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式多功能无线蓝牙鼠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7083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可穿戴式多功能无线蓝牙鼠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线蓝牙鼠标,尤其是指一种可穿戴式多功能无线蓝牙鼠标。



背景技术:

现代生活随着智能化的推进,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越来越离不开电脑、手机和形形色色的各类智能产品,由于对电脑的长期依赖,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鼠标手,我们迫切需要一种能改变现有使用方式的鼠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了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可穿戴式多功能无线蓝牙鼠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穿戴式多功能无线蓝牙鼠标,它包括一个可以握在手心的鼠标本体和一个可以戴在手指上的圆形指环,其特征在于:所述鼠标本体包含有鼠标壳体、电路板、触摸手写一体板、游戏方向及功能控制键、鼠标左右键和滚轮、状态开关和指示灯、电池仓及仓盖;所述圆形指环通过一个带孔的U形支架安装于鼠标壳体的上部中心,指环可以在鼠标本体上做垂直和水平方向旋转。

上述结构中,所述鼠标壳体是一个中空的椭圆形圆柱体,它的上部中间位置是一块凹陷的平面,上部的左端安装状态开关和指示灯,右端安装电池仓及仓盖,电路板安装在壳体的内部,壳体的左侧端面安装触摸手写一体板,右侧端面安装游戏方向及功能控制键,底部安装鼠标左右键和滚轮。

上述结构中,所述电路板包含有鼠标控制模块、游戏控制模块、蓝牙模块、手写输入模块和重力感应模块,它通过安装在电池仓内的电池供电。

上述结构中,所述触摸手写一体板在鼠标功能状态时,可通过手指的触摸滑动来给鼠标提供光栅信号,同时也可通过触摸进行手写输入。

上述结构中,所述的游戏方向键和功能键,上下左右为方向键,中间为功能键,在游戏手柄功能时可替代普通游戏手柄使用,同时重力感应开启,也可作为体感游戏手柄使用。

上述结构中,所述的鼠标左右键和滚轮,左右键在壳体下面的左右两侧,中间是滚轮,默认为右手习惯,可通过电脑来更改左右手习惯,当作为游戏手柄功能时鼠标的左右键和滚轮可作为手柄的辅助功能键。

上述结构中,所述的状态开关和指示灯均采用内嵌设计,平时使用时手掌接触不到,拨动开关可关闭和打开电源、转换鼠标和手柄功能,指示灯通过不同的颜色显示不同的状态。

上述结构中,所述圆形指环前端有一个带孔的方形接头。

上述结构中,所述带孔的U形支架垂直枢接于壳体上部平面位置中心,支架可在平面连接处做垂直方向360度旋转,U形的侧面中心是一个通孔,指环的接头插入U型支架,通过一根旋转轴与支架连接在一起,指环可以围绕旋转轴做水平方向180度旋转。

相比于常见的鼠标,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使用鼠标时大家再不会局限于以前的固定姿势,鼠标可以戴在手上,可以双手交叉使用,可以揣在兜里使用,使用键盘时都不需要再去换手,简单输入时都不需要键盘,我们可以尽情的使用鼠标并且远离鼠标手。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侧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右侧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穿戴式多功能无线蓝牙鼠标,它包括鼠标壳体1-1,壳体内部有电路板,电路板包含有鼠标模块、手写板模块、游戏手柄模块、蓝牙模块和重力感应模块等,由电池供电,壳体的背部右侧是电池仓盖1-2,左侧有电源和状态转换的开关1-3,电源及状态指示灯1-4,状态开关和指示灯均采用内嵌设计,平时使用时手掌接触不到,使用小工具拨动开关可关闭和打开电源、转换鼠标和手柄功能,指示灯通过不同的颜色显示不同的状态。

如下图2所示,在壳体的背部上方中间安装有一个指环2-1,它通过连接于壳体的U形支架2-2和旋转轴2-3与壳体连接成一体,其中安装于壳体背部的U型接头可以围绕与壳体的连接处作垂直360度旋转,指环的下部有一个带小圆孔的方形接头,通过旋转轴与U形支架连接,指环可以围绕旋转轴做轴向水平180度旋转;壳体的左侧端面是一个触摸板3-1,通过手指的触摸滑动来提供鼠标的光标信号,同时它也是一块手写板,可以对连接的设备进行手写输入;壳体的底部左右两侧分别是鼠标的左右键3-2和3-3,默认是右手习惯,可通过电脑来更改设定,中间是滚轮3-4;在进行手写输入时鼠标的左键为输入键,滚轮为左右选择键,右键为撤销键;壳体的右侧端面是4个方向键和1个功能键,作为平时打游戏时替代游戏手柄使用,鼠标和游戏手柄功能的转换通过开关1-3实现,鼠标状态时游戏手柄输入无效,游戏手柄状态时鼠标触摸板输入无效,左右键和滚轮可作为游戏辅助功能键,手柄状态时重力感应功能打开,这时本实用新型也可作为体感游戏手柄使用,在进行鼠标和手柄功能交换时,不需要将指环取下,在手掌中180度旋转一下鼠标本体即可。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对上述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