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算税方法及智能算税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25671阅读:4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算税方法及智能算税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税务的发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算税方法及智能算税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税务领域,关于发票抵扣业务,在各地方税务局办税大厅有“认证系统”,在企业中有“网上认证系统”,当企业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纸质)抵扣联后,可以去税务局大厅进行发票认证,或通过扫描抵扣联发票在网上认证系统中进行发票认证。认证通过后,可使用认证通过的进项发票税额,抵扣企业需要支付的销项发票税额,从而实现减少交税的目的。

随着增值税工作的改革,出现了“电子底账系统”,这个系统在企业开票时,将发票信息自动同步到电子底账数据库,发票抵扣工作就通过电子底账系统完成。现阶段,出现了“电子底账系统”和“认证系统”并存的局面。

在此环境下,现有技术仍然需要人工对进项发票进行抵扣选择,效率很低且容易出错,因此,若税务系统能够智能分析并给出最合理的进项发票抵扣方案,将会给财会人员提供极大的便利,提高工作效率,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智能算税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智能算税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遍历存在的进项发票,勾选底账系统已勾选确认的、即将逾期的和来自认证系统的进项发票,并判断勾选后的进项发票税额是否已达到企业期望的缴税额;

若未达到企业期望的缴税额,则计算未勾选进项发票的目标税额,利用动态规划法对未勾选的进项发票求解最接近目标税额的进项发票组合,勾选求解后的进项发票组合;

将上述两部分勾选的进项发票进行合并,获得最终的进项发票抵扣方案。

进一步的,所述遍历存在的进项发票步骤,若未达到企业期望的缴税额,则底账系统已勾选确认的、即将逾期的和来自认证系统的进项发票应默认全部勾选。

进一步的,所述遍历存在的进项发票步骤,若勾选后的发票税额已超出企业期望的缴税额,则优先选择即将逾期的进项发票,其次选择底账系统已勾选确认的进项发票,最后选择来自认证系统的进项发票;或者优先选择即将逾期的进项发票,其次选择来自认证系统的进项发票,最后选择底账系统已勾选确认的进项发票。

进一步的,所述目标税额等于企业期望的纳税额减去已勾选进项发票的税额之后得到的差值。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设定税额放大系数,使得所述目标税额、进项发票税额乘以所述税额放大系数后,将计算结果调整为整数。

进一步的,所述税额放大系数设定为100。

进一步的,所述利用动态规划法对未勾选的进项发票求解最接近目标税额的发票组合,是指求解低于目标税额的最接近发票组合,或者求解高于目标税额的最接近发票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求解低于目标税额的最接近发票组合具体包括:将“0‐1背包问题”中的物品重量、物品价值均设为每张进项发票的税额,将目标税额、进项发票税额均乘以已设定好的税额放大系数,调整为整数后通过动态规划法求解,勾选求解后的发票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求解高于目标税额的最接近发票组合具体包括:设定一个新的目标税额,新的目标税额值等于全部进项发票税额合计减去原目标税额值,将新的目标税额、进项发票税额均乘以已设定好的税额放大系数,调整为整数后通过动态规划法对全部进项发票进行求解,得到低于新的目标税额值的最接近的发票组合,反选求解发票外的发票组合,即不勾选求解结果的发票组合,勾选求解结果外的其它发票,得到高于原目标税额的最接近发票组合。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一种智能算税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遍历勾选模块,用于遍历存在的进项发票,勾选底账系统已勾选确认的、即将逾期的和来自认证系统的进项发票,并判断勾选后的发票税额是否已达到企业期望的缴税额;

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未勾选进项发票的目标税额;

求解勾选模块,用于利用动态规划法对未勾选的进项发票求解最接近目标税额的发票组合;

合并模块,用于将所述遍历勾选模块和所述求解勾选模块获得的两部分进项发票进行合并,获得最终的进项发票抵扣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算税逻辑,可以智能分析出最合理的进项发票抵扣方案,为财会人员提供便利,减少工作差错,避免发票金额浪费,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一种算税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一种算税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几个具体实施例为例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且各个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

本发明的智能算税方法是基于金额优先的一种算税方法,可根据企业的销项发票数据、进项发票数据,智能计算其中合计税额最接近的进项发票抵扣方案,帮助企业财会人员完成发票的抵扣。本发明的智能算税方法可应用在与电子底账系统配套的软件中,作为该软件的核心算法使用。

智能算税的关键是:给定目标税额和若干进项发票,在进项发票中,选取合计税额最接近目标税额的发票组合。此问题可以抽象为一个“0‐1背包问题”。“0‐1背包问题”指的是:有个载重有限的背包和很多不同重量、不同价值的物品,每个物品不可分割,可放可不放,但不能放一部分,此时计算背包中最多能放多少价值的物品。求解“0‐1背包问题”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蛮力法、回溯法、按体积排序的回溯法改进算法、分支限界法、动态规划法等。经分析,动态规划法求解速度最快、效率最高,适合在此场景中使用。动态规划法是求解决策过程最优化的常用数学方法,基本概念是保存解决的子问题的答案,在需要时再找出已求得的答案,避免大量重复计算,从而得到多项式时间的算法。求解步骤通常包括:(1)找出最优解的性质,并描述其结构特征;(2)递归地定义最优值;(3)以自底向上的方式计算出最优值;(4)根据计算最优值时得到的信息,构造最优解。由于此算法在现有技术中已比较成熟,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基于金额优先的智能算税方法,作用是根据企业的销项发票数据、进项发票数据计算进项发票组合,使得合计税额最接近当月的销项税额。利用了求解“0‐1背包问题”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扩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智能算税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110,遍历存在的进项发票,勾选底账系统已勾选确认的、即将逾期的和来自认证系统的进项发票,并判断勾选后的发票税额是否已达到企业期望的缴税额,若是,则结束;否则,进行下一步。根据业务需求,若未达到企业期望的缴税额,则底账系统已勾选确认的、即将逾期的和来自认证系统的进项发票应默认全部勾选。进一步的,若勾选后的发票税额已超出企业期望的缴税额,则优先选择即将逾期的进项发票,其次选择底账系统已勾选确认的进项发票,最后选择来自认证系统的进项发票;或者优先选择即将逾期的进项发票,其次选择来自认证系统的进项发票,最后选择底账系统已勾选确认的进项发票。

步骤S120,计算未勾选进项发票的目标税额。简单的可以理解为:目标税额等于企业期望的纳税额减去已勾选进项发票的税额之后得到的差值。

步骤S130,利用动态规划法对未勾选的进项发票求解最接近目标税额的发票组合。系统默认的求解算法为求解低于目标税额的最接近发票组合,将“0‐1背包问题”中的物品重量、物品价值均设为每张进项发票的税额,将目标税额、进项发票税额均乘以已设定好的税额放大系数(比如税额放大系数为100),调整为整数后通过动态规划法求解,勾选求解后的发票组合,这样的求解结果是最准确的。进一步的,也可以直接对目标税额、进项发票税额值进行处理得到整数,比如,对其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或直接舍去小数的方法,得到整数。

步骤S140,将步骤S110和步骤S130获得的两部分勾选发票进行合并,获得最终的进项发票抵扣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算税逻辑,可以智能分析出最合理的进项发票抵扣方案,为财会人员提供便利,减少工作差错,避免发票金额浪费,提高工作效率。另外,本发明定义了“税额放大系数”,使动态规划求解方法可行,同时解决了可能存在的内存不足问题,解决技术难点。

图2为本发明基于图1原理更进一步的具体实施例,如图2所示,一种智能算税方法,包括:

步骤S210,判断是否存在进项发票。若存在,则继续,否则,直接退出。

步骤S220,设定税额放大系数。由于动态规划法要求物品重量、物品价值为整数,而发票税额可能为小数,因此定义了“税额放大系数”,将目标税额、进项发票税额均乘以放大系数,调整为整数后再进行动态规划求解。“税额放大系数”在数据规模较小时可设为100,而在数据规模较大时可适当缩小,比如设为10,对于产生小数的部分进行四舍五入处理,以提高算法执行效率,并解决可能存在的内存不足问题。

步骤S230,遍历进项发票,勾选底账系统已勾选确认的、即将逾期的和来自认证系统的进项发票。根据业务需求,这些发票应默认勾选。智能算税动态规划求解时,这些发票不参与计算。具体的,可对已勾选确认的、即将逾期的和来自认证系统的进项发票依次进行判断,附图2给出的是其中一种判断顺序,比如,首先,判断发票是否有已勾选确认的,若有,则系统自动勾选该发票;否则,不进行勾选。其次,判断是否有即将逾期的发票,若有,则系统自动勾选该发票;否则,不进行勾选。接着,判断是否有来自认证系统的发票,若有,则系统自动勾选该发票,否则,不进行勾选。最后,判断是否为最后一张进项发票,若是,则进行下一步,否则,依据上述判断顺序判断下一张进行发票,直至整个进项发票遍历完成。

步骤S240,计算未勾选进项发票的目标税额。根据企业的本期销项税额,上期留抵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免、抵、退应退税额,调整(查补)税额,期望应纳税额,期望税负率等条件,计算出目标税额。简单的可以理解为:

目标税额=企业期望的纳税额‐已勾选进项发票的税额。

步骤S250,利用动态规划法对未勾选的进项发票求解最接近目标税额的发票组合。最接近目标税额的发票组合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低于目标税额的最接近发票组合,一种是高于目标税额的最接近发票组合,具体选择哪一种进行计算,可由企业财会人员根据企业实际需要来决定。系统默认的求解算法为求解低于目标税额的最接近发票组合。判断是否计算低于目标税额的发票组合,并根据下述的具体方法进行计算。

对于低于目标税额的最接近发票组合,将“0‐1背包问题”中的物品重量、物品价值均设为每张进项发票的税额,将目标税额、进项发票税额均乘以已设定好的税额放大系数,调整为整数后通过动态规划法求解,勾选求解后的发票组合。

对于求解高于目标税额的最接近发票组合,可以使用变通方法获得。具体方法是,设定一个新的目标税额,新的目标税额值等于全部进项发票税额合计减去原目标税额值,将新的目标税额、进项发票税额均乘以已设定好的税额放大系数,调整为整数后通过动态规划法对全部进项发票进行求解,得到低于新的目标税额值的最接近的发票组合,反选求解发票外的发票组合,即不勾选求解结果的发票组合,勾选求解结果外的其它发票,得到高于原目标税额的最接近发票组合。通过变通方法求解高于目标税额的最接近发票组合,可有效节约开发成本。

步骤S260,将步骤S230和步骤S250获得的两部分勾选发票进行合并,获得最终的进项发票抵扣方案。默认勾选已勾选确认、即将逾期、来自认证系统的进项发票,并和动态规划的求解结果合并,获得最终抵扣方案,准确性高。

本发明中使用金额优先的智能算税方法,自动算税自动勾选,并支持微调,自由度高,为财会人员的发票抵扣工作提供便利,可以帮助企业财会人员实现“电子底账系统”的发票抵扣工作,通过智能算税逻辑,可以智能计算出合计税额最接近目标税额的进项发票抵扣方案,为财会人员提供便利,减少工作差错,避免发票金额浪费,提高工作效率。

基于上述原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智能算税系统,该系统包括:

遍历勾选模块,用于遍历存在的进项发票,勾选底账系统已勾选确认的、即将逾期的和来自认证系统的进项发票,并判断勾选后的发票税额是否已达到企业期望的缴税额。进一步的,若判断出勾选后的发票税额已超出企业期望的缴税额,则优先勾选即将逾期的进项发票,其次选择底账系统已勾选确认的进项发票,最后选择来自认证系统的进项发票;或者优先选择即将逾期的进项发票,其次选择来自认证系统的进项发票,最后选择底账系统已勾选确认的进项发票。

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未勾选进项发票的目标税额。简单的可以理解为:目标税额等于企业期望的纳税额减去已勾选进项发票的税额之后得到的差值。

求解勾选模块,用于利用动态规划法对未勾选的进项发票求解最接近目标税额的发票组合。系统默认的求解算法为求解低于目标税额的最接近发票组合,将“0‐1背包问题”中的物品重量、物品价值均设为每张进项发票的税额,将目标税额、进项发票税额均乘以已设定好的税额放大系数,调整为整数后通过动态规划法求解,勾选求解后的发票组合。

合并模块,用于将遍历勾选模块和求解勾选模块获得的两部分进项发票进行合并,获得最终的进项发票抵扣方案。

本发明可以根据企业实际开票的销项发票数据和进项发票数据,智能计算其中合计税额最接近的进项发票抵扣方案。通过使用本发明的智能算税方法和智能算税系统,可以帮助财会人员准确计算抵扣税额,减少工作差错,财务人员还能进行灵活微调或更改,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所必须的。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或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