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终端的无痕使用方法和移动终端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20981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终端的无痕使用方法和移动终端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无痕使用方法和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终端功能的不断完善,用户能够通过移动终端处理工作、学习、生活等诸多方面的诸多事宜,越来越多涉及到用户的个人隐私、工作隐私、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应用运行于移动终端上,这些应用所产生的痕迹信息保存在移动终端上的特定路径中,无论是被有意窃取还是被无意看到,均会对用户造成较大的损害和负面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移动终端的无痕使用方法和移动终端。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无痕使用方法,该方法包括:

创建移动终端的无痕账户;

响应于用户登录移动终端的无痕账户的操作,将移动终端从非无痕环境切换到无痕环境,将移动终端上的应用所产生的痕迹信息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

响应于用户退出移动终端的无痕账户的操作,将移动终端从无痕环境切换到非无痕环境,将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中的痕迹信息删除。

可选地,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将移动终端从非无痕环境切换到无痕环境时,记录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的状态信息;

在所述将移动终端从无痕环境切换到非无痕环境时,根据所记录的移动 终端上的应用的状态信息将移动终端上的应用恢复至所述将移动终端从非无痕环境切换到无痕环境之前的状态。

可选地,所述将移动终端上的应用所产生的痕迹信息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包括:

将移动终端上的全部应用所产生的痕迹信息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

或者,

将移动终端上的用户选择的应用所产生的痕迹信息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

可选地,所述将移动终端上的应用所产生的痕迹信息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包括:

对于移动终端上正在运行的应用,将该应用在所述将移动终端从非无痕环境切换到无痕环境之后所产生的痕迹信息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

可选地,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移动终端的非无痕环境中,创建无痕区域;

响应于用户将移动终端上的一个或多个应用拖拽到所述无痕区域中的操作,将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在被拖拽到所述无痕区域之后所产生的痕迹信息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

响应于用户将所述无痕区域中的一个或多个应用拖拽离开所述无痕区域的操作,将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中的对应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的痕迹信息删除。

可选地,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将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在被拖拽到所述无痕区域之后所产生的痕迹信息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之前,记录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的状态信息;

在所述将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中的对应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的痕迹信息删除之后,根据所记录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的状态信息将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恢复至被拖拽到所述无痕区域之前的状态。

可选地,所述痕迹信息包括如下一种或多种:登录信息,支付信息,通讯信息,浏览信息。

依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

无痕账户创建单元,适于创建移动终端的无痕账户;

无痕处理单元,适于响应于用户登录移动终端的无痕账户的操作,将移动终端从非无痕环境切换到无痕环境,将移动终端上的应用所产生的痕迹信息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响应于用户退出移动终端的无痕账户的操作,将移动终端从无痕环境切换到非无痕环境,将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中的痕迹信息删除。

可选地,所述无痕处理单元,进一步适于在所述将移动终端从非无痕环境切换到无痕环境时,记录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的状态信息;在所述将移动终端从无痕环境切换到非无痕环境时,根据所记录的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的状态信息将移动终端上的应用恢复至所述将移动终端从非无痕环境切换到无痕环境之前的状态。

可选地,所述无痕处理单元,适于将移动终端上的全部应用所产生的痕迹信息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或者,适于将移动终端上的用户选择的应用所产生的痕迹信息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

可选地,所述无痕处理单元,适于对于移动终端上正在运行的应用,将该应用在所述将移动终端从非无痕环境切换到无痕环境之后所产生的痕迹信息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

可选地,该移动终端进一步包括:

无痕区域创建单元,适于在移动终端的非无痕环境中,创建无痕区域;

所述无痕处理单元,进一步适于响应于用户将移动终端上的一个或多个应用拖拽到所述无痕区域中的操作,将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在被拖拽到所述无痕区域之后所产生的痕迹信息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以及,适于响应于用户将所述无痕区域中的一个或多个应用拖拽离开所述无痕区域的操作,将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中的对应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的痕迹信息删除。

可选地,所述无痕处理单元,进一步适于在所述将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在被拖拽到所述无痕区域之后所产生的痕迹信息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之前,记录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的状态信息;在所述将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中的对应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的痕迹信息删除之后,根据所记录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的状态信息将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恢复至被拖拽到所述无痕区 域之前的状态。

可选地,所述痕迹信息包括如下一种或多种:登录信息,支付信息,通讯信息,浏览信息。

由上述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创建移动终端的无痕账户,实现了移动终端的非无痕环境和无痕环境之间的切换,当移动终端被切换到无痕环境后,移动终端上的应用所产生的痕迹信息将不再按照原有的路径保存,而是被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直至移动终端被切换回非无痕环境,再将指定的存储区域中暂存的痕迹信息删除。依据本方案,用户可以根据需求登录移动终端的无痕账户,以实现在登录后对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的操作在退出登录后不留下任何痕迹,能够有效地保护用户隐私安全、信息安全,符合用户需求。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移动终端的无痕使用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 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移动终端的无痕使用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110,创建移动终端的无痕账户。

步骤S120,响应于用户登录移动终端的无痕账户的操作,将移动终端从非无痕环境切换到无痕环境,将移动终端上的应用所产生的痕迹信息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

步骤S130,响应于用户退出移动终端的无痕账户的操作,将移动终端从无痕环境切换到非无痕环境,将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中的痕迹信息删除。

可见,图1所示的方法通过创建移动终端的无痕账户,实现了移动终端的非无痕环境和无痕环境之间的切换,当移动终端被切换到无痕环境后,移动终端上的应用所产生的痕迹信息将不再按照原有的路径保存,而是被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直至移动终端被切换回非无痕环境,再将指定的存储区域中暂存的痕迹信息删除。依据本方案,用户可以根据需求登录移动终端的无痕账户,以实现在登录后对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的操作在退出登录后不留下任何痕迹,能够有效地保护用户隐私安全、信息安全,符合用户需求。

为了实现从登录无痕账户到退出无痕账户的过程中用户对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的操作不留下痕迹,在登录之前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的状态应当与退出之后相应的应用的状态相同,则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图1所示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S140,分为以下几步:

步骤S141,在将移动终端从非无痕环境切换到无痕环境时,记录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的状态信息。

步骤S142,在将移动终端从无痕环境切换到非无痕环境时,根据所记录的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的状态信息将移动终端上的应用恢复至所述将移动终端从非无痕环境切换到无痕环境之前的状态。

例如,对于移动终端上的应用x,该应用x是兼具通讯功能和娱乐功能的即时通讯软件,当前用户在应用x中玩游戏,应用x对应于相应的游戏界 面,此时,响应于用户登录移动终端的无痕账户的操作,记录应用x的状态信息,将移动终端从非无痕环境切换到无痕环境,在无痕环境中,用户从应用x的游戏界面退出,转到应用x的通讯界面与好友进行聊天,此过程中所产生的痕迹信息如聊天信息等均被暂存到指定的存储区域内而不按原来的规则存储,直至用户退出无痕账户,将指定的存储区域中的痕迹信息删除,并且依据之前记录的应用x的状态信息,将应用x恢复至登录无痕账户之前的状态,应用x中依然是之前的游戏界面。通过上述过程,完全感知不到用户通过应用x与好友进行聊天的操作过程,也无法通过相应的数据进行分析,移动终端上的其他应用与此同理,成功地实现了在登录到无痕账户的时间段中,移动终端的无痕使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图1所示方法的步骤S120将移动终端上的应用所产生的痕迹信息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包括:将移动终端上的全部应用所产生的痕迹信息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或者,将移动终端上的用户选择的应用所产生的痕迹信息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

其中,对于移动终端上正在运行的应用,所述将移动终端上的应用所产生的痕迹信息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包括:将该应用在所述将移动终端从非无痕环境切换到无痕环境之后所产生的痕迹信息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

相比于上述登录移动终端的无痕账户以实现移动终端在登录后的时间段内的整体无痕方案,在无痕需求粒度很小的情况下,例如,只有若干个移动终端上的应用需要实现若干时间段内的无痕,此时,对于无痕账户的反复登录与退出显然较为繁琐,为此,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图1所示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S150,分为以下几步:

步骤S151,在移动终端的非无痕环境中,创建无痕区域。

步骤S152,响应于用户将移动终端上的一个或多个应用拖拽到所述无痕区域中的操作,将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在被拖拽到所述无痕区域之后所产生的痕迹信息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

本步骤中,将移动终端上的一个或多个应用拖拽到所述无痕区域的操作实质上等同于将移动终端上的一个或多个应用添加到所述无痕区域的操作,其中拖拽的过程适用于无痕区域与被拖拽的应用在同一交互界面上,对于执 行操作的用户来说更加直观便捷。

步骤S153,响应于用户将所述无痕区域中的一个或多个应用拖拽离开所述无痕区域的操作,将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中的对应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的痕迹信息删除。

可见,为了满足小粒度频率高的无痕需求,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操作更加便捷的移动终端的无痕环境的切换方式,该无痕环境并非移动终端整体的无痕大环境,而是移动终端上的一个或多个应用的无痕小环境,通过拖拽的方式方便地往无痕区域中添加应用以及从无痕区域中删除应用,实现相应的应用在特定的需要时间内的无痕使用。

为了实现从应用被拖拽到无痕区域中到应用被拖拽离开区域的的过程中用户对该应用的操作不留下痕迹,该应用在被拖拽到无痕区域之前的状态应当与该应用被拖拽离开无痕区域之后的状态相同,因此,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50所提供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将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在被拖拽到所述无痕区域之后所产生的痕迹信息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之前,记录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的状态信息;在所述将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中的对应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的痕迹信息删除之后,根据所记录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的状态信息将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恢复至被拖拽到所述无痕区域之前的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痕迹信息包括如下一种或多种:登录信息,支付信息,通讯信息,浏览信息。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移动终端200包括:

无痕账户创建单元210,适于创建移动终端200的无痕账户。

无痕处理单元220,适于响应于用户登录移动终端200的无痕账户的操作,将移动终端200从非无痕环境切换到无痕环境,将移动终端200上的应用所产生的痕迹信息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响应于用户退出移动终端200的无痕账户的操作,将移动终端200从无痕环境切换到非无痕环境,将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中的痕迹信息删除。

可见,图2所示的移动终端通过各单元的相互配合,创建移动终端的无 痕账户,实现了移动终端的非无痕环境和无痕环境之间的切换,当移动终端被切换到无痕环境后,移动终端上的应用所产生的痕迹信息将不再按照原有的路径保存,而是被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直至移动终端被切换回非无痕环境,再将指定的存储区域中暂存的痕迹信息删除。依据本方案,用户可以根据需求登录移动终端的无痕账户,以实现在登录后对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的操作在退出登录后不留下任何痕迹,能够有效地保护用户隐私安全、信息安全,符合用户需求。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无痕处理单元220,进一步适于在所述将移动终端从非无痕环境切换到无痕环境时,记录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的状态信息;在所述将移动终端从无痕环境切换到非无痕环境时,根据所记录的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的状态信息将移动终端上的应用恢复至所述将移动终端从非无痕环境切换到无痕环境之前的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无痕处理单元220,适于将移动终端上的全部应用所产生的痕迹信息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或者,适于将移动终端上的用户选择的应用所产生的痕迹信息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无痕处理单元220,适于对于移动终端上正在运行的应用,将该应用在所述将移动终端从非无痕环境切换到无痕环境之后所产生的痕迹信息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移动终端300包括:无痕账户创建单元310、无痕处理单元320和无痕区域创建单元330。

其中,无痕账户创建单元310、无痕处理单元320分别具有与图2所示移动终端的无痕账户创建单元210、无痕处理单元220相同的功能,相同的部分在此不再赘述。

无痕区域创建单元330,适于在移动终端的非无痕环境中,创建无痕区域。

无痕处理单元320,进一步适于响应于用户将移动终端上的一个或多个应用拖拽到所述无痕区域中的操作,将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在被拖拽到所述无痕区域之后所产生的痕迹信息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以及,适于响应于 用户将所述无痕区域中的一个或多个应用拖拽离开所述无痕区域的操作,将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中的对应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的痕迹信息删除。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无痕处理单元320,进一步适于在所述将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在被拖拽到所述无痕区域之后所产生的痕迹信息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之前,记录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的状态信息;在所述将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中的对应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的痕迹信息删除之后,根据所记录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的状态信息将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恢复至被拖拽到所述无痕区域之前的状态。

基于上述各实施例,痕迹信息包括如下一种或多种:登录信息,支付信息,通讯信息,浏览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图2-图3所示移动终端的各实施例与图1所示方法的各实施例对应相同,上文中已有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创建移动终端的无痕账户,实现了移动终端的非无痕环境和无痕环境之间的切换,当移动终端被切换到无痕环境后,移动终端上的应用所产生的痕迹信息将不再按照原有的路径保存,而是被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直至移动终端被切换回非无痕环境,再将指定的存储区域中暂存的痕迹信息删除。依据本方案,用户可以根据需求登录移动终端的无痕账户,以实现在登录后对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的操作在退出登录后不留下任何痕迹,能够有效地保护用户隐私安全、信息安全,符合用户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

在此提供的算法和显示不与任何特定计算机、虚拟装置或者其它设备固有相关。各种通用装置也可以与基于在此的示教一起使用。根据上面的描述,构造这类装置所要求的结构是显而易见的。此外,本发明也不针对任何特定编程语言。应当明白,可以利用各种编程语言实现在此描述的本发明的内容,并且上面对特定语言所做的描述是为了披露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发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本发明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实践中使用微处理器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中的一些或者全部部件的一些或者全部功能。本发明还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设备或者装置程序(例如,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这样的实现本发明的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信号的形式。 这样的信号可以从因特网网站上下载得到,或者在载体信号上提供,或者以任何其他形式提供。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本发明公开了A1、一种移动终端的无痕使用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

创建移动终端的无痕账户;

响应于用户登录移动终端的无痕账户的操作,将移动终端从非无痕环境切换到无痕环境,将移动终端上的应用所产生的痕迹信息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

响应于用户退出移动终端的无痕账户的操作,将移动终端从无痕环境切换到非无痕环境,将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中的痕迹信息删除。

A2、如A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将移动终端从非无痕环境切换到无痕环境时,记录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的状态信息;

在所述将移动终端从无痕环境切换到非无痕环境时,根据所记录的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的状态信息将移动终端上的应用恢复至所述将移动终端从非无痕环境切换到无痕环境之前的状态。

A3、如A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将移动终端上的应用所产生的痕迹信息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包括:

将移动终端上的全部应用所产生的痕迹信息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

或者,

将移动终端上的用户选择的应用所产生的痕迹信息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 域。

A4、如A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将移动终端上的应用所产生的痕迹信息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包括:

对于移动终端上正在运行的应用,将该应用在所述将移动终端从非无痕环境切换到无痕环境之后所产生的痕迹信息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

A5、如A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移动终端的非无痕环境中,创建无痕区域;

响应于用户将移动终端上的一个或多个应用拖拽到所述无痕区域中的操作,将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在被拖拽到所述无痕区域之后所产生的痕迹信息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

响应于用户将所述无痕区域中的一个或多个应用拖拽离开所述无痕区域的操作,将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中的对应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的痕迹信息删除。

A6、如A5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将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在被拖拽到所述无痕区域之后所产生的痕迹信息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之前,记录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的状态信息;

在所述将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中的对应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的痕迹信息删除之后,根据所记录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的状态信息将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恢复至被拖拽到所述无痕区域之前的状态。

A7、如A1-A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痕迹信息包括如下一种或多种:登录信息,支付信息,通讯信息,浏览信息。

本发明还公开了B8、一种移动终端,其中,该移动终端包括:

无痕账户创建单元,适于创建移动终端的无痕账户;

无痕处理单元,适于响应于用户登录移动终端的无痕账户的操作,将移动终端从非无痕环境切换到无痕环境,将移动终端上的应用所产生的痕迹信息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响应于用户退出移动终端的无痕账户的操作,将移动终端从无痕环境切换到非无痕环境,将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中的痕迹信息删除。

B9、如B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

所述无痕处理单元,进一步适于在所述将移动终端从非无痕环境切换到无痕环境时,记录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的状态信息;在所述将移动终端从无痕环境切换到非无痕环境时,根据所记录的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的状态信息将移动终端上的应用恢复至所述将移动终端从非无痕环境切换到无痕环境之前的状态。

B10、如B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

所述无痕处理单元,适于将移动终端上的全部应用所产生的痕迹信息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或者,适于将移动终端上的用户选择的应用所产生的痕迹信息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

B11、如B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

所述无痕处理单元,适于对于移动终端上正在运行的应用,将该应用在所述将移动终端从非无痕环境切换到无痕环境之后所产生的痕迹信息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

B12、如B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该移动终端进一步包括:

无痕区域创建单元,适于在移动终端的非无痕环境中,创建无痕区域;

所述无痕处理单元,进一步适于响应于用户将移动终端上的一个或多个应用拖拽到所述无痕区域中的操作,将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在被拖拽到所述无痕区域之后所产生的痕迹信息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以及,适于响应于用户将所述无痕区域中的一个或多个应用拖拽离开所述无痕区域的操作,将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中的对应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的痕迹信息删除。

B13、如B1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

所述无痕处理单元,进一步适于在所述将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在被拖拽到所述无痕区域之后所产生的痕迹信息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之前,记录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的状态信息;在所述将暂存至指定的存储区域中的对应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的痕迹信息删除之后,根据所记录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的状态信息将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恢复至被拖拽到所述无痕区域之前的状态。

B14、如B8-B13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痕迹信息包括如下一种或多种:登录信息,支付信息,通讯信息,浏览信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