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形码标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37380阅读:2643来源:国知局
条形码标签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为了进行id识别而粘贴的条形码标签。



背景技术:

在医院等检查机构,例如采自被测者的血液样本收纳于筒状的试管中。并且,检查机关将填写有分配给被测者的个别的识别编号(id编号)的标签粘贴于该试管来进行管理。从而,检查机关防止血液样本的混淆或检查失误。最近,检查机关导入自动地读取印刷有转换为条形码的id编号的标签(条形码标签)的检查装置而推进检查的自动化。

条形码标签以如下方式粘贴:以条形码的各线沿着试管的外壁的圆周方向的朝向覆盖试管的大致全周。如此,通过粘贴条形码标签,不论在竖立于试管架的试管的周壁的哪个面与条形码扫描器的扫描位置相对的情况下都能够正确地读取条形码。

但是,如上所述,当条形码标签粘贴于试管的全周时,有时难以看见试管内是否有血液样本。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条形码标签,即使在将条形码标签粘贴于容器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确认内容物的量并且也能够使条形码的读取作业顺利进行。

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条形码标签,具有:衬纸和设置于该衬纸的一面的条形码。条形码包含在将衬纸卷绕于筒状的容器的状态下沿该容器的圆周方向延伸的多条线。条形码标签具有空白部,该空白部沿容器的轴向断开多条线的至少一部分。通过该空白部能够目测容器的内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样本检查装置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2为示出图1的样本检查装置所使用的样本托盘的立体图。

图3为示出装配于图2的样本托盘的样本架的立体图。

图4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条形码标签的图。

图5为示出将图4的条形码标签粘贴于试管的样子的图。

图6为示出将多根图5的试管装配于一个样本架的样子的图。

图7为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条形码标签的图。

图8为将图7的条形码标签粘贴于试管的样子的图。

图9为示出将多根图8的试管装配于一个样本架的样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首先,使用图1、图2及图3对于样本检查装置100进行说明。此外,作为一例,使检查对象即样本为血液样本来进行说明。

图1为从上方观察样本检查装置100的概略图。图2为示出样本检查装置100所装配的样本托盘102的立体图。图3为示出图2的样本托盘102所装配的样本架103的立体图。

样本检查装置100例如包括:样本设置台101、id读取部104、条码扫描器105、采样部106、分配机构107a、107b、反应室108a、检查器108b、试剂库109和控制部150。

控制部150在控制样本检查装置100的全部的动作的同时,将得到的检查结果保存于存储器151并制作数据库。

样本设置台101为装配后述的样本托盘102的部分。样本设置台101将样本托盘102向图示左方向搬送,将各样本架103顺次搬送至与id读取部104相对的位置。在样本设置台101的与id读取部104的相反侧有未图示的推出机构。

当样本设置台101将一个样本架103搬送至与id读取部104相对的位置时,推出机构将该样本架103向id读取部104推出。样本设置台101搬送样本托盘102,然后使样本架103与id读取部104相对。各样本架103被顺序地从样本设置台101向id读取部104移送。重复相同的动作,使样本托盘102上的全部的样本架103向id读取部104移动。

条码扫描器105顺序地读取被间歇地移送至id读取部104的样本架103所装配的试管110上所粘贴的条形码115。在读取了全部的条形码115之后,样本架103被向着采样部106移动。

分配机构107a设置于采样部106的附近。分配机构107a从各试管110中采取检查所需要量的样本,向反应室108a移送。分配机构107b设置于后述的试剂库109的附近。分配机构107b从试剂瓶中采取试剂,向后述的反应室108a移送。

试剂库109保管使用样本检查装置100实施的检查所需要的试剂。

反应室108a将从分配机构107a采取的样本和从分配机构107b移送来的试剂混合并使其反应。之后,与反应室108a相邻配置的检查器108b检查与试剂混合的样本。此外,得到的检查结果向控制部150发送。

下面,使用图2对向样本检查装置100的样本设置台101装配的样本托盘102进行说明。

样本托盘102收容多个样本架103,该多个样本架103分别收容多根试管110。样本托盘102具备拉手,拉手用于将样本架103所收纳的多根试管110向样本检查装置100装配。拉手为用于搬送试管110的盒子,用于搬送样本托盘102。

试管110如图5所示为圆筒形的容器,一端具有锥形或者半球状的底部。试管110为由树脂或者玻璃制作的透明或者半透明的容器。试管110的周壁的一部分粘贴有识别用的后述的条形码标签111(参照图4)。

如图3所示,样本架103为所谓的试管架,能够使一定数量(本实施方式中为5根)的粘贴有条形码标签111的试管110集中竖立。

如图3所示,样本架103能够沿块状的主体部的长度方向以一定的间隔配置5根试管110。并且,样本架103具有5个筒状的收容部130,该收容部130用于竖立试管110且具有比试管110的直径略大的内径。并且,在各收容部130的周壁的一部分,沿轴向设置有狭缝131。

狭缝131为用于读取粘贴于试管110的条形码115的读取窗,同时作为目测试管110内是否存在样本的窗口而发挥作用。

下面,对样本检查装置100的动作进行简单说明。

如图2所示,当样本托盘102装配于样本设置台101时,控制部150驱动搬送机构,将样本托盘102搬送至与id读取部104相对的位置。控制部150使用推出机构(未图示)将一个样本架103从样本托盘102向id读取部104搬送。控制部150通过条码扫描器105顺序读取被移送至id读取部104的样本架103上装配的试管110上粘贴的条形码标签111的id信息。例如,控制部150将取得的id信息记录于存储器151。并且,控制部150将取得的id信息与数据库中所保存的id信息进行对照。

之后,控制部150使样本架103向采样部106移动。控制部150驱动分配机构107a,从检查对象的试管110中采取需要量的样本。分配机构107a将采取的样本向反应室108a移动。控制部150驱动另一分配机构107b从试剂库109分配试剂。控制部150驱动分配机构107b,将取出的试剂与转移至反应室108a的样本混合。

控制部150通过检查器108b检查与试剂混合的样本。控制部150将取得的检查结果记录于存储器151并制作数据库,完成检查工序。此外,检查器108b及试剂可以根据所实施的检查进行替换。

以下,使用图4~图6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条形码标签111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4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条形码标签111的正面图。图5为示出将图4的条形码标签111粘贴于试管110的样子的图。图6为示出将图5所示的试管110装配于样本架103的样子的图。此外,在图6中示出全部的粘贴于试管110的条形码标签111的空白部112朝向正面的样子,但不限 于此。也就是说,各试管110的朝向随着输送时的振动或向样本架103载置时的朝向而变化。

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条形码标签111具有衬纸117和设置于衬纸117的一面的条形码115。

衬纸117在其里侧具备粘贴面、实施了所谓的贴纸加工。通过使用实施了贴纸加工的衬纸117,能够节省向试管110粘贴条形码标签111的时间及工夫。

另外,衬纸117使用白色的衬纸。原因在于,一般而言,条形码115大多为黑色,通过具备较高的对比度而在条码扫描器105中易于读取。因此,只要是衬纸117与印刷的条形码的颜色存在高对比度差或者色差,衬纸117并不局限于白色。例如,可以使衬纸117为黑色,使条形码115为白色。

如图4所示,条形码115为在衬纸117的一面所印刷的多条粗细不同的线和其间的粗细不同的间隔的集合。并且,条形码115在该粗细不同的线和粗细不同的间隔的组合上具有特征而记录信息。条形码115是所谓的识别码的一种。条形码115在与多条线交叉的方向上被条码扫描器105扫描,其信息被读取。

条形码标签111以下述朝向粘贴于试管110:在将衬纸117卷绕于试管110的状态下,条形码115的各线在试管110的圆周方向上延伸。

此外,条形码标签111在条形码115的大致中央部具备空白部112,该空白部112为与条形码115的各线交叉、断开条形码115的间隙。

也就是说,空白部112在如图5所示粘贴于试管110的情况下,沿试管110的轴向断开条形码115。

在本实施方式中,空白部112如图5所示,以断开条形码115的多条线的方式切下条形码标签111的衬纸117的一部分而形成。也就是说,空白部112为未设置有条形码标签111的区域,并且,其为能够目测试管110的内部的区域。换言之,空白部112为使试管110的外周面露出的区域。

如图6所示,空白部112的圆周方向的宽度l2以比作为样本架103的读取窗的狭缝131的宽度l1窄的方式形成。这样做的原因在于,如果空白部112的宽度l2以比作为读取窗的狭缝131的宽度l1宽的方式形成,则在试管110配置在空白部112与狭缝131相对的位置的情况下,或者在搬送中试管110由于振动等而旋转从而导致空白部112与狭缝131相对的情况下,存在无法读取条形码115的情况。

具体而言,如果宽度l2比宽度l1大,则如图6所示,试管110上粘贴的条形码标签111的图示下端与样本架103的上端相比位于更靠下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设置于空白部112的圆周方向的两侧的条形码115会隐藏于狭缝131的里侧。因此,宽度l2与宽度l1相比较窄地形成。

此外,在图4、图5中,空白部112以断开条形码标签111的条形码115的方式,作为切下衬纸117后的窗状的区域而形成。也就是说,空白部112为使试管110的周壁露出的部分。此外,空白部112不限于此。

例如,也可以通过层叠白色的贴纸层和透明的贴纸层,仅在相当于空白部112的位置切取白色的贴纸层的方式形成。此外,也能够由透明的膜形成衬纸117,但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内容物的浊度而存在从条码扫描器105放射的光透过而无法正确读取条形码115的可能性。

此外,空白部112不限于切下为窗状的区域。也就是说,空白部112也可以通过在试管110上粘贴条形码标签111后,以将条形码标签111一分为二的方式切取宽度l2而形成。

以往当如图5、图6所示以将试管110的周壁的一部分卷绕一周的方式粘贴条形码标签时,难以确认样本的液面。

与此对比,本实施方式的条形码标签111由于具有空白部112,因此能够目测确认试管110内有无样本或者所收容的样本的液面113。

此外,如图6所示,空白部112的宽度l2以比作为样本架103的读取窗的狭缝131的宽度l1窄的方式形成。因此,即使在样本架103的狭缝131和条形码标签111的空白部112重合的情况下,条形码115也配置于狭缝131的区域内。因此,条形码115的线不会隐藏而不被条码扫描器105扫描,从而能够防止读取错误的发生。

此外,例如,在试管110的外周长比图4所示的条形码标签111的宽度l3长的情况下,条形码标签111的两端部不会重合。因此,利用在该条形码标签111的两端部之间形成的间隙,能够确认样本。

但是,如果试管110的外周长与宽度l3相等或者比宽度l3短,则当粘贴条形码标签111时,两端部的间隙被封闭。这种情况下,以往的条形码标签有时难以确认有无样本或者有多少样本进入试管110内。

与此对比,本实施方式的条形码标签111由于在条形码115的中央部附近具有空白部112,因此,即使在如上所述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确认试管110内的样本。并且,由于空白部112设置于条形码标签111的中央附近,因此,空白部112不会完全地重合。

(第二实施方式)

图7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条形码标签111a的正面图。图8为示出将图7的条形码标签111a粘贴于试管110的样子的图。图9为示出将图8所示的试管110装配于样本架103的样子的图。此外,对于本实施方式涉 及的条形码标签111a,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条形码标签111相同的结构付与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条形码标签111a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条形码标签111的不同点在于,在条形码标签111a中设置有空间114。

如图7、图8所示,空间114设置于衬纸117的条形码115的多条线的排列方向的外侧。空间114为信息的填写区域。空间114沿条形码标签111a的宽度l3的大致全长,设置于条形码115的图示上侧。空间114为能够自由地写入操作者用于识别试管110中的样本所需要的信息的区域。

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条形码标签111a具有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条形码标签111的全部特征。也就是说,条形码标签111a与条形码标签111同样地具有空白部112,能够确认试管110内的样本。因此,如图9所示,操作者能够容易地确认试管110内是否存在规定量的样本。

并且,由于条形码标签111a的空间114沿条形码115在宽度l3方向设置,因此,即使在试管110收容于样本架103的状态下也易于目测确认。并且,即使在粘贴有条形码标签111a的试管110细、条形码标签111a的端部重合的情况下,也能够识别填写的信息。

具有这种结构的条形码标签111a,不仅能够通过条形码的id信息进行管理,而且操作者可以通过利用目测而能够识别的文字等进行试管110的识别,因此,能够防止人为差错。

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进行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被包括在发明的范围和宗旨中,同样地被包括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符号说明

100样本检查装置;101样本设置台;102样本托盘;103样本架;104读取部;105条码扫描器;106采样部;107分配机构;107a分配机构;107b分配机构;108a反应室;108b检查器;109试剂库;110试管;111条形码标签;111a条形码标签;112空白部;114空间;115条形码;117衬纸;130收容部;131狭缝;150控制部;151存储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