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洋环境监测站位布局优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7824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海洋环境监测站位布局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待优化海区中各海洋环境监测站位的各项监测指标及数据,输入数据库中;

2)对数据库中的待优化海区的海洋环境监测站位的监测要素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归一化方法为设置m个评价对象,n个评价指标,u′ij表示第i个对象对第j个评判指标的特征值,i=1,2,…,m,j=1,2,…,n,将原始矩阵U'转化为标准化矩阵U=(uij)m×n,其中当该指标为大者为优的收益型指标时,

当该指标为小者为优的收益型指标时,

3)计算每个监测站位所监测数据的方差,计算公式如下:

<mrow> <mi>&gamma;</mi> <mrow> <mo>(</mo> <mi>h</mi> <mo>)</mo> </mrow> <mo>=</mo> <mfrac> <mn>1</mn> <mrow> <mn>2</mn> <msub> <mi>N</mi> <mi>h</mi> </msub> </mrow> </mfrac> <munderover> <mo>&Sigma;</mo> <mrow> <mi>i</mi> <mo>=</mo> <mn>1</mn> </mrow> <msub> <mi>N</mi> <mi>h</mi> </msub> </munderover> <msup> <mrow> <mo>&lsqb;</mo> <mi>z</mi> <mrow> <mo>(</mo> <msub> <mi>x</mi> <mi>i</mi> </msub> <mo>)</mo> </mrow> <mo>-</mo> <mi>z</mi> <mrow> <mo>(</mo> <msub> <mi>x</mi> <mi>i</mi> </msub> <mo>+</mo> <mi>h</mi> <mo>)</mo> </mrow> <mo>&rsqb;</mo> </mrow> <mn>2</mn> </msup> </mrow>

其中γ(h)是实验变差函数,N为待优化海区海洋环境监测站位的数目且z(xi)和z(xi+h)代表空间第x和x+h个监测站位中第i个评价对象的特征值;

得到变差函数后,计算权系数其中i=1,2,3…,N,得到所有未知点的方差,权系数确定公式为:

其中γ(xi,xj)为xi和xj之间的变差函数;

4)对监测站位监测数据方差超过第一阈值且区域监测数据浓度梯度超过第二阈值的区域加大监测站位的密度;对监测站位监测数据方差低于第一阈值且区域监测数据浓度梯度低于第二阈值的区域减少监测站位的密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洋环境监测站位布局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监测指标数据为多源监测数据,包括水质监测得到的无机氮、化学需氧量、溶解氧、叶绿素相关数据,沉积物监测得到的有机碳、硫化物;以及生态环境监测得到的沉浮游生物、生物多样性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洋环境监测站位布局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多源监测数据在入库过程中需进行数据质量控制。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