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器具的电子标签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64399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器具的电子标签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工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器具的电子标签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网公司各个部门均配置有相应的工器具,为了方便管理,每个工器具上均贴有标签。现有的标签采用便利标签:手工书写相关信息并黏贴于相应的工器具上。

然而,这种标签容易被氧化脱落,从而导致工器具处于无编号状态,从而导致工器具混淆、无法做统计。不方便管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人用胶带将标签固定在工器具的相关文位置上,然而该方式也存在氧化的问题,胶带上的黏贴胶附着于工器具上,不整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工器具的电子标签显示装置,它利用电子方式进行显示,不会氧化。使用寿命长,成本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方案是:

一种工器具的电子标签显示装置,包括两块平行放置的磁铁,两块所述磁铁相对面的极性相异,两块所述磁铁之间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设有电磁感应装置,所述电磁感应装置提供电源,所述电子标签显示装置还包括整流电路,LED背光源电路,电子显示屏以及微处理器,所述整流电路连接所述LED背光源电路,所述电器工器具的相关信息以图片格式存储在存储器中,所述存储器与电子显示屏连接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能够将所述存储器中的图片通过LED背光源电路与电子显示屏显示出来。

电磁感应装置包括:若干根导体,所述导体的一端与安装在支撑杆上的轴承连接,所述导体的另一端与配重环连接,所述导体在磁场内运动能够产生电流。

所述导体与所述轴承之间以及所述导体与所述配重环之间均是电气连接,所述配重环与所述轴承均由导电材料所制,所述导体的两端分别作为电源的正负极。

所述导体与所述轴承之间以及所述导体与所述配重环之间均是绝缘连接,全部的导体之间通过导线串联连接。

所述整流电路为全桥整流电路。

所述LED背光源电路包括电感、电容、电阻以及发光二极管。

所述电子标签显示装置还包括用于盛放整个装置的壳体,所述客体上表面是透明材质制成的。

所述壳体的底面上设有用于固定整个电子标签显示装置的固定铆钉或者弹性腕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有:配重环导致了重心不稳,使用过程中导体会晃动,从而在磁场中做切割运动,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为微处理器以及发光二极管提供动力,从而实现LED背光源点亮电子显示屏,电子显示屏用于显示存储器中的图像。同时,由于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寿命长。避免了工器具标签的丢失。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电磁感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的电路结构图。

其中,1磁铁;2支撑杆;3导体;4轴承;5配重环;6电子显示屏;7微处理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工器具的电子标签显示装置,包括两块平行放置的磁铁,两块所述磁铁1相对面的极性相异,两块所述磁铁之间设有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上设有电磁感应装置,所述电磁感应装置提供电源,所述电子标签显示装置还包括整流电路,LED背光源电路,电子显示屏6以及微处理器7,所述整流电路连接所述LED背光源电路,所述电器工器具的相关信息以图片格式存储在存储器中,所述存储器与电子显示屏连接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能够将所述存储器中的图片通过LED背光源电路与电子显示屏显示出来。存储器位于微处理器上。

电磁感应装置包括:若干根导体3,所述导体的一端与安装在支撑杆上的轴承4连接,所述导体的另一端与配重环5连接,所述导体在磁场内运动能够产生电流。由于配重环的存在导致了电磁感应装置的重心不稳定,工器具在使用过程中,导线随着配重环自由晃动,从而进行切割磁感线运动,从而产生电流。

所述导体与所述轴承之间以及所述导体与所述配重环之间均是电气连接,所述配重环与所述轴承均由导电材料所制,所述导体的两端分别作为电源的正负极。

所述导体与所述轴承之间以及所述导体与所述配重环之间均是绝缘连接,全部的导体之间通过导线串联连接。

所述整流电路为全桥整流电路。

所述LED背光源电路包括电感、电容、电阻以及发光二极管。整流电路保证了无论逆时针运动还是顺时针运动导线均能给电感充电,电感放电给电容,电容放电导致发光二极管发光,从而点亮电子显示屏。获得工器具的相关信息。

所述电子标签显示装置还包括用于盛放整个装置的壳体,所述客体上表面是透明材质制成的。

所述壳体的底面上设有用于固定整个电子标签显示装置的固定铆钉或者弹性腕带。

腕带佩戴于相关的工器具上,其使用寿命比粘力贴要长。铆钉固定效果好,使用寿命长。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