中,所述壳体的第一面与第二面对置,并且所述第一面和第二面的面积相对于所述壳体的其他面的面积大;支撑杆,其一端配置于所述第二面,其另一端配置于所述支撑板;驱动模块,配置来对所述支撑杆进行驱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控制所述驱动模块对所述支撑 杆进行驱动,从而改变所述壳体与所述支撑板的相对角度。

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通过电子设备本身包括的支撑板和支撑杆,就能够调整电子设备的壳体与支撑板的相对角度,因此无需额外配置支架。此外,在调整电子设备的壳体与支撑板的相对角度时,无需手动进行调整,而是在处理模块的控制下由驱动模块进行驱动即可,因此能够方便地调整电子设备的使用角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功能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结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改变壳体与支撑板的相对角度的第一方式的例示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改变壳体与支撑板的相对角度的第二方式的例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以下参照附图的描述,以帮助对由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示例实施方式的理解。其包括帮助理解的各种具体细节,但它们只能被看作是示例性的。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对这里描述的实施方式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而且,为了使说明书更加清楚简洁,将省略对本领域熟知功能和构造的详细描述。

下面,参照图1至图2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功能框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结构图。

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1包括处理模块11、支撑板12、支撑杆13和驱动模块14。其中,电子设备1例如为平板电脑,但也可以是其他的电子设备,只要是在用户的使用过程中需要调整角度的电子设备即可。

处理模块11配置于电子设备1的壳体内。其中,处理模块11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并且能够实现指定的功能。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如后所述,处理模块11控制驱动模块14对支撑杆13 进行驱动。

此外,处理模块11可以根据用户的输入指示,控制驱动模块14对支撑杆13进行驱动,也可以根据传感器等的检测信息,控制驱动模块14对支撑杆13进行驱动,也可以按照事先设定的控制信息,控制驱动模块14对支撑杆13进行驱动。

支撑板12配置成在所述壳体的第一面或第二面的第一边上与所述壳体可转动地连接。其中,所述壳体的第一面与第二面对置,并且所述第一面和第二面的面积相对于所述壳体的其他面的面积大。

如图2所示,在电子设备1中,在壳体的第一面配置显示模块,并且壳体的第二面与第一面对置。此外,如上所述,支撑板12可以配置成在壳体的第一面的第一边上与壳体可转动地连接,也可以配置成在壳体的第二面的第一边上与壳体可转动地连接。根据图2可知,壳体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的面积相对于壳体的其他面(侧面)的面积大。

支撑杆13的一端配置于壳体的第二面,并且支撑杆13的另一端配置于支撑板。其中,如后所述,支撑杆13的一端在壳体的第二面的第一配置位置也可以设为能够移动,同样,支撑杆13的另一端在支撑板12的第二配置位置也可以设为能够移动。此外,也可以是,支撑杆13的长度也可以变化。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通过电子设备1本身包括的支撑板12和支撑杆13,就能够调整电子设备的壳体与支撑板12的相对角度,因此无需额外配置支架。

驱动模块14配置来在处理模块11的控制下对支撑杆13进行驱动,从而改变壳体与支撑板12的相对角度。

其中,驱动模块14例如由空气压缩机、电动马达等构成,因此在用户需要调整壳体与支撑板的相对角度时,无需手动进行调整,而是在处理模块11的控制下由驱动模块14进行驱动即可,因此能够方便地调整电子设备的使用角度。

其中,关于电子设备的使用角度(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为壳体与支撑板的相对角度),例如用户需要手持电子设备时,期望壳体与支撑板处于闭合状态(相对角度为0)。此外,根据用户的视角,期望壳体与支撑板处于适当的相对角度,以方便用户观看显示模块所显示的内容。

具体地,处理模块11可以根据用户的输入指示,控制驱动模块14对支 撑杆13进行驱动。例如,用户通过输入模块输入想要调整的角度,则处理模块11根据输入模块输入的角度信息,生成针对驱动模块14的控制指令。驱动模块14根据处理模块11生成的控制指令,对支撑杆13进行驱动,从而能够将壳体与支撑板12的相对角度调整到用户想要调整的角度。

此外,处理模块11也可以根据传感器等的检测信息,控制驱动模块14对支撑杆13进行驱动。例如,传感器生成用于判别用户的视角的检测信息,处理模块11根据传感器生成的检测信息,检测用户的视角,并且生成适当的控制指令。驱动模块14根据处理模块11生成的控制指令,对支撑杆13进行驱动,从而能够将壳体与支撑板12的相对角度调整到与检测到的用户的视角相适宜的角度。

此外,处理模块11也可以根据例如电子设备1的关闭信息,生成事先设定的控制指令(将电子设备1闭合;即壳体与支撑板的相对角度)。驱动模块14根据处理模块11生成的控制指令,对支撑杆13进行驱动,从而将壳体与支撑板12的相对角度调整到与特定事件相适应的角度。

下面,具体说明通过驱动模块改变壳体与支撑板12的相对角度的实施例。参照图3来说明第一方式。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改变壳体与支撑板的相对角度的第一方式的例示图。

如图3所示,支撑杆13构成为支撑杆的长度可变。并且,驱动模块14在处理模块11的控制下对支撑杆13进行驱动,改变支撑杆的长度。如图3所示,随着支撑杆的长度变化,壳体与支撑板12的相对角度变化。例如,在支撑杆13的长度变长时,相对角度变大,反之在支撑杆13的长度变短时,相对角度变小。从而,通过驱动模块14改变支撑杆的长度,从而能够改变壳体与支撑板的相对角度。

例如,预先设定支撑杆的长度与相对角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且根据该对应关系,将支撑杆的长度调整到与特定的相对角度对应的长度即可。

优选为,驱动模块14由空气压缩机构成。空气压缩机在处理模块11的控制下进行空气压缩和空气解压缩,根据进行了空气压缩和空气解压缩后的空气的压力,改变支撑杆的长度。

具体地,在由空气压缩机进行空气压缩(向支撑杆13内部吸入空气)时,支撑杆13内部的压力增加,因此支撑杆13的长度变长。另一方面,在由空气压缩机进行空气解压缩(从支撑杆13内部抽出空气)时,支撑杆13内部 的压力减小,因此支撑杆13的长度变短。如上所述,随着支撑杆的长度变化,壳体与支撑板12的相对角度变化。由此,通过空气压缩机控制支撑杆13内部的空气的压力(或者,空气压缩机进行空气压缩或空气解压缩的时间),能够调整壳体与支撑板的相对角度。

此外,也可以通过电动马达机等构成驱动模块,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机构,只要能够通过驱动模块来改变支撑杆的长度即可。

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还可以包括配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一面的显示模块,其中该显示模块配置于所述第一面的第一区域(参照图2)。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优选为,在第二面中除了与所述第一面的第一区域相对的第二区域以外的其他区域中,配置支撑杆13的一端。

如上所述,支撑杆13的一端配置于壳体的第二面。其中,为了将支撑杆13的一端配置到壳体的第二面,通过连结元件来进行连结。并且,根据需要,在支撑杆13的一端还配置如空气压缩机、电动马达等结构。

此时,若将支撑杆的一端配置于第二面的第二区域(与配置显示模块的第一区域相对),则由于上述的连接元件、空气压缩机、电动马达等在厚度方向上需要空间,并且显示模块本身也在厚度方向上需要空间,因此难以实现电子设备1本身的薄型化(换句话说,需要将电子设备1设计得更厚,以便在第一区域配置显示显示模块的同时,在相对的第二区域配置上述的连接元件、空气压缩机等)。

因此,为了便于实现电子设备1的薄型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不将支撑杆13的一端配置于第二面的第二区域。即,在第二面中除了与所述第一面的第一区域相对的第二区域以外的其他区域中,配置支撑杆13的一端。换句话说,在平面方向上,支撑杆13的一端的位置与显示模块所配置的第一区域不重叠。

下面,参照图4来说明通过驱动模块改变壳体与支撑板12的相对角度的第二方式。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改变壳体与支撑板的相对角度的第二方式的例示图。

如图4所示,支撑杆13的一端在所述壳体的第二面的第一配置位置可变。此外,也可以设为支撑杆13的另一端在支撑板12的第二配置位置可变。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驱动模块14在处理模块11的控制下对支撑杆进行驱动,改变支撑杆13的一端在壳体的第二面的第一配置位置、和/或支 撑杆13的另一端在支撑板12的第二配置位置。根据图4可知,随着第一配置位置移动,壳体与支撑板12的相对角度变化。例如,在图4的结构中,第二配置位置固定,并且在第一配置位置在最远离第一边的情况下支撑杆13与第二面垂直的情况下,随着第一配置位置靠近第一边移动,壳体与支撑板12的相对角度。

从而,通过驱动模块14改变支撑杆13的一端在壳体的第二面的第一配置位置、和/或支撑杆13的另一端在支撑板12的第二配置位置,从而能够改变壳体与支撑板的相对角度。

其中,驱动模块14能够由空气压缩机、电动马达等构成驱动模块,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只要能够通过驱动模块14来改变支撑杆13的一端在壳体的第二面的第一配置位置、和/或支撑杆13的另一端在支撑板12的第二配置位置即可。

优选为,在支撑杆13的一端在所述壳体的第二面的第一配置位置可变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第一配置位置在与连接了支撑板和壳体的第一边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移动。同样,在支撑杆13的另一端在支撑板12的第二配置位置可变的情况下,第二配置位置在与连接了支撑板和壳体的第一边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移动。

由此,相对于第一配置位置或第二配置位置的变化,壳体与支撑板的相对角度的变化明显。从而,能够提高改变相对角度的效率,并且能够节省驱动模块14的功耗。

此外,如上所述,电子设备1还包括配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一面的显示模块,其中该显示模块配置于所述第一面的第一区域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二面中除了与所述第一面的第一区域相对的第二区域以外的其他区域中,所述第一配置位置移动。

如上所述,为了将支撑杆13的一端配置到壳体的第二面,通过连结元件来进行连结。并且,根据需要,在支撑杆13的一端还配置如空气压缩机、电动马达等结构。此外,在第一配置位置可变的情况下,例如设置导轨等机构,使得支撑杆13在第二面的第一配置位置能够变化。

此时,若将支撑杆的一端配置成能够在第二面的第二区域(与配置显示模块的第一区域相对)移动,则由于上述的连接元件、空气压缩机、电动马达、导轨等在厚度方向上需要空间,并且显示模块本身也在厚度方向上需要 空间,因此难以实现电子设备1本身的薄型化(换句话说,需要将电子设备1设计得更厚,以便在第一区域配置显示显示模块的同时,在相对的第二区域配置上述的连接元件、空气压缩机、导轨等)。

因此,为了便于实现电子设备1的薄型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支撑杆13在第二面的第一配置位置不会在第二面的第二区域。即,在第二面中除了与所述第一面的第一区域相对的第二区域以外的其他区域中,第一配置位置移动。换句话说,在平面方向上,支撑杆13的一端的移动区域与显示模块所配置的第一区域不重叠。

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设置了多个支撑杆的情况下,需要适当地控制各个支撑杆(例如,第一方式下的长度的改变,第二方式下的配置位置的改变)。具体地,例如如图4所示,平行地设置了多个支撑杆的情况下,同步地改变各个支撑杆的第一配置位置和/或第二配置位置。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分别说明了通过调整支撑杆13的长度来改变相对角度的第一方式、以及通过调整第一配置位置和/或第二配置位置来改变相对角度的第二方式,但是也可以根据需要,组合第一方式和第二方式来调整相对角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通过电子设备1本身包括的支撑板12和支撑杆13,就能够调整电子设备的壳体与支撑板12的相对角度,因此无需额外配置支架。并且通过由驱动模块14在处理模块11的控制下对支撑杆13进行驱动,从而改变壳体与支撑板12的相对角度,因此在用户需要调整壳体与支撑板的相对角度时,无需手动进行调整,能够方便地调整电子设备的使用角度。

下面,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能够应用于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

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1包括支撑板12、支撑杆13和驱动模块14。其中,电子设备1例如为平板电脑,但也可以是其他的电子设备,只要是在用户的使用过程中需要调整角度的电子设备即可。

其中,支撑板12配置成在所述壳体的第一面或第二面的第一边上与所述壳体可转动地连接。其中,所述壳体的第一面与第二面对置,并且所述第一面和第二面的面积相对于所述壳体的其他面的面积大。

支撑杆13的一端配置于壳体的第二面,并且支撑杆13的另一端配置于 支撑板。其中,支撑杆13的一端在壳体的第二面的第一配置位置也可以设为能够移动,同样,支撑杆13的另一端在支撑板12的第二配置位置也可以设为能够移动。此外,也可以是,支撑杆13的长度也可以变化。

驱动模块14配置来对支撑杆13进行驱动,从而改变壳体与支撑板12的相对角度。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包括:控制驱动模块对所述支撑杆进行驱动,从而改变所述壳体与所述支撑板的相对角度。

具体地,可以根据用户的输入指示,控制驱动模块14对支撑杆13进行驱动。例如,用户通过输入模块输入想要调整的角度,则根据输入模块输入的角度信息,生成针对驱动模块14的控制指令。驱动模块14根据所生成的控制指令,对支撑杆13进行驱动,从而能够将壳体与支撑板12的相对角度调整到用户想要调整的角度。

此外,也可以根据传感器等的检测信息,控制驱动模块14对支撑杆13进行驱动。例如,传感器生成用于判别用户的视角的检测信息,根据传感器生成的检测信息,检测用户的视角,并且生成适当的控制指令。驱动模块14根据所生成的控制指令,对支撑杆13进行驱动,从而能够将壳体与支撑板12的相对角度调整到与检测到的用户的视角相适宜的角度。

此外,也可以根据例如电子设备1的关闭信息,生成事先设定的控制指令(将电子设备1闭合;即壳体与支撑板的相对角度)。驱动模块14根据所生成的控制指令,对支撑杆13进行驱动,从而将壳体与支撑板12的相对角度调整到与特定事件相适应的角度。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中,能够通过改变支撑杆13的长度,从而改变所述壳体与所述支撑板的相对角度。

具体地,支撑杆13构成为支撑杆的长度可变。控制驱动模块对所述支撑杆进行驱动的步骤包括:控制驱动模块14对支撑杆13进行驱动,改变支撑杆13的长度。如图3所示,随着支撑杆的长度变化,壳体与支撑板12的相对角度变化。从而,通过驱动模块14改变支撑杆的长度,从而能够改变壳体与支撑板的相对角度。

优选为,驱动模块14由空气压缩机构成。控制驱动模块14对支撑杆13进行驱动的步骤包括:控制空气压缩机进行空气压缩和空气解压缩,根据进行了空气压缩和空气解压缩后的空气的压力,改变所述支撑杆的长度。

具体地,空气压缩机进行空气压缩和空气解压缩,根据进行了空气压缩和空气解压缩后的空气的压力,改变支撑杆的长度。

具体地,在由空气压缩机进行空气压缩(向支撑杆13内部吸入空气)时,支撑杆13内部的压力增加,因此支撑杆13的长度变长。另一方面,在由空气压缩机进行空气解压缩(从支撑杆13内部抽出空气)时,支撑杆13内部的压力减小,因此支撑杆13的长度变短。如上所述,随着支撑杆的长度变化,壳体与支撑板12的相对角度变化。由此,通过空气压缩机控制支撑杆13内部的空气的压力(或者,空气压缩机进行空气压缩或空气解压缩的时间),能够调整壳体与支撑板的相对角度。

此外,也可以通过电动马达机等构成驱动模块,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机构,只要能够通过驱动模块来改变支撑杆的长度即可。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中,能够通过改变支撑杆13的一端在壳体的第二面的第一配置位置和/或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在所述支撑板的第二配置位置,从而改变所述壳体与所述支撑板的相对角度。

具体地,支撑杆13的一端在所述壳体的第二面的第一配置位置可变。此外,也可以设为支撑杆13的另一端在支撑板12的第二配置位置可变。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中,控制驱动模块14对支撑杆13进行驱动的步骤包括:控制驱动模块14对支撑杆13进行驱动,改变支撑杆13的一端在所述壳体的第二面的第一配置位置、和/或支撑杆13的另一端在所述支撑板的第二配置位置。

根据图4可知,随着第一配置位置移动,壳体与支撑板12的相对角度变化。例如,在图4的结构中,第二配置位置固定,并且在第一配置位置在最远离第一边的情况下支撑杆13与第二面垂直的情况下,随着第一配置位置靠近第一边移动,壳体与支撑板12的相对角度。

从而,通过驱动模块14改变支撑杆13的一端在壳体的第二面的第一配置位置、和/或支撑杆13的另一端在支撑板12的第二配置位置,从而能够改变壳体与支撑板的相对角度。

其中,驱动模块14能够由空气压缩机、电动马达等构成驱动模块,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只要能够通过驱动模块14来改变支撑杆13的一端在壳体的第二面的第一配置位置、和/或支撑杆13的另一端在支撑板12的第二配置位置即可。

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设置了多个支撑杆的情况下,需要适当地控制各个支撑杆(例如,第一方式下的长度的改变,第二方式下的配置位置的改变)。具体地,例如如图4所示,平行地设置了多个支撑杆的情况下,同步地改变各个支撑杆的第一配置位置和/或第二配置位置。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分别说明了通过调整支撑杆13的长度来改变相对角度的第一方式、以及通过调整第一配置位置和/或第二配置位置来改变相对角度的第二方式,但是也可以根据需要,组合第一方式和第二方式来调整相对角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通过电子设备1本身包括的支撑板12和支撑杆13,就能够调整电子设备的壳体与支撑板12的相对角度,因此无需额外配置支架。并且通过由驱动模块14对支撑杆13进行驱动,从而改变壳体与支撑板12的相对角度,因此在用户需要调整壳体与支撑板的相对角度时,无需手动进行调整,能够方便地调整电子设备的使用角度。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描述的各个单元和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并且软件模块可以置于任意形式的计算机存储介质中。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在上面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各种修改,组合或子组合,并且这样的修改应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