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液管理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1063787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液管理方法和装置与制造工艺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输液管理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静脉输液应用于临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重要、最直接、最常见的治疗、抢救措施之一。因此对输液状况的有效观察,直接关系着临床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临床护理用药的安全等。

我国人口众多,医疗资源稀缺,医院时常人满为患。输液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受众面非常广。然而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输液器仍然保持着最原始的功能,缺乏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控制手段,导致医院输液室秩序混乱,护士疲于奔命,患者苦不堪言的最直接原因。目前医院所使用的悬挂式输液器虽然有控制流速的装置,但无法得知剩余时间,缺乏输液完毕后的报警系统。当患者发现药液即将输完时,会按呼叫按钮呼唤护士,整个输液室会不停地响起广播,造成环境吵闹,干扰患者安心输液;当同时有多个患者同时呼叫时,由于护士人数有限,可能会导致短时无人为患者服务,加重患者心理负担。整个输液呼叫是一个完全无序的过程。过多地增加护士的人数,虽然会对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有所帮助,但是增加了人员成本,而且,护士无法预知下一个呼叫的时间,无法合理安排手上工作,会白白花费时间等待,降低工作效率,减低了护士的工作成就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输液管理方法和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输液管理方法,包括:

步骤一:药液量检测模块按照预定的时间间隔不断地检测目前含药液容器的信息,可以是含药液容器的重量信息、药液表面液位的信息或含药液容器的图片信息,将结果通过通讯模块传递到数据处理模块;

步骤二:数据处理模块通过计算含药液容器的重量的变化量、测量药液表面液位高度或识别出含药液容器图片中的液位高度等方法,确定药液余量信息;

步骤三:数据处理模块根据得到的药液余量信息,结合时间信息,计算药液的输液速度,预测出患者需要接瓶或拔针的时间范围,即最早可以接瓶或拔针的时间和最晚必须接瓶或拔针的时间,并根据护士接瓶和拔针需要的操作时间,进行护士操作工作排序优化,以减少同时呼叫护士的概率;

步骤四:数据处理模块将需要接瓶或拔针的要求及时发送到值班护士的可穿戴报警模块,提醒护士前往服务患者;

步骤五:可穿戴报警设备在没有报警信息时,显示当前距离下一次将要报警时刻的剩余时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输液管理装置,包括:

药液量检测模块、通讯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可穿戴报警模块;

其中,药液量检测模块,用于监测含药液容器的实时重量或药液的实时液位信息;

通讯模块是有线数据传输模块或无线数据传输模模块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数据处理模块是计算机、手机、云端设备或掌上设备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可穿戴报警模块是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或智能眼镜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由于安装了药液量检测模块、通讯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可穿戴报警模块,可以预测输液中换瓶和拔针的时间,可以在患者还没有呼叫前,将报警信息发送给护士,护士可以及时到达患者身边进行换瓶和拔针操作,提升患者满意度,大大减少了广播次数,方便患者安心休息;通过优化安排,减少同时呼叫护士的概率,降低患者和护士的心理压力;同时,随时显示距离下一次换瓶或拔针的剩余时间,也方便护士安排工作,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 是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 101-输液瓶(含药液容器)、102-挂钩、103-药液量检测模块(重量检测),104-通讯模块 、105-输液支架、106-数据处理模块(计算机)、107-可穿戴报警模块(智能手表) 。

图中 201-输液瓶(药液容器)、202-挂钩、203-药液量检测模块(液位检测),204-通讯模块、205-输液支架、206-数据处理模块(计算机) 、207-可穿戴报警模块(智能手表) 。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 是本发明的一个实例,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输液管理装置,包括输液瓶(含药液容器)101、挂钩102、药液量检测模块(重量检测)103,通讯模块104 、输液支架105、数据处理模块(计算机)106、可穿戴报警模块(智能手表)107 。

当已知药液重量W0的输液瓶101被护士挂到输液支架105上的挂钩102中后,药液量检测模块103获得含药液输液瓶的重量初始值G0,然后,按照设置间隔测量输液瓶的实时重量Gi,数据处理模块106按时通过通讯模块104采集药液量检测模块103中输液瓶的重量数据,由于输液瓶101减少的重量就是输入患者体内的药液量(G0-Gi),数据处理模块106可以计算出所有正在输液的输液瓶中,各瓶中已经输入患者体内的药液重量(G0-Gi)和剩余药液量Wi=(W0-(G0-Gi)),结合采集到输液瓶重量数据的时间,可以计算出每一瓶的输液速度,并预测出每一瓶输液结束的时间范围,即最早可以接瓶或拔针的时间和最晚必须接瓶或拔针的时间。

当达到预定的报警要求时,数据处理模块106将需要接瓶或拔针的信息及时发送到值班护士的可穿戴报警模块107,提醒护士前往服务患者。

当没有达到预定的报警要求时 ,可穿戴报警设备107上,显示当前距离下一次将要报警时刻的剩余时间;

数据处理模块106 中预先录入了护士接瓶和拔针的标准操作时间,结合预测出的输液结束的时间范围,可以合理地在输液结束的时间范围内优化呼叫次序,减少患者的接瓶和拔针的呼叫次数,保持一个安静的输液环境。

图2 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例,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种输液管理装置,包括输液瓶(药液容器)201、挂钩202、药液量检测模块(液位检测)203,通讯模块204 、输液支架205、数据处理模块(计算机)206、可穿戴报警模块(智能手表)207 。

当已知药液容量的输液瓶201被护士挂到输液支架205上的挂钩202中后,药液量检测模块203开始检测输液瓶201内液位距离瓶底的距离(下面简称液位高度),数据处理模块206定时通过通讯模块204采集液位高度的数据,由于液位降低的速度是和输液速度相关的, 结合采集到液位高度的数据和数据采集的时间,可以计算出每一瓶的输液速度,并预测出每一瓶输液结束的时间范围,即最早可以接瓶或拔针的时间和最晚必须接瓶或拔针的时间。

当达到预定的报警要求时,数据处理模块206将需要接瓶或拔针的信息及时发送到值班护士的可穿戴报警模块207,提醒护士前往服务患者。

当没有达到预定的报警要求时 ,可穿戴报警设备207上,显示当前距离下一次将要报警时刻的剩余时间;

数据处理模块206 中预先录入了护士接瓶和拔针的标准操作时间,结合预测出的输液结束的时间范围,可以合理地在输液结束的时间范围内优化呼叫次序,减少患者的接瓶和拔针的呼叫次数,保持一个安静的输液环境。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