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终端提交自动生成财务数据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44224阅读:539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过终端提交自动生成财务数据的方法与制造工艺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用计算机完成财务数据分析、处理及展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通过终端提交自动生成财务数据的方法,该报销方法采用计算机软件程序的优化设计与数据处理,用电子化的方法,实现员工用终端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进行付款(或报销)或收款业务,并通过电子审核完成业务,该方法安全、快捷,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大的提高了现有财务工作的效率。



背景技术:

在现有财务报销管理流程中,员工付款、报销或收款,基本上还是手工填制财务相关单据,如付款单、报销单或收款单,然后经过各种审批签字后,最后去财务部门进行报销或交现金;该方式存在如下缺陷与不足:

①员工在付款、报销或交款时,虽然对此款的用途很了解,但由于对财务的不了解,会在填写财务相关单据时漏写相关信息,造成财务人员在填写记账凭证时入错科目或丢失相关重要信息;

②由于采用纸质付款、报销或交款,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能及时确认、审批;

③浪费纸张,不利于无纸化办公的推广和环境保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终端提交自动生成财务数据的方法,克服了现有财务报销制度的弊病和不足,该报销方法采用计算机软件程序的优化设计与数据处理,用电子化的方法,实现员工用终端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进行付款(或报销)或收款业务,并通过电子审核完成业务,该方法安全、快捷、高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终端提交自动生成财务数据的方法,该报销方法是通过软件服务器、电脑、移动终端的相互配合后,完成报销工作,具体的,包括如下技术步骤:

步骤一、建立核算内容:

①使用者根据自身需要核算的内容,在软件服务器进行选择;

作为一种举例说明,所述核算内容包括:

合同核算、项目核算、部门核算、客户核算、收入核算、费用核算、发票核算等;

进一步的,使用者可以选择需要进行哪些核算,以上核算可以单选,也可以多选组合;

②根据①中选择的核算内容,确定在移动终端需要选择的核算明细内容;

作为一种举例说明,当使用者选择费用核算,则将费用核算常用明细列出,供使用者选择需要在移动终端显示的明细;

作为一种举例说明,当使用者选择部门核算和费用核算,不同部门所产生的费用不同,使用者根据不同部门选择相应的费用明细;

步骤二、人员及审批流程设置:

根据步骤一所选定的核算内容,使用者需要对人员进行设置;

作为一种举例说明,所述人员设置包括:

当使用者选择部门核算,则需要对员工进行部门划分;

当使用者选择项目核算,则需要对员工进行项目划分,同一人可以选择多个项目;

当使用者选择部门核算和项目核算,则需要对员工同时进行部门划分和项目的划分;

人员设置完毕后,根据企业自身管理框架,再设置审批流程;

步骤三、移动终端的设置:

使用者通过软件服务器设置移动登录初始密码,员工下载APP后,通过用户名和初始密码进行登录后,可修改登录密码;

作为一种举例说明,所述用户名为:员工姓名、手机号、邮箱、微信号或微博号等;

进一步的,所述软件服务器可对移动终端的密码进行管理,所述软件服务器(系统)可根据员工提交内容自动生成核算数据;

步骤四、审批流程管理:

根据已设审批流程,进行申报单据的审批,审批流程的各环节可以在移动终端进行,也可以在所述软件服务器上进行;

作为一种应用举例说明,所述审批流程的各环节,员工在移动终端可实时查询;

进一步的,所述审批流程的各环节,使用者可在电脑端随时查询,并可按照不同的状态进行报表和科目余额表查询;

作为一种应用举例说明,所述不同的状态为:报销(或收款)已提交未审批状态、领导已审批状态、待付款状态以及已付款状态等。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的设计原理,现举例员工提交报销或收款业务时的操作规范:

①员工根据使用者已选核算内容,通过移动终端进行付款、报销或收款业务;

例1:使用者选择部门核算和项目核算,员工进行收款业务确认;即员工在移动终端登录时,可自动匹配相应部门,员工可在收款公司中录入关键词,系统将符合关键词的与此员工有关的所有合同简称及编号列出供此员工选择,并同时选择收款明细,录入收款金额1000元,选择收款账号(如现金收款),若有附件,对附件进行拍照上传;

例2:使用者选择部门核算和项目核算,员工进行付款或报销业务确认;即员工在移动终端登录时,可自动匹配相应部门,员工可在付款单位中录入关键词,系统将符合关键词的与此员工有关的所有合同简称及编号列出供此员工选择,并同时选择报销明细,录入付款(或报销)金额600元,选择付款(或报销)账号(如:此员工垫款),上传相关附件;

②系统根据员工提交内容自动生成核算数据;

系统根据使用者选择的核算内容,匹配与之对应的科目,根据例1所示,会计分录如下:

借:现金 1000

贷:项目收款明细-1 1000

自动生成财务数据如下表:

系统根据使用者选择的核算内容,匹配与之对应的科目,根据例2所示,会计分录如下:

借:项目付款明细-1 600

贷:此员工借款 600

自动生成财务数据如下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可使得核算的数据更加准确和全面,核算数据更及时;

2、该发明之方法可以节省财务核算的时间,人力,并能最大化的实现无纸化办公的需要;

3、用新的角度诠释财务核算,财务核算并不只是把科目用准确,而是要把数据算准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通过终端提交自动生成财务数据的方法之流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所示,一种通过终端提交自动生成财务数据的方法,该报销方法是通过软件服务器、电脑、移动终端的相互配合后,完成报销工作,具体的,包括如下技术步骤:

步骤一、建立核算内容:

①使用者根据自身需要核算的内容,在软件服务器进行选择;

作为一种举例说明,所述核算内容包括:

合同核算、项目核算、部门核算、客户核算、收入核算、费用核算、发票核算等;

进一步的,使用者可以选择需要进行哪些核算,以上核算可以单选,也可以多选组合;

②根据①中选择的核算内容,确定在移动终端需要选择的核算明细内容;

作为一种举例说明,当使用者选择费用核算,则将费用核算常用明细列出,供使用者选择需要在移动终端显示的明细;

作为一种举例说明,当使用者选择部门核算和费用核算,不同部门所产生的费用不同,使用者根据不同部门选择相应的费用明细;

步骤二、人员及审批流程设置:

根据步骤一所选定的核算内容,使用者需要对人员进行设置;

作为一种举例说明,所述人员设置包括:

当使用者选择部门核算,则需要对员工进行部门划分;

当使用者选择项目核算,则需要对员工进行项目划分,同一人可以选择多个项目;

当使用者选择部门核算和项目核算,则需要对员工同时进行部门划分和项目的划分;

人员设置完毕后,根据企业自身管理框架,再设置审批流程;

步骤三、移动终端的设置:

使用者通过软件服务器设置移动登录初始密码,员工下载APP后,通过用户名和初始密码进行登录后,可修改登录密码;

作为一种举例说明,所述用户名为:员工姓名、手机号、邮箱、微信号或微博号等;

进一步的,所述软件服务器可对移动终端的密码进行管理,所述软件服务器(系统)可根据员工提交内容自动生成核算数据;

步骤四、审批流程管理:

根据已设审批流程,进行申报单据的审批,审批流程的各环节可以在移动终端进行,也可以在所述软件服务器上进行;

作为一种应用举例说明,所述审批流程的各环节,员工在移动终端可实时查询;

进一步的,所述审批流程的各环节,使用者可在电脑端随时查询,并可按照不同的状态进行报表和科目余额表查询;

作为一种应用举例说明,所述不同的状态为:报销(或收款)已提交未审批状态、领导已审批状态、待付款状态以及已付款状态等。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的设计原理,现举例员工提交报销或收款业务时的操作规范:

①员工根据使用者已选核算内容,通过移动终端进行付款、报销或收款业务;

例1:使用者选择部门核算和项目核算,员工进行收款业务确认;即员工在移动终端登录时,可自动匹配相应部门,员工可在收款公司中录入关键词,系统将符合关键词的与此员工有关的所有合同简称及编号列出供此员工选择,并同时选择收款明细,录入收款金额1000元,选择收款账号(如现金收款),若有附件,对附件进行拍照上传;

例2:使用者选择部门核算和项目核算,员工进行付款或报销业务确认;即员工在移动终端登录时,可自动匹配相应部门,员工可在付款单位中录入关键词,系统将符合关键词的与此员工有关的所有合同简称及编号列出供此员工选择,并同时选择报销明细,录入付款(或报销)金额600元,选择付款(或报销)账号(如:此员工垫款),上传相关附件;

②系统根据员工提交内容自动生成核算数据;

系统根据使用者选择的核算内容,匹配与之对应的科目,根据例1所示,会计分录如下:

借:现金 1000

贷:项目收款明细-1 1000

自动生成财务数据如下表:

系统根据使用者选择的核算内容,匹配与之对应的科目,根据例2所示,会计分录如下:

借:项目付款明细-1 600

贷:此员工借款 600

自动生成财务数据如下表:

本发明可使得核算的数据更加准确和全面,核算数据更及时;该发明之方法可以节省财务核算的时间,人力,并能最大化的实现无纸化办公的需要;用新的角度诠释财务核算,财务核算并不只是把科目用准确,而是要把数据算准确。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应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思想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