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操作方法及装置、移动终端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69274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移动终端操作方法及装置、移动终端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移动终端操作方法、一种移动终端操作装置和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移动终端(比如手机)的屏幕在逐渐变大,而为了方便人们进行操作的各种单手模式和缩屏方式也在应运而生。然而现有的单手模式,或者是把屏幕上方的部分拉下来进行点击选择操作,或者是等比例缩小屏幕来进行点击选择操作等。

但是,上述第一种方式只能允许用户可以便捷地点选到屏幕上方在单手操作时够不着的位置,但是屏幕左、右侧位置的则比较困难;上述第二种方式则会使屏幕显示的清晰度受到极大的影响。这都无疑会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体验,影响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因此,如何在不影响移动终端屏幕显示清晰度的情况下,提高操作大屏幕移动终端的便利性,从而提升用户体验,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正是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可以在不影响移动终端屏幕显示清晰度的情况下,提高操作大屏幕移动终端的便利性,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操作方法,包括:根据接收到的预设手势指令调用终端操作板;根据触控点在所述终端操作板上的移动状态控制光标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上的移动状态。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输入的预设手势指令调用终端操作板,进而根据该终端操作板上的触控点的移动状态控制光标在移动终端的屏幕上的移动状态,即通过控制触控点在终端操作板上的移动控制光标在屏幕上的移动,以快捷、方便地到达屏幕的任一位置进行操作,且无需等比例缩放屏幕,如此,可以在不影响移动终端屏幕显示清晰度的情况下,提高操作大屏幕移动终端的便利性,特别是对于单手操作移动终端的情况,以提升用户体验。

其中,预设手势指令可以为根据用户在移动终端的屏幕上输入的双指缩放、画预设图形(比如圆形)等手势对应设置的指令,触控点为用户手指或触控笔等在终端操作板上的触点,而光标可以呈箭头或手掌等形状在移动终端的屏幕上进行移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根据触控点在所述终端操作板上的移动状态控制光标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上的移动状态,具体包括:获取所述触控点在所述终端操作板上的第一移动速度和移动方向;根据所述第一移动速度和预设速度比确定所述光标在所述屏幕上的第二移动速度;控制所述光标按照所述第二移动速度在所述移动方向上移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根据触控点在终端操作板上的移动状态控制光标在移动终端的屏幕上的移动状态时,首先获取触控点在终端操作板上的第一移动速度和移动方向,然后根据该第一移动速度、触控点与光标之间的预设速度比(比如触控点:光标=1:2、1:1.5等)确定光标在屏幕上的第二移动速度,进而控制光标在屏幕上按照第二移动速度以及与触控点相同的移动方向移动,以快捷、方便地到达屏幕的任一位置进行操作,如此,通过触控点在终端操作板上的移动速度和方向即可控制光标在移动终端的屏幕上的相应移动,既可以避免因缩放屏幕导致的显示不清晰的问题还可以实现对屏幕上显示的所有操作对象的操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当所述光标移动至目标操作对象后,根据所述终端操作板接收到的操作指令控制所述光标对所述目标操作对象执行对应的操作。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根据触控点在终端操作板上的移动控制光标在屏幕上的移动至目标操作对象(比如应用图标、操作按钮等)时,则可以根据用户在终端操作板上输入的操作指令控制光标对该目标操作对象执行对应的操作,比如,当用户连续双击终端操作板时,光标可以对应地点击该目标操作对象执行开启、确认等对应的操作,以实现对移动终端的灵活便捷地操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根据所述终端操作板接收到的移动指令确定其在所述屏幕上的显示位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用户输入的移动指令控制终端操作板在屏幕上的显示位置,即可以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调整终端操作板在屏幕上的显示位置,操作灵活方便,且可以有效地避免影响用户的观感;其中,上述终端操作板可以悬停在终端屏幕上方。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根据接收到的设置指令设置所述终端操作板的显示参数。

在该技术方案中,还可以设置终端操作板的显示参数,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和使用便利性需求,其中,终端操作板的显示参数包括但不限于:皮肤颜色、尺寸、形状、透明度以及调用该终端操作板的预设手势指令。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操作装置,包括:调用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预设手势指令调用终端操作板;控制模块,用于根据触控点在所述终端操作板上的移动状态控制光标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上的移动状态。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输入的预设手势指令调用终端操作板,进而根据该终端操作板上的触控点的移动状态控制光标在移动终端的屏幕上的移动状态,即通过控制触控点在终端操作板上的移动控制光标在屏幕上的移动,以快捷、方便地到达屏幕的任一位置进行操作,且无需等比例缩放屏幕,如此,可以在不影响移动终端屏幕显示清晰度的情况下,提高操作大屏幕移动终端的便利性,特别是对于单手操作移动终端的情况,以提升用户体验。

其中,预设手势指令可以为根据用户在移动终端的屏幕上输入的双指缩放、画预设图形(比如圆形)等手势对应设置的指令,触控点为用户手指或触控笔等在终端操作板上的触点,而光标可以呈箭头或手掌等形状在移动终端的屏幕上进行移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具体包括: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触控点在所述终端操作板上的第一移动速度和移动方向;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获取子模块获取的所述第一移动速度和预设速度比确定所述光标在所述屏幕上的第二移动速度;控制子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光标按照所述第二移动速度在所述移动方向上移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根据触控点在终端操作板上的移动状态控制光标在移动终端的屏幕上的移动状态时,首先获取触控点在终端操作板上的第一移动速度和移动方向,然后根据该第一移动速度、触控点与光标之间的预设速度比(比如触控点:光标=1:2、1:1.5等)确定光标在屏幕上的第二移动速度,进而控制光标在屏幕上按照第二移动速度以及与触控点相同的移动方向移动,以快捷、方便地到达屏幕的任一位置进行操作,如此,通过触控点在终端操作板上的移动速度和方向即可控制光标在移动终端的屏幕上的相应移动,既可以避免因缩放屏幕导致的显示不清晰的问题还可以实现对屏幕上显示的所有操作对象的操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当所述光标移动至目标操作对象后,根据所述终端操作板接收到的操作指令控制所述光标对所述目标操作对象执行对应的操作。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根据触控点在终端操作板上的移动控制光标在屏幕上的移动至目标操作对象(比如应用图标、操作按钮等)时,则可以根据用户在终端操作板上输入的操作指令控制光标对该目标操作对象执行对应的操作,比如,当用户连续双击终端操作板时,光标可以对应地点击该目标操作对象执行开启、确认等对应的操作,以实现对移动终端的灵活便捷地操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终端操作板接收到的移动指令确定其在所述屏幕上的显示位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用户输入的移动指令控制终端操作板在屏幕上的显示位置,即可以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调整终端操作板在屏幕上的显示位置,操作灵活方便,且可以有效地避免影响用户的观感;其中,上述终端操作板可以悬停在终端屏幕上方。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设置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设置指令设置所述终端操作板的显示参数。

在该技术方案中,还可以设置终端操作板的显示参数,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和使用便利性需求,其中,终端操作板的显示参数包括但不限于:皮肤颜色、尺寸、形状、透明度以及调用该终端操作板的预设手势指令。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操作装置,因此,该移动终端具有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操作装置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在不影响移动终端屏幕显示清晰度的情况下,提高操作大屏幕移动终端的便利性,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操作方法的第一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根据触控点在终端操作板上的移动状态控制光标在移动终端的屏幕上的移动状态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操作方法的第二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操作界面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操作装置的示意框图;

图6示出了图5所示的控制模块的示意框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操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流程步骤:

步骤102,根据接收到的预设手势指令调用终端操作板。

步骤104,根据触控点在所述终端操作板上的移动状态控制光标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上的移动状态。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输入的预设手势指令调用终端操作板,进而根据该终端操作板上的触控点的移动状态控制光标在移动终端的屏幕上的移动状态,即通过控制触控点在终端操作板上的移动控制光标在屏幕上的移动,以快捷、方便地到达屏幕的任一位置进行操作,且无需等比例缩放屏幕,如此,可以在不影响移动终端屏幕显示清晰度的情况下,提高操作大屏幕移动终端的便利性,特别是对于单手操作移动终端的情况,以提升用户体验。

其中,预设手势指令可以为根据用户在移动终端的屏幕上输入的双指缩放、画预设图形(比如圆形)等手势对应设置的指令,触控点为用户手指或触控笔等在终端操作板上的触点,而光标可以呈箭头或手掌等形状在移动终端的屏幕上进行移动。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可以通过以下实施例实现步骤104,具体包括:

步骤1042,获取所述触控点在所述终端操作板上的第一移动速度和移动方向。

步骤1044,根据所述第一移动速度和预设速度比确定所述光标在所述屏幕上的第二移动速度。

步骤1046,控制所述光标按照所述第二移动速度在所述移动方向上移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根据触控点在终端操作板上的移动状态控制光标在移动终端的屏幕上的移动状态时,首先获取触控点在终端操作板上的第一移动速度和移动方向,然后根据该第一移动速度、触控点与光标之间的预设速度比(比如触控点:光标=1:2、1:1.5等)确定光标在屏幕上的第二移动速度,进而控制光标在屏幕上按照第二移动速度以及与触控点相同的移动方向移动,以快捷、方便地到达屏幕的任一位置进行操作,如此,通过触控点在终端操作板上的移动速度和方向即可控制光标在移动终端的屏幕上的相应移动,既可以避免因缩放屏幕导致的显示不清晰的问题还可以实现对屏幕上显示的所有操作对象的操作。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操作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流程步骤:

步骤106,当所述光标移动至目标操作对象后,根据所述终端操作板接收到的操作指令控制所述光标对所述目标操作对象执行对应的操作。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根据触控点在终端操作板上的移动控制光标在屏幕上的移动至目标操作对象(比如应用图标、操作按钮等)时,则可以根据用户在终端操作板上输入的操作指令控制光标对该目标操作对象执行对应的操作,比如,当用户连续双击终端操作板时,光标可以对应地点击该目标操作对象执行开启、确认等对应的操作,以实现对移动终端的灵活便捷地操作。

步骤108,根据所述终端操作板接收到的移动指令确定其在所述屏幕上的显示位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用户输入的移动指令控制终端操作板在屏幕上的显示位置,即可以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调整终端操作板在屏幕上的显示位置,操作灵活方便,且可以有效地避免影响用户的观感;其中,上述终端操作板可以悬停在终端屏幕上方。

步骤110,根据接收到的设置指令设置所述终端操作板的显示参数。

在该技术方案中,还可以设置终端操作板的显示参数,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和使用便利性需求,其中,终端操作板的显示参数包括但不限于:皮肤颜色、尺寸、形状、透明度以及调用该终端操作板的预设手势指令。

下面结合图4,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操作界面,其中,包括:终端操作板40、触控点42、终端操作板40的移动按钮44、终端操作板40的关闭按钮46、移动终端的屏幕48和光标50。

在该实施例中,可以在移动终端的系统设置中勾选掌控模式总开关开启掌控模式,然后在设置项中设置一种打开终端操作板40的手势,其中,手势可以自由设置为双指缩放、屏幕画圆等等方式,设置了手势后,在移动终端的任意界面的屏幕48上画出手势即可调出该终端操作板40。

具体以一次右手持移动终端点击左上角的应用图标为例进行说明,包括:

(1)打开掌控模式的总开关;

(2)在移动终端的屏幕48画出用户自己设定的手势调出终端操作板40;

(3)按住终端操作板40左上角的移动按钮44将终端操作板40移动到屏幕48的右手边;

(4)用户手指在终端操作板40上的触控点42向左上角移动,对应的光标50以与触控点42的移动速度比例为2:1的速度、与触控点42相同的移动方向在整个屏幕上移动;

(5)当移动过程中手指终端操作板40时,光标50会停留在原来位置,然后终端操作板40上重新出现触控点42时,光标50继续按照设定比例移动,其中,触控点42的位置和光标50的位置不是一一对应,光标50只受触控点42的移动方向和速度影响;

(6)光标50移动到所要点击的应用图标或按钮等,当用户双击终端操作板40时,光标50对应的就会点击该图标或按钮等;

(7)操作动作完成后点击终端操作板40右上角的关闭按钮46暂时关闭终端操作板40;

其中,可以对如下内容根据需求进行设置,包括:终端操作板40的开启手势、光标50的显示样式、终端操作板40显示的透明度、设置触控点42和光标50移动速度的比例(比如:1:1、1:1.5、1:2、1:2.5等等)、光标50点击动作时双击终端操作板40的双击速度(比如:极慢、标准、极快)、终端操作板40的皮肤(形状、颜色、尺寸等)

综上,通过在移动中设置掌控模式,即通过预设手势调出终端操作板后,通过触控点在终端操作板上的移动状态控制光标在移动终端的整个屏幕上的移动状态,进而选择目标操作对象进行操作,相比现有的单手模式和缩屏模式来说,对屏幕不做任何操作,所以不会影响屏幕的清晰度或者出现因屏幕缩小后降低体验,也不会有单手模式的上下、左右不能兼顾的情况,既方便使用,又操作简单,且不会对大屏体验有任何影响,能够很好的解决现在的大屏移动终端给用户带来的困扰,让操作大屏幕移动终端变得更简便、更随意。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操作装置的示意框图。

如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操作装置500,包括:调用模块502和控制模块504。

其中,调用模块502,用于根据接收到的预设手势指令调用终端操作板;控制模块504,用于根据触控点在所述终端操作板上的移动状态控制光标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上的移动状态。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输入的预设手势指令调用终端操作板,进而根据该终端操作板上的触控点的移动状态控制光标在移动终端的屏幕上的移动状态,即通过控制触控点在终端操作板上的移动控制光标在屏幕上的移动,以快捷、方便地到达屏幕的任一位置进行操作,且无需等比例缩放屏幕,如此,可以在不影响移动终端屏幕显示清晰度的情况下,提高操作大屏幕移动终端的便利性,特别是对于单手操作移动终端的情况,以提升用户体验。

其中,预设手势指令可以为根据用户在移动终端的屏幕上输入的双指缩放、画预设图形(比如圆形)等手势对应设置的指令,触控点为用户手指或触控笔等在终端操作板上的触点,而光标可以呈箭头或手掌等形状在移动终端的屏幕上进行移动。

如图6所示,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504具体包括:获取子模块5042、确定子模块5044和控制子模块5046。

其中,获取子模块5042,用于获取所述触控点在所述终端操作板上的第一移动速度和移动方向;确定子模块5044,用于根据所述获取子模块5042获取的所述第一移动速度和预设速度比确定所述光标在所述屏幕上的第二移动速度;控制子模块5046,用于控制所述光标按照所述第二移动速度在所述移动方向上移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根据触控点在终端操作板上的移动状态控制光标在移动终端的屏幕上的移动状态时,首先获取触控点在终端操作板上的第一移动速度和移动方向,然后根据该第一移动速度、触控点与光标之间的预设速度比(比如触控点:光标=1:2、1:1.5等)确定光标在屏幕上的第二移动速度,进而控制光标在屏幕上按照第二移动速度以及与触控点相同的移动方向移动,以快捷、方便地到达屏幕的任一位置进行操作,如此,通过触控点在终端操作板上的移动速度和方向即可控制光标在移动终端的屏幕上的相应移动,既可以避免因缩放屏幕导致的显示不清晰的问题还可以实现对屏幕上显示的所有操作对象的操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504还用于:当所述光标移动至目标操作对象后,根据所述终端操作板接收到的操作指令控制所述光标对所述目标操作对象执行对应的操作。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根据触控点在终端操作板上的移动控制光标在屏幕上的移动至目标操作对象(比如应用图标、操作按钮等)时,则可以根据用户在终端操作板上输入的操作指令控制光标对该目标操作对象执行对应的操作,比如,当用户连续双击终端操作板时,光标可以对应地点击该目标操作对象执行开启、确认等对应的操作,以实现对移动终端的灵活便捷地操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确定模块506,用于根据所述终端操作板接收到的移动指令确定其在所述屏幕上的显示位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用户输入的移动指令控制终端操作板在屏幕上的显示位置,即可以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调整终端操作板在屏幕上的显示位置,操作灵活方便,且可以有效地避免影响用户的观感;其中,上述终端操作板可以悬停在终端屏幕上方。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设置模块508,用于根据接收到的设置指令设置所述终端操作板的显示参数。

在该技术方案中,还可以设置终端操作板的显示参数,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和使用便利性需求,其中,终端操作板的显示参数包括但不限于:皮肤颜色、尺寸、形状、透明度以及调用该终端操作板的预设手势指令。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示意框图。

如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移动终端700,包括: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操作装置500,因此,该移动终端700具有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操作装置500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在不影响移动终端屏幕显示清晰度的情况下,提高操作大屏幕移动终端的便利性,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